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宮藏有9件宋代「哥窯盤」

2020-11-24 手機鳳凰網

標註為南宋官窯青釉瓷盤的國寶級文物正在南京市博物館內展出快報記者 路軍 攝

這次故宮損壞的宋代哥窯青釉葵瓣口盤,南京也有。目前,正有一件這樣的盤子在南京市博物館(朝天宮)玉堂佳器館展出。

7月4日,故宮損壞的宋代哥窯青釉葵瓣口盤被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葉佩蘭證實來自南京,是上世紀70年代初在南京發掘的明代洪武年間汪興祖墓的出土文物。1970年從汪興祖墓出土的哥窯瓷盤一共有11件,當年撥給故宮2件,南京市博物館自己還留有9件,其中一件國家一級藏品正在展出。

「這種瓷盤叫花口粗金,價值非常高。」南京瓷器鑑定專家周道祥說。不過,一家大型拍賣行說,這種高古瓷從來沒有拍賣過,不好估價。

□快報記者 胡玉梅

國寶級藏品

正在朝天宮內展出

雖然是同一座古墓出土的,但在南京,盤子的名字叫「官窯盤」,目前只展出了其中的一個。這個官窯盤和南京市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蕭何月下追韓信」青花梅瓶相距不遠,都在玉堂佳器館展出。雖然已經亮相了一段時間,但大家過去都沒有發現這個盤子原來這麼珍貴。

「我們也跟著火了一把。」一位工作人員說,故宮的事情出來以後,很多人來看這個官窯盤,就是想開開眼界,看看這麼珍貴的盤子到底長什麼樣。

昨天下午,展廳內的觀眾雖然不多,但來者都把注意力放到了官窯盤上,大家邊看邊琢磨。正在展出的官窯盤在展廳正中位置,這讓它看上去「地位」很高。左邊是一個定窯盤,右邊也是一個哥窯盤。但三個盤子看下來,中間這個官窯盤更高貴一些。旁邊的木板上寫著:南宋官窯盤。這個官窯青釉瓷盤是1970年南京中央門外張家窪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汪興祖墓出土的。釉色青灰,釉面平滑,釉質光滑如玉。特點是利用釉面自然開裂裝飾瓷器,盤正反面冰裂的紋片縱橫交織,就像覆上了一層網。

細細看去,這個盤子比現在普通家庭用的菜盤子還稍微小一些,它被支在一個特殊木架上。口沿有點像花,一共是6個瓣,盤子中間一條條的紋,還透著點黃色。現場一位工作人員說,這件正在展出的盤子,別看它個子不大,但價值連城,是國家一級藏品,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國寶」級藏品。

當年出土11件珍貴瓷盤

兩件調換給故宮博物院

如今已經退休的考古專家季士家是唯一知道這件國寶級藏品當年怎麼出土的。「那是1970年10月,我們接到農民的舉報,說中央門外張家窪挖到了古墓。」那時候的10月,天還有點熱。

接到電話後,季士家和另一位專家李蔚然趕到了現場,對這個古墓進行了清理。季士家回憶,這座古墓特別大,在北郊中央門外一小土山南麓,西距張家窪一華裡,南距中央門五華裡。那是一座長方形閣樓式券頂磚墓,墓上有封土,外觀呈一長條形土墩,南北長15米,東西寬10米,頂部因長年水土流失,高只有4米多。墓室後部的牆壁、券頂等已經被破壞,室內也積滿了大量土。當時,這個墓清理得比較倉促,只清理了墓室內部。

墓室分為上下兩層,每層又隔成前後室,內部都是仿木建築結構,用磚瓦做出柱、枋、鬥拱等飾物。上層都是券頂式,高2.36米,前後兩室的長、寬與下層相同。

這座這麼講究的古墓,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一共出土了隨葬品74件,陶器、瓷器、玉帶飾、金銀器、銅飾等等。最讓季士家印象深刻的是11件官窯盤。在當年的考古簡報上寫著:11件盤位置在古墓石門的前部,出土時有的盤子疊壓在一起。「它們都是哥窯製品,分為大中小三類。葵瓣口,青灰色釉,開片。大盤圈足露出紫醬色胎骨,中小盤底部留有支燒痕跡。大盤一共三件,口徑16.1~16.4釐米,中盤一件,口徑15.3釐米,小盤七件,口徑13.5~14釐米。」有意思的是,當年的考古簡報上也說是哥窯盤,後來怎麼改成了官窯盤?也沒人說得清。

