印章拍賣逐漸興起 哪些因素會影響印章價值

2020-12-17 人民政協網

印章的收藏自古有之,而在清末及民國時期,印章的收藏更是形成一種熱潮,一些具有影響力的藏家輩出,其中就有丁輔之、張魯庵、華篤安、高絡園、葛書徵等印章收藏大家,以及近代錢君匋等人。近年,隨著印章拍賣的興起,名家篆刻、印章逐漸為藏家所關注,市場行情也在不斷攀升。然而多年來名家篆刻、印章在拍賣市場中因為藏品鑑定、徵集等各方面原因,一直是零星的依附於文玩雜項專場之中,使得印章收藏很難成為系統性的收藏。


近現代大家的藏印傳奇

在近現代印章收藏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丁輔之先生。丁輔之先生歷經數輩所集,收藏西泠八家篆刻印章五百餘方,又多次刊譜,傳以後人,為浙派篆刻的傳承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956年丁輔之先生將這批印章轉讓於無錫巨富華篤安先生,1983年9月華篤安先生的夫人毛明芬女士秉承先夫遺願,將這批西泠八家篆刻印章及華篤安先生歷年所藏印章共計千餘方,及其他書畫藏品一同捐獻給上海博物館收藏,築就了上海博物館在印章收藏界的權威地位。

張魯庵先生早年受業於趙叔孺,喜好搜集歷代印章、印譜,其中最為著名的藏品即是大家所熟識的鄧石如篆刻代表作「燕翼堂」五面印。1962年12月,在張魯庵先生過世後,根據他的遺願,家人將其歷年所藏曆代印章1500餘方,印譜493部全部捐獻於西泠印社。正是因為有這些收藏家的努力,才使得中國傳統文化得以更好的傳承,收藏家對中國傳統文化得以延續的重要性,由此也可見一斑。

哪些因素決定印章價值?

就筆者參加的歷界印章拍賣進行分析,名家篆刻及印章中,影響其價值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1、 開派人物篆刻作品

名家篆刻印章與書畫同理,一些在篆刻史上具有歷史意義的開派人物和具有代表性人物的篆刻作品,其價值往往要高於其他篆刻家的作品。如吳讓之、吳昌碩、齊白石,以及新浙派代表人物王福庵,和有「元朱文第一」之稱的陳巨來等人的作品,他們對篆刻的發展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在篆刻史上具有相當的歷史地位和重要意義,這些因素自然影響其價值和市場行情。

2、 印文內容

印章的內容和一些具有歷史意義的作品,直接影響其價值和市場行情,西泠拍賣2006年秋拍中方介堪刻張大千象牙用印「瀟湘畫樓」就是最好的例子。此印不僅因其刻制精美,品相較大且完整,同時也承載了方介堪與張大千之間的友誼,才創造了99萬元的天價。而相比之下,方介堪先生的一般篆刻作品則在萬元左右。該場拍賣中另一方吳昌碩刻象牙閒章「人生只合住湖州」也因此內容的特殊性,以78.1萬的高價成交。一方印章在有好的內容的同時,刻制的精美程度對其價值的影響也是很大的。特別是一些在篆刻家作品集中有所注錄的篆刻作品,這類作品相對來說屬於作者的代表作,其價值與其他作品的區別也可想而知。

3、 材質及印鈕

近年因各類名貴印材資源逐漸稀少,其價格也不斷攀升。特別是田黃、雞血等名貴印石,更是如日中天。在西泠拍賣2008年春拍印章專場中,一方4釐米見方,高8釐米的田黃凍雙鳳鈕閒章,因其高、大、方的完美品相,最終以431.2萬元成交。此外印鈕雕工也是影響其價值的一大重要因素。在印鈕發展的歷史上,名家輩出,清代有楊玉璇、周尚均等,近現代又有林清卿、林文舉等人。這些名家精良的雕工,其本身就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4、 名家用印

名家用印就收藏而言,具有相當的人文價值,在歷界拍賣中,曾有多次名家用印專題,如潘伯鷹、溥儒、殷梓湘、任政等書畫家用印,以及周湘雲等藏書家用印等,他們價值不僅在於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更是承載著一段歷史,其人文價值不可輕視。

