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是什麼意思?漲知識了

2020-12-15 小小嬴政

農村裡有一些經典的老話,能夠真實反映出舊時農民的生活狀態,例如「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要想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咱們先得知道什麼是五更。在中國古代,普通農民沒有計時工具,他們是如何來安排自己的生活的呢?

人們把夜裡分成五個時代,稱為五更,如果是對應現在的時間段,就是晚上七點到九點為一更,九點到十一點為二更,十一點到凌晨一點為三更,一點到三點為四更,三點到天明五點為五更。每更有更夫敲鑼,人們都聽得到。

有些人對五更的時間劃分還不是很清楚,於是就有了更加形象的說法,那就是上面這句諺語。一更人是什麼意思呢?晚上七點到九點,正好是農民下工回到家裡,家裡的女人做好了飯菜,一家老老少少上桌的時候。

大家坐在桌上邊吃邊談,說一說今天的見聞,談一談明天要做的事情,一家人其樂融融,這是一家人最開心的時候,所以叫做「一更人」。吃完了晚飯,差不多再坐一會,一家人就該休息了,舊時農村沒有什麼晚間娛樂,有些地方連燈都沒有,點的是蠟燭,所以睡覺前都要把燈火滅掉。

火一滅,整個農村地區就陷入了一片黑暗之中,這就是所謂的「二更火」。現在雖然農村生活好了,但是有些老人還是習慣於在這個時間段上床睡覺。到了三更時分,也就零點左右,是傳說中的鬼出沒的時候。

據說鬼特別喜歡在這個夜色特別濃重的時間段時出來害人,所以有「三更鬼」的說法。很多影視劇鬼片在表現這個橋段時,也喜歡用「三更鬼」的說法來描述。到了四更天,也就凌晨三點到五點的時候,鬼也累了,該退場了,這個時候,賊來了。

為什麼賊喜歡在四更天出來活動呢?因為這個時間段,人是睡得最沉的時候,一般不容易醒來。再加上農村地區家家戶戶夜不閉戶,賊人很容易得手。中國歷史上有一個成語叫「雞鳴狗盜」,說的就是一幫人在四更天時出來做壞事。

所以中國農村歷來就有「四更賊」的說法,更夫在這個時間段也會化身為保安,更加仔細地進行檢查,以防賊人出沒。凌晨三點到五點左右,是五更時分,這個時候,公雞開始打鳴,雄雞一唱天下白。

五更雞也就意味著天亮了,村民們從睡夢中醒來,男人該準備下地幹活了,女人要起來準備家裡人一天的飯食了,孩子們也要準備上學讀書了。一家人陸陸續續起來,開始一天新的生活。千百年來,中國農民就是這樣在五更的輪迴中度過了一天又一天。

無論是戰亂時期還是和平時期,他們的生活都一成不變,而這種獨特的五更計時文化也流傳了下來。現在雖然我們已經有了更加先進的計時工具,更夫這一行業也消失了,但是五更的文化卻深深印在了中國人的腦海中,它也是中華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

