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於晉武侯之夫人墓的晉侯溫鼎,山西博物館精品青銅器鑑賞!

2020-12-06 晶哥聊古玩

#現代火鍋的鼻祖#

溫鼎,應該說是現代火鍋的鼻祖。溫鼎所反映的分餐制與今天小火鍋的吃法很是相似,一人一鍋,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口味喜好放置食材,可以說是單人小火鍋的雛形。

商周時期,人們就餐時,大多席地而坐,後世的「筵席」「席位」「酒席」等詞由此發展而來。

晉侯溫鼎,出土於晉武侯之夫人墓。溫食器。方折唇,腹略鼓,雙附耳,三卷尾鳥形扁足,三足連鑄有圓形託盤,盤底有三個「十」字形鏤孔。

頸部飾三組相對的回首卷體龍紋,器腹內壁鑄有銘文「晉侯作旅鼎」五字。溫鼎是一件可以在託盤中加木炭保溫的飪食器。

晉侯溫鼎,是一件非常典型的帶有託盤的溫鼎。最上方的圓形小鍋,用來盛放食物。託盤則位於整件器物的中部,用來放置炭火加熱上面小鍋中的食物。託盤底部還有3個十字形鏤孔,用於通風去灰。這一精美的飲食用具營造出一種「佳餚必用美器」的飲食文化氛圍。

在商周時期,羹是貴族的主要食物,那時羹的名目很多,幾乎所有可以入口的肉類都可以用來做羹,其名稱隨著食材的不同而各異,在文獻中被記載的就有羊羹、豕羹、犬羹等。

這些羹除了用肉外,還要加上一些碾碎的穀物,這是羹的傳統做法。這一時期的人們為了追求舌尖上的美味,常常會將羹用溫鼎來加熱。香氣瀰漫整個房間,讓人食慾大增。

有學者也認為還可以把涼肉、涼菜放到溫鼎中邊涮邊吃。這場面和我們現在吃火鍋基本相差無幾。根據溫鼎的形制,我們不難發現,這樣的溫鼎只適合單人使用,這也從飲食器具上證明了當時實行的是分餐制。

在商周時期,人們大多都是席地而坐的,富貴人家的席前還常置有矮小的俎案,就是為了與人坐在席上的高度相適應。人們在這樣的筵席上就餐,為了安全避免火災,就只能吃加工過的涼的食物。