印章收藏應系統化

所謂術業有專攻,每一個成功的收藏家,都有自己特定的收藏主題。印章收藏也應講究成系列系統化收藏,以便開展學術研究,以及自身品味的提升。

1、 名家篆刻

如前文所題到的丁輔之收藏西泠八家篆刻印章,不僅形成了一種樹立品牌的效應,同時也影響了印學的發展。因此人們在談到浙派篆刻時,丁輔之的作用也成為人們無法迴避的話題。由此可見系統化收藏的重要性。而我在印章收藏方面,著重於近現代較為工細一路的名家篆刻作品,如陳巨來、王福廠、來楚生等人的篆刻作品,形成海派印人篆刻系列。但在收藏過程中應多加考證,包括創作年代、風格、特點,以及印材。某些特定印材對作品風格具有特定性,如牙章等。通過這些考證,可以更好、更快地掌握印章鑑定的技巧。但在這裡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印材是在解放以後近幾十年才出現的,比如巴林石及一些新型芙蓉石等,如果在民國時期篆刻作品中出現這一類印材,便要對這一類作品加以更深層次的判斷。

2、 印石及印鈕

印石及印鈕的收藏也應成系列化。比如一些藏家喜歡以壽山石為範圍,集各類品種石。或以昌化雞血、青田封門青等為目標,以單一品種達到一定數量,形成一個系列。都是非常好的系列收藏。但此類收藏,因注意選擇品種石中較為典型的,做為藏品。近年以他山之石冒充田黃等名貴石種,或以次充好之事,時有發生,在收藏過程中應加以鑑別。而一方好的印石,在不破壞印石其本身美感的前題下,加上名家制鈕則更是錦上添花。

3、 特殊印材

特殊印材通常講的是一些硬質材料所制印材,如晶玉印、牙角印及金屬印材等。此類印材的收藏在成系列的同時,選擇收藏對象時,應注意其材料的美感和稀缺性。如張大千先生生前收藏的龍骨印章,雖然其「龍骨」的說法至今尚無定論,但其印材本身的美感和稀缺性為世人所公認。

我們在收藏名家篆刻、印章過程中,除了應注意這些問題以外,更要加強自身的學習和研究,對篆刻藝術的發展、傳承,及印材、印鈕等方面,都要深入的了解,不斷學習。這樣才能去偽存真,使自己的收藏更加完善,更加系統。

