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

2020-12-20 百家號

文/玉濁清

農村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有什麼樣的意思?

每次一提到農村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想到農民的淳樸,同時也會想到他們不修邊幅的語言,因為大家都知道農民們基本上都沒有什麼文化,他們說話的話都比較簡單易懂,其實在他們嘴裡也能夠聽到一些比較有意思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他們從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聽起來也是很有道理的!當然也有不少年輕人剛聽到這些所有的時候會覺得摸不著頭腦,不懂其中的含義,但是仔細品味出來以後,就會覺得這些語言頗有道理。

小編要介紹的這句俗語就是: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當然,我們都知道這句話也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因為古時候和如今的技術方式並不一樣,他們都是用時辰來計時的我們,如今一天被劃分為24個小時也就相當於一個時辰兩個小時。

其實一根人指的就是在晚上七點左右,農民們剛從田裡幹完活回來,這時候的婦女們就需要準備晚飯了,孩子們也要放學回家了,也可以說大家都忙了一天,終於可以圍在一起吃飯了,這個時候也是非常熱鬧的時刻。也就是說,在這個時候是最熱鬧的時候,人也是最多最密集的時候,所以才產生了一更人的說法。 找到人們吃完飯以後就開始關燈睡覺了,再過去使用的都是沒有燈,並沒有如今的電可以使用也沒有電視可看。

等到三天的時候,大多已經到了夜裡11點左右,而這個時候的農村我家家戶戶都已經熄燈睡覺了。如果在此時在路上能遇到一個人的話,那極有可能會被嚇到。更何況在古代有著很封建迷信的說法人們也比較相信這種東西,並且人們覺得在三更時刻是陰氣最重的時候。當然,這種說法是非常不科學的,也帶有迷信色彩,但主要突出的就是夜裡的寧靜。

等到四更的時候,也就是凌晨一點鐘,這個時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人們大多在這個時候睡得都比較沉,也很難被叫醒,所以小偷就抓住了這個空子,會趁這個時候進來偷偷摸摸,也就是說這個時候最容易招賊。

你覺得這樣分析有道理嗎?

