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布局如何應用產品組合策略?

2020-12-16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產品組合策略是企業為面向市場,對所生產經營的多種產品進行最佳組合的謀略。市場布局如何應用產品組合策略?以下,筆者將為大家進行分析介紹。

產品組合策略:

是企業為面向市場,對所生產經營的多種產品進行最佳組合的謀略。產品組合策略使產品組合的廣度、深度及關聯性處於最佳結構,以提高企業競爭能力和取得最好經濟效益。

使用策略的目的:

擴大產品組合的廣度,利用企業現有設備增加不同品種類型產品的生產。發展產品組合的深度,以滿足市場對同類產品的不同要求,提高市場佔有率。強化產品的關聯性,從本企業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出發,儘量縮小產品組合的廣度和深度,集中生產少數產品。

【關聯性+深度】卡夫食品 Kraft Foods

卡夫食品是全球第二大的食品公司,在全球145個國家開展業務。卡夫公司的四大核心產品系列為咖啡、糖果、乳製品及飲料。卡夫在超過70個國家開展業務,其產品全球150個國家有售。2015年卡夫與亨氏合併成為全球第五大食品和飲料公司—卡夫亨氏公司。

卡夫的知名產品線(部分)

卡夫旗下品牌LOGO

從卡夫的主線產品組合中我們不難看出,卡夫深耕於食品飲料行業,在產品組合中實現了具有強相關性和深度挖掘同類產品的戰略目標。其實在2004年之前卡夫擁有11個品牌,但是卡夫在2004年至2007年之間出售了一些品牌,甚至包括眾所周知的「箭牌」。卡夫的一系列的縮減產品組合策略在後期被證明是正確的決策。

卡夫核心產品為餅乾,以夾心/非夾心、甜味/鹹味等屬性細分了餅乾市場,以滿足顧客在餅乾這一單一食品中的各種需求。卡夫使用縮減產品組合的戰略,集中資源和技術力量改進餅乾產品的品質,提高旗下產品商標的知名度;使生產經營專業化,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同時,卡夫收購達能餅乾業務,將達能在市場上具有競爭力的品牌收於囊中。近期卡夫又與亨氏合併將其產品歸入旗下,在食品行業擴大了品牌市場佔有率。這就是卡夫採取的產品組合擴大策略。

總結來說:卡夫的產品組合策略使其節約成本,提升了資產使用;持續成功地提升品牌價值,以豐富的同類產品組合實現了對餅乾市場的絕對佔領。

【廣度+深度】寶潔公司和聯合利華

寶潔公司

在全球大約7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寶潔全球所經營的65個領先品牌暢銷在180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天為全球50億的消費者服務。寶潔公司的遠景目標是成為並被公認為提供世界一流消費品和服務的公司。

寶潔涉及領域(部分)

寶潔旗下品牌LOGO

通過對旗下品牌的分析,可以看出寶潔公司包含了至少7個以上消費品大類,產品組合具有一定的廣度。但這些快消品集中於日化類,以洗護產品為主要業務線。所以寶潔的產品組合在縱向也達到了一定深度。以洗髮水為例,五個品牌覆蓋了不同年齡段、不同消費水平的人群,主打的賣點相互補充,避免內部競爭。這種高/低檔產品組合策略能夠迅速為企業尋求新的市場機會,還降低了使用單一產品組合策略的風險,因此也被寶潔的其他業務線延用。

寶潔產品除去食品,多數面向的都是女性消費者,可以說寶潔是一個女性化的家具品牌。這就使各個業務線有了內在的關聯性。從洗護開始,延伸到清潔品、化妝品、香水、孕嬰等,寶潔在洗護日化業務層面擴充產品組合,減小市場需求變動性的影響,分散了市場風險。

聯合利華集團

是由荷蘭Margarine Unie人造奶油公司和英國Lever Brothers香皂公司於 1929年合併而成。聯合利華的產品每天被二十億人使用,在全球 190 個國家內共計有 400 個聯合利華品牌被出售。

