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傳統舞蹈巫舞的傳承與發展,大開眼界了

2020-12-18 刁蠻大橡

人類可以用舞蹈戰勝猛獸,這使人類成為地球上的強者。但是,當人們遇到不可抗拒自然現象,或者無法理解的事物的時候,人類還是顯得軟弱無力。在科學還很落後的人類發展初期,人類除了有舞蹈---這個具有神奇力量的技能外,沒有其他更好的東西可以保護自己,於是,在大旱,洪澇,瘟疫等等天災來到的時候,人們就推選出舞蹈最好的人,以舞祭祀天地,也就是用舞蹈來和天上的、地上的各種無形的神靈對話,祈福消災,久而久之,經常和神靈通話的人,便成了巫師,巫舞也應運而生。

巫舞,是巫覡祭祀活動中的舞蹈。原始社會早期,由於生產力低下,人類對宇宙間物質運動的規律、自然現象等不能作出科學的解釋,冥冥中好像有一種超自然的力量在支配世界,於是,神鬼的概念產生了。巫覡則是被認為能與神鬼交往、代表它們說話、執行它們意志的人。

第一節 巫舞的產生及發展

《說文解字》中說:「巫,祝也。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也。」這就是說,巫是以舞來交通人神關係的。現代流行於蒙—古斯通語族系的世界各地少數民族中的薩滿教,其中的巫師稱為薩滿。其原意為因興奮而狂舞的人,為人治病與卜吉兇等。《書經·伊訓》中也有「敢有恆舞於宮,酣歌於室,時謂巫風」的記敘。古籍《周官.司巫》中也記載:「若國大旱,則率巫而舞雩。」這些記載,不但記錄了巫舞的存在,而且說明了人類發展的初期和早期,很長的歷史階段中都盛行巫舞。   第二節 巫舞的民間傳說  民間的巫術祭祀活動普遍採取歌舞音樂的形式,因此產生和傳承許多歌謠和神話傳說。  巫舞在上古社會多與求雨有關,凡求雨必呼巫來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多有記載。專門有一種求雨的舞叫「舞雩」,在《周禮.春官》的註疏中載:「若國大旱率巫而舞雩。」這種舞也要手執牛尾。求雨以後,如果天不降雨,就要把巫放在火裡燒,甲骨文有「烄」字,就是指焚巫。這種禱雨祭,在春秋戰國時代還有遺留。  傳說始於伊耆氏時代的蜡祭,是一種在年終舉行的祈祝豐收、酬謝神祇的祭典。蜡祭的神有8位,有神農氏、后稷、農夫神、井神、貓虎神、堤神、河道神、百穀神等與農事相關的神靈。蜡祭時,巫穿著黃衣黃冠唱祭歌,跳祭舞。舉行蜡祭的這一天,成為農民休息娛樂的日子。在楚國祭神歌舞《九歌》中,神的形象是由巫覡扮演的,巫覡穿著彩衣翩翩起舞。祭壇上布置著瓊花芳草、桂酒椒漿,主祭者身佩美玉,手持長劍,樂隊五音合奏,拊鼓安歌。

漢代初年巫風仍然很盛,漢高祖常以巫祭祠天地山川。漢高祖曾令天下立靈星祠,祭祀靈星成為全國性祭祀活動。靈星是天田星,主谷。祭祀時跳靈星舞。舞者為童男16人,舞蹈動作是教民種田的勞動過程:除草、耕種、耘田、驅雀、舂簸等。漢代春旱求雨,祭共工,小兒舞8丈青龍。夏旱求雨,祭蚩尤,壯者舞7丈赤龍。秋旱求雨,祭少昊,鰥者舞9丈白龍。冬旱求雪,祭玄冥神,舞6丈黑龍。天澇淫雨不止,伐鼓而攻之以止雨。  《晉書》記載,晉時有人看到越地兩個女巫(章丹、陳珠)的法事活動,不僅兩人都有美色,服飾豔麗,而且舞步輕盈,模仿靈鬼的音容笑貌,舞袖翩翻,技巧很高。南朝陳後主的寵妃張麗華,也工於巫舞,常在宮中聚集眾女巫擊鼓歌舞,名為祀神,事實上已是娛人的工具了。   第二章 巫舞的特徵  在巫舞中所用的道具、法器、音樂是不可或缺的。他們對整個巫舞的表演進程,以及驅鬼酬神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面具的運用,沒有戴面具就意味著不能與神靈對話,那麼人們的精神寄託將不復存在。

