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宋代哥窯的精美與謎團

2020-12-15 牡丹江新聞網

晨報融媒體首席記者 孫波

宋朝,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在中國歷史上佔據重要的歷史地位。同時,宋朝在制瓷業方面也獨創輝煌,誕生了舉世聞名的「汝、官、哥、鈞、定」為代表的「五大名窯」。其中,哥窯以其獨到的精美與迷離的傳說令人魂牽夢繞,津津樂道……

窯址謎團至今待解

在宋代「五大名窯」瓷器中,唯獨哥窯極具神秘感。究其根源,皆因哥窯的窯址至今仍未發現,這也讓哥窯的具體所在,成為困擾中國陶瓷界的一個待解之謎!

其實,在中國陶瓷史上,記載哥窯的古文獻並不少,如元代的《至正直記》,明代的《格古要論》、《遵生八箋》,以及清代的《博物要覽》等。但,這些古文獻都未就哥窯的窯具有所揭示,甚至哥窯之名,在宋代文獻中都未能查到,直至元代《至正直記》中始有哥窯之說。對此,清代的《飲流齋說瓷》釋云:「哥窯,宋處州龍泉縣人,章氏兄弟均善冶瓷業,兄名生一,當時別其名曰哥窯,其胎質細,性堅,體重,多斷裂,即開片也。」就是說,南宋處州龍泉縣(今屬浙江省)有章姓兄弟倆以燒瓷為業,哥哥章生一燒瓷以胎細質堅、斷裂開片為特色,因而被命名為「哥窯」。1956年以來,在龍泉縣的考古發掘,即發現了黑胎青釉、細絲片紋的龍泉青瓷。但人們卻仍有懷疑,因為傳世的宋代哥窯,琢器造型多仿青銅器,儼然為宮廷用瓷樣式,按理應出自官窯;而如上所述,章生一的哥窯顯然只是民間私窯。為解此疑問,1964年北京故宮博物院特請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對所提供的宋哥窯實物標本進行化驗,結果證明其化學成分、紋片顏色和形式皆與龍泉青瓷有所不同。研究者因而推斷,宋哥窯似應出自南宋修內司官窯,只是因當時的官窯對民間保密,棄窯時又作了處理,故其窯址迄今未能發現。

「金絲鐵線」的離奇傳說

說哥窯神秘,除其窯址謎團待解外,其相關傳說更是引人入勝。僅以哥窯顯著特徵之一「金絲鐵線」來說,其傳說就十分有意思:相傳,宋代龍泉縣,有一位很出名的制瓷藝人,姓章,名村根,他便是傳說中的章生一、章生二的父親。章村根的擅長制青瓷而遠近聞名,生一、生二兄弟倆自小隨父學藝,老大章生一厚道、肯學、吃苦,深得其父真傳,章生二亦有絕技在身。章村根去世後,兄弟分家,各開窯廠。老大章生一所開的窯廠即為哥窯,老二章生二所開的窯廠即為弟窯。兄弟倆都燒造青瓷,且各有成就。但老大技高一籌,燒出「紫口鐵足」的青瓷,一時名滿天下,其聲名傳至皇帝,龍顏大悅,欽定指名要章生一為其燒造青瓷。老二心眼小,心生妒意,趁其兄不注意,把粘土扔進了章生一的釉缸中,老大用摻了粘土的釉施在坯上,燒成後一開窯,他驚呆了,滿窯瓷器表面的釉面全都開裂了,裂紋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粗有細,有曲有直,且形狀各異,有的像魚子,有的像柳葉,有的像蟹爪……見此情景,章生一欲哭無淚,痛定思痛後,他重新振作精神,泡了一杯茶,把濃濃的茶水塗在瓷器上,裂紋馬上變成茶色線條,又把墨汁塗上去,裂紋立即變成黑色線條,這樣,不經意中形成「金絲鐵線」……

自成體系別具一格

「哥窯瓷器因其造型端莊古樸,器身釉色滋潤腴厚,傳世者彌足珍貴!」據我市民間收藏韓先生講,宋代是中國瓷器的鼎盛時代,在已發現的分布於全國170個縣的古代陶瓷遺址中,有宋代窯址的就多達130個縣。宋代的瓷器以器形優雅、釉色純淨、圖案清秀,在中國陶瓷史上獨樹一幟。特別是,居於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的哥窯,更是憑藉其精湛的制瓷工藝及高超的燒制水平,自成體系,名滿天下。的確,哥窯瓷器不僅深受後世喜愛,更是博得帝王的青睞。對此,清乾隆皇帝便格外喜愛哥窯瓷器,曾題詩讚曰:「鐵足圓腰冰裂紋,宣成踵此夫華紛!」