聯合利華產品(部分)

聯合利華旗下品牌LOGO

聯合利華官網定義的三大領域為:食品飲料、個人護理、家庭護理,也可以概括為食品與日化兩大領域。相比寶潔,同為全球日化巨頭的聯合利華明顯在食品領域投入的更多(寶潔已將食品線出售僅留下品客)。聯合利華擅於進入新的市場與品牌收購,並且不強調「聯合利華」這一品牌,讓旗下產品各自為營以獨立品牌出現。就像我們吃了很多和路雪,卻有不少人並不知道聯合利華還有雪糕業務線。這種擴大產品組合的策略雖然沒有充分利用企業信譽和商標知名度,但是在品牌出現市場波動或負面影響的時候,降低了損失程度。

總結以上案例後,我們會發現產品組合策略可以分為

擴大產品組合策略縮減產品組合策略高檔產品策略低檔產品策略卡夫、寶潔、聯合利華都同時使用多種組合策略,以市場為導向優化已有產品,拓展新產品。三家企業都根據市場需求、競爭形勢和企業自身能力對產品組合的寬度、長度、深度和相關性方面做出的決策。

寬度:即業務線數量,以上文為例,寶潔的寬度為9。

長度:即一條業務線內包含的品牌數,寶潔洗髮水業務線包含5個品牌。

深度:即一個品牌下包含的產品品類,寶潔飄柔品牌下品類有6個系列。

相關性:也稱黏度,寶潔的最終使用、分銷渠道密切相關。

番外篇——本是同根生的「家族」產業布局

【阿迪的兄弟不是耐克】 阿迪達斯 & PUMA

adidas(阿迪達斯)的創始人阿道夫·達斯勒和彪馬的創始人魯道夫·達斯勒是親兄弟倆。

哥哥魯道夫比弟弟阿道夫大2歲。1924年,兄弟倆成立達斯勒鞋廠,哥哥負責銷售,弟弟負責研發。 1948年,二戰結束,阿道夫·達斯勒以其自身姓名的組合Adi與das,將公司更名為:adidas。魯道夫則以自立門戶,以自己的名字建立魯迪鞋廠(不久改名為PUMA)。

已被拍成電影

目前的阿迪達斯與PUMA:

1985年霍斯特·達斯勒的離世,阿迪達斯品牌開始動搖。第二年PUMA轉型為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法國企業家貝爾納塔皮耶以2.43億歐元的價格購買了阿迪達斯公司的大部分股份。幾年後阿迪達斯再次回到了德國人的手中。據說直到2009年,達斯勒兄弟的第三代傳人才一泯兩家人60多年的恩怨,並且彪馬創始人魯道夫的孫子弗蘭克也加入了阿迪達斯效力。

【桐廬幫】三通一達

申通、中通、圓通、韻達,這四家公司,以及匯通、天天等快遞公司,都有一個共同的老家:浙江桐廬縣。

1993年,在杭州一家印染廠打工的夏塘村年輕人聶騰飛申通快遞由此出世。

1994年,聶騰飛安排妻子陳小英的哥哥陳德軍接替詹際盛的上海業務。詹離開申通,創辦天天快遞。

1999年,聶騰飛車禍去世。弟弟聶騰雲離開申通,成立韻達快遞。

2000年,陳德軍的初中同學張小娟,勸木材生意虧損的丈夫喻渭蛟創辦圓通快遞。

2002年,與聶騰飛夫婦一同長大的賴梅松成立中通快遞。

桐廬快遞發展時間線

「桐廬縣的孩子出生就會做快遞」這一戲稱充分說明了快遞行業在當地蓬勃發展,但據說三通一達各自為營,並未像「晉商」「徽商」那樣形成聯盟,基本沒有什麼往來。「走出大山以後,他們相互之間是不溝通的,自己做自己的生意。」