要想吃到熱的食物,就需要在筵席上加熱。所以就發明了帶有託盤或火塘的溫鼎,放在宴席上或者俎案上,都不會造成火光之災,既實用又安全。

相關焦點

  • 曾侯墓出土精品在山西展出:青銅器中讀取曾國傳奇
    山西博物院供圖南公簋、獸形座燻燈、鑲綠松石青銅缶……山西青銅博物館展廳裡,一件件精美的青銅器讓人禁不住讚嘆古人鑄造技藝之精湛,也讓人對曾國這一西周時期的漢東大國有了更多了解。日前,由山西博物院、隨州市博物館聯合策劃的「漢東大國——歷代曾侯墓出土文物精品展」在山西青銅博物館(山西博物院分館)開展。
  • 吉金識晉:山西博物院藏部分精美青銅器藏品
    山西博物院位於太原市汾河西畔,佔地168畝,建築面積5.1萬平方米,總投資近4億元人民幣,是大型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之一。山西博物院的前身為1919年創建的山西教育圖書博物館,此後屢次更名。1953年起稱山西省博物館。
  • 吉金識晉:山西博物院藏部分精美青銅器藏品
    山西博物院位於太原市汾河西畔,佔地168畝,建築面積5.1萬平方米,總投資近4億元人民幣,是大型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之一。山西博物院的前身為1919年創建的山西教育圖書博物館,此後屢次更名。1953年起稱山西省博物館。
  • 晉地寶藏·山西博物館之旅:臨汾市博物館
    穿越茫茫歷史,感受晉霸春秋600年  說山西,就會提到晉國。晉國位居春秋五霸之首的時間長達600年,臨汾就是它創下霸業的策源地。在臨汾博物館的第三展廳「晉國霸業」,全面展示了晉國在臨汾大地上的發展脈絡。晉國的核心就在臨汾。
  • 山西博物院十大精品文物——初見「三晉」雄渾的歷史長路
    山西,180萬年前人類就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生活的印記。而先秦時,盛極一時的「晉國」,使這裡一直被貫以"三晉「的美名。自此之後的歷代王朝在此留下了幾千年豐厚的歷史印記。依託如此豐厚的歷史資源,山西博物院館藏文物達40餘萬件(組),而且還另設專門的青銅器分館。一個世紀的成長,讓山西博物院本身也有了自己的滄桑歷史。
  • 遠古時代的天籟之音——晉侯蘇鍾
    晉侯蘇鍾,上海博物館藏 | 上海博物館官網它便是晉侯蘇鍾。而今,晉侯蘇編鐘的價值主要不在音樂上,而在紀事編年上。晉侯蘇伐東夷——紀事之鐘晉侯蘇鍾共16件,均是甬鍾,據器形和銘文判斷,這是一套西周厲王時代(公元前9世紀中葉)的編鐘,鍾大小不一,可分成兩組,第一類是大鐘,第二類是中小型鐘,各有八件,兩類鐘的紋飾和特有的旋、斡等皆不相同,每一組均大小成編,具有兩列八度音,工藝先進,製作精巧。
  • 看「晉」說「晉」 晉國博物館展示「晉文化」精髓
    新華網臨汾9月12日電(王夢佳 王俊玲) 位於山西臨汾曲沃縣曲村鎮的晉國博物館入口正前方矗立著一座名為《晉魂》的雕塑。這座雕塑成為該館陳展內容主題——「晉文化」的詮釋。11日,「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媒體團在此參觀,領略「晉文化」的精髓。
  • 曾晉兩國跨越千年「重逢」 百餘件西周文物山西首展
    韋亮 攝   中新網太原9月18日電 (記者 胡健)相距600多公裡,距今約3000年的兩個國家,在山西青銅博物館「重逢」。  「漢東大國——歷代曾侯墓出土文物精品展」18日在山西青銅博物開展,位於湖北隨州的曾國和位於山西臨汾的晉國,在130多件出土文物的佐證下,兩國產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山西博物院珍藏重器 龍形觥鳥尊都是國寶 許家窯石球像四喜丸子
    原來是博物館,後來升級為博物院,就在太原濱河西路中段,這裡既有龍形觥,也有晉國鑄銅器,石樓銅器群,以及明代水陸畫等等。這個就是1959年在山西石樓縣桃花者村出土的龍形觥,是一件紋飾奇絕的青銅器,它就像一艘停泊在水波裡的龍舟,高十九釐米,長四十三釐米,青銅器上有揚子鱷的形象,非常罕見。這個是許家窯石球,看著就像山東魯菜的四喜丸子,福祿壽喜。
  • 曾晉兩國跨越千年「重逢」百餘件西周文物山西
    韋亮攝中新網太原9月18日電 (記者 胡健)相距600多公裡,距今約3000年的兩個國家,在山西青銅博物館「重逢」。「漢東大國——歷代曾侯墓出土文物精品展」18日在山西青銅博物開展,位於湖北隨州的曾國和位於山西臨汾的晉國,在130多件出土文物的佐證下,兩國產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與山西新發現的倗國和霸國一樣,在湖北發現的曾國也是一個史籍失載的西周封國。