那麼,哥窯瓷器究竟有哪些特別之處,亦或是貴在何方,以至於能在名滿天下的宋瓷中獨佔鰲頭?對此,韓先生就哥窯瓷器的顯著特徵進行了詳細介紹。據他講,雖然「金絲鐵線」、「紫口鐵足」是哥窯眾所周知的特徵。但除此之外,哥窯也以釉色制勝。哥窯屬青瓷系列,釉色為青釉,濃淡不一,施釉均勻,晶亮潤澤。色澤有月白、粉青、灰青、油灰、深淺米黃等多種。哥窯瓷最明顯的特徵是釉色沉厚細膩,光澤瑩潤,好像凝脂;若置之於顯微鏡下,可見瓷釉中包含的氣泡好像聚沫串珠,故通稱「聚沫攢珠」。此外,哥窯的底足也頗為特別,其圈足底邊狹窄平整,非寬厚凹凸,足之內牆深長,足之外牆淺短,難以用手指提拿起來。目前,哥窯瓷器傳世的以各式瓶、爐、洗、盤、碗、罐為常見。

相關焦點

  • 宋代神秘的哥窯瓷器
    宋代五大名窯中以哥窯最神秘,因其窯址至今不能確定。汝、定、鈞窯,皆以地名命名,哥窯的「哥」,令人費解。宋代典籍中最初出現的是「哥哥窯」,而不見哥窯之說,是其為不解之謎的一大原因。據明代《浙江通志》哥窯與龍泉窯皆出自處州龍泉縣,南宋時有章生一、章生二兄弟,都已燒瓷為生,「粹美冠絕當世」。哥哥生一所掌的,便是哥窯,弟弟的則是名窯龍泉窯。傳說動人,此後逐步演化,衍生出種種故事。如弟弟妒忌兄長的瓷器精美,惡意往新出爐的瓷器上澆冷水,造成冰裂紋反成特色。以往一直認為哥窯應在處州(今浙江麗水附近)。
  • 哥窯文物價值幾何?「五大名窯」中謎團最多
    哥窯文物,價值幾何  「五大名窯」中謎團最多  近幾年,拍賣市場上的康雍乾瓷器一次次地拍出天價,人們對青花、粉彩、鬥彩等瓷器的認識越來越深入,但宋代瓷器卻少有現身拍賣行,一是因為大量新藏家的審美標準轉向了豔俗與富貴,二是因為宋瓷稀少,位列宋代五大名窯的哥窯瓷就更是少之又少
  • 宋代瓷器五大名窯誤區「哥窯」
    個人認為,哥窯的存在不會早於南宋,所以「哥窯」列入宋代五大名窯就是違背常識和不嚴謹,哥窯瓷器應該是元代產物。歷史雖然遙遠,但是大致發展脈絡方向走向,我們今天站在新的高度,遠距離回望還是可以看清發展脈絡。哥窯存在就像海市蜃樓,但是它也不是沒有的憑空產生,實物確實存在。哥窯準確生產地至今為止都是個謎團,也正是如此,才會有眾多迷戀哥窯瓷器的粉絲們追捧她。
  • 宋代聚沫攢珠的哥窯
    "哥窯"名列宋代五大名窯,在陶瓷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哥窯胎多紫黑色、鐵黑色、也有黃褐色。釉為失透的乳濁釉,釉面泛一層酥光,釉色以炒米黃、灰青多見,釉面大小紋片結合。這是傳世哥窯的主要特徵之一。器形有各式瓶、爐、尊、洗及碗、盆、碟等。多見仿古造型,底足製作不十分規整,釉面常見縮釉和棕眼。流傳於世的"哥窯"經典器大多源自清宮舊藏,由於這批器物與古文獻中的記載的"哥窯"特徵不符,而且沒有考古資料佐證,因而造成了中國陶瓷史上最大的懸疑。
  • 宋代五大名窯——哥窯
    哥窯是文獻中記載的宋代五大名窯之一,歷來受到收藏家、鑑賞家、考古學家等專家學者的重視和關注,對哥窯的課題研究從未間斷且方興未艾。哥窯瓷器非常珍貴,據統計,全世界館藏的哥窯大約有一百餘件,遠少於元青花的館藏數量。
  • 宋代哥窯瓷器市場行情,鑑定特徵,宋代哥窯瓷器值多少錢?
    宋代哥窯窯址至今未被發現,成為一個有趣的歷史之謎。記載「哥窯」的古文獻主要有:元代的《至正直記》,明代的《格古要論》、《遵生八箋》,清代的《博物要覽》以及明代的《浙江通志》等。但究竟哥窯窯址何在?性質如何?一直是陶瓷史研究中眾說紛紜、懸而未決的問題。
  • 宋代哥窯鑑賞小知識