內容來源:《「三通一達」的江湖快遞「桐廬幫」》http://www.infzm.com/content/95932

目前的三通一達:

2015年5月,阿里系的雲鋒新創、阿里創投獲得圓通20%股權。

2018年5月,阿里攜手菜鳥對中通進行戰略投資,以13.8億美元收購中通約10%的股權。

2019年3月11日,申通快遞發布公告稱,阿里巴巴將投資46.6億元,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總結:

家族企業的決策權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便於應對市場變化,可以迅速作出決策反應,並且由於利益相關性高,家族企業常常更具有凝聚力,服從性、信任度也很高。達斯勒兄弟分家後,PUMA最初的質量並不好,但是借著達斯勒的名氣也有銷路,戲劇性的是當PUMA出現質量問題時,消費者會拿著鞋子去阿迪達斯的店裡退貨。事實證明家族產業會因為管理者的身份具有相似的標籤。

三通一達雖然不是嚴格的家族產業,但他們出自桐廬縣的標籤就將他們與「順豐」「EMS」等公司之間劃傷了一條分界線。在中國,還有很多產業像桐廬縣的快遞一樣,有著明顯的地域性經營特點,比如「莆田鞋」、「宿遷花種」、「廣州鞋」等等,其中有不乏有「章丘鐵鍋」這樣響噹噹的名號,但是也有「宿遷花種」這樣被人做爛了的標籤。姑且不論這種標籤的好與壞,家族產業確實在市場競爭和企業發展中佔有一定優勢。

家族企業對於外部有著難以突破的壁壘,新鮮的血液很難進入到企業內容,企業的「新陳代謝」也很慢;對於內部關係複雜,衝突難以解決,一個不小心就可能使整個企業分崩離析。達斯勒兄弟60年的恩怨就是典型的例子,假設兩兄弟沒有鬧崩,也許現在阿迪達斯會在運動鞋市場獨佔鰲頭。