上世紀70年代,故宮博物院用兩件明清瓷器和南京市博物館調換,取走了其中的兩個哥窯盤。不過,季士家已經不記得換走的是哪一種口徑的了。

推測:很可能是賞賜品

季士家當年考古發掘的那座古墓可不是一般人物的,是明代功臣汪興祖的墓。

季士家他們當年發現了墓誌。墓誌用鐵箍兩道束縛在一起。墓誌的志蓋上寫著:「故榮祿大夫同知大都府事贈開國輔運推誠宣……東勝侯」等字樣。這說明,墓主人就是東勝侯汪興祖。

汪興祖何許人?專家說,汪興祖是朱元璋部將張德勝的養子,曾經改為張姓,後來又恢復原姓汪。汪興祖是廬州(今天安徽合肥)巢縣人,生於1338年,死於明洪武四年(1371年)。汪興祖一生戎馬,追隨朱元璋南徵北戰10多年,立下赫赫戰功。後來,朱元璋成立明朝帝國後,汪興祖被封為榮祿大夫、同知大都府事,死後贈東勝侯等,食祿1500石。

汪興祖為什麼會擁有如此珍貴的瓷盤?在600多年前,當時的哥窯盤已經非常珍貴,是宮廷御用品了,為什麼會到汪興祖的古墓中?瓷器鑑定專家周道祥說,為了賞賜自己的開國功臣們,朱元璋總會拿一些貴重品賞賜給他們,籠絡人心。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在明代開國功臣沐英墓裡出土了「蕭何月下追韓信」青花梅瓶,汪興祖墓內則是哥窯盤。「明朝推翻元朝的時候,他們得到了元朝宮廷的一批古玩珍品。明朝建立後,由於汪興祖是開國功臣,為了獎賞他,朱元璋把這些盤子賞賜給他,籠絡他。」

價值幾何?

專家說,價值很高

正在展出的這個瓷盤價值如何?周道祥說,官窯、哥窯、汝窯、定窯、鈞窯等代表了宋代最高的瓷器製作水平。不過,近千年過去,人們都沒有哥窯的窯址。在民間還流傳著「官哥汝定鈞,一片值千金」的說法。至今哥窯還蒙著神秘面紗,它是哪裡燒制的?怎麼燒出來的?

哥窯瓷有非常明顯的特徵:它們個個表面都開有許多的紋片。這些開片,有黑顏色的線紋,有的金黃色。「關於哥窯,民間還有一些傳說。據民間傳說,浙江龍泉地區有一戶人家姓章,世代製作瓷器為生。宋朝時期,章家有弟兄兩個,老大老二燒制的都是龍泉青瓷。但有一年父母去世,老大老二就分家了。老大家的窯叫哥窯,老二的叫弟窯。在老大燒窯的時候,因為一時疏忽,溫度沒控制好,打開窯口時發現,燒的瓷器都有一道道的紋路。老大急壞了,找老二想辦法。但老二老婆不同意。沒辦法,老大隻好帶著次品去街上賣,沒想到大受歡迎。」後來,經過老大精心研究,這種瓷器樣式別具一格,件件都帶有裂紋。因為是老大燒的,所以,大家都叫它「哥窯」。

「哥窯後來受到了官方、宮廷的推崇,大部分產品都只供宮廷使用。」周道祥說,哥窯產量不高,瓷器存世非常稀少。全世界可能也不足千件。就我國的博物館中,故宮博物院藏63件,是最多的。哥窯藏品中國寶級的更是少之又少。

哥窯價值如何?「如果定價,很高很高。」周道祥說。

拍賣行說,沒法估價

專家眼中,這個瓷盤貴到讓人咋舌,那拍賣行怎麼看?記者找到了目前國內非常大的一家拍賣行,不過,談起估價,一位專業人士嘆了口氣:沒法估價,沒有拍過同類藏品。

這位專業人士說,我國大型拍賣行一般都不拍高古瓷,主要是爭議比較大,沒辦法辨別真偽。現在拍賣市場上出現的瓷器,大多是明清時期的。「價值肯定很高,但沒辦法估價。」

北京榮寶拍賣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瓷雜部經理楊帆說,價值過千萬元是肯定的。目前,關於哥窯是什麼時候有的有兩種說法,一種觀點認為宋代就有了,而另外一種觀點認為,是元朝才有的。汪興祖墓裡出土的瓷盤最起碼是明朝初期的,但這個瓷盤是元朝時期燒制的,還是宋代燒制的,還值得研究。