相關焦點

  • 印章拍賣逐漸興起 哪些因素會影響印章價值?
    近年,隨著印章拍賣的興起,名家篆刻、印章逐漸為藏家所關注,市場行情也在不斷攀升。然而多年來名家篆刻、印章在拍賣市場中因為藏品鑑定、徵集等各方面原因,一直是零星的依附於文玩雜項專場之中,使得印章收藏很難成為系統性的收藏。 近現代大家的藏印傳奇 在近現代印章收藏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丁輔之先生。
  • 人文價值助推印章成收藏熱點
    ,在文人圈子裡興起了一股印章收藏之風。自2012年以來,篆刻藝術板塊市場行情穩步上升,其厚重的藝術與人文價值逐漸為人所認識是其增長的主要推動力。筆者收集了這兩年拍賣的上拍及成交結果,發現除了篆刻本身的藝術價值之外,印章的印材價值、鈕雕價值以及歷史人文價值是影響價格的最主要的三個因素。從市場表現上看,印章的印材價值往往是影響印章價值的最直觀因素,比如田黃材質的印章,往往材質價值就超過印面價值。
  • 小印章有大乾坤:如何判斷一枚印章的價值?
    名石名章屢屢拍出百萬天價,「冷」印章掀收藏熱,本報專訪廣州資深玩家談賞玩  在電子印章日益興起的今天,近年來傳統印章在民間悄然掀起一股收藏熱。今年以來拍賣市場上名石名章屢創天價,令人們對這個一度備受冷落的收藏刮目相看。  一枚小小印章內有什麼大乾坤?
  • 專家品評印章:開派人物篆刻作品價值高
    明清兩代直至民國時期,印家輩出,流派紛呈,不同時期、不同區域的篆刻家,開創了不同風格的篆刻流派,尤以丁敬為首的「西泠八家」、以鄧石如為代表的「皖派」最著名,影響深遠。  張茂說,幾千年的歷史,印章形制、材質太豐富多彩了,經他交易的印章有200多個了,現在還收藏有100多個,每個時代的印章都帶有那個時代的特徵。
  • 西泠八家篆刻印章成拍賣亮點
    自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印的採用、2009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後,印章已經逐漸成為收藏的新門類,並在拍賣市場上連破驚人紀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收藏家。   「西泠八家」篆刻印章成拍賣亮點   印章,又稱「印信」,自古至今是信用的證物和權力的象徵,中國的印章歷史,源遠流長,印章三千年,是一部印信史,更是藝術史。
  • 「林石雅集解讀」什麼樣的印章才具有真正的收藏價值?
    印章在我國古代就已經有了,而且在古代還作為權力的象徵,所以地位一直都是比較高的。而且不同的身份,印章都是不一樣的,因此我的印章樣式非常的多,而現在在石雕行業很多人也會收集印章,可是並不是所有的印章都具有真正的收藏價值,那麼哪些印章才具有收藏價值呢?
  • 印章的收藏與鑑賞
    印章在中國的起源很早,凡有文字可查的年代都有印章的存在,逐漸發展成為金石文化。從明代開始,被深深打上私人物品烙印的印章,長期以來只是雜項類文房品種中的一個收藏小類別。如今集印章材質、工藝和名人效應於一體的印章逐漸被更多收藏者所關注。   石材辨識、印文考證、珍品稀少,是印章收藏者的三大難點。古時印章用過不少名貴材質,如象牙、黃金、白玉、犀角、田黃等,這些印章是帝王皇族、官宦世家的專屬刻章用料,民間很少採用,很多時候當權者也不允許別人使用。
  • 印章的收藏源流與拍賣行情
    明清兩代直至民國時期,印家輩出,流派紛呈,往往不同的時期,不同區域的篆刻家,開創了不同風格的篆刻流派,尤以丁敬為首的「西泠八家」、以鄧石如為代表的「皖派」最著名,影響深遠。從古到今,帝王將相、達官貴人、文人雅士皆好印,喜歡收藏名人名印,因此,印章的收藏價值在海內外特別是華人圈一向被看重。
  • 印章——或將成為接下來收藏界的重頭戲!
    壽山凍石印章印章拍賣二、哪些因素決定印章價值?2、印文內容印章的內容和一些具有歷史意義的作品,直接影響其價值和市場行情,西泠拍賣2006年秋拍中方介堪刻張大千象牙用印「瀟湘畫樓」就是最好的例子。此印不僅因其刻制精美,品相較大且完整,同時也承載了方介堪與張大千之間的友誼,才創造了99萬元的天價。而相比之下,方介堪先生的一般篆刻作品則在萬元左右。
  • 印章拍賣屢創天價 被忽視的小眾收藏
    原標題:印章拍賣屢創天價 被忽視的小眾收藏   近年來一些精品老印章拍賣屢創天價,激起了人們對印章收藏前景的關注。然而,由於篆刻藝術欣賞難度較大、藝術價值又未能受到重視、獨立完善的收藏市場尚未形成,因此印章收藏的未來任重道遠。
  • 管窺名家流派印章收藏
    從作品的流派、風格特徵及其影響收藏價值的因素等進行綜合分析、觀察、思考和研究,明辨優劣,方能作出正確的判斷,識其真、辨其偽。印章,又稱「印信」,自古至今是信用的證物和權力的象徵。我國的印章歷史源遠流長,印章三千年,是一部濃縮的人類文明發展史。其間有兩座裡程碑式的高峰,一是秦漢古璽印,二是明清流派印。疁城一日長 鄧石如秦漢古璽印,又分為官印、私印。