#專欄作家#

無問西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工商管理碩士,貓奴一枚。主導過金融公司臺帳系統、多公司OA系統;參與過二手車平臺、P2P平臺設計。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品牌布局:如何用策略中心做市場分析?
    對於TOP品牌來說,市場分析是一個很重要的一部分,有著預測市場趨勢的能力。那麼如何做市場分析呢?我們可以通過策略中心及數據銀行來指導品牌進行新品布局!策略中心目前只針對TOP品牌開放,並且會根據品牌的實際情況開放不同的類目和權限,這源於阿里的布局,作為平臺方而言,更期望的是希望這些TOP品牌能夠通過預測市場趨勢,開發出新品類和新產品,進而帶動整個品類生意的增長。之前有做過一些策略中心的案例,但由於做的比較零散,所以沒有系統的梳理出來,近期剛好有空,就對自己做的案例進行梳理了。
  • 起重葫蘆市場競爭加劇 成華製造三大「組合」策略提升自己
    社會在飛速發展,起重葫蘆行業也在日趨進步,同品類手拉葫蘆生產企業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大,因為彼此的產品、技術等都愈加「同質化」。在這種情況下, 只有找到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優勢,才能在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除了核心競爭優勢以外,營銷策略也必不可少。
  • 應用領域廣闊且市場空間巨大 機構布局碳纖維板塊
    3月下旬以來,A股市場強勢反彈,本周創業板指已經逼近歷史高點,機構接下來開始著重於對細分領域投資機會的挖掘。從記者了解的情況看,應用領域廣闊且市場空間巨大的碳纖維板塊被一些機構看好。部分上市公司定期報告顯示,機構已經開始對碳纖維相關上市公司進行布局。
  • 未來電競市場如何布局 看華碩高層怎麼說
    針對這個問題張仰光表示:筆記本市場技術看似已經非常成熟,但在每一個領域根據不同的用戶群、應用,根據不同的價位都會有不同的解決方案。有一些特別的應用,尤其是商業型的應用,輕薄便攜這是一個趨勢,但在遊戲筆記本的世界裡,目前性能需求還是最重要的,所以市場上短期之內還是會區分所謂的輕薄本系列,遊戲本系列,並有主流價位的需求。
  • 希臘字母組合中性對衝策略的應用
    一般而言,對衝策略較多運用於期權做市商來進行現貨或期貨與期權之間的中性對衝。何謂「中性」,即希臘字母的值為0時,我們可以稱之為中性。市場上運用最多的便是Delta中性對衝。回顧一下,Delta是用來衡量標的價格與期權價格之間的關係。以50ETF為例,它衡量50ETF現貨價格與50ETF期權價格之間的比例關係。
  • 品牌分析:探究五芳齋在鮮肉粽子下的市場布局
    摘要:通過決策狗深度分析粽子市場的發展情況,並以知名品牌五芳齋為例,挖掘其如何精準布局鮮肉粽子市場,並最終贏得市場熱銷。報告主要包含如下內容:基本面研究、行業規模和細分領域分布、用戶關注點及痛點分析、品牌策略及對標、單品競爭力評估、產品營銷策略等。報告有助於洞察品牌策略,探索競爭機遇,在產品研發及產品運營策略制定方面起到指導意義。
  • 探索多元化的應用分發形態,華為應用市場助力資訊閱讀產品離用戶更...
    伴隨著技術更迭,數字作品、內容分發及閱讀體驗都發生了極大變化,數字閱讀已經進入爆發期,用戶使用數字閱讀產品習慣碎片化顯著,付費意願增強。如何及時、簡便為用戶提供優質內容體驗,準確把握用戶關注點,無疑是資訊閱讀品類應用優化的方向所在。
  • 淺析電商平臺的多SKU組合促銷策略
    無論科技如何發展、營銷手段如何進步,廠商薄利多銷和消費者追逐降價的本質仿佛從未改變(注意是追逐降價而非便宜)。我們都知道,電商平臺交易的最小粒度是SKU,本文將從多SKU的組合促銷角度予以簡單分析,期望能幫助大家了解電商平臺(線下也類似)應該如何對多SKU設計組合促銷策略,本文也許不能明確地告訴大家應該做什麼,但求能啟發大家怎麼做的思維!
  • 名牌戰略與營銷策略 4P組合運用是核心關鍵
    而市場營銷策略則是創立名牌、保護名牌和壯大名牌的重要一環,它決定著企業開創名牌活動的成敗。所以,企業在實施名牌戰略過程中,就一定要採取科學、全面和有效的市場營銷策略,否則,就會徒勞無功或者事倍功半。因此,研究應用市場營銷策略與名牌戰略的內在聯繫就勢在必行。
  • 深度思考:下沉市場要採用何種產品策略?
