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人口發展呼喚「點面結合結構優化」

2020-12-21 華龍網

來源標題:人口發展呼喚「點面結合結構優化」

2015年出臺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了建立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然而目前,京津冀人口高度聚集於超大城市,京津兩市飽受「大城市病」之苦。同時,河北省的諸多城市又遭遇發展之困,發育遲緩,束縛了城市群戰略的整體推進。作為承載人口和經濟功能的空間載體,未來京津冀城市群的均衡發展需要破解三個人口難題:

第一,「點」上的人口向心力在加劇。首先,人口極化分布特徵持續強化。2000年,在整個京津冀城市群中,常住人口佔比最高的是北京,保定和天津緊隨其後。到了2014年,京津冀城市群人口佔比超過10%的城市僅京津兩市。京津作為兩極人口,佔據整個城市群近1/3,而保定對整個城市群的人口支撐作用出現斷崖式下降;其次,流動人口對京津兩市的青睞與日倍增。2000年至2014年間,京津冀地區62%的新增人口集中於京津。其中,北京的絕對中心地位尤其穩定,接近40%的新增人口集中在此。從人口流動趨勢看,北京的人口吸引力保持穩定,天津在逐漸上升,而河北則在下降;再次,京津冀經濟重心和人口重心持續向發展主軸逼近。2000年至2014年統計數據顯示,京津冀的經濟重心由霸州逐漸向廊坊方向轉移,而人口重心則由任丘逐漸向霸州方向移動。人口重心跟隨著經濟重心持續向城市東北方向移動,即向京津發展主軸上靠近。

第二,「面」上的人口吸附力有待提升。當前,京津冀地區經濟總量僅佔全國的10.2%,人口總量佔全國的8.2%,且人口佔比略低於經濟佔比。同為首都城市群,美國東北部城市群的經濟總量和人口總量均佔該國的22%左右。可見,京津冀城市群對我國經濟和人口領域的區域貢獻還有待提升,以便於在全國範圍內形成與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相互輝映、多點驅動的發展格局。

第三,結構上的產業驅動力需強化。從人口就業結構上看,京津冀城市群表現出以下特點:首先,第一產業勞動力有待轉移。京津兩市第一產業從業人口所佔比重較小,分別為4.5%和8.1%,而河北第一產業從業人口比重高達33.6%,因此,河北是實現京津冀農業人口轉移的關鍵;其次,第二產業吸納勞動力的空間在下降。針對京津兩市產業調控的重點行業,可利用河北第二產業的勞動力吸納能力轉移京津部分就業人口;再次,第三產業尚存勞動力吸納空間。當前,北京第三產業結構偏離度接近零值,表明勞動力吸納能力接近飽和,相應產業人口增長空間有限。與此同時,河北現有的第三產業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明顯不足,因此,加強高新技術產業向河北轉移有助於提升河北勞動生產率和勞動力吸納能力。

為了破解以上三大人口困局,京津冀城市群的孵化亟待在以下三個方面尋求突破:第一,拉齊首都圈的公共服務。目前,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有賴於周邊城市的迅速崛起,特別是城市建設品位、文化氛圍的一體化,這是阻礙各類生產要素市場化轉移的核心要素;第二,謀求城市群的錯位發展。未來京津冀需要打造的空間架構是節點城市的多點支撐和聯動發展,如張家口、承德等生態文明城市組團,保定、廊坊等創新先行城市組團,秦皇島、唐山等現代產業示範城市組團等;第三,創新城市治理的體制機制。超大城市需要更好地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加強城市綜合調控,從管理中要效益,在城市管理精細化的過程中實現待疏解產業的向外轉移。

