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中,曾有一塊「鬍鬚」石,為何被稱為是鎮館之寶

2020-12-05 歷史店

提到埃及,恐怕很多人會想到神秘的「獅身人面像」、「埃及豔后」和「埃及法老」等詞語。不過在大英博物館中,卻有一塊奇形怪狀的石頭,竟然也與神秘的埃及獅身人面像有關,甚至被稱為是埃及館的鎮館之寶。您可知道這是為什麼?小編這就來為您揭秘:

在大英博物館的埃及館中,曾經有一塊形狀非常奇怪的石頭。這塊石頭長75釐米,直徑約40釐米,重達400至500公斤,這塊石頭不僅沒有精緻的花紋,也沒有繁複的雕刻,顏值普通,相貌平淡,又憑什麼被收錄在大英博物館的「珍寶」之內呢?

原來這塊石頭竟是斯芬克斯的下額之物,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獅身人面像」的鬍鬚。

既然是獅身人面像身上的東西,為何又被拆下來搬運到大英博物館呢?如果您想知道其過程,還得回溯到1817年,當時有一位來自於英國的殖民主義者,他有一天來到埃及的金字塔參觀,很快就被埃及的獅身人面像吸引住了。

獅身人面像位於埃及吉薩的金字塔墓區,此像高二十米,長五十七米,算上兩個前爪,全長七十二米,建造工程巨大,它頭戴「奈姆斯」皇冠,下頜有帝王的標誌——下垂的長鬚,這巨大又神奇的獅身人面像,它身上每一個部位都是珍貴的寶物,但是這位殖民主義者的力量有限,帶不走更多的東西,但是他又想將獅身人面像的一些部位化為己有,並將其運回英國,因此,這位殖民主義者便領人拆下了石像的鬍子,並將其裝船運回英國,借花獻佛地獻給掌權人物,並以此來表示對大英帝國的忠誠。就這樣,這塊鬍子巨石就被一直存放在大英博物館。

斯芬克斯丟了鬍鬚以後,境遇更是糟糕,甚至被滾滾的黃沙埋至肩部,它在撒哈拉沙漠的地平線上,露出一個碩大的頭顱。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埃及有關部門,逐漸意識到獅身人面像的價值與意義,便開始將獅身人面像清理了出來。

考古學家薩利姆·哈桑是埃及文化的忠誠守護者,他為了保護古文物,便不惜人力物力地巨像進行了簡單的修復,獅身人面像又恢復了昔日的神採,成為了到埃及旅遊的遊客,必須與之合影的打卡的聖像。

當時《紐約時報》還宣稱:「斯芬克斯終於從無法穿透的遺忘陰影中走出來,成為地標。」獅身人面像的身價飛漲,成為著名的埃及古文物,而那塊身在異國的巨石鬍鬚也水漲船高,成為了大英博物館埃及館的鎮館之寶。

大英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甚至利用「獅身人面像」的價值,不予餘力地宣傳「鬍鬚」的珍貴,並以此當噱頭吸引遊客,目的是抬高大英博物館的價值。

雖然埃及民間,讓大英博物館歸還「鬍鬚」的呼聲不斷,但英國方面,卻並不想讓這種極具價值的文物離開英國,就這樣,這塊鬍鬚巨石一直留在大英博物館。

埃及有關部門為了斯芬克斯巨像的完整,他們也多次向英國提出歸還這一珍貴文物的要求,這樣正義的要求一直沒有得到英國博物館方的回應。在1982年,埃及文化部長又訪問英國,並且鄭重提出:「歸還斯芬克斯的鬍鬚。」既然這種事情都擺到了檯面上,英國博物館方自然不好再次推脫,他們經過研究決定,可以將斯芬克斯的鬍鬚歸還埃及。

1983年11月3日,英國博物館方終於將獅身人面像鬍鬚歸還埃及。「獅身人面像」的鬍鬚從埃及到英國,從英國又到埃及,這分分合合的過程,只說明了一件事,獅身人面像的鬍鬚雖然屬於世界,但更重要的是屬於埃及人民。

獅身人面像鬍鬚歸來的日子,不僅是埃及文物界的大日子,也是英國博物館方的大日子。這一次完美的交接,讓全世界的人民都看到了文物在世界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也更一步地說明了,文物在人類發展長河中重要的地位。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馮豆豆