相關焦點

  •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是什麼意思?漲知識了
    農村裡有一些經典的老話,能夠真實反映出舊時農民的生活狀態,例如「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要想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咱們先得知道什麼是五更。在中國古代,普通農民沒有計時工具,他們是如何來安排自己的生活的呢?
  •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啥意思?十人九不知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啥意思?十人九不知!對於古代人們生活的作息時間,老祖宗也是總結出一句俗語,那就是「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這句俗語是啥意思呢?估計是十人九不知。這句俗語裡面的「更」其實就是古人計算時辰的一個名稱,就好比現在的「小時」一樣,看過古裝劇的都知道,在古代夜裡有專門打更的人,每到更點的時候他們手裡拿著銅鑼竹板提著燈籠,行走在大街上咣咣梆梆的敲幾下。
  •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都指的是什麼?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都指的是什麼?文|小楠趣談俗語是人們對生活的體現與總結,其中可能包含了各種各樣的生活習慣與習俗,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習俗你讀過幾條呢?接下來小編就會重點介紹今天分享的這一句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他們指的是什麼?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這裡面有什麼樣的小知識吧。人們對時間的劃分是在西周被確定的,那個時候時間被劃分為十二個時間段,然後每一個時間段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個時辰。還記得我們從小聽到大的那個生肖故事嗎?小老鼠打頭來,牛把蹄兒抬等等。
  • 「一更人,二更火」三更和四更有什麼說法嗎?老一輩都懂
    俗語作為一種傳統文化,因其語言簡單,含義深厚而在中國農村地區廣泛流行。因此,子孫後代在人生道路上走了許多彎路。例如,「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要想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我們首先必須知道五更是什麼。在中國古代,普通農民沒有時間工具,就需要更夫了!
  • 「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到底是什麼意思?
    五更,就是從一更開始一直到五更,每一更對於古人來說,都有著不同的含義。所以古人就總結出一句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這句俗語我們經常聽老一輩的人提起,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一更人一更天就是從黃昏開始,就是我們現在晚上的七點到九點之間。
  •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那麼四更、五更又是什麼?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那麼四更、五更又是什麼?大家知道在古代科技沒有這麼發達的時候,人們是怎麼計算時間的呢?對於古代人們生活的作息時間,老祖宗也是總結出一句俗語,那就是「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這句俗語是啥意思呢?估計是十人九不知。在許多古裝劇中都能看到在夜半時分有一位一手拿著銅鑼,一手拿著棒槌,一邊走一邊叫著「天乾物燥,小心火燭,鎖好門窗,注意防盜」。沒錯,這就是古代的一種職業,叫做更夫。
  • 農村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是什麼意思
    比如農村裡老輩人才知道的老話: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一更人我們常常在古裝劇中,聽到有人說「三更半夜」、「現在幾更了」這樣的話語。那「更」是什麼意思呢?我們都知道在古代是沒有手錶的,一天是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晚上又被劃分為「五更」,因此兩更之間是2.4個小時。
  •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怎麼解釋?
    除了很多人熟悉的十二時辰制度外,我們還能在一些影視作品中看到報時的打更人,相信很多人都會好奇,為什麼打更人都只打到五更天呢?這是因為這些人採用了十時辰制度報時。十時辰制度也是我國古代的一種計時方式,把白天和夜晚各五分,其中夜晚用五更來表示,對人們來說,夜晚的每一更都有不同的意義。
  • 農村諺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是啥意思
    鄉村大視角的農民朋友們大家好,我是農村大學生小妮,今天給大家說說咱們農村的這條俗語諺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古代這個「一更、兩更、三更是什麼意思呢?」時間那麼這農村諺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分別講的是什麼道理呢?
  •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說的都是啥?
    農村老一輩人的口中,經常會出現這樣一句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它包含了前文中所提到的「五更」,那麼這句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五更說的又是什麼呢?一更人:所謂「一更」指的是現在的晚上七點到九點。
  • 古人說「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是何意思?「四更、五更」呢?
    古人說「一更人,二更火,三更人」是何意思?「四更、五更」呢?文/風馬牛也相及大家都知道,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有著數千年的歷史傳承。在這之中,就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做「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還有沒有「四更、五更」呢?實際上是有的。下面,筆者就來和大家聊一聊。一更,實際上就是指晚上7點到9點之間。
  •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什麼意思?還有沒有「四更,五更」
    為了讓12時辰制更加貼近生活,古人又想起了用打更的方式來提醒大家,因為我們如今就聽到了所謂的「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四更,五更」呢?事實上,是有的。古代一更,指的就是晚上7點到9點之間,這時候,我們都知道,因為古代是農耕社會,因而很多人工作一天,直到這時才休息,在回家的路上,農民招呼四周的街坊鄰居,孩子們也正是放學的時間,由此,這時整個地方都會特別熱鬧,人聲鼎沸,因此,這期間就被稱為「一更人」二更火,指的則是晚上9點到11點,古人的夜晚生活並不豐富,不像我們現在有什麼夜市
  • 俗語「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指的是啥?
    在我國古代,人們是沒有鐘錶的,所以他們把夜裡的四十刻分為四個段,五個節點。這些節點被稱為「更」,因此一個晚上會有五更,人們所說的半夜三更就是這其中的一個節點。兩更之間相差的時間為現今的2.4小時。一更天大概是19:12分,兩更天是21:36分,以後再以此類推。
  • 農村俗語「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是啥意思
    文/加塵農村俗語「一更人, 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是啥意思在農村一直流傳著一些話,這些話又被稱為俗語,大部分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因為口口相傳,村裡的老人基本都知道這麼一句俗語,那就是「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五更天的說法是起於漢朝,那麼這句俗語既然流傳這麼久,就有它存在的意義,下面就由小編來帶大家了解一下。所謂的一更,就是指戌時,稱黃昏,又名日晚。
  •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為啥這樣講?
    就比如這句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這句話描述的是古代社會中的一些生活現象,那麼這句話中的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分別是什麼時辰呢?打更的更夫是怎麼來的呢?且聽我一道來。,因此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就是這五個時間階段所展現的形態,以及可能發生的事情。
  • 農村俗語:「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 四更賊、五更雞」,啥道理?
    常常聽到「三更半夜」這個詞語,可見古代對於計時還有「更」這個說法。這個「更」是什麼意思呢?古代人把一個晚上分為五個「更」。每個「更」大概兩個小時。有句俗語說的是:「一更人、 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 五更雞」,這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分別代表了五個不同時間段。首先說到「一更人」,一更是黃昏的時候,而一更人就是說在黃昏的時候人們歸家,而且馬上就要準備吃飯了。這個
  • 農村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有什麼寓意
    就像我們之前提到的,農村有許多道理是需要老人們傳授給年輕人的,這也是為什麼農村老人的地位一般很高,而且說話也很有分量。而老人們說話的技巧通常也不會很複雜,他們只是通過簡單的幾句話就能教明白一個道理,或者是幾個道理。這中間充當他們說話的工具的,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農村的俗語。今天就來分享一句很多人到現在都鬧不明白的一句俗語。
  •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和五更是啥?鮮有人知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和五更是啥?為此老祖宗留下了一句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那麼四更和五更是啥呢?知道的人應該很少。如果想要明白這句俗語其中的意思,那麼首先就得先弄明白這個「更」的概念,打更只有在晚間才進行的,通常來說,打更人一夜要提醒五次時間,每隔一個時辰(2個小時)敲一次。
  • 農村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是啥意思?
    我們也只在電影裡面看到,在古代有專門的打更人,拿著銅鑼竹板提著燈籠的,每到更點的時候,就會咣咣梆梆的敲幾下。其實裡面是有學問的,也不是隨便的敲打,那不亂套了?古代人沙漏計時,夜晚分為五段,並用銅鑼竹板敲打報時,提醒睡覺的農民,現在幾時了,幾更天了?
  • 「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什麼意思?年輕人知道嗎?
    —阿諾德 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就比如農村老一輩人常常說的「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描述的就是舊時社會人們的生活狀態,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句話具體說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