至於為何當年考古簡報上說是哥窯盤,但展廳內卻說是官窯盤,楊帆說,這是因為官窯和哥窯有某些相似之處,它們的燒制工藝都精緻到了極點,不過,官窯偏青,哥窯偏黃。官窯的紋路要大一些,哥窯的紋路要小一些緊湊一些。「這些都不是問題,仔細鑑定一下,就可以修改的。」另外,官窯是官方燒制的,而哥窯是民間燒制的。

宋代哥窯瓷器損壞事件進展

網民認為責任人處理「偏輕」

故宮博物院稱處理有依據,具體規定不便對外公布

新華社北京8月3日電(記者 廖翊)故宮博物院官方網站3日發布消息稱,根據有關規定,故宮博物院對造成宋代哥窯瓷器損壞事件責任人作出處理,對直接責任人給予行政記大過處分,對負有領導責任的該部門主要負責人給予行政警告處分。

對於這樣的處理,網民普遍表示不滿,認為處理過輕。為此,記者3日下午致電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陳麗華,了解故宮博物院對事故處理依據。陳麗華副院長表示,此處理依據故宮博物院《藏品管理規定》第10章「獎勵與懲罰」之第86條。記者試圖進一步了解該條文具體內容,故宮有關方面表示,此為故宮博物院內部管理規定,不便對外公布。

