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實相念佛

2021-02-08 法華學苑

佛經之中處處宣說實相念佛法門,現略舉幾部經典來看佛是如何開示,如何教導我們修習實相念佛法門。我們先來看《大般若經》文:須菩提,云何菩薩摩訶薩修念佛?菩薩摩訶薩念佛,不以色念,不以受、想、行、識念。何以故?是色自性無,受、想、行、識自性無;若法自性無,是為無所有。何以故?無憶故,是為念佛。


複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念佛,不以三十二相念,亦不念金色身,不念丈光,不念八十隨形好。何以故?是佛身自性無故;若法無性,是為無所有。何以故?無憶故,是為念佛。


複次,須菩提,不應以戒眾念佛,不應以定眾、智慧眾、解脫眾、解脫知見眾念佛。何以故?是眾無有自性,若法無自性,是為非法;無所念,是為念佛。


複次,須菩提,不應以十力念佛,不應以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念佛,不應以大慈大悲念佛。何以故?是諸法自性無,若法自性無,是為非法;無所念,是為念佛。


複次,須菩提,不應以十二因緣法念佛。何以故?是因緣法自性無,若法自性無,是為非法;無所念,是為念佛。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應念佛,是為菩薩初發意次第行、次第學、次第道。是菩薩摩訶薩次第行、次第學、次第道中住,能具足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修行空三昧、無相、無作三昧,乃至一切種智,諸法性無所有故。是菩薩知諸法性無所有,是中無有性,無無性。


可見《大般若經》中佛教菩薩摩訶薩念佛,不以色念,不以受想行識念。以諸法自性空故。不應以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念。不應以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而念。不以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而念,何以故,是諸法自性空故。自性空,則無所念,無所念故,是為念佛。皆是教導我們要用般若觀智照破萬法無自性,離一切相,契入第一義空,就是修實相念佛。


《婆沙論》明新發意菩薩,先念佛色相,相體相業相果相用,得下勢力,次念佛四十不共法心,得中勢力,次念實相佛,得上勢力。不著色法二身。偈云:不貪著色身,法身亦不著,善知一切法,永寂如虛空。


《寶性論》曰:依佛義故,經云:佛告阿難言,如來者,非可見法,是故眼識不得見故。依法義故,又云:所言法者,非可說事,是故非耳識所聞故,依僧義故,經云:所言僧者,名無為,是故不可身心供養禮拜讚嘆故。


《大智度論》曰:若菩薩於過去諸佛取相分別回向,是不名回向。何以故?有相是一邊,無相是一邊,離是二邊行中道,是諸佛實相。是故說諸過去佛,墮相數中,若不取相數回向,是為不顛倒。


《佛藏經》曰:見諸法實相,名為見佛。何等名為諸法實相?所謂諸法畢竟空無所有,以是畢竟空無所有法念佛,乃至又念佛者,離諸想,諸想不生,心無分別,無名字,無障礙,無欲無得,不起覺觀。何以故,舍利弗,隨所念起一切諸想,皆是邪見。舍利弗,隨無所有,無覺無觀,無生無滅,通達是者名念佛,如是念中,無貪無著,無逆無順,無名無想。舍利弗。無想無語,乃名念佛,是中乃至無微細小念,何況粗身口意業,無身口意業處,無取無舍,無諍無訟,無念無分別,空寂無性,滅諸覺觀,是名念佛。


舍利弗,若人成就如是念者,欲轉四天下地,隨意能轉,亦能降伏百千億魔,況弊無明,從虛誑緣起,無決定相,是法如是無想無戲論,無生無滅,不可說,不可分別,無暗無明。魔若魔民所不能測。但以世俗言說,有所教化,而作是言,汝念佛時,莫取小想,莫生戲論,莫有分別,何以故,是法皆空,無有體性,不可念一相,所謂無相。是名真實念佛。


《勝天王般若經》云:「無所念心而修念佛」。《摩訶般若經》云:「無所念是為念佛。」「無憶故,是為念佛。」《無盡意菩薩經》云:云何念佛?謂不觀色相、出生、種姓、過去淨業,……不緣一切境界,不生諸想:我及我所,不起見聞覺知之想,究竟能到一切解脫。心心數法滅不相續,淨諸憶想、非憶想等。……是名菩薩念佛三昧。


《華嚴經》中文殊頌云:「無色無形相,無根無住處,不生不滅故,敬禮無所觀。」又頌云:「虛空無中邊,諸佛心亦然,心同虛空故,敬禮無所觀。」


天台宗《摩訶止觀》中明念佛三昧,文云:當云何念,為復念我當從心得佛,從身得佛。佛不用心得,不用身得。不用心得佛色。不用色得佛心。何以故。心者佛無心。色者佛無色。故不用色心,得三菩提。佛色已盡,及至識已盡。佛所說盡者。是痴人不知。智者曉了,不用身口得佛,不用智慧得佛。何故智慧索不可得。自索我,了不可得。亦無所見,一切法本無所有,壞本,絕本,若如是念者,是名實相念佛之門。


