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臣家為何倒臺,與一場「侵華」戰爭分不開

2020-12-03 朝文社社長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風起長林

公元1590年,日本小田原,時值戰國亂世。

到這一年為止,豐臣秀吉已經結束了四國、九州等地的徵伐,全日本的大部分領土都納入了這個出身寒微的小個子掌中,僅有關東、奧羽等地的大名尚未明確表示臣服。

為了向天下展示雄厚的實力,秀吉於是年元月調動了二十萬的大軍(對日本來說已經相當於百萬雄師了)開往關東小田原城,打算一舉拿下傲慢無禮的北條氏。

而就在這一年的六月,秀吉的本陣迎來了一位年輕的大名——奧州的獨眼龍,伊達政宗。

早就聽聞過獨眼龍政宗之名的豐臣諸將站立兩旁,紛紛以好奇的目光打量這個僅僅二十出頭,卻已名震日本的青年才俊。

此時秀吉在關東已經圍城半年,周遭各地大部分已拿下,小田原幾乎孤城一座。到這個時候政宗才前來表示歸順,豐臣秀吉心中的憤怒自然可想而知。

出乎眾人意料的是,政宗並未身披甲冑參上,而是穿了一身白衣——正是武士切腹之時所穿白衣。只見他緩緩走到秀吉面前,就地跪拜:「為了平息領地內亂,故而來遲,望乞贖罪!」

秀吉久久望著這個表面恭順,實則不馴的傢伙,他雖只有一隻眼睛,卻仿佛能看穿自己的內心。

「哼!要是再晚來一點,你這顆頭顱可能就不在頸子上了!」

話雖說得強硬,秀吉的心中卻不禁有一絲落寞,一貫自信的他,竟覺得永遠無法收服眼前之人。

伊達氏原姓藤原,為藤原魚名玄孫山蔭中納言──藤原山陰的後代。文治五年(1189年)源賴朝徵伐奧州,藤原朝宗率諸子奮勇作戰,因功受賜伊達一郡,故而改姓伊達。

過了三百年到了室町末期,日本進入戰國時代。

幕府權威蕩然無存,各地大名紛紛自立。此時的伊達家督稙宗更是一個縱橫捭闔的高手,他與周圍諸多大名或結成姻親,或廣收養子,在北日本的大地上顯得遊刃有餘。

稙宗之後的晴宗、輝宗也都用的這套聯姻平衡的戰略,直到輝宗之子政宗即位後,一改父祖的手段,開始了鐵血的擴張。

伊達政宗出生時本來是個可愛的小孩,可惜五歲那年突發皰瘡,導致右目失明。母親義姬十分憎惡眼有殘疾的政宗,轉而疼愛幼子小次郎。

傳說,政宗有一次從母親那裡吃飯歸來,突然腹痛不止,險些喪命。經過調查,竟然是義姬和小次郎在食物中下毒,企圖謀害政宗,令小次郎取而代之。

心痛之際,政宗當機立斷,將兄弟小次郎處死,並將母親送回娘家山形城。成人後的政宗性格冷血,與他青年時代所經歷的這種人倫慘劇不無關聯。

政宗繼承家督時,正是本能寺之變信長身死,其大將秀吉手執接力棒,席捲天下的時代。眼望秀吉在賤之嶽擊敗柴田勝家,繼而又在小牧長久手之戰後與德川達成和解,政宗頓生時不我待之感。

在相繼降服大內氏和田村氏後,他又率領著伊達家無堅不摧的鐵炮隊,在摺上原合戰中大敗蘆名氏,進而徹底滅亡了這個南陸奧的百年強藩,一時間風頭無二。

但奧州終歸地處偏僻,政宗雖所向披靡,也未能衝出這日本一隅。到了豐臣大軍徵伐小田原時,政宗審時度勢,最終還是作出了降服於秀吉的決定。

秀吉出身於尾張的農民之家,與其他的梟雄相比,他的崛起多了一些暴發戶的意味。

大概出於心理上的自卑,他執著於迎娶身份顯赫的女性為側室,並讓前任關白近衛前久收自己為猶子(類似於養子,是為了更順利地升遷或者強化與其他氏族之間的關係而形成),從而冠以「豐臣」這一高貴姓氏。

在滅亡了最後的國內敵對勢力北條之後,志得意滿的秀吉將目光望向了海的彼岸,遼闊的華夏大陸,有更多的土地和資源令他垂涎,令他想要去徵服!