    編輯導讀:一二線城市的人口紅利將盡,不少企業都把目光轉向三線以下的城市,拼多多的成功更是表明下沉市場具有極大的潛力。那麼,產品應該採取什麼樣的策略才能贏得下沉市場呢?本文將從六個方面進行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 關於意法半導體的市場策略分析和應用可能性
    打開APP 關於意法半導體的市場策略分析和應用可能性 發表於 2019-09-02 14:10:18 近日,一大波ST的重要人物來到北京,為我們講解ST的「智慧」策略。
  • 基於風格的擇時策略研究——如何把握市場風格?
    策略建議:根據2020年上市公司一季度財報與最新市場一致性盈利預期情況,在本文演示的2019年末的風格組合配置比例上,2020年二季度建議降低大盤成長、小盤價值的配置比例,轉而增配大盤價值。為嘗試把脈未來市場風格,進而對未來資產組合動態平衡提供更為具象化的參考,本文將基於經典配置模型,結合市場一致性預期,給予季度配置比例的動態再平衡建議,回檢策略歷史表現並與比較基準進行對比,最後得出實證結論與相關策略建議。
  • 都說要分散風險 該如何搭建基金組合?
    在波雲詭譎的市場中,想必大家也正在思考這些問題:買一隻基金夠麼?是不是需要構建一個「組合」?那麼投資組合裡又該配置些什麼呢?   無論市場如何變化,持有組合比持有單只基金相對來說可以更加降低波動率。不同資產搭配可以做到進可攻,退可守,在分散風險的基礎上儘可能為持有人爭取更高的收益。
  • 產品品牌策略
    品牌是一種名稱、術語、標記、符號或設計,或是它們的組合運用,其目 的是藉以辨認某個銷售者或某群銷售者的產品或服務,並使之與競爭者的產品 和服務相區別。 品牌有兩層基本含義: (1)品牌是由名稱、術語、標記、符號或設計等要素單獨或組合使用後形成 的一種識別系統。
  • 免費應用程式如何賺錢?
    在本文中,我們將介紹著名的免費產品如何從其應用程式中賺錢,為如何選擇應用程式獲利策略提供建議,並檢查要集成的軟體工具。這也意味著市場上只有20%的應用程式基於其高質量而獲利,並且知道如何明智地從其免費應用程式中獲利。不需要75-80%的應用程式。 大多數頂級免費應用都使用應用內購買和/或廣告獲利模型。每個應用程式每個廣告賺取的金額取決於其收益策略。
  • 2021年度規劃,如何制定有效的市場策略?為營銷賦能
    5個步驟(定目標、定方法、定計劃、定執行、定預算),今天為您分享如何定方法中的市場策略方法如何制定?一、什麼叫有效的市場策略:1、符合企業當下的發展規劃;2、匹配企業實際的團隊結構和團隊能力;3、能夠為營銷賦能完成企業年度目標;4、可以落地執行的策略方法;5、能夠跟蹤的,考核的方法,可以形成具體執行計劃的;2021年的市場策略如何制定?具體怎麼做?第一步:明確市場策略目的。
  • 風險模型方法研究——基於A股市場的應用
    本文旨在梳理風險模型理論和方法,並在A股市場進行驗證,以期對風險模型和相關投資策略做相應的解析和驗證。圖1 Risk Model的主要應用場景1、投資組合優化組合優化是風險模型最核心的應用。在指數增強策略中,通常突出Alpha因子的同時,需要將跟蹤誤差鎖定在一定的範圍內,而這是風險模型最為擅長的部分。
  • 商業銀行下沉市場新金融生態圈建設策略淺析
    「下沉」成為各大企業獲取流量增量、尋求新市場機會的重要來源。以網際網路巨頭為代表的先行軍紛紛布局,制定不同策略滿足下沉市場不同層面的需求。  下沉市場前景廣闊,長尾客戶群龐大,商業銀行也應該抓住這片藍海發展的機遇,積極利用數位化手段,為下沉市場客戶提供符合其需求的金融、非金融產品和服務。通過資源與服務整合,促進銀行內部更多業務和產品「下沉」,增加客戶粘性。
  • 關於進入市場策略,了解這4點就夠了
    進入市場策略(Go-to-Market Strategy)是指將產品或服務推向市場的營銷階段。本文作者從進入市場策略的定義出發,對其幾個要點展開了梳理分析,主要包括:什麼是進入市場Go-to-Market策略、為什麼需要進入市場策略、進入市場策略要素以及如何制定上市策略,與大家分享。
  • 胡浩:移動社交應用「口信」是360戰略級產品
    我們手機戰略,或者說在移動網際網路方面的布局是以安全為起點,在手機安全這個領域,作為一個為所有的移動應用開發者保駕護航的這樣一個專家,專有的技術,這樣的一個起點,向其他的移動網際網路的平臺級的應用進行戰略的布局,在無線瀏覽器,以及移動通信等領域,我們最近都有一些新的產品在發布。同時我們採取了全面開放的策略,在應用開放,技術開放,服務開放等領域,為我們廣大移動應用開發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