相關焦點

  • 宋代哥窯瓷器:金絲鐵線
    原標題:宋代哥窯瓷器:金絲鐵線   圖一:故宮博物院藏宋哥窯八方碗其產品歷來珍貴,明代宣德時,宮廷藏品目錄《宣德鼎彝譜》即有「內庫所藏柴、汝、官、哥、定」的記載,清代幹隆皇帝更將哥窯瓷器視為珍品。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哥窯器,均為歷代宮廷舊藏,加上其他流散於海內外的傳世品,約計也只有300件左右。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哥窯器,均為歷代宮廷舊藏,加上其他流散於海內外的傳世品,約計也只有300件左右。
  • 故宮宋代哥窯瓷器損毀受關注
    當前位置:首頁 >> 要聞 2011.08.02 星期二 故宮宋代哥窯瓷器損毀受關注   圖一:成為碎片前的宋代哥窯青釉葵瓣口盤
  • 宋代哥窯瓷器市場行情,鑑定特徵,宋代哥窯瓷器值多少錢?
    宋代哥窯窯址至今未被發現,成為一個有趣的歷史之謎。記載「哥窯」的古文獻主要有:元代的《至正直記》,明代的《格古要論》、《遵生八箋》,清代的《博物要覽》以及明代的《浙江通志》等。但究竟哥窯窯址何在?性質如何?一直是陶瓷史研究中眾說紛紜、懸而未決的問題。
  • 一隻拍出天價的哥窯盤,你需要知道的是哪些?
    「哥窯」名列宋代五大名窯,在陶瓷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可以說,收藏中有件哥窯,是不少收藏家夢寐以求的事。也由於哥窯自身的價值,歷來也有不少成了不少拍賣的青睞品。今天藝美君就要給大家講一講早兩年在一場拍賣會上出現的哥窯瓷,一隻拍出天價的哥窯。
  • 宋代哥窯 謎一樣的身世和身價
    清代丁觀鵬所繪《弘曆鑑古圖》中擺滿古物的案臺上,就擺著傳世哥窯的瓶、爐、盤等器皿。被列為「宋五大名窯」之一的哥窯,在陶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自命風雅的乾隆,對哥窯瓷器傾心不已,將其視為珍品。 2017年秋,一件元代哥窯倭角方洗出現在北京保利「佞宋」專場中。
  • 談收藏:宋代五大窯——哥窯瓷器的前世今生
    關於哥窯的文獻記載最早可見於明代《宣德鼎彝譜》:「內庫所藏柴、汝、官、哥、鈞、定各窯器皿……」,由於柴窯被傳為五代所燒,故後世只列五大名窯,即官、哥、汝、定、鈞。   哥窯青釉菊瓣式盤,宋,高4.1cm,口徑16cm,足徑5.6cm。清宮舊藏。
  • 宋代哥窯鑑賞小知識
    漢至晉代流行在器物內底刻魚紋,有陶、青瓷製品。宋代南北瓷窯普遍燒造。此洗造型玲瓏小巧,典雅可愛,是宋代哥窯瓷器中的精細之作。鑑定技巧  一,哥窯釉屬無光釉,猶如「酥油」般的光澤,色調豐富多彩,有米黃、粉青、奶白諸色。
  • 故宮宋代哥窯瓷器被擠毀 責任人處理仍未公布
    ,故宮博物院辦公室昨天承認確有宋代哥窯青釉葵瓣口盤(一級乙)7月4日在故宮進行無損分析測試時發生損壞。  故宮官網列出十件一級哥窯藏品:哥窯青釉貫耳瓶、哥窯八方碗、哥窯碗、哥窯青釉魚耳爐、 哥窯膽式瓶(前5件從上至下)、哥窯青釉弦紋瓶、哥窯八方貫耳扁瓶、哥窯葵花洗、哥窯青釉海棠式花盆、哥窯青釉葵瓣口盤  哥窯宋瓷:價值至少千萬元,世存僅百餘件  哥窯是宋代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之一,至今還未找到確切公認的窯址。
  • 網友爆宋代哥窯瓷器被摔碎 故宮已經承認
    這位專家指出,此次故宮在對哥窯瓷器做無損分析時發生事故,首先應調查做無損分析的目的。如果是為了探索文物的相關標準無可厚非,但若是為瓷器真偽鑑定 提供礦質成分資料而做此分析實無必要。一般的無損分析儀器都是下面一個平臺,上面是發光設備,在做文物分析時發生擠壓事故實在不應該。
  • 宋代五大名窯——哥窯
    哥窯是文獻中記載的宋代五大名窯之一,歷來受到收藏家、鑑賞家、考古學家等專家學者的重視和關注,對哥窯的課題研究從未間斷且方興未艾。哥窯瓷器非常珍貴,據統計,全世界館藏的哥窯大約有一百餘件,遠少於元青花的館藏數量。
  • 宋瓷領跑 哥窯身世成謎行情看漲
    詩文之中流露出其對哥窯獨特之珍愛。乾隆皇帝曾如此讚頌和推崇哥窯,反映了哥窯在藝術上追求質樸無華、淡雅自然,極易觸動文人內心深處,正因為如此才得以鑄就了中國陶瓷史上一段不可泯滅的精彩傳奇。傳世哥窯多藏於博物館,拍場屢現天價據了解,傳世哥窯以仿三代銅器造型為主,常見的有膽式瓶、貫耳長頸瓶、弦紋瓶、八方貫耳瓶、葵花口盤、葵花口洗、雙魚耳爐、三足爐、菊瓣口盤和圓口碗、盤等。