公元1592年,秀吉集大軍於博多港,正式對朝鮮發動了文祿之役。

加藤清正、福島正則等豐臣嫡系大將摩拳擦掌,秀吉本人更是陷入了瘋狂,叫囂著中秋佳節要在大明國都北京慶祝。政宗沒有像加藤等人那樣熱血,他的獨眼犀利地觀察著時勢,臉上露出一絲諷刺的微笑。

「豐臣家的天下,大概不會有多少年了。」

一切都如政宗所料,文祿之役以及之後的慶長之役,日本侵略軍在明朝援軍的打擊下先後潰敗,而秀吉也在敗戰的打擊下,懷著對豐家政權的無限憂慮離開人世。

秀吉留下的五歲遺孤豐臣秀賴,在母親澱夫人的陪伴下成為名義上的天下人,但每個人心裡都明鏡一般,秀吉所謂的統一隻是建立了一個令眾大名和平共處的大聯盟,隨著他的去世,天下將再度陷入戰亂。

秀吉的家臣分為兩派:一是以出身於尾張、自幼追隨秀吉東徵西討的加藤、福島為首的武斷派;一是近江出身,以石田三成為首的長於政務和後勤的文治派。

石田雖然忠於豐臣政權,並且接過了大阪的掌控權,但他為人刻板不善交際,又不時排擠武斷派,視他們為鄉野莽夫,因此遭到加藤等人的憎惡。

兩派之間的衝突於秀吉去世後迅速爆發,而武斷派將領則迅速倒向了此時日本最大的勢力——德川家康。

以隱忍而名傳後世的家康,自幼在東海道今川家為人質,桶狹間之戰中今川義元殞命,年輕的家康則迅速率領舊臣回到故地三河,並與織田家結盟,在信長布武天下的進程中鞍前馬後效命。

天正十年六月初,聽聞信長在本能寺自盡,身在京都的家康迅速回到三河大本營,並趁亂吞併了信濃駿河等大片土地。

小牧長久手一戰雖然戰勝秀吉,但家康意識到天下輿論已經倒向豐臣,便選擇隱忍,向秀吉稱臣。

秀吉對於家康這隻老狸貓始終頗為忌憚,奈何其實力雄厚,只能拉攏而無法誅除。秀吉去世後的紛爭,實際上便是石田三成守護的豐臣家與德川家康的戰爭。對於日本各地的大名而言,此次的站隊關乎身家性命。

石田使出渾身解數,許以高官厚祿,將毛利、上杉、島津等大名拉入自己的陣營,乍一看來,石田組合成的西軍隊伍實力似乎隱隱超過了德川家的東軍。

但政宗卻一眼看出,這些被拉入西軍的大名實際上都是些出工不出力的傢伙,倘若真的打起仗來,多半也是在一旁冷眼觀瞧。反觀東軍一方,德川本家上下一心,其他大名則對石田痛恨不已……

政宗毫不猶豫地將寶押在了東軍一方,並將女兒嫁給了家康的第六子忠輝。

時局的走向再次證明了政宗眼光的敏銳,關原一戰,毛利大軍作壁上觀,西軍的小早川秀秋臨陣叛變,石田兵敗如山倒,於數日後被斬,豐臣家瞬間從天下人墮成普通的大名。

家康也很快撕下了偽善的面具,將豐臣家踢到一邊,在江戶城開幕府做將軍。在關原之戰的同時,政宗由於率兵攻下了上杉家的白石城,被家康授予「百萬石書狀」,成為了仙臺藩的藩祖。

光陰荏苒,烏黑的鬢髮也染上了霜痕,政宗不復年輕時那般桀驁,處世手段變得陰柔圓滑許多。

德川幕府愈加穩定,太平之世終將到來,雖然心有不甘,但也無可奈何。

老年的政宗雖然一心撲在仙臺藩的政務上,但他深知德川家對自己的顧慮不會完全消除。於是,在三代將軍德川家光繼位後不久的一次覲見中,他當著全國大名,拍著胸脯表示:

「倘若有誰敢反對德川家,老臣第一個不放過他!」話雖如此,但試問縱觀政宗的一生,又有誰真正降服過這條翱翔於亂世的獨眼龍呢?

