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正才是中華傳統文化homie

2020-11-12 北戴河桃廠電影修士會

編輯:判官

不知道各位桃友有沒有關注過最近漢服、韓服撕逼的事情。

國內漫畫家 「old先」 發布了一組明朝漢服漫畫圖,其中出現了大帽和圓珠,於是在韓國爆發明朝漢服抄襲韓服的討論,在這節骨眼上,《閃耀暖暖》發布了中韓元素混搭套裝,「很巧」地為這不休的爭論火上澆油,雖然官方發了一篇《「漢服源於韓服」?笑話!》,但也只是牆內發聲,牆外無人對線,導致我方氣勢甚微。

眾多KOL和大V安靜如雞,第一個站出來為漢服說話的明星居然是——

於正!

事件起因是於正旗下的藝人許凱soso在微博po了一張《尚食》的幕後照,《尚食》是歡娛影視出品的明朝古裝劇,講述少女姚子衿(吳謹言飾)進宮被選為尚食局宮女,並和朱瞻基(許凱飾)陷入一波三折的戀愛的故事。

死丫頭轉發:「這妥妥的明朝漢服,不能因為當時作為大明屬國的高麗沿用了,就被沒文化的說成『韓服』了!」

後來這張照片被發到外網,韓國人說是抄襲韓服,沒有自己的文化嗎?偷別人的東西西八。

確實不能在網漫學歷史,趴布

5G網於正還下場回復,你說是韓服?你韓服都是從我這傳過去的。

然後他就上熱搜了。

既然熱度是你自己送上門的,那就別怪我死丫頭手辣心狠了。

區區微博根本不夠施展拳腳,第二天於正出徵ins正式開懟,外國人注意了噢,和你們在戰場上對陣的是我大中國著名吵架藝人,你們不出倆國民級快嘴大師真說不過去。

翻牆違法,但於媽為國出徵,請網信辦放他這次

中外馳名控評

神奇的是,許多臺灣的大陸古裝劇愛好者也聞訊趕來,趕著支持死丫頭,不禁讓人感嘆,真大·話題操縱術·秘法掌握者。

竟然也叫他死丫頭

最後連日本人也下場開麥了,罵韓國確實不能少了日本人,韓國是宇宙起源應該是東亞共識了吧。

來自微博@哎一股清流

話題發酵,於老師再次發博,字字泣血,我這一世受猜測、誤解、痛苦、屈辱……我就是為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這一世受屈辱,下一世大女主

弘揚傳統文化當然是一個最好的說法,最「正確」說法,展示姿態又迎合主流價值,而且在民族主義擴大化的當下網際網路環境裡,這樣的話題無疑非常具有熱度以及情感凝聚力。

傳統文化這塊,於正確實很早就關注過,他在微博上多次呼籲關注民族文化、民族服飾。

最近的《鬢邊不是海棠紅》大熱,儘管有借耽改劇勢頭的嫌疑,但於正發言他改編是為了「弘揚京劇文化,責無旁貸」!

你聽聽,你聽聽,他,於正,於媽,死丫頭,曾經的國產雷劇創始人,雷死觀眾不償命,深陷抄襲醜聞的投機主義分子,現在居然成了捍衛傳統文化的homie,這其中,究竟隱藏了多少黑暗魔法?

桃在上一次寫周易的時候曾經說過:中國的影視圈曾經被三個半女人所瓜分,周易蔣雪柔、唐人蔡藝儂、榮信達李少紅,還有半個就是於媽。

於正老師入圈已有10多年,在他高產如母豬的創作頻率中,其作品可分為三個階段,《宮》之前——《宮》——《延禧攻略》。

十幾年前,於正還不叫死丫頭。他在香港師從李慧民(著名編劇,代表作《新龍門客棧》),學到一套TVB的劇作模式後,回上海成立「於正工作室」,那年他的作品《煙花三月》熱播,播到臺灣打敗當時最紅閩南語劇《意難忘》,當時香港評論說:「二十幾歲,在兩三年裡寫出多部歷史劇,於正可以稱之為中國最年輕有為的編劇了。」

豆瓣評分7.3,許多網友不能相信這竟然是於正的作品,可見有多好看

這是一出清宮戲。主角納蘭容若是清朝第一詞人,劇本講述他與順治帝的陪陵妃子孔四貞、罪臣之女沈宛之間的愛恨情仇。

於正很迷戀納蘭容若,在訪談時說自己看過很多遍《納蘭詞》,「翻書研究他,腦子裡浮現起關於他的故事幻想」,才寫出《煙花三月》。

《煙花三月》後,於正在業界積累起名氣,2008年合作範冰冰拍了《胭脂雪》,又陸續拍了《鎖清秋》《美人心計》,豆瓣評分都不算低。

《胭脂雪》 主演:範冰冰、李倩、霍建華(三個不會變老的妖精)