第一節 獨具特色的表現形式        巫舞的藝術特色巫舞從業者,又稱之為端公,一般為農村自然經濟條件下的個體勞動者或農民。跳端公沒有固定的活動場所,不為死人做法事,專為活著的人們祈福、驅邪、酬神。舊時的巫舞主要是民間祭祀活動,如初一祭祖,初三貼雞畫,望日祭門神送窮,五月五為天中節,又稱之為地臘,祭祀活動最多,同時也是端公最忙的時候,《夔州府志》記:「臘鼓鳴,春草生,村人並系細腰鼓,戴虎頭假金剛為士以逐疫。」可見其民間祭祀活動之繁多、端公之繁忙。

巫舞的道具法器主要有:面具、衣箱、神案、鑼鼓樂器、牛角、蓆子、七星竹根等,其驅邪、驅鬼、驅瘟、招魂、退殺等面具和儺戲非常接近;各種祭祀活動中,還必備各種條幅、帳幔。其中面具在巫舞裡是十分重要的道具。對於跳巫舞來說,戴上面具便隔絕了與現實世界的聯繫與交流,便失去了自我,精神和意識被面具所具有的強大的魔力所威懾,從而進入一種特殊的精神狀態,使薩滿自感已與超自然力建立了聯繫,甚至融為一體。而對參祭者來說,薩滿戴上面具使他們看到的不再是薩滿本人的面目,而是具有特定神格的神面,從而確信薩滿已進入了神靈世界。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面具為表演者和觀看者雙方營造了共同的精神心理意境。

三、巫舞的舞蹈動作巫舞的舞蹈動作原始古樸,每個舞蹈劇目的舞蹈動作都大同小異,一個動作可以任意使用;主要舞蹈動作有:作揖、跪拜、懺四門、砍四門、打四門等;基本動作步伐主要有:禹步、罡步、便步、獨腳跳、轉、旋、跳、筋鬥、及各種舞槍、舞排帶、舞旗、舞席、舞板凳等;其風格特徵為穩(要求穩捷不飄、剛勁有力),沉(感情深沉淳樸、動作粗獷大方),直(身體挺拔,富有陽剛之美),圓(其動作步伐要以太極圖「∞」字符為軌跡)。

巫舞的音樂巫舞舞蹈音樂由打擊樂和唱腔兩部分組成,獨唱、獨舞、唱舞結合,配以打擊樂伴奏。其伴奏樂器主要為鑼、鼓、馬鑼、缽、鐃、川大鼓等;其音樂在開縣稱之為「端公鑼鼓」和「神歌」,某些地方也稱之為「神腔鑼鼓」和「神腔」,比較原始、古樸、簡單,音調的高低沒有嚴格的規範,全憑端公做法事時的自我決定。舞曲高亢激烈,行腔怪異。旋律進行奇幻突譎,節奏緊迫,令人緊張、恐懼。唱詞的內容絕大部分是宣揚封建迷信,荒誕怪異的詞語,但也不乏宣揚倫理道德,勸人向善的唱段。