參考資料:小林清治《伊達政宗》、山岡莊八《伊達政宗》、赤軍《宛如夢幻》

相關焦點

  • 豐臣秀吉:侵華戰爭的始作俑者?
    豐臣秀吉為中國人所熟悉,是因為豐臣秀吉統一日本,發動了徵服朝鮮的戰爭,並寄望以朝鮮為跳板進而侵略中國。事實上,這也是豐臣秀吉之前織田信長等人的計劃,只不過最後是由豐臣秀吉來實施而已。無論豐臣秀吉,還是後來的德川家康,事實上本來實力都不足以在日本當時的政治版圖中佔有一席之地。當時佔據如日中天地位的是織田信長,只不過明智光秀的一場「本能寺之變」讓織田信長這個一代梟雄頓時灰飛煙滅,頗有點「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的意味。
  • 豐臣秀吉基本統一日本之後,為何沒有發動消滅德川家康的戰爭?
    豐臣秀吉豐臣秀吉基本統一日本、建立桃山政權之前,曾經和德川家康有一場大會戰,耗時將近1年,就是小牧長久手之戰,此戰以德川家康的勝利告終。當然這是在豐臣秀吉基本統一日本之前,1591年後,豐臣秀吉如果沒有出兵朝鮮、增封家康,而是對德川家發動戰爭,他還是有很大的可能消滅德川家康的。畢竟當時島津、上杉、伊達、立花、毛利以及長宗我部都會加入豐臣秀吉的聯合軍,德川家康不可能是對手。
  • 豐臣秀吉成為日本霸主後,為何重用德川家康?實在無人可用
    摘要:豐臣秀吉成為日本霸主後,為何重用德川家康?實在無人可用豐臣秀吉在織田信長身亡後,花費數年時間,先後擊敗反秀吉聯盟的所有勢力,成功將織田家權力握在手中。隨後與德川家康進行了一場小牧長久手之戰,之後遭遇地震影響,後勤物資損失殆盡,迫不得已下與家康議和。在之後的日子裡,豐臣秀吉先後平定了日本九州及東北,並成為關白,正式掌控日本。在小田原的北條氏滅亡後,德川家康被移封關八州。具體的移封細節不得而知,但後人認為秀吉是為了將家康驅趕至邊遠地區,但這並非事實。
  • 豐臣秀吉好不容易統一了日本,為何卻給德川家康做了嫁衣
    文/寂寞的紅酒豐臣秀吉是日本戰國時期的大梟雄,是日本歷史上第一個通過武力統一日本的牛逼人物。雖然豐臣秀吉用了一生的心血終於統一了日本,但他死後權力很快落到德川家康手中,德川家族取代豐臣家族成為日本的實際統治者,德川幕府統治日本長達二百多年。
  • 豐臣秀吉為何不除掉德川家康:前期是因為打不得,後期是不敢打
    但事實上豐臣秀吉也知道德川家康是一個不甘寄人籬下的梟雄,卻為何不在自己在位的時候除掉這個不穩定的因子?不過此時的秀吉依然佔據戰略主動,相繼擊敗的家康的盟友四國的長宗我部。而就在對德川家康形成包圍態勢的時候,豐臣秀吉卻突然停止了進攻,轉而通過「質母嫁妹」的形式換來了德川家康的臣服並將其受收為家臣(雖然臣服,但仍有自主權)。那德川家康為何能讓如日中天的豐臣秀吉對其進行招攬。
  • 豐臣秀吉為何不在有生之年 將德川家康除掉?
    織田信長死於本能寺之變,以致其統一大業未成;豐臣秀吉作為織田信長的家臣,最終實現了日本的統一。然而,豐臣氏的江山卻國祚不長,在秀吉死後,德川家康就謀奪了豐臣氏的天下。那麼,為何豐臣秀吉不在有生之年將德川家康除掉呢?豐臣秀吉是很清楚德川家康對豐臣氏的威脅的,故在豐臣秀吉滅掉關東後北條氏的不久,即將德川家康的領地從三河、尾張一帶移封到關東地區。