    作為五大名窯之一的哥窯,隨著文獻資料的不斷發現和考古資料的不斷充實,對哥窯的認識已漸趨清晰。然而;由於缺乏同代文獻,且後代文獻常是一鱗半爪,零零碎碎,有的還互相矛盾,仍無法揭開層層面紗,呈現它的真實面目。
  • 「金絲鐵線」正是哥窯器物獨一無二的特徵
    因為這樣的裂紋,這種瓷器成為中國陶瓷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這就是宋代的哥窯瓷器。前人論宋代五大名窯:「雨過天青話汝窯,如冰似玉品官窯,金絲鐵線論哥窯,夕陽紫翠賞鈞窯,潔白無瑕鑑定窯。」  「金絲鐵線」正是哥窯器物獨一無二的特徵。此特徵首先源自瓷器表面的開片。
  • 揭秘宋代五大名窯瓷器窯址 哥窯在哪至今仍是謎(圖)
    宋哥窯魚耳爐宋代五大名窯瓷器,以其精湛的工藝,典雅端莊的造型,精美絕倫的釉色,成為歷代帝王、文人士大夫的賞玩之物。鈞窯由於一直不見於宋代文獻記載,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故宮博物院曾派人多次前往調查,陳萬裡、葉喆民、馮先銘等先生為鈞窯窯址的考察提供了重要線索。1975年河南省文物工作者在河南禹縣八卦洞附近的鈞臺,終於找到了宋代專燒宮廷用瓷的鈞窯窯址。
  • 一件哥窯筆洗鑑寶,很多人愛不釋手,專家:傳世哥窯至今無法找到
    其實在瓷器收藏這個市場上,很多人都聽說過哥窯,哥窯是宋代的五大名窯之一,其中「汝哥官定鈞」位列第二位,而且我們在市面上也能見到不少的哥窯瓷器,其有名的龜裂紋更是獨樹一幟,而金絲鐵線作為鑑定哥窯瓷器的一種方式,已經成為所有人的公認,但是有一點哥窯與其他四大名窯都不同。
  • 哥窯窯址何在?懸而未決,為何還能名列宋代五大名窯
    一更將從哥窯的歷史背景與弟窯的異同以及哥窯瓷器的藝術特徵等出發,來聊聊哥窯窯址不清,為何還能位列宋代五大名窯?然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又記載哥窯在杭州。「官窯品格大率與哥窯相同……所謂官者,燒於宋修內司中,為官家造也,窯在杭之鳳凰山下……哥窯燒於私家,取土俱在此地。」這裡的記載,意思是說宋代官窯瓷器的品格與哥窯幾乎相同。
  • 故宮宋代哥窯瓷器損毀受關注
    當前位置:首頁 >> 要聞 2011.08.02 星期二 故宮宋代哥窯瓷器損毀受關注   圖一:成為碎片前的宋代哥窯青釉葵瓣口盤
  • 宋代哥窯 謎一樣的身世和身價
    ■宋 官窯十稜葵瓣洗 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的哥窯,在陶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哥窯研究者、英國倫敦東方陶瓷會員黃驥看來,這件方洗的器型、釉色、紋片、功能所體現出的綜合氣質符合任何一個愛瓷人心中的「宋哥窯」。同樣器型的作品,大維德基金會藏一件,仇焱之舊藏一件。他認為,器物標註的雖是元,但應該是在宋代,和他一樣將這件器皿的時間定格於南宋基本成為藏家和研究者的共識。
  • 宋代哥窯瓷器:金絲鐵線
    原標題:宋代哥窯瓷器:金絲鐵線   圖一:故宮博物院藏宋哥窯八方碗國家博物館藏宋哥窯魚耳爐   圖三:上海博物館藏宋哥窯五足洗   作者: 耿寶昌   哥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其產品歷來珍貴,明代宣德時,宮廷藏品目錄《宣德鼎彝譜》即有「內庫所藏柴、汝、官、哥、定」的記載,清代幹隆皇帝更將哥窯瓷器視為珍品。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哥窯器,均為歷代宮廷舊藏,加上其他流散於海內外的傳世品,約計也只有300件左右。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哥窯器,均為歷代宮廷舊藏,加上其他流散於海內外的傳世品,約計也只有300件左右。