相關焦點

  • 淺談:中國舞蹈與戲曲舞蹈的關係
    張家界航空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團委向雲所發表的《論戲曲旦角身段在舞蹈作品<青衣>中的運用》中通過對具體的舞蹈作品《青衣》進行分析,把作品中的吸取身段加以研究從而得出舞蹈藝術中融入戲曲元素,可以是舞蹈更好的在舞臺中煥發光彩。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董超所發表的《淺談戲曲元素在舞蹈中的運用》一文中指出:「當今社會舞蹈展多種多樣,創新的舞種數不勝數。戲曲是中國傳統戲劇形式,是一種綜合性的表現藝術。
  • 《山海經》中民族舞蹈的起源與流變之二:從巫舞到儺舞
    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圖騰舞開始向巫舞演進。巫舞是圖騰崇拜和巫術信仰相結合的產物。與圖騰蹈有所不同,巫舞只能由巫覡來表演,通過舞蹈達到娛神的目的,也只有這些神職人員才有資格實現人與神之間的溝通。傳說中的大禹,不僅是位治水英雄,而且也是一位大巫。傳說大禹因長期治水和長途跋涉使兩腿落下毛病,只能用小碎步來挪動,這種步伐後來在祭祀儀式中反覆地出現,後世將其稱為「禹步」。
  • 「無界之舞——北京舞蹈學院中國民族民間舞發展藝術展」在京開幕
    11月7日,「無界之舞——北京舞蹈學院中國民族民間舞發展藝術展」在北京798玫瑰之名藝術中心拉開帷幕。 開幕式現場,優美動人的維吾爾族舞蹈《心弦》和蒙古族舞蹈《鼓樂博》以及現代舞作品《破曉》的表演,讓人們感受到了舞蹈之美。開幕活動以熱鬧喜慶的海陽大秧歌作為結尾,將整場活動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 淺談:中國古典舞蹈藝術的現狀和未來
    2 中國古典舞蹈藝術的現狀 中國古典舞傳承著中國的歷史文化,延續和保存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血脈,在過去的半個世紀多的發展歷史進程中有著明顯的變化,卻具有強烈時代感。中國古典舞通過不斷創新和探索成為當代舞蹈藝術體系一員。但是中國古典舞不可能離開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底蘊。否則將造成古典舞的精髓大量流失,失去本來面目。
  • 淺談回族舞的形成及發展
    淺談回族舞的形成及發展哈哲暉摘 要:本文通過研究伊斯蘭教下回族舞蹈的發展形成過程、原因及特點,來正確地認識回族民間舞蹈,解析回族民間舞蹈的藝術特色和結構特點。等發展到元代的時候,回回樂舞的發展已經在當時具有的影響和地位,並且朝廷還專門設立了回回樂舞的機構。等發展到了明代時期,便出現了廣泛流行的回回舞,它大膽的學習和吸收了漢族舞蹈藝術文化的特色,並且與自己得到了緊密的融合發展,最終慢慢形成和發展。但是到了清代以後由於各種原因,回族的舞蹈藝術發展受到阻礙,於是回族舞蹈藝術也受到了摧殘。
  • 來跳個舞麼:淺析中西方古代宮廷舞蹈發展變遷
    ,而巫舞則是巫師的表演。在巫術中,歌和舞被利用為巫術的手段,製造出一種神秘的氣氛,以保證巫術的成功。從舞蹈發展的角度上看,巫舞比原始的圖騰舞蹈前進了一大步,它從比較粗糙的集體舞蹈轉向專業的、個人的舞蹈表演,而且還表現出神話中的人物和故事。至此,圖騰舞蹈和巫舞為宮廷舞的形成奠定基礎。
  • 淺談:中國傳統文化之舞蹈「體現」
    舞蹈教育質量的好壞直接決定了我國舞蹈文化事業的興衰。 進行舞蹈文化教育,舞蹈教材的基礎性和重要性首當其衝。在舞蹈的教材與舞蹈教學中,如何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如何對待西方現代藝術的衝擊,既是一個無法迴避又亟待解決的問題。
  • 中國古典舞:舞蹈界的「富貴牡丹」
    如果硬要給舞蹈界的舞種硬安一個頭銜的話,那麼最有韻味的一定是中國古典舞。舞蹈界的「富貴牡丹」說起中國古典舞,有人稱它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復甦,是戲曲舞蹈的復甦,是幾千年中國舞蹈傳統的復興。關於中國古典舞,它並不是新興的舞種,它是我們民族文化的一種沉澱。
  • 中國古典舞:舞蹈界的「富貴牡丹」
    ,那麼最有韻味的一定是中國古典舞。舞蹈界的「富貴牡丹」說起中國古典舞,有人稱它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復甦,是戲曲舞蹈的復甦,是幾千年中國舞蹈傳統的復興。中國悠久和燦爛的舞蹈歷史和文化都跟古典舞脫不了干係,其表現出的「東方美」是任何一個舞種都無法替代的。相較於人們耳熟能詳的芭蕾,如果將芭蕾比作清新玉蘭,那麼中國古典舞就是富貴牡丹,沉穩、大氣,輾轉間散發著一種無與倫比的魅力。
  • 傳承傳統文化 中國首部大型姓氏紀錄片《平陽巫氏》熱播
    中華姓氏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承、發揚姓氏文化,是對中華傳統文化最好的傳承與發揚。2018年9月2日,是中國姓氏文化發展進程中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天,中國首部大型姓氏紀錄片《平陽巫氏》在央視發現之旅頻道播出,填補了姓氏文化大型紀錄片這一歷史空白。