通過以上所引經論,不難明白實相念佛的真義,就是照破諸法無自性,無緣無念,無能無所,從而契入無相之實相,所以無論禪宗之參究,天台華嚴之止觀,都是實相念佛法門。淨土宗之持名、觀想,觀相,若能契入第一空,就是念實相佛,所謂: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各宗之修行入門不同,但都不離實相念佛,終究得入諸法實相,圓滿菩提歸無所得。

                            


相關焦點

  • 佛說大乘《念佛》正法!
    道人釋義:念佛念佛,心念如佛!念佛念佛,即心即佛!念無所念,無念無佛,是名正念!念有所念,有念有佛,是名邪念!作者:鴻無道人!許多人,都錯解了《念佛》的含義。以為《念佛》,就是口中念佛號,心口存佛像。可見,世尊早預料到末世《口中念佛號,心口存佛像。》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的邪法念佛。真正的念佛,是你的念想思維,無限接近佛的念想思維時,才叫念佛。所以,才叫心念如佛,即心即佛!
  • 憶佛念佛,必定見佛
    若眾生心,開始相信之後的行持,它就是眾生心,眾生心是眾緣和合生起的心,代表著業力凡夫現前的這種染濁的心,散亂的心,攀緣的心,貪慾的心,黑暗的心,我們開始就是用這個心來念,所以很多居士說我念佛為什麼這麼散亂呢,為什麼這麼妄想雜念紛飛,這是正常的,我們阿賴耶識裡面還藏著太多的惡業的種子
  • 憶佛念佛,不僅口裡念佛,還要心裡全是想佛
    咱們就舉這個念佛例子吧!當你念佛的時候,當你正念「阿彌陀佛」,心裡全神貫注,憶佛,想佛。這個時候你的心只有一個佛,什麼外邊境界都斷絕了,清淨,只是這麼個時候。 當你不念了,馬上就不清淨了,就想別處去了。光口裡念,心裡不想,那極樂世界跟你門兒都沒有、邊兒都沒有。你得憶佛念佛,當來必定見佛。所以你修行不是全心全意地注重到它。
  • 念佛的女人心慈人善,佛佑全家
    真正念佛的女眾顯菩薩相! 念佛的女人很有魅力,她們心地善良,善根厚,為人不計較,有時看似無情卻充滿著大愛,娶到一個念佛的女人,是家裡三世修來的福氣。 念佛的女人,是一個家庭最大的福報。這個家庭必會受到諸佛菩薩的加持庇佑,吉祥安康、福報無邊!
  • 佛叫什麼?念佛是什麼?
    一天念,一天受益,天天念,天天受益,念到往生,念到死,都在這種安樂、嚮往、敬仰裡頭,雖然中間有一些煩惱,但也能通過念佛這種大的功德扭過那個惡的行為來,這樣往生有份啊!所以,念佛是修佛隨念。就是透過佛的德號,隨念佛陀的功德。你要想到佛陀的這些德號,因為每天晚上都念啊,應供,有沒有啊?
  • 念佛的真意——世間一切皆是佛
    世間一切皆是佛世間萬物都是佛學佛、念佛,達到世間萬物都是佛的境界,你就在佛的境界了。世間萬物都是佛,你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個有情眾生,每一件事物都是佛,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學好佛。念念是佛,每一個念頭,每一個行為都是佛,把自己的身心充盈在佛的世界中。父母是佛,妻子丈夫是佛,子女是佛,同事朋友是佛,冤家對手是佛,幫你、助你的是佛,打你罵你的是佛,打擊你、欺負你、害你的也是佛。
  • 淨界法師:你念佛的那個心就是佛
    說我們一個生死凡夫,能夠見佛聞法,這件事情非常重要,親近十方諸佛,廣學無量法門。那麼現前當來要能夠見佛的因緣啊,你的因地是憶佛、念佛。有些人他能夠生在佛的世界,有些人生生世世見不到佛。這不是佛陀的安排,這也不是上帝的安排。你因地的時候你都不憶佛、念佛,你的生命體不能跟佛感應道交,不能跟佛這個接觸的。
  • 憶佛念佛,必定見佛!
    攝念佛人歸淨土,此恩永劫莫能忘。 源 流 據《悲華經》卷二稱,刪提嵐世界的無諍念王有一千個兒子,長子叫不眴,二兒子叫尼摩。無諍念王成佛為阿彌陀佛,不眴太子成為觀世音菩薩,而尼摩則成了大勢至菩薩。
  • 怎樣念佛才能得到佛現身給你摩頂?
    宣化上人 開示於金山禪寺佛七 一九七三年十二月 念佛勿緩亦勿急 集中精神須菩提 妄想盡時佛自現 火裡栽蓮切莫疑精神不集中,念佛的功夫就會散失了。怎麼叫精神集中?也就是專一,只有這念佛的一念,沒有其他雜念。怎麼說須菩提呢?須菩提尊者是 「解空第一」,不著一切相。你能念佛念得阿彌陀佛現身來給你摩頂,這功夫就差不多了。 「妄想盡時佛自現」,想要佛現身給你摩頂,你首先要沒有妄想。什麼是妄想呢?
  • 佛阿彌陀佛經析.65 你為什麼念佛,念佛有什麼作用?
    原創: 幻海迷局人間天 幻海迷局微信公眾號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舍利弗,彼佛國土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有人說:我不讀經,我就是念佛。這也很好,從古到今確實有不少成功案例,他們不讀經文、不聽開示、不看講解、就是一門深入。想一門深入,這得是悟後起修,要求略高。悟得是整個修行的系統步驟,你都明白了,然後再去落實到修行上,真實地踐行出來。