  • 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的「哥窯」瓷器,都有什麼特點?
    此碗是法門寺地宮出土帳冊中明確記載的「秘色瓷」哥窯葵口盤,宋,高3.5cm,口徑15.5cm,底徑4.8cm。六瓣葵花口,淺弧腹,大平底,小圈足。青灰色釉,釉面厚潤如脂,滿布「金絲鐵線」般開片紋,片深淺不一,如織如網,釉中氣泡「聚沫攢珠」,紫口鐵足,是宋代哥窯的精細之作。官窯菱花形洗,宋,高2cm,口徑12cm,底徑9cm。口菱花形,銅鑲口,平底。
  • 中華瓷器之美-全面認識宋代哥窯瓷器
    中華瓷器中,國人以宋瓷為美,其中哥窯瓷器最具文化特徵和藝術魅力。全面解讀哥窯瓷器,全面認識哥窯瓷器之美。一、哥窯瓷器-瓷器概說哥窯是中國陶瓷史上疑團最多的窯。哥窯的窯址至今不明。哥窯瓷器位列於宋代五大名窯之中,其地位非常重要。
  • 宋代哥窯傳世絕品鑑定法則
    我們認為,要真正算得上名副其實的宋代哥窯器傳世絕品,起碼應當具備下述種種特徵。  一、哥窯器必須具有眾所周知的「金絲鐵線」、「紫口鐵足」。前者是哥窯的與眾不同的裂紋,大紋為「鐵線」,有的顯藍,大紋中套的小紋為「金絲」,有的不一定顯金黃,大紋小紋合稱為「面圾破」,它應當是密而不疏,曲而不直;後者是哥窯顯露的較為特殊的胎色,但兩者往往如魚與熊掌一樣不可兼得。瓷胎滿釉器有「紫品」而無鐵足。鐵足應當是胎質本身的無釉顏色。鐵足如是人為施加的一種黑色釉,其真偽值得懷疑,與《七修類稿續編》中記載的「其足皆鐵色」相悖。
  • 朝天宮藏有9件宋代「哥窯盤」
    標註為南宋官窯青釉瓷盤的國寶級文物正在南京市博物館內展出快報記者 路軍 攝這次故宮損壞的宋代哥窯青釉葵瓣口盤,南京也有。目前,正有一件這樣的盤子在南京市博物館(朝天宮)玉堂佳器館展出。7月4日,故宮損壞的宋代哥窯青釉葵瓣口盤被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葉佩蘭證實來自南京,是上世紀70年代初在南京發掘的明代洪武年間汪興祖墓的出土文物。
  • 故宮宋代哥窯瓷器被擠毀 責任人處理仍未公布
    成為碎片前的宋代哥窯青釉葵瓣口盤  故宮又出「人禍」:哥窯宋瓷因操作失誤成碎片  事發26天來一直秘而不宣 微博曝料後故宮昨承認文物系操作失誤損壞  7月30日微博報料稱故宮一級文物宋代哥窯瓷器被摔碎
  • 宋代五大窯口之哥窯三足香爐,清代乾隆更將哥窯視為珍品存世極少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一期宋代哥窯精品三足香爐鼎,哥窯是宋代著名五大窯口之一。和它其名的是汝窯、官窯、定窯、鈞窯,這些窯口都是為宮廷燒制的瓷器,因此尤為珍貴。哥窯具有鮮明的特徵,比較古樸、圓潤、胎質堅潤,釉質顏色上分為灰色、黑色、土黃色、煙青色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藏友作品。該作品開片自然,金絲鐵線三足香爐,器物形狀端正,線條優美,釉質肥潤油酥,磨損自然,成色有歷史感。哥窯被後世所喜愛,因此元明清等朝代也都有仿品,雖工藝水平不能與當時的宋代哥窯相比肩,但是也具有時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