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裡有一些經典的老話,能夠真實反映出舊時農民的生活狀態,例如「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要想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咱們先得知道什麼是五更。在中國古代,普通農民沒有計時工具,他們是如何來安排自己的生活的呢?
人們把夜裡分成五個時代,稱為五更,如果是對應現在的時間段,就是晚上七點到九點為一更,九點到十一點為二更,十一點到凌晨一點為三更,一點到三點為四更,三點到天明五點為五更。每更有更夫敲鑼,人們都聽得到。
有些人對五更的時間劃分還不是很清楚,於是就有了更加形象的說法,那就是上面這句諺語。一更人是什麼意思呢?晚上七點到九點,正好是農民下工回到家裡,家裡的女人做好了飯菜,一家老老少少上桌的時候。
大家坐在桌上邊吃邊談,說一說今天的見聞,談一談明天要做的事情,一家人其樂融融,這是一家人最開心的時候,所以叫做「一更人」。吃完了晚飯,差不多再坐一會,一家人就該休息了,舊時農村沒有什麼晚間娛樂,有些地方連燈都沒有,點的是蠟燭,所以睡覺前都要把燈火滅掉。
火一滅,整個農村地區就陷入了一片黑暗之中,這就是所謂的「二更火」。現在雖然農村生活好了,但是有些老人還是習慣於在這個時間段上床睡覺。到了三更時分,也就零點左右,是傳說中的鬼出沒的時候。
據說鬼特別喜歡在這個夜色特別濃重的時間段時出來害人,所以有「三更鬼」的說法。很多影視劇鬼片在表現這個橋段時,也喜歡用「三更鬼」的說法來描述。到了四更天,也就凌晨三點到五點的時候,鬼也累了,該退場了,這個時候,賊來了。
為什麼賊喜歡在四更天出來活動呢?因為這個時間段,人是睡得最沉的時候,一般不容易醒來。再加上農村地區家家戶戶夜不閉戶,賊人很容易得手。中國歷史上有一個成語叫「雞鳴狗盜」,說的就是一幫人在四更天時出來做壞事。
所以中國農村歷來就有「四更賊」的說法,更夫在這個時間段也會化身為保安,更加仔細地進行檢查,以防賊人出沒。凌晨三點到五點左右,是五更時分,這個時候,公雞開始打鳴,雄雞一唱天下白。
五更雞也就意味著天亮了,村民們從睡夢中醒來,男人該準備下地幹活了,女人要起來準備家裡人一天的飯食了,孩子們也要準備上學讀書了。一家人陸陸續續起來,開始一天新的生活。千百年來,中國農民就是這樣在五更的輪迴中度過了一天又一天。
無論是戰亂時期還是和平時期,他們的生活都一成不變,而這種獨特的五更計時文化也流傳了下來。現在雖然我們已經有了更加先進的計時工具,更夫這一行業也消失了,但是五更的文化卻深深印在了中國人的腦海中,它也是中華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