此劇導演也很有名,是第四代知名老導演滕文驥,電影拿過許多國際大獎,後來生了個兒子也做了導演,叫滕華濤,代表作《失戀三十三天》《上海堡壘》。

儘管於媽早年做的劇看著有些粗糙,主題基本也是宅門大院裡的你愛我他愛我我愛她的感情糾葛,格局並不大,但置於當時的國劇歷史環境裡,他也算是始終專注在女性題材的清流了,而且很多情感表達也是細膩的,能看出製作用心。

《最後的格格》 主演:霍思燕

《大丫鬟》 主演:馬雅舒、李彩樺、吳卓羲

這不禁讓人心生疑問,究竟是什麼腐蝕了一個感性的女性之友?是什麼荼毒了一個青年劇作家?文藝之魂為何慘遭摧殘?你不是愛納蘭容若嗎?你怎麼成死丫頭了?

我是少女

這一切的一切都要從那事說起。你們不會以為是《宮》吧?不是,早在《宮》之前,於正就寫過一部驚世駭俗的清宮虐戀劇——《大清後宮之還君明珠》。

2006年的《大清後宮之還君明珠》描述清朝道光年間的後宮鬥爭,被稱作《金枝欲孽》和《大長今》的中國大陸版,當然是低配的,不過此劇收視喜人,話題不小。

從那以後,於媽嘗到了甜頭,於是,就有了《宮》。

愛的供養,再問自殺

2011年,《宮鎖心玉》熱播,成功捧紅楊冪,峰紹馮(河南語),這事也有爭議,《宮》比《步步驚心》開拍晚但播出早,穿越噱頭被搶佔了,成為內地「第一清穿劇」。

《宮鎖心玉》收視率打遍春節檔無敵手,也讓童星出道在演藝圈打拼多年的楊冪迅速躥紅,成為楊冪走向大冪冪的起點。而電視劇的主題曲《愛的供養》一時響徹當年的大街小巷,還出現了「愛的自殺,再問供養」梗。(陳年老梗,不知道的請自己反省)

《宮》也是於媽職業生涯的一個轉折點。這之後,死丫頭逐漸黑化,陸續出品了一系列粗暴女強劇,模式化嚴重,配色辣眼。觀眾在受到眼睛與心靈的雙重暴擊後,對於媽的評價越來越差。

宮鎖沉香(豆瓣5.2)

笑傲江湖(豆瓣5.5)

神鵰俠侶(豆瓣4.8)

鳳囚凰(豆瓣3.6)

爛是爛,但這些劇都有很高的話題討論度,因為這些劇都是非常典型的大女主劇。

何謂大女主劇,和聖母、傻白甜完全不一樣,於媽的女主以爽為主,神擋殺神,佛擋殺佛,並且和男主勢均力敵。

到了《延禧攻略》,魏瓔珞已經不是普通女主了,簡直是宇宙第一大女主,絕世黑蓮花,所有人都愛她,皇上、皇上老婆、皇上小舅子,拖家帶口來愛你,連太監都想得到她。

飽和度降下來,觀眾血壓也降下來了

誰要說想和魏姐作對,魏姐前腳說我膈應你,你下集就得辛者庫,要是沒有歷史背景的劇情限定,魏姐最後怎麼也得登基當皇上才好收場。

《延禧攻略》是於媽對市場需求的精準捕捉,給觀眾糟心罵娘的生活找到一個釋放壓力的出口——大爽劇。

所有在職場掙扎的打工人都能在魏瓔珞身上投射自己掌摑老闆的內心欲望,這種話題討論度能少嗎!以至於《延禧攻略》最後還帶火了開掛爽劇這個模式——前有包衣貴妃魏瓔珞,後有最強爹團範閒。

最可怕的是fool whore 相依

而且更可怕的是,於正居然也開始宣揚「精品古裝」了。

要知道,阿寶色、影樓風是他最突出的特色,可是《延禧攻略》的服化道確實如於媽宣傳的那般精細,可以看出背後投入大量精力的考據和設計。

圖片來自水印

還有就是他特別得意的一點,宣揚了絨花製作工藝。

這種轉變不是沒有原因的,2015年《琅琊榜》熱播,觀眾審美趣味隨之變化,大明白於媽立即感知到市場變化,放棄大撞色美學,開始搗鼓精品歷史劇,結果,他觸底反彈了。

綜上所述,於媽就像他作品裡開掛的女主角一樣,一路逆襲,從上戲旁聽到歡娛傳媒,從小編劇到死丫頭,這些年兢兢業業,靠年代劇出名成為「內地第一金牌編劇」,又因為各種碰瓷抄襲,被網絡群嘲到事業低谷,直到《延禧攻略》爆紅,自己又減肥成功,自信回歸大眾視野。

