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5萬美金投資了美國底特律的房產,號稱是翻新別墅,還能包租5年。現在才過一年,租金就沒了泡影,所謂別墅只是一棟廢舊屋子而已。」
據勞動報2月27日報導,市民梁女士近日致電該報新聞熱線13671686848,反映投資海外房產被忽悠的經歷。據她反映,涉事中介為上海喬治美公司,與她有同樣遭遇的消費者約有幾十人。5萬美元,對他們來說,聽到的或許只是「夢破碎的聲音」。
記者走訪發現,喬治美目前仍在營業,工作人員承認底特律項目已崩盤,但稱並不影響其他地區的房產經營情況。工作人員稱,目前公司負責人已赴美善後,但何時能補上租金還未可知。而業內人士提醒,類似包租模式已成行業套路,市民應提高警惕。
衰敗的底特律市區/資料圖
底特律出售的便宜房屋/資料圖
高回報率令人心動
梁女士告訴記者,2015年4月在一次房展會上看到了喬治美所售的底特律別墅,當時,較高的回報率令她動了心。
「喬治美說,這些別墅都是翻新別墅,抄底價只要5萬,每年房價增長2至3成。此外,它還承諾,只要購買,負責包租5年,每年穩定年化率在12%。這樣算下來,回報率能達到60%。」在這些條件的誘使下,梁女士二話不說,掏錢購買了一處房產。
不過,喜悅並沒有持續太久。由於前期沒有了解充分,梁女士在購買後才發現,她買的底特律房產,價格要高出市值的2-3倍。
「當時心裡就有些不舒服了,但想想這邊包租,也就算了。但沒想到,房子剛買了1年多,租金也沒著落了。」梁女士說,去年9月起,喬治美以「資金被凍結」為由拖欠租金,至今未得到解決。
記者了解到,在喬治美購買房產的消費者涉及北京、上海、廣州、澳門等地,而喬治美方面此前曾承諾於去年底補發租金,至今杳無音訊。
消費者質疑中介設套
「現在回想起來,這個項目一開始就有很多疑點。」採訪中,梁女士表示,購房後,喬治美曾屢次違反承諾,有騙取資金的嫌疑。
「就拿報稅舉例。一開始,喬治美說幫我們報稅,很多人也交錢了。但去年10月,陸續有人收到底特律政府的物業稅催收通知。大家這才發現,2016年以前購房的投資者都逾期未繳納房產稅。」梁女士說,不僅如此,此前購房時喬治美表示會承擔維修、管理等資金,後來也出爾反爾,拒不履行約定。
最讓他們憤怒的是,花了5萬甚至更多美元購買的豪華別墅,實際上只是一間破屋。
梁女士告訴記者,事發後,曾有業主趕至底特律查看房屋情況,發現她的房子在一條無人居住的街道上,下水管道已經破爛,整個房子要重新維修,根本不可能有人居住。「喬治美宣傳時曾表示,自己和政府有合作關係,可以購買政府拍賣的房子,並整修出租,由政府埋單提供給困難家庭,事實與宣傳的完全不符。」
上述這些情況,都讓梁女士等人不得不懷疑,這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騙局。
中介承認項目出現問題
在位於東方路778號江蘇大廈的上海喬治美。記者見到,在公司門外仍然掛著醒目的美國購房宣傳海報,但辦公室內僅剩一名工作人員。該人員表示,梁女士等人投訴屬實,底特律項目的確出現了資金崩盤的情況。但她表示,這並非蓄意詐騙,公司負責人已前往美國善後。
「我們公司已經經營了6、7年了,除了底特律,還有洛杉磯、亞特蘭大等多地的房產項目,沒有出現過這種問題,這次實屬意外。」該名工作人員稱,由於消費者多次上門討要說法,不少員工都已選擇離職,現在上海公司僅剩她一人負責接待及維持運營。
為何底特律的房產售價會高出市面幾倍?該工作人員稱,因為他們所售的房子可以包租,有額外的價值。對於如何解決消費者損失,該工作人員表示,公司負責人已在美國重新註冊了一個管理公司,消費者可以與其重新籤訂管理協議,努力將房子出租出去。