相關焦點

  • 「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
    文/玉濁清農村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有什麼樣的意思?每次一提到農村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想到農民的淳樸,同時也會想到他們不修邊幅的語言,因為大家都知道農民們基本上都沒有什麼文化,他們說話的話都比較簡單易懂,其實在他們嘴裡也能夠聽到一些比較有意思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他們從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聽起來也是很有道理的!
  •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啥意思?十人九不知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啥意思?十人九不知!對於古代人們生活的作息時間,老祖宗也是總結出一句俗語,那就是「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這句俗語是啥意思呢?估計是十人九不知。這句俗語裡面的「更」其實就是古人計算時辰的一個名稱,就好比現在的「小時」一樣,看過古裝劇的都知道,在古代夜裡有專門打更的人,每到更點的時候他們手裡拿著銅鑼竹板提著燈籠,行走在大街上咣咣梆梆的敲幾下。
  •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都指的是什麼?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都指的是什麼?文|小楠趣談俗語是人們對生活的體現與總結,其中可能包含了各種各樣的生活習慣與習俗,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習俗你讀過幾條呢?接下來小編就會重點介紹今天分享的這一句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他們指的是什麼?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這裡面有什麼樣的小知識吧。人們對時間的劃分是在西周被確定的,那個時候時間被劃分為十二個時間段,然後每一個時間段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個時辰。還記得我們從小聽到大的那個生肖故事嗎?小老鼠打頭來,牛把蹄兒抬等等。
  • 「一更人,二更火」三更和四更有什麼說法嗎?老一輩都懂
    俗語作為一種傳統文化,因其語言簡單,含義深厚而在中國農村地區廣泛流行。因此,子孫後代在人生道路上走了許多彎路。例如,「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要想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我們首先必須知道五更是什麼。在中國古代,普通農民沒有時間工具,就需要更夫了!
  • 「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到底是什麼意思?
    五更,就是從一更開始一直到五更,每一更對於古人來說,都有著不同的含義。所以古人就總結出一句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這句俗語我們經常聽老一輩的人提起,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一更人一更天就是從黃昏開始,就是我們現在晚上的七點到九點之間。
  •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那麼四更、五更又是什麼?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那麼四更、五更又是什麼?大家知道在古代科技沒有這麼發達的時候,人們是怎麼計算時間的呢?對於古代人們生活的作息時間,老祖宗也是總結出一句俗語,那就是「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這句俗語是啥意思呢?估計是十人九不知。在許多古裝劇中都能看到在夜半時分有一位一手拿著銅鑼,一手拿著棒槌,一邊走一邊叫著「天乾物燥,小心火燭,鎖好門窗,注意防盜」。沒錯,這就是古代的一種職業,叫做更夫。
  • 農村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是什麼意思
    比如農村裡老輩人才知道的老話: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一更人我們常常在古裝劇中,聽到有人說「三更半夜」、「現在幾更了」這樣的話語。那「更」是什麼意思呢?我們都知道在古代是沒有手錶的,一天是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晚上又被劃分為「五更」,因此兩更之間是2.4個小時。
  • 農村諺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是啥意思
    鄉村大視角的農民朋友們大家好,我是農村大學生小妮,今天給大家說說咱們農村的這條俗語諺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古代這個「一更、兩更、三更是什麼意思呢?」時間那麼這農村諺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分別講的是什麼道理呢?
  •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說的都是啥?
    農村老一輩人的口中,經常會出現這樣一句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它包含了前文中所提到的「五更」,那麼這句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五更說的又是什麼呢?一更人:所謂「一更」指的是現在的晚上七點到九點。
  •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怎麼解釋?
    除了很多人熟悉的十二時辰制度外,我們還能在一些影視作品中看到報時的打更人,相信很多人都會好奇,為什麼打更人都只打到五更天呢?這是因為這些人採用了十時辰制度報時。十時辰制度也是我國古代的一種計時方式,把白天和夜晚各五分,其中夜晚用五更來表示,對人們來說,夜晚的每一更都有不同的意義。
  • 古人說「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是何意思?「四更、五更」呢?
    古人說「一更人,二更火,三更人」是何意思?「四更、五更」呢?文/風馬牛也相及大家都知道,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有著數千年的歷史傳承。在這之中,就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做「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還有沒有「四更、五更」呢?實際上是有的。下面,筆者就來和大家聊一聊。一更,實際上就是指晚上7點到9點之間。
  •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什麼意思?還有沒有「四更,五更」
    為了讓12時辰制更加貼近生活,古人又想起了用打更的方式來提醒大家,因為我們如今就聽到了所謂的「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四更,五更」呢?事實上,是有的。古代一更,指的就是晚上7點到9點之間,這時候,我們都知道,因為古代是農耕社會,因而很多人工作一天,直到這時才休息,在回家的路上,農民招呼四周的街坊鄰居,孩子們也正是放學的時間,由此,這時整個地方都會特別熱鬧,人聲鼎沸,因此,這期間就被稱為「一更人」二更火,指的則是晚上9點到11點,古人的夜晚生活並不豐富,不像我們現在有什麼夜市
  • 俗語「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指的是啥?
    在我國古代,人們是沒有鐘錶的,所以他們把夜裡的四十刻分為四個段,五個節點。這些節點被稱為「更」,因此一個晚上會有五更,人們所說的半夜三更就是這其中的一個節點。兩更之間相差的時間為現今的2.4小時。一更天大概是19:12分,兩更天是21:36分,以後再以此類推。
  • 農村俗語「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是啥意思
    文/加塵農村俗語「一更人, 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是啥意思在農村一直流傳著一些話,這些話又被稱為俗語,大部分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然後口口相傳,傳了一代又一代,或許有些俗語已經在歷史中被埋沒,但是留下來的都是精華。
  • 農村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是啥意思?
    我們也只在電影裡面看到,在古代有專門的打更人,拿著銅鑼竹板提著燈籠的,每到更點的時候,就會咣咣梆梆的敲幾下。其實裡面是有學問的,也不是隨便的敲打,那不亂套了?古代人沙漏計時,夜晚分為五段,並用銅鑼竹板敲打報時,提醒睡覺的農民,現在幾時了,幾更天了?
  •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為啥這樣講?
    就比如這句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這句話描述的是古代社會中的一些生活現象,那麼這句話中的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分別是什麼時辰呢?打更的更夫是怎麼來的呢?且聽我一道來。,因此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就是這五個時間階段所展現的形態,以及可能發生的事情。
  • 農村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有什麼寓意
    這中間充當他們說話的工具的,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農村的俗語。今天就來分享一句很多人到現在都鬧不明白的一句俗語。這句俗語就是我們常聽的: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這句話在物質不太發達的年代,或者直接說就是沒有鬧鐘的年代,是農村人們生活的規範。經常看古裝片的朋友們可能會知道,古代的人們用的計時的單位和我們現在是有很大區別的。
  • 一更火二更賊,是不是胡說?
    ​「一更火二更賊」誰說的?亂來,確定及肯定是在胡說八道。要麼是時辰搞不清楚,要麼就是天生屬蛇膽小,沒做過賊,不懂賊的套路。正確的說法是:「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古人的智慧,知識的傳承!
  • 農村俗語:「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 四更賊、五更雞」,啥道理?
    常常聽到「三更半夜」這個詞語,可見古代對於計時還有「更」這個說法。這個「更」是什麼意思呢?古代人把一個晚上分為五個「更」。每個「更」大概兩個小時。有句俗語說的是:「一更人、 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 五更雞」,這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分別代表了五個不同時間段。首先說到「一更人」,一更是黃昏的時候,而一更人就是說在黃昏的時候人們歸家,而且馬上就要準備吃飯了。這個
  •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和五更是啥?鮮有人知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和五更是啥?為此老祖宗留下了一句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那麼四更和五更是啥呢?知道的人應該很少。如果想要明白這句俗語其中的意思,那麼首先就得先弄明白這個「更」的概念,打更只有在晚間才進行的,通常來說,打更人一夜要提醒五次時間,每隔一個時辰(2個小時)敲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