人生起起伏伏但始終不改氣人本色,歷經坎坷依舊能夠笑對生活,他就是跌倒仍能翻身上位的勵志大女主,他就是娛樂圈幾度沉浮的著名死丫頭。

但於媽也像他劇裡那些惡毒女配一樣,一直都沒有被「扶正」過,因為他真的很煩人。

《僅三天可見》

他最煩人的一點首先就是「抄襲」。

2014年,瓊瑤通過微博發表《寫給廣電總局的一封公開信》。在信中,瓊瑤指責於正的新劇《宮鎖連城》抄襲《梅花烙》。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判決認定《宮鎖連城》侵犯《梅花烙》的改編權和攝製權,判令被告方停止侵權,於正向瓊瑤道歉,被告方賠償原告500萬元。

這是法院白紙黑字認證的黑料,怎麼洗都洗不白的。

那之後於正還有沒有再抄襲呢?雖然沒有實質性的,但或多或少也在碰瓷經典。

比如《鳳求凰》後半部分完全就是COS《東宮》劇情,男女主雙雙失憶結婚再相愛,男主愛女主卻因為很多因素愛在心口難開,只能瘋狂虐她,李承鄞,是你嗎?李承鄞?

最新的一部大製作《當家主母》po出的劇照,實在是非常像《少年天子》。

借鑑!只是在借鑑!

可以說,於正學聰明了。

於正已經不是當年那個一生只讀納蘭詞的編劇於正了,他現在是「我寫得爽就可以」的大老闆商人於正,因此他的行為背後都有潛在的商人動機——話題流量。

比如滿世界碰瓷。

上到國際大導演,下到內娛八線藝人,只要於媽想,沒有一個碰不到的。

《笑傲江湖》剛播完時,李安的《少年PI》正拿了奧斯卡的大獎,於正接受採訪時便碰瓷《少年派》,說兩個作品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們是把一個很深度的東西普及化了」。

真的嗎?《少年派》還能看懂,《笑傲江湖》怎麼看不懂呢。

《笑傲江湖》深度主題:孤獨的個體在世

沒有被於正老師碰瓷過的藝人,不配說自己在混娛樂圈。

最近就有撲朔迷離的趙露思涉事案,據知情人稱,趙露思微博表白肖戰,隨後經證實那是一張虛假截圖。輿論沸騰時,知名編劇於正發布綠茶圖片,疑似影射涉事人。

在事件發展達到高潮時,於正出面澄清,平息爭議,並表示了對新人演員的鼓勵,大型連環蹭人案在此終於告一段落。

好歹是個大女主,怎麼什麼事都摻和一腳

娛樂圈大大小小的事他總是要摻和一腳,簡直可以算卓偉、王思聰之後的又一位「娛樂圈紀委」,雖然煩人吧,但有時不得不承認他還挺佔理的。

同理可得,在目前這個普遍認可商業倫理的社會,於正的各種作為不能用道德上的正確錯誤去評價,他是一個電視劇製作人,宣傳炒作是職業的一部分。

死丫頭的確了不起,常年追逐或引領各種熱點話題,他不站在風口浪尖,他就是風口浪尖。雖然很多時候於正的話題都非常撒狗血,但好宣傳壞宣傳最後都是好宣傳,無論以何種理由,經常上熱搜進入大眾視野,就能一直保持較高的討論度,對他和他的作品來說,都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平時死丫頭確實煩人,但他也確實重視民族文化問題,當然,我們可以質疑「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這句話的立場和目的,但喊口號的結果比喊口號的動機更重要。

包括這次「為國吵架」事件,中日韓東亞三國都摻和進來,鬧了這麼大陣仗,最後真正受益的還是《尚食》的宣傳。

他洗不洗得白完全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大家都千呼萬喚《尚食》趕緊播,就這點來說,於正,牛逼。

設計/視覺:XIAOLI / XIAOLV

你覺得白了嗎?