  • 兩個女人的戰爭:斷送豐臣家250年基業,讓德川家康坐收漁利
    豐臣家之所以二代而亡,除了是因為豐臣秀吉崛起較快,沒有足夠的貴族底蘊和譜代家臣之外,更多的還在於豐臣秀吉本人或者說是他在子嗣問題上。本身豐臣家的本家木下或者羽柴家就是一個末等的小武士家庭,人丁不旺,再加上豐臣秀吉的兩個兒子又先後早夭,讓本就血脈薄弱的豐臣家更加雪上加霜,無奈之下豐臣秀吉只能選擇將自己的外甥——能力平庸的豐臣秀次選為候選人,同時還收養了小早川秀秋、宇喜多秀家等一眾養子。
  • 為何說「全球化」始於明朝?而豐臣秀吉打破了以東方為中心的規則
    ·為何說全球化是從明朝開始的歷史的進展有時是被逼出來的,而明朝,就處在了這個歷史的分水嶺上。儘管朱元璋玩的海禁不允許民間出海經商,但賺錢的事他可一點也不會放過。美國獨立戰爭,波士頓傾茶事件,300多箱上等茶葉,全部來自中國。即使到了清朝乾隆年間,中國一直都是世界上的貿易大國,還一直都是賺錢的順差貿易。而豐臣秀吉,打破了這個以中國為中心的全球「朝貢體系」。
  • 豐臣秀吉做錯了什麼?
    此戰,德川家康基本打垮了幕府內部的主要反對派,實質上取代豐臣氏掌控了政權。而豐臣家從此則日益衰弱,直至滅亡。在這場命運之戰中,為何豐臣家主要將領會支持敵方?為何部分大名會倒戈?為何豐臣家會眾叛親離,不堪一擊?這要從豐臣秀吉晚年的一系列失誤說起。
  • 馮天瑜:日本侵華的文化淵源
    發表於今日歷史研習社日本為何侵華?論者多從經濟、政治角度入手,認為日本侵華主要是源於經濟失衡或是軍國體制等原因。馮天瑜老師從文化角度入手,剖析了日本侵華深層次的歷史文化原因,梳理了 19 世紀日本主要幾名「侵華論者」的觀點,為我們理解日寇入侵動因提供了新的思路。
  • 日軍侵華戰爭長達14年,攻打印度進行一場戰役就退出,這是為何?
    20世紀30初期至40年代中期,日本發動了侵華戰爭。之所以選擇中國,是因為日本四面臨海是個島國,平坦的陸地較少,物資匱乏;而中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眾所周知,二戰期間,日本在侵略我國的時候,還與美國交上了手。
  • 九位日本作家侵華戰爭的採風之旅
    [摘要]令我最為感興趣的還是作者仰首東亞天空,劃出了一個個拷問靈魂的詰問,為何在日本軍部狂熱的戰爭喧囂之中,日本知識分子會集體失語,最終選擇同流合汙?新世紀以降,歷史演義和穿越小說汗牛充棟,目不暇接,從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開篇,南派三叔,唐家三少崛起,歷史演義和戲說的網絡寫作穿鑿附會,大行於道,形成一股巨大點擊率和掙錢風潮,至浙江一位青年女教師《甄嬛傳》達到巔峰,熱鬧非凡。這股戲說歷史,調侃祖先,扭曲史觀盛宴狂歡至今未散。
  • 豐臣秀吉侵朝,為何不派德川家康上陣,消耗其力量?
    關於豐臣秀吉侵略朝鮮這一歷史事件,不僅為中外學界所關注,而且也屢屢在民間引發種種熱議。而在這些相關的研究與熱議之中,常常被人提及的一個問題,便是豐臣秀吉為何不派德川家康出兵朝鮮,以此來削弱自己的最大的敵人,以穩固豐臣家的統治。 然而,由於相關史料的匱乏,這一問題長期以來並未能夠獲得完美的解答。