  • 中國傳統知多少,中國傳統舞獅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舞獅是一種亞洲民間傳統表演藝術,表演者在鑼鼓音樂下扮成獅子的樣子,作出獅子的各種形態動作。中國民俗傳統,認為舞獅可以驅邪闢鬼。故此每逢喜慶節日,例如新張慶典、迎春賽會等,都喜歡敲鑼打鼓,舞獅助慶。據民間說法,中國本身沒有獅子,在中華文化中,"獅"本來是和"龍"、"麒麟"一樣都只是神話中的動物。到了漢朝時,才首次有少量真獅子從西域傳入,當時的人模仿其外貎、動作作戲,至三國時發展成舞獅;南北朝時隨佛教興起而開始盛行。
  • 傳統文化的交流與傳承,紀錄片《巴西戰舞遇見中國武術》在京發布
    巴西戰舞大師與中國太極大師交流、切磋技藝。中國日報9月18日電(記者 劉玄) 當中國功夫遇上巴西戰舞,一中一洋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作為「開放的傳統遊戲數字圖書館」項目的一部分,紀錄片《巴西戰舞遇見中國武術》於9月17日在北京發布。這部十分鐘的短片由巴西大使館與泉流創意工作室聯合出品,並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騰訊互娛的支持,紀錄了巴西戰舞大師與中國太極和功夫大師在北京和杭州會面的場景。各自作為本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中國武術與巴西戰舞都面臨著傳承與發展的難題。
  • 10頭「獅子」同臺PK 專家探究舞獅發展與傳承之道
    潼南中學等4所學校作為潼南獅舞重要的傳承基地,湧現出了一批優秀的獅舞人才,他們紛紛臺表演《祥瑞雄獅》《戰鼓舞蹈》《獅吞九州》《獅威振華》等節目,風格獨特、氣勢磅礴,尤其《戰鼓舞蹈》技驚四座,讓觀眾大開眼界。經過1個多小時的精彩激烈比拼,闇公中學圓夢獅舞隊、教師進修校勝龍獅舞隊斬獲一等獎,花巖、龍形、潼南中學3支獅舞隊獲得二等獎,桂林、梓潼、潼南一中等4支獅舞隊獲三等獎。
  • 傳統舞蹈小越蚌舞:舞出新「蚌」姿
    兩艘船、十二個蚌殼……踏著音樂的節奏,一張一合、一上一下,兩位漁夫用道具漁網模仿著撒網的動作……作為第七批紹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中唯一的傳統舞蹈類項目相傳,小越蚌舞是模仿河蚌「開、合、走、跑」和育珠等動作編成的舞曲,風格幾經轉換。如今的上虞區小越街道新宅村,仍保留著這樣一支蚌舞表演隊。
  • 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的傳承與發展
    作者:中山職業技術學院 王 靜  我國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在歷史長河中各民族創造出了自己獨特的民間舞蹈藝術,如漢族的《秧歌》、藏族的《鍋莊》、壯族的《蟆拐舞》、苗族的《蘆笙舞》、滿族的《太平鼓舞》、彝族的《阿細跳躍》等。
  • 闢謠,戲劇的起源不是巫歌巫舞!
    我還要說一點我對整個戲劇之史的發展的臆測。人們都說戲劇起源於祭祀時的巫歌巫舞,如嚴格點,巫歌巫舞已是次一階段,不是最原始的東西,同時巫是由舞而來,不是舞因巫而有。在初民社會裡即已有歌舞,且有巫的前身——人民大眾自己。 在氏族制度的社會裡,氏族的領袖——酋長率領氏族成員從事歌舞。到了奴隸制確立,奴隸作巫,而歌舞到這時候已變為娛人和娛神的樂歌樂舞,始用之於祭祀了。
  • 試論:中國舞蹈歷史發展的幾個特徵
    舞蹈作為一種文化的表現形式,其歷史發展和社會發展有著深厚的淵源關係,歷史發展的社會形態意識從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我國舞蹈文化的發展狀況和舞蹈藝術的形態。本文在梳理中國舞蹈各個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過程中,對中國舞蹈歷史發展中的一些特徵加以闡釋。
  • 揭秘巫文化︱中國古代的「巫」
    然而,當我們仔細追溯歷史根源,並對「巫」進行客觀分析,就會發現以上的看法不盡然是正確的。巫文化在中國,是自上古以來的歷史源流。它早在上古部落時期就已經形成,不得不提的是,道教的形成其實也部分承襲了上古的巫文化,衍化而生。
  • 山東藝術學院舉辦首屆中國舞蹈發展論壇
    「中國舞蹈藝術大展」總策劃、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江東,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藝術人類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兼秘書長、博士生導師金秋,山東省舞蹈家協會主席孫曉茹,山東藝術學院副院長劉曉靜出席開幕式並致辭,為獲獎者頒發「第二屆中國舞蹈藝術大展《56個民族56 種舞》」榮譽證書。30餘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參加論壇。開幕式由山東藝術學院舞蹈學院院長李軍主持。
  • 古典舞具有典範意義和獨特風格的傳統舞蹈
    古典舞是在民族民間傳統舞蹈的基礎上,經過歷代專業工作者提煉、整理、加工、創造,並經過較長時期藝術實踐的檢驗,流傳下來的被認為是具有一定典範意義的和古典風格特點的舞蹈。一般來說,古典舞都具有嚴謹的程式、規範性的動作和比較高超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