相關焦點

  • 於正喜歡用新劇宣揚傳統文化,這個精明的文化商人,最會審時度勢
    此番言論被翻譯到韓網,引發中韓兩國網友罵戰,一向毒舌的於正甚至親自跑到外國社交軟體發文,與韓國網友對線,導致事件不斷發酵。因為怒懟韓國網友,並且堅持強調傳統文化,於正自然收穫了國內網友的好感。他不會放過這樣的好機會,立馬發文訴苦: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真的好難!但仔細一看他的配圖,全都是自己的新劇劇照,在宣揚傳統文化的同時,藉機炒作自己,妙啊。
  • 於正執匠人之筆承中華文化傳統|《修文物的男人》聚焦文物修復
    直到十五年後遇見那個嬌蠻跋扈卻又落魄可憐的女明星焦棠,他才開始疑惑——我當初失去的,究竟是自己,還是其他的什麼。焦棠曾以為,她是全天下最不幸的人,拼盡全力所得竟然一夜之間化為烏有,所以為了拿回屬於自己的一切,就算傷害別人也無所謂。直到遇見那個冷傲孤僻的文物修復師,她才發現——有時候比起得到,她更害怕失去。
  • 於正首部長篇小說《魔術師》:聚焦古彩戲法 弘揚傳統文化
    (揚子晚報/揚眼記者蔡震)歡娛影視創始人,著名影視編劇、製片人於正首部長篇小說《魔術師》近日由北京一未文化策劃出品。這是於正繼《延禧攻略》之後的又一弘揚傳統文化的力作,該書欲將中國元素進行到底,「逆水行舟」「夜影遁形」「魚躍龍門」「雷火紙鳶」……全方位解構中國魔術。
  • 一未文化出品於正新作《修文物的男人》: 致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
    直到十五年後遇見那個嬌蠻跋扈卻又落魄可憐的女明星焦棠,他才開始疑惑——我當初失去的,究竟是自己,還是其他的什麼。焦棠曾以為,她是全天下最不幸的人,拼盡全力所得竟然一夜之間化為烏有,所以為了拿回屬於自己的一切,就算傷害別人也無所謂。直到遇見那個冷傲孤僻的文物修復師,她才發現——有時候比起得到,她更害怕失去。時間的河流一路向前,她賜給他一場清夢,他做了那個刻舟求劍的人。
  • 死丫頭於正強勢回懟韓國網友:這群沒文化的!
    總而言之,古時的韓國未曾擁有過自己的服飾文化,反而中國服飾文化對其影響深遠,在此基礎上,他們才逐漸開始有一些改良和製作。 如同近期中國歷史研究院發文稱: 直至今天,朝鮮傳統文化中仍保留了不少明式遺蹟。
  • 《淺說中華傳統文化》
    《淺說中華傳統文化》(作者:田友泉)中華傳統文化理論體系太龐雜,一年兩年都說不完……因為有幾千年來經百家歷千家繼萬家弘揚所長,各立山門眾多學派爭鳴,在多個朝代的發展時期,盛極一時蔚為壯觀……自然,其中有的得寵,一度淪為統治階級的工具、甚至部分融入封建制度的管理體系,大彰其道;而其中有一些則流於市井或荒野,最後有的落得幾近玄妙;唯有在民間的那些文化,倒是深得普通民眾的喜歡
  • 堅守中華文化立場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十九大報告指出,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如何準確理解堅守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的重要性?我們應該如何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怎樣挖掘和總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實質?怎樣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敬請關注中國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郭繼承為您所作的報告《堅守中華文化立場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在幾千年的歷史流變中,中華民族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遇到了無數艱難困苦,但我們都挺過來、走過來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培育和發展了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克服困難、生生不息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在全國人民對抗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不斷湧現的平凡英雄身上就體現出這種優秀的中華文化帶給我們的深厚而強大的力量。
  • 無量子淺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意義、中華傳統文化簡介
    近期,關於很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話題成為熱議,由於多年來的洋文化入侵,大家對傳統的中華文化已經變得模糊,很多人總會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藉口去推廣西方文化。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迫在眉睫,對下一代,弄清自己的祖宗,認識自己文化,變得尤為重要,民俗文化傳播使者無量子收集總結髮下資料做成ppt,供大家參考交流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主要由儒、佛、道三家文化為主流組成。