  • 臨汾曲沃北趙村,出土了這個無價之寶,還有一處晉國博物館,膩害
    小編在開頭說的北趙村好像在哪裡出現過,去一趟山西博物院你馬上就會有答案了。原來啊,這裡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晉侯墓了,山西博物院的鎮館之寶——鳥尊,便是出土於這裡。中國出土的唯一一座鳥尊,如今已經被作為是山西博物院的院徽。從天馬遺址出土的兔尊,作為乘酒器物,以兔子作為主要形象的歷史文物並不多見,因此十分珍貴。以及最早火鍋造型的溫鼎,與兔尊同等珍貴的豬尊,以及能體現古人智慧的三足器皿等,都是在當地出土的珍貴文物。
  • 曾晉兩國跨越千年「重逢」百餘件西周文物山西首展
    「漢東大國——歷代曾侯墓出土文物精品展」。 韋亮 攝「漢東大國——歷代曾侯墓出土文物精品展」。韋亮 攝中新網太原9月18日電 (記者 胡健)相距600多公裡,距今約3000年的兩個國家,在山西青銅博物館「重逢」。
  • 山西聞喜發現晉國大墓,當地曾陷盜墓涉黑旋渦
    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宣布,在山西聞喜邱家莊墓地,一座經過發掘的墓葬被認定為是晉國晚期高等級大墓。該墓出土文物共計1700餘件,是目前為止山西發掘的規模最大的東周墓葬。該墓口大底小,無墓道,發掘出土的文物全部為小件器物,器類有陶、銅、鐵、金、玉、石、貝、骨、料器等,出土器物的造型、紋飾均帶有明顯的晚期晉文化風格。根據考古工作者介紹,該墓葬是目前山西發掘的規模最大的東周墓葬,年代為戰國早期。墓主人應為晉國高級貴族夫人,這一組大墓可能是晉幽公或早於晉幽公的其他幾位晉公之墓地。
  • 山西為什麼簡稱晉?
    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美稱 遷居到晉水之傍 故將國號改稱「晉」 晉國建都 墓葬出土了帶銘文的銅器 這些彌足珍貴的資料進一步確證了 曲沃一帶是晉國始封地
  • 晉地寶藏 · 第十二站|進擊!稱霸!到這裡,看晉國叱吒春秋600年
    在晉國博物館的核心區域遺址保護大廳內,重點展示了燮父、晉獻侯、晉穆侯、晉靖侯四組晉侯及夫人墓葬、三座車馬坑。一處遺蹟一種展示方式,一幅西周時期邦國王侯埋葬的全景圖畫,展現出兩周時期晉國璀璨的禮樂文明。進入遺址保護大廳,我們先看到的是晉獻侯穌的陪祀車馬坑,這是晉國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
  • 曲沃晉國博物館,一個擁有中國最大商周時期車馬坑的神秘博物館
    曲沃,文化古都,歷史上曾是「武公據之以興晉,文公依之而稱霸」的晉國建都之地,史稱「天府雄風、三晉重地」,距今已有3000年歷史,是一個地道的歷史名縣。曲沃縣曲村有一處「天馬遺址」,根據天馬遺址修建出山西省第一座遺址類專題博物館—晉國博物館,這也是我國唯一一座完整展示晉文化的平臺。在天馬遺址的核心區域,發現了九組十九座晉國都候及夫人墓葬,十座車馬坑。
  • 新生的山西青銅博物館丨山右吉金 歸去來兮
    諸如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從海外購回的戎生編鐘、蟠龍紋鼓座、蟠螭紋編鐘、虎耳蟠龍紋壺、錯紅銅扁壺,上海博物館從香港購回的晉侯穌編鐘、子仲姜盤,現存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子犯編鐘,以及此次山西青銅博物館中展出的晉公盤、義尊、義方彝等晉國稀世珍品,多半與近二三十年來的盜掘活動有關。
  •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青銅器卷(西周)》
    更有在1950年後許多重要的考古發掘(其中多數已成為中國當代考古學史上的經典範例)中出土的珍品,如屬商前期的鄭州張寨南街出土的大方鼎、鄭州白家莊出土器、黃陂盤龍城遺址出土器;屬商後期的殷墟武官大墓出土器、安徽阜南潤河出土的龍虎尊、廣漢三星堆出土的酒器與獨特的面具、人頭像,特別是還有1976年發掘的殷墟5號墓(即婦好墓)出土器中有代表性的重器;在西周銅器中,有西周初年的天亡簋與陝西臨潼出土的利簋,屬西周早期的丹徒煙墩山出土的宜侯夨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