  • 念佛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一心念佛,就能消業、開智、增福
    就像《念佛三昧寶王論》所說:「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念佛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當我們至心念佛名號的時候,由於名號與光明不離,念念持名中,佛光就在心上作加被,相續不斷地淨化內心。過去很重的貪、嗔、痴等,通過念佛都能減薄、消滅,最終會轉成全心即佛、全佛即心。三垢得以清淨,則身心自然柔軟、內心歡喜踴躍。
  • 緣心智能念佛計數器——真正的「佛系」產品
    緣心智能念佛計數器——真正的「佛系」產品 2017年12月28日 09:53作者:泡美美編輯:泡美美
  • 念佛真的靈嗎?真的能見到佛嗎?
    念佛不僅是消災祈福,其真正目的是提高生命質量,了脫生死、普度眾生。念佛便於鞭策信眾發起信願,菩薩的信願就是菩提心。所謂菩提心就是成佛的決心。念佛者,念覺,念覺性,以恢復或保持或增上覺性 -- 自覺性、覺他性, 以與諸佛相應 、與法性相應。念念之中佛就是我們的皈依和敬仰之處。
  • 聖嚴法師:念佛禪與佛七的差異
    問:念佛禪與佛七有何差異?聖嚴法師開示:念佛禪與佛七最大的不同,在於無相或是有相。佛七,要求感應、要回向願生西方淨土,可以觀像念佛,也可以觀想念佛,所以絕對是有相。念佛禪則是無相,它不求感應,甚至連這種念頭都不要有,即使真的看到佛、蓮花、菩薩或是聽到聲音,也不要執著它、在乎它、留心它,就裝作沒有看到、沒有聽到。某次佛七,有一位菩薩,她說自己每念一句佛號,身上就長出一朵蓮花,結果念著念著,渾身都是蓮花了。我問她:「你看得到嗎?」她說:「我看得清清楚楚。」我又問她:「眼睛是睜著還是閉著?」她說:「睜著!」我就說:「那你再念念看,讓我看看蓮花。
  • 道偉法師:如何念佛才能與佛相應?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中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對如何有效地念佛,有極為親切地開示:「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 佛系漫畫:念佛讓我一無所有!念佛讓我應有盡有!
    來自:蓮霧芋圓豆腐 阿彌陀佛與我同行002集念佛讓我一無所有!念佛讓我應有盡有!豆腐師父有話說:別走開,還有念佛金言送給你念佛的十五種利益1、彌陀住頂;2、佛光護身;>3、諸佛護念;4、菩薩相隨;5、冥眾護持;6、消除罪障;7、增長福慧;8、離諸厄難;9、能得壽康;10、將獲善終;11、入正定聚;
  • 持名念佛,得佛護佑!老實念佛的方法,大多數人不知道
    持名念佛就行。因為這句佛號就代表著佛,是佛智慧的本體。大家要知道其中的要點,不然的話,光是嘴上說阿彌陀佛無比殊勝,有無量的光明、無量的加持等等,跟自己的心還是相隔萬裡。現在釋迦佛已經給你開示,就是用名號來感應相通。這樣的話,雖然你現在見不到佛的色身,也見不到極樂淨土,但這不要緊,因為無論你在何時何地,名號一旦真正入心,就已經跟佛感通了。
  • 《觀無量壽經》講:是心是佛,是心做佛,所以念佛成佛
    是心是佛,沒有一樣不是佛,用這個心來持名、來念佛。「是心作佛」,怎麼作佛?念佛就是作佛,念菩薩就是作菩薩,念阿羅漢就是阿羅漢。我們現在世間人念什麼?腦子裡所想的是念錢,念財色名食睡,叫愚痴。現在這個世間幾個人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我們要不學大乘經教,我們就無法脫離愚痴,只有大乘佛法這些經典才幫助我們破迷開悟。
  • 宣化上人:念佛的人就會染著佛之香氣
    在《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上,大勢至菩薩說:我回想在無量劫以前,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又有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對光佛、焰王光佛、清淨光佛、歡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斷光佛、難思光佛、無稱光佛、超日月光佛。在一劫內,總共有十二位佛相繼出世;最後這位超日月光佛,教我念佛法門,我遂得入正定,所以叫做念佛三昧。
  • 真正有智慧的人念佛,都有佛來加被!
    念佛需要達到一心不亂,真正的一心不亂,卻是有佛來加被的。憑籍自己的能力,連自己心中的那點妄念,都無法真正去掉,何談一心不亂?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念佛,都有佛來加被。這一點,真正的念佛「高手」,都會明白。有很多人念佛走入了誤區,認為念佛之前,先要理解阿彌陀佛的名號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