相關焦點

  • 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是一件中國文物,曾主動歸還,為何被中國拒絕
    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一件中國文物,曾主動歸還,為何被中國拒絕英國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庚子之變的發起國,在掠奪和收藏清宮文物方面,與其他國家相比,因為動手早、下手狠,所得豐富且精品多。英國許多博物館、圖書館甚至私人收藏家都藏有清宮文物。其中以大英博物館最突出。鎮館之寶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之一,收藏了世界五大洲各個歷史時期的文物和藝術品多達百萬件。而該館收藏中國文物的歷史可追溯到1753年建館時期,被認為是世界上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歐美博物館之一。
  • 逛大英博物館必看的30件鎮館之寶
    往往大家去博物館的時候,會有一種時間很緊迫,找不著頭緒的感覺。
  • 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一塊平凡的石碑,卻解開了古埃及之謎
    18世紀歐洲興起了一陣考古熱,武力強盛的大英帝國也想插上一腳。借著槍炮掠奪文物,大英博物館逐漸成型,來自埃及的石雕、羅馬的花瓶、華夏的遼三彩應有盡有。但奇特的是,被喚作「鎮館之寶」的卻是一個刻滿字、毫無美感的石碑,莫不是經驗老道的大英帝國還有看走眼的時候?
  • 平凡石碑,卻是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三種不同文字,揭秘古埃及史
    這塊由玻璃包裹的巨大花崗巖石是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同時也是這個國家最引人注目的考古佳作之一。它大約3英尺(91釐米)高,2英尺(61釐米)寬,重約1600磅(725公斤)。當然,這塊石碑上的文字在沒有考古學背景的人們看來,似乎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事實卻並非如此,這塊至今仍保存在大英博物館的石碑是考古學家研究埃及最重要的線索之一。也許你可能會想,「這塊石碑上的文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先要了解一下這塊石碑的來歷,英國人究竟是怎麼弄到這塊石碑的?
  • 平凡石碑,卻是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三種不同文字,揭秘古埃及史
    這塊由玻璃包裹的巨大花崗巖石是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同時也是這個國家最引人注目的考古佳作之一。它大約3英尺(91釐米)高,2英尺(61釐米)寬,重約1600磅(725公斤)。但是在這塊古老巖石表面卻雕刻著三種截然不同的文字,一種是古埃及象形文字,一種是希臘文字,而最後一種則是埃及草書。
  • 這五大中國文物絕世罕見,可惜都成了外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然而,因為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流失在海外的文物高達上千萬件,遠遠超過我國本土博物館現有藏品總量。我們的博物館數量也遠低於美國、法國、英國甚至日本。所以讓人遺憾的是,很多堪稱絕世罕見的中國文物,要到國外才能一睹真容,其中有五件中國文物還成為外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不知何時,它們才能回歸祖國。
  • 國外博物館的五大中國文物,都被列為鎮館之寶,可惜有些丟失損壞
    然而,因為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流失在海外的文物高達上千萬件,遠遠超過我國本土博物館現有藏品總量。我們的博物館數量也遠低於美國、法國、英國甚至日本。所以讓人遺憾的是,很多堪稱絕世罕見的中國文物,要到國外才能一睹真容,其中有五件中國文物還成為外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不知何時,它們才能回歸祖國。
  • 世界著名博物館「鎮館之寶」是如何誕生的?
    各大博物館中牽引了人們最多目光的「鎮館之寶」,又是怎樣誕生的呢?本期「藝術」,聚焦博物館裡的「鎮館之寶」。——編者全世界的很多博物館中,都有一兩件被稱為「鎮館之寶」的藏品。它們往往受到社會的特別關注和尊重,為人們津津樂道,是公眾進入博物館中不得不看的展品,對於初到博物館的公眾來說更如此。
  • 博空間|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 」 —— 古埃及展廳(海外01)
    「鎮館之寶」,因為正是這塊石碑成為破譯古埃及文明的「鑰匙」,讓湮滅數千年的古埃及文明重新被世人所認識。石碑由隨拿破崙佔領埃及的法國軍隊於1799年在羅塞塔獲得並因此得名,在英法之間的戰爭中易手英國。羅塞塔石碑被放在了大英博物館埃及館入口處最顯著的位置,大英博物館的館藏介紹稱之為「博物館最偉大的藏品之一」。
  • 博物館日 探尋世界頂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1977年,為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國際博物館協會將5月18日定為國際博物館日。今天,小編帶大家走進世界頂級博物館,去尋找每一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人類文明寶藏。那故宮的「鎮館之寶」是什麼呢?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曾說,很難挑出一件代表性的寶貝。這是因為故宮的藏品呈倒金字塔結構,93.2%的文物都是國家珍貴文物,6.4%藏品為普通文物,資料留存僅0.4%。也就是說,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藏品中夠「鎮館之寶」級別的寶貝太多了,幾乎件件都是壓箱底的寶貝。