「那麼,欠的房租何時可以到帳?」面對記者的追問,該工作人員稱自己並不了解具體情況,無法給出準確答覆。
包租+高回報已成套路
「我們試過報警,也諮詢過律師,但因為購買房屋行為屬實,因此警方沒有受理。」梁女士說,如今購房合同成了一紙空文,房租只是鏡花水月,她們投訴無門。
採訪中,業內人士透露,投資海外房產時,利用消費者信息不對稱,在低價房屋上附加價值,通過包租形式吸引消費者,其實已成行業套路。對此,市民應提高警惕。
上海江懷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田思遠表示,投資海外房產時,消費者往往被「售後包租」、「高額回報率」所吸引,而忽視風險。鑑於消費者最看重投資回報,建議消費者著重審查其與中介方籤訂的《委託出租合同》。
「首先,《委託出租合同》在法律性質上屬於『委託合同』而非『租賃合同』,這直接決定了到時若房屋無法出租,按照法律規定,中介方只是受託人身份,不承擔任何租金損失。因此,建議消費者直接與中介方訂立《租賃合同》,由中介方向消費者支付租金,承租房屋,再由其對外轉租房屋獲得居間收益。」
相關報導
2014年,當中國媒體報導底特律房子賣出皮鞋價以後,去底特律買房子成為中國人熱議的話題。曾經還有不少美國媒體報導此事,並稱中國人買房可以拯救底特律嗎。
NBC報導截圖/資料圖
人民日報早在2014年10月,就曾以底特律房產投資為例,刊文提醒海外置業風險。
當時,美國底特律打出的一則樓市廣告語——「只要1-100美元,便可以買走一套房子」賺足了中國投資者的眼球,也讓不斷升溫的中國人海外置業熱潮再度聚焦在鎂光燈下。
文章稱,像底特律這樣不到100美元「白菜價」的房子,真的這麼容易就能撿到便宜了嗎?事實上,如果沒有風險的話,這樣的餡餅無論如何也砸不到中國人的頭上。分析人士表示,這類低價房很多是租賃房,不是空置房。美國有法律規定,如果房屋已經租出去了,且租住房子的租客如果沒有其他房產,即便租戶拒交房租,房主也不能將其趕走。所以在購買這類房產以後,房主無法立刻搬進去住,本身也沒有投資價值,買房者還需要將原來的房主對這些租戶的義務承擔過來。
而且,隱藏在低價房產背後的政策風險還有很多。比如,英國有很多數千平方米的古堡售價僅為1英鎊,卻沒人敢買,因為英國規定,擁有產權者必須負責修繕這些房子。
相比於國內樓市「買不起」的現狀,海外房產則是「養不起」,投資者購房後每年需繳納房產稅、房屋保險等一系列費用,後期支出更像是個無底洞。比如在美國,計算房產稅的房屋價值是由政府估定。如果在底特律花500美元購買房產,其估價可能高達30萬美元,買房人每年需要支付6000美元左右的稅費,大大超出了房價。
分析人士稱,「海外房產一般都是買時便宜住時貴,加上各類稅和保險,實際上的收益並不多。」「抄底」的風險相當大,需要慎重投資。作為普通投資者,除非有移民的需求,否則並不適合海外置業。
事實上,不僅在底特律,近年來有不少海外置產人士也曾遇到類似「包租」騙局,此前媒體也曾公開報導,並呼籲大家小心騙局。
比如,2015年11月,新聞晨報曾報導,家住上海浦東的潘女士經不住投資中介公司的誘人宣傳——「以房養學,包租5年,投資收益可以供兒子在美國讀書生活……」,一口氣買下了位於美國的10套雙拼別墅,並與投資中介公司籤了包租協議。可是,潘女士所購買的房屋每個季度都要支付近千美元的維修費,更讓她始料未及的是,投資中介公司以「歇業」為由,拒絕代理其在美房屋出租事宜。
新聞晨報截圖/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