  • 道教:中華傳統文化之根
    文化影響長期以來,在國內外都流行著一模糊的觀念,似乎儒家文化就可以代表中華文化,這是一種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偏見。 可以說,中華傳統文化的根柢就在道教。在長期的社會發展過程中,各個民族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形成和發展都有他們各自的貢獻。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一個多元互補的文化。
  • 什麼叫傳統文化?中華傳統文化包含哪些?傳統道德是中華文化?
    什麼叫傳統文化?中華傳統文化包含哪些?百年以前的傳承的思想、藝術、文學、技術、工藝、習俗等叫做傳統文化。 中華傳統文化包含以下方面:思想方面:儒家、佛教、道教、法家、兵家思想,最具代表的五家。道德方面:從:仁、義、禮、智、信、勇、恕、忠、孝、悌。
  • 於正化身說書先生 自編神劇本驚呆國學專家(圖)
    主持人李艾與馬松(右)  天津北方網訊:當晚22:00,天津衛視《中華愛美麗》將迎來首期淘汰賽,內地知名主持人馬松將接替於正成為《中華愛美麗》新任主持人。於正化身說書人  馬松領銜淘汰賽直言「《中華愛美麗》圓滿我主持生涯」  當晚,《中華愛美麗》PK淘汰賽的首戰即將燃起戰火。南方隊的17位美少女中的6位即將在當晚告別這個舞臺。
  • 程曉宇:用心於正才有媒體文明
    有人說,人類文明也是一種媒體文明,因為所有的思想觀念文化,莫不需要通過媒體被塑造、被表現。媒體如若失守,社會的文明也必然會遭遇破壞。 當前媒體的倫理失範雖屬少數,但也值得警惕。凡此種種,短期或許能得點好處,但長期來看,不僅會對社會文化產生負影響,更會因沒有品質、蒼白無聊而被市場拋棄。試想,誰會看只有廣告的頻道,誰又會買汙言穢語的報紙? 面對殘酷的市場競爭,擁有巨大的從業人群,媒體業的倫理失範,有著內、外兩方面的原因。
  • 中華傳統文化——棋類
    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流傳下很多傳統文化,下面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中華傳統文化之一的棋類。中國傳統棋類有:圍棋、象棋 、五子棋、六子衝、對角棋、八卦棋。有學者認為,圍棋蘊含著漢民族文化的豐富內涵,是中國文化與文明的體現。  圍棋使用方形格狀棋盤及黑白二色圓形棋子進行對弈,棋盤上有縱橫各19條直線將棋盤分成361個交叉點,棋子走在交叉點上,雙方交替行棋,落子後不能移動,以圍地多者為勝。中國古代圍棋是黑白雙方在對角星位處各擺放兩子(對角星布局),由白棋先行。現代圍棋由日本發展而來,取消了座子規則,黑先白後,使圍棋的變化更加複雜多變。
  • 「死丫頭」於正總算硬了一回,怒懟韓粉:數典忘祖的小偷
    關於中韓文化爭奪可以說從我出生以來就一直沒有停止過,最典型的就是所謂端午節習俗,還有漢服韓服之爭,而這次讓於正ins怒懟韓國人:「你們狗屁的文化,不光整容大長今還偷中醫。」
  • 中華傳統文化香藝文化
    在中華傳統文化體系中,香文化是與人們生活須臾不離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滋養
    《中華文化的現代價值》一書,收錄了陳來20篇代表性文章,內容涉及中華文化的傳統與發展、中華文化的時代價值、中華民族精神、孔子孟子思想的現代價值、儒學與時代意義等等。文化糟粕阻礙社會發展,應該揚棄,而優秀的文化就應該傳承,並且要推陳出新,在社會建設中發揮正能量。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力不斷強盛,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尤其是進入本世紀以來,人們逐漸意識到,整個社會在文明和富強的道路邁進時,要挖掘並利用好本民族的文化,用本民族的文化培根鑄魂,國家才有真正的未來。
  • 吳根友:中華文化的「傳統」與「自信」
    原標題:中華文化的「傳統」與「自信」   無論是否按照「軸心文明」的觀點看,古典的華夏文明都是一種自足的文明形態。在現代世界,今日的中華文明仍是一種獨特的文明形態。
  • 關於中華自由體散文與中華傳統文化和張小笨的磋商,文化誦讀
    剛剛2020年11月18日13點許:現代自由體散文,或現代自由體詩,不在中華傳統文化的範圍。可稱作美文,或現代自由體詩。但我們都是華夏子孫後代,現代體的散文詩,都是在底蘊深後的中華傳統文化的薰陶下,才出類拔萃獨樹一枝,成為現代自由體詩人的。象兩代衛國老兵星月的自由體詩,是中國詩壇上的一朵奇葩。是捍衛中華民族利益而戰而寫詩的綱鐵長城詩人。
  • 以科學的態度對待中華傳統文化
    如何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華傳統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對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地位 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延續,今天的中國文化也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歷史繼承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