  • 關原之戰面對"叛徒",豐臣家為何無所作為,任由家臣"胡鬧"?
    同時,這也被譽為「決定天下的戰爭」。德川家康從來都是以忍讓著稱的,而這次他卻一反常態的選擇了強勢。家臣之間的戰爭此時的秀賴,所處的局面是非常尷尬的。因為雙方分別都指責對方是不忠於豐臣家族之人,而且大家也都是股肱之臣。而豐臣秀吉死後,豐臣家的影響力就非常有限了。只是名義上的領袖,但是各路人馬的行動,並不會聽從其調遣。東軍和西軍,都是豐臣家族的家臣。不論是加入任何一方,必定會引起對方的不滿。加入東軍,那有些不切實際。
  • 歷史上一統日本的豐臣家族為何最後輸給了德川家族?其實早已註定
    歷史上一統日本的豐臣家族為何最後輸給了德川家族?其實早已註定!其實豐臣秀吉的失敗也可以說是自己造成的。在統一日本之後,豐臣發動了侵略朝鮮的戰爭,並且命令日本各地諸侯參加,其中主要的力量是豐臣的直系,而德川家康系卻沒有出徵,沒有在侵略韓戰中損失。
  • 河南藏家公開二千餘本日文侵華戰爭畫報
    河南藏家公開二千餘本日文侵華戰爭畫報26) "← →"翻頁 9月2日,河南收藏家楊翔飛在整理他收藏的一批日軍侵華戰爭日文畫報
  • 日本最有良心的皇族,反對日軍發動侵華戰爭,晚年向中國人民道歉
    對於日本,大家都不陌生,它原本是亞洲的一個島國,和中國一衣帶水,早在唐朝時期兩國就有了往來,公元645年,日本孝德天皇發動大化革新,派遣20多批遣唐使來了大唐學習先進的政治,制度,文化,經濟,建築,音樂,鑄鐵等,從此日本走上封建主義道路,可他們一直狂妄自大,總想著侵略他國,在中國明朝時期,日本大名豐臣秀吉派遣
  • 日本佔領東北後,為何拖了好幾年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文/寂寞的紅酒1931年,日本挑起戰端,製造九一八事變,揭開了侵華戰爭的序幕。由於數十萬東北軍沒有抵抗,日本人沒費什麼力氣就佔領了東北。不過日本在佔領東北後,並沒有迫不及待的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直到六年後,日本才全面侵華。
  • 萬曆朝鮮之役時,豐臣秀吉為何相信能和明朝長期抗衡?
    正如一位美國戰略家所說的那樣,日本整個民族「一切的想像力都來自於它對大陸的渴望」。在歷史上,這種渴望驅動著日本不斷從大陸吸收先進的文化和技術,最終使日本納入了中華文明圈。1592年,剛剛統一日本不久的豐臣秀吉對中國和朝鮮發動了戰爭,這場戰爭日本稱為「文祿之役」,朝鮮稱之為「壬辰倭亂」,中國則稱為「朝鮮之役」,這是日本第一次進行徵服大陸的嘗試。
  • 日本戰國時代,豐臣家真亡於德川家康之手?事情可沒有那麼簡單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豐臣家真亡於德川家康之手?事情可沒有那麼簡單日本戰國時代,豐臣秀吉在生前,為了豐臣政權能夠平穩過渡,制定了諸多禁令,最為重用的就是禁止拉幫結派及私下聯姻。作為戰國時代的天下人,豐臣秀吉有足夠的眼光預見,如果這兩條禁令被違反,將會造成什麼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