  • 石安印話(第52期):淺析黃士陵印章拍賣高價原因
    由此可見,印章本身尤其是名家精品印章的價值正在成為藏家眼中最重要的評估標準。對印章收藏和傳承而言,流傳於世的關鍵因素還是印人及其印作本身。那麼,到底是哪些因素使得黃士陵這批印章拍出如此高價呢?,乃至對當代印壇都影響深遠,「近代印壇大名家」名至實歸。
  • 宋元文人印章的興起篆刻講堂六十五
    宋元時期的印章發展出現一個新的特徵,即由單純的工匠創作專於實用轉到眾多文人的參與。它包含著文人篆印工匠鑿刻和文人的自篆自刻。這當然要受益於當時金石學的發展、文字學的發達,以及書畫款印的興起與文人鑑藏書畫風氣的盛行,使得宋元大批的文人學者投趣並參與印章的研究和創作,印章活動更加頻繁。
  • 稀缺石料印章5年漲9倍
    印章一直被視為小眾收藏。但隨著一些印石礦山的停產,石料的稀缺造成印章價格5年間翻漲10倍。尤其是有「軟寶石」之稱的田黃印章,如今比黃金還昂貴10餘倍。記者胡淼  【小印章五年翻漲九倍】   記者在天津市古文化街、瀋陽道市場等多個收藏市場看到,幾釐米大小的印章正成為眾多藏家關注的焦點,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印章價格也相差很大,從幾百元到上萬元的印章都可以買到。「五年前,一塊5000元的印章,如今市場價已達5萬元。」天津藝術博物館篆刻大師董鴻程告訴記者,近5年,印章市場火爆,其價格普遍上漲了5到10倍,其中以田黃最為突出。
  • 清代田黃印章拍賣價格目前多少錢一克?清代田黃印章成交率怎麼樣?
    田黃因其品類各異,即先天因素(出自田坑附近各不同礦床)之差異。所以蘿蔔紋粗細有別,紋理亦隨之而異。其蘿蔔紋,或似高山凍,紋理清晰如網;或似質地細結的杜陵,紋理細隱;或似杜陵中不規則之結晶狀條紋;或似坑頭細膩而通透幾乎不見紋理;或如坑頭中之碎棉絮狀紋:但田黃之紋,遠比它們更細密、更隱約。   唐雲 田黃印章
  • 石料稀缺受追捧 印章收藏潛力大
    原標題:石料稀缺受追捧 印章收藏潛力大     印章一直被收藏界認為是小眾收藏。不過,自20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徽採用「中國印」,及2009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後,原本屬於雜項類的印章已經逐漸成為收藏新門類,以黑馬姿態進入專場拍賣。專家認為,受石料稀缺等因素影響,預計印章未來仍有較大升值空間。
  • 印章收藏全攻略:印章三千年 收藏有門道(組圖)
    中國印章文化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應該說每一方收藏級印章的背後都有著自己的故事。它是實用與藝術的合體,是具有悠久民族文化傳統特色的藝術瑰寶。   自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印的採用、2009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後,印章已經逐漸成為收藏的新門類,並在拍賣市場上連破驚人紀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收藏家。
  • 百年印社印章拍賣當仁不讓 奠定領頭羊地位
    1.72億元的總成交額、86%的平均成交率使得該公司名列2006年南方藝術品秋季拍賣的榜首,也再次奠定了西泠印社拍賣在南方藝術品拍賣市場領頭羊的地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拍前受到各方關注的「犀象印萃」近現代名家篆刻專場人氣火爆,整個專場斬獲了1335餘萬元,98.5%的拍品「名花有主」,近千方印章僅兩方小印流拍,反映出名家篆刻日漸走高的市場趨勢。
  • 名家印章凸顯文化底蘊 金石篆刻迎更大錢景
    藏章藏石各有所愛  有行家提出,儘管印章行情隨著藝術品市場的大潮整體上揚,但精品價值還是被低估了,理由是不少名家的精品印章在拍賣市場上的成交價遠不如他們的字畫。印章的收藏一直朝著兩個不同的方向伸展。一是藏印,即鑑賞印章篆刻的金石美、邊款詩文的滄桑美、閒情趣語的印文美。
  • 滾筒印章是如何發展,後成為收藏新寵,又是怎樣被逐漸取代?
    滾筒印章作為「古代兩河流域文明的三大標誌 」之一 ,因為它珍稀的材料,藝術性的雕刻圖案以及它身上所賦有的特殊意義,滾筒印章成為當時珠飾和印章收藏的新寵。滾印的發展不僅給我們展示了古人的智慧,還對當時文明的起源、發展、傳播有著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