相關焦點

  • 【思享家】建設雄安新區是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舉措
    對於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打造全國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加快構建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三年來,在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等重點領域率先突破,各方面協同積極推進並不斷取得進展。但總體來看,特別是在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培育打造新的區域增長極、優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方面,還迫切需要出臺和實施重大戰略舉措。規劃建設雄安新區,標誌著京津冀協同發展向縱深推進的重大突破,其意義非同凡響。
  • 賈若祥:京津冀城市群發展的思路與對策
    原標題:京津冀城市群發展的思路與對策   發展城市群作為優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態的重要舉措之一,對於促進我國城鎮化健康發展、發揮城鎮化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推動力方面具有積極意義。
  • 京津冀協同發展下,哪裡的樓市機會多
    01京津一體化的演化史雖然京津冀一體化早有提出,但直到2014年,才上升到重大國家戰略。其旨為增強環渤海與京津冀區域合作,打造首都經濟圈,提升區域城鎮化水平,平衡北京,天津與河北三地發展,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和管理格局。
  • 「點面結合」輕鬆寫作文
    點面結合是進行場面描寫最好的選擇謂「點」,指的是最能顯示人事景物場面的形象、狀態、特徵的詳細描寫。所「面」,指的是對人事景物場面的敘述或概括性描寫。點面結合就是「點」的詳細寫和「面」的敘述或概括性描寫的有機結合多面帶一點就是以某種活動為「面」,以「我」或某個主要人物所見所感為「點」將整個動態的場面貫穿起來。
  • 語文閱讀理解,知識點講解,點面結合的的運用
    點、面的特點這個就是我們想要學習的關於點面結合的「考點」。學習點面結合,我們首先要知道場面描寫,場面描寫指在特定的時間與地點內,對許多人物的活動的總體情況進行描寫。一個好的場面描寫。既要有全景鳥瞰圖,也要有局部特寫圖,以面託點,以點襯面。
  • ...未來3年初步建成面向需求、國省協同、點面結合的業務服務體系
    中國氣象報記者劉若馨報導《生態氣象業務服務能力建設實施方案(2020-2022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近日印發,明確到2022年初步建立面向需求、國省協同、點面結合的生態氣象業務服務體系,強化核心技術攻關,堅持集約、協同、特色發展,大力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氣象保障服務能力
  • 小升初作文輔導:點面結合寫場景
    其場景描寫就運用了點面結合的手法。天灰濛濛的,又陰又冷。長安街兩旁的人行道上擠滿了男女老少。路那樣長,人那樣多,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人們臂上都纏著黑紗,胸前都佩著白花,眼睛都望著周總理的靈車將要開來的方向。一位滿頭銀髮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拐杖,背靠著一棵洋槐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
  • 點面結合的場面描寫:你真的會用嗎?
    點面結合是統編教材小學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寫作教學任務。本單元所選的幾篇文章幾乎都是圍繞點面結合展開。可見點面結合在小學高段習作教學中佔據重要的地位。那麼,什麼是點面結合呢?所謂「點」,指的是最能顯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狀態特徵的詳細描寫;所謂「面」,指的是對人事景物的敘述或概括性描寫。
  • 怎樣寫活動:點面結合寫場面
    點面結合,是場面描寫的一種技巧。如《十裡長街送總理》這篇文章,寫的是首都群眾送周總理靈車的悲壯場面。文章開始這樣寫道:「長安街兩旁的人行道上,擠滿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樣長,向西望不見頭,向東望不見尾……」這是寫送靈車的人之多,是場面描寫中「面」的描寫。
  • 習近平縱論京津冀協同發展金句: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 瓣瓣不同卻瓣...
    【編者按】2019年新年伊始,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的第一站選擇了京津冀,為下一步的京津冀協同發展提出要求、指明方向。五年前的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
  • 京津冀協同發展概念債券發行
    本報訊(記者 曹政)昨天,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有限公司發行2019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京津冀鐵投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債券發行規模10億元,期限為3+2年期,票面利率4.08%。這也是市場首單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概念債券。
  • 新發展格局呼喚產學研緊密結合的人才戰略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在積極融入全球化的進程中獲得了快速發展,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然而,這種以全球化背景下的人口紅利為特徵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 【觀察】京津冀:「一核」帶動 優勢互補 協同發展
    ,攜手津冀兩省市,系統推進,協同發展,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從全局出發,發揮各自優勢,逐步探索突破了部分體制機制障礙,在產業、交通、生態、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實現共建、共管、共享、互利,圍繞首都形成核心區功能優化、輻射區協同發展、梯度層次合理的城市群體系,一個綠色、智慧、宜居的世界級城市群在華北大地崛起。
  • 官方確定京津冀「一核、雙城、三軸、四區」骨架(圖)
    遠期到2030年,首都核心功能更加優化,京津冀區域一體化格局基本形成,區域經濟結構更加合理,生態環境質量總體良好,公共服務水平趨於均衡,成為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重要區域,在引領和支撐全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 什麼是點面結合作文法,應該怎麼用,我們一邊分析範文一邊講解
    今天這一講我們要一起學習作文中常見的一種寫作方法——點面結合法。什麼是點面結合寫作法?很多同學都聽過這個詞,可是什麼是「點面結合」,又該如何在作文中運用點面結合的方法,並不是很清楚。今天我們一起來通過一篇範本詳細的講解什麼是點面結合,在哪一類作文裡可以運用點面結合的方法。
  • 2017京津冀協同發展創新驅動峰會在津舉行
    央廣網天津9月28日消息(記者陳慶濱)9月28日,「2017京津冀協同發展創新驅動峰會暨京津冀影響力品牌發布儀式」在天津市濱海新區舉行。大會以「創新與匠心」為主題,以打造平臺的功能為主旨,圍繞「創新理念、創新能力、創新路徑」三個方面,交流探討京津冀協同發展實踐經驗。
  • 樊傑:健全區域發展規劃優化區域經濟布局
    樊傑:健全區域發展規劃優化區域經濟布局 2020-09-11 20: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商丘市首屆文化創意展暨歸德大書場展演 探索「文化+」經濟發展助推產業經濟結構優化調整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商丘首屆文化創意展將緊緊抓住商丘歷史發展脈絡,展現商丘厚重的文化底蘊;把商丘的歷史人文與經濟發展相結合,探索「文化+」經濟發展模式,進一步叫響「殷商之源·通達商丘」的城市品牌。促進文化市場繁榮,推進產業經濟結構優化調整。據了解,本次展會由市委定調、市政府主導、大眾參與、專業機構承辦。
  • 京津冀協同建設好大運河文化帶
    溝通南北的千年運河,在歷史上也是聯通京津冀經濟人文的重要紐帶,積澱了豐富的文化資源。當前,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和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戰略項目疊加,是京津冀區域的突出特點。「如何統籌推進好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把突出特點轉化為突出優勢、突出活力、突出成效,對於包括天津段在內的京津冀段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很有意義。」
  • 傳京津冀定位大調整 三地錯位發展僅北京1個中心
    京津冀協同發展在宏觀上已成為國內發展的頂級戰略之一。自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已一年有餘,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更將其列為與「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並列的三大經濟帶戰略。但由於京津冀三地定位及利益協調牽涉面極廣,頂層設計的困難比預期的要大,據稱相關規劃綱要改了十幾稿,仍有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