  • 大英博物館十件鎮館之寶,其中三件都是來自中國
    英國博物館是著名的國際博物館,一說「國際」,大家就應該猜到了,除了博物館中的英國文物外,還有許多外國文物,其中一半是從中國掠奪的,或者是英國商人在中國購買然後流入到英國,最後存放在博物館裡。該博物館成立於1753年,那時,有一位非常著名的醫生,同時他也是一名收藏家,在他去世前將過去幾十年的藏品超過71000件全部捐獻給了國家。如果要集中管理這麼多的文物,他們只能建一個博物館,所以英國博物館就誕生了,在整個英國博物館收藏的數萬件藏品中,根據文物來源,分成了三個文物館,一共有十件鎮館之寶,一說到鎮館就肯定是價值連城,在這十件寶物中,中國的有三件。
  • 世界上藏品最豐富的倫敦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卻是來自中國和埃及
    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博物館裡收藏了世界各地許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偉大科學家的手稿,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在全世界的博物館都十分罕見。大英博物館的藏品有800多萬件,如果沒有事先做好攻略,你在裡面肯定會迷路,一整天的時間也看不完這些龐大數量的珍品。
  • 百物展逛不夠 跟著小編認識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
    英國國家博物館(俗稱:大英博物館)於1759年起對公眾開放。大英博物館和法國羅浮宮、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並稱世界四大博物館。目前,大英博物館對公眾開放的藏品大約有5萬件。據館方介紹這裡有56000平方米,連地上帶地下共有8層,100多個展廳被分為了古近東館、埃及館、希臘羅馬等10個展館,絕大多數展廳位於主層和上層。
  • 世界四大博物館鎮館之寶
    從英國大英博物館到法國巴黎羅浮宮,從俄羅斯的冬宮到美國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這世界知名的四大博物館中,哪些是它們的鎮館之寶?國家接受了他的贈品,並於1753年6月7日批准建立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位於英國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羅素廣場,包括埃及文物館、希臘羅馬文物館、西亞文物館、歐洲中世紀文物館和東方藝術文物館。1759年1月15日,大英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成為世界上第一座對民眾開放的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亞尼的死者之書》,創作於公元前 1300~前1200 年。
  • 《女史箴圖》秘藏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其實是摹本
    200年前,它是乾隆皇帝的案頭愛物,如今卻作為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深藏庫房中秘不示人。2002年10月,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大英博物館斯坦因密室西牆上並不引人注意的白色垂幔拉開了,正在密室中研究敦煌絹畫的南師大敦煌學研究中心藝術研究室主任謝成水赫然發現,長逾3米的《女史箴圖》竟藏在這裡……  密室內偶見《女史箴圖》  「那是我正式進入斯坦因密室,開始絹畫研究剛滿1個月的時候。」
  • 世界四大博物館及鎮館之寶
    維納斯:公元前2世紀末的希臘作品,作者為普拉克西特,取材於帕裡安大理石。博物館正門的兩旁各有8根又粗又高的羅馬式圓柱,每根圓柱上端是一個三角頂,上面刻著一幅巨大的浮雕。整個建築氣魄雄偉,蔚為壯觀。現有建築為19世紀中葉所建,共有IOO多個陳列室,面積六七萬平方米,共藏有展品400多萬件。  大英博物館包括埃及文物館、希臘羅馬文物館、西亞文物館、歐洲中世紀文物館和東方藝術文物館。
  • 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竟是一塊兒穿越千年,會說話的石頭
    1、大英博物館為何館藏豐富?你們知道嗎?我們祖國的故宮博物院才擁有180多萬件藏品,這才佔大英博物館的四分之一呢。說到大英博物館浩如煙海的藏品,就不得不提到18世紀至19世紀中葉,英國對外的殖民擴張,在經濟和文化上的掠奪。
  • 國內各大博物館鎮館之寶,太震撼了
    1955年出土於西城區定阜大街西口,現藏北京首都博物館「古代瓷器藝術精品展」的元代展廳,是首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1974年,裴家把其上交阿城文管所,1991年,銅坐龍上調省博物館收藏。因為銅坐龍本身是由響銅製成的,背部有縫隙,有風吹過時,銅坐龍就可以發出聲音。
  • 大英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
    英國國家博物館(俗稱:大英博物館)於1759年起對公眾開放。大英博物館和法國羅浮宮、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並稱世界四大博物館。目前,大英博物館對公眾開放的藏品大約有5萬件。
  • 帶你去看G20各國——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
    今天,《走遍世界博物館》就帶大家一起去看看G20各國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走起!  *********英國羅塞塔石碑(倫敦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 年代:埃及託勒密王朝,公元前196年材質:花崗巖規格:高114.4釐米,寬72.3釐米,厚27.9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