  • 宋代神秘的哥窯瓷器
    宋代五大名窯中以哥窯最神秘,因其窯址至今不能確定。汝、定、鈞窯,皆以地名命名,哥窯的「哥」,令人費解。宋代典籍中最初出現的是「哥哥窯」,而不見哥窯之說,是其為不解之謎的一大原因。據明代《浙江通志》哥窯與龍泉窯皆出自處州龍泉縣,南宋時有章生一、章生二兄弟,都已燒瓷為生,「粹美冠絕當世」。哥哥生一所掌的,便是哥窯,弟弟的則是名窯龍泉窯。傳說動人,此後逐步演化,衍生出種種故事。如弟弟妒忌兄長的瓷器精美,惡意往新出爐的瓷器上澆冷水,造成冰裂紋反成特色。以往一直認為哥窯應在處州(今浙江麗水附近)。
  • 哥窯 ,很難懂 !
    由於「哥窯」在宋代文獻中找不到任何有關它的記載,元、明兩代文獻記載或語焉不詳,或不盡可信,加之 迄今為止尚未發現燒造典型傳世哥窯瓷器的窯址,墓葬和窖藏中也不見有典型傳世哥窯瓷器出土,致使有關哥窯的一些問題至今未得到解決。
  • 曦和收藏語箋-宋代哥窯瓷器風格特徵,市場行情價值分析
    宋代哥窯窯址至今未被發現,成為一個有趣的歷史之謎。記載「哥窯」的古文獻主要有:元代的《至正直記》,明代的《格古要論》、《遵生八箋》,清代的《博物要覽》以及明代的《浙江通志》等。但究竟哥窯窯址何在?性質如何?一直是陶瓷史研究中眾說紛紜、懸而未決的問題。 哥窯主要是陳設瓷,多仿古銅器造型,如貫耳瓶、菊瓣盤、獸耳爐、弦紋瓶、長頸瓶、立耳三足爐、鼎式爐、五足洗、葵口洗、葵口碗等。
  • 誠信的哥窯瓷器收藏價格
    而乾隆仿哥螭龍柄花口杯雖然在造型上較宋元哥窯有所突破,但其開片和發色也給人以宋元哥窯之美。兩件瓷器一件呈現灰白釉,一件呈現青綠釉,代表了哥窯瓷器釉色之美。雖然這兩件藏品是仿前朝哥窯,但因為其工藝精湛,匠心獨具,也具有非常高的收藏價值。造型均有一種端莊的古色古香氣息。碗、盤、洗多有菱花形口及葵花形口等式樣,此外,尚有盒、壺及文房用具等。
  • 傳世哥窯、哥窯與哥釉
    宋 哥窯灰青系耳三足爐通高11.1cm、 口徑12.4 cm哥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它與汝、官、定、鈞窯齊名,是為宮廷燒造御器的官窯。其產品歷來珍貴,明代宣德時,宮廷藏品目錄《宣德鼎彝譜》即有「內庫所藏柴、汝、官、哥、鈞、定」的記載,清代乾隆皇帝更將哥窯瓷器視為珍品。
  • 一文看懂「哥窯」
    ▲哥窯青釉菊瓣式盤,故宮博物院藏民國古陶瓷鑑定家孫瀛洲先生稱讚哥窯瓷器「光澤像人臉上的微汗,潤澤如酥」。哥窯器表面的開片紋路自然不做作,與瑩潤的釉色形成較大,想必燒造哥窯的匠人十分欣賞「物哀之美」。哥窯的產地和年代,卻是學術界近百年的未解之謎。最開始,哥窯進入人們的視野,是以清宮舊藏真品的身份。因此這些哥窯器被學術界稱為「傳世哥窯」。目前,傳世哥窯瓷器的主要收藏地點有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約150件)、北京故宮博物院(58件)、上海博物館(15件)。
  • 揭秘宋代哥窯的精美與謎團
    其中,哥窯以其獨到的精美與迷離的傳說令人魂牽夢繞,津津樂道……窯址謎團至今待解在宋代「五大名窯」瓷器中,唯獨哥窯極具神秘感。究其根源,皆因哥窯的窯址至今仍未發現,這也讓哥窯的具體所在,成為困擾中國陶瓷界的一個待解之謎!
  • 中華瓷器之美-全面認識宋代哥窯瓷器
    一、哥窯瓷器-瓷器概說哥窯是中國陶瓷史上疑團最多的窯。哥窯的窯址至今不明。哥窯瓷器位列於宋代五大名窯之中,其地位非常重要。三、哥窯瓷器-瓷器特徵1.金絲鐵線特徵雖然哥窯只是一個古代傳說,但是宋代哥窯的「金絲鐵線」,其開片紋是一種殘缺的藝術之美。金絲鐵線,是哥窯瓷器的特別之處。
  • 定窯、汝窯與哥窯,到底誰才是實至名歸的宋代名瓷之首?
    它率先一個健步竄上演講臺,從主持人手裡接過話筒,開始發言:「各位藏友大家好,我就是哥窯。玩過瓷器收藏的對我的名字應該都有耳聞。我可是宋朝的五大名窯之一,多為米黃和灰青兩種色彩,我最大的特點就是瓷器上有不同角度的冰裂狀鐵線,你們把這個叫『金絲鐵線』,這可是自然形成的。我一般在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等各大博物館裡,民間收藏的真品可不多,如此珍貴的我,值得你們投出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