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古典舞蹈藝術的現狀和未來

2020-12-21 綜合快報曉華

「中國古典舞」在經歷了幾千年的變革發展過程中,並沒有形成一個明確的概念,對於「中國古典舞」的解釋,比較眾多說法,比較完整的論述是指古代中國舞蹈文化中具有代表性與典型性的舞蹈和現代人以全新的視角與觀念創造的具有古典風格韻味及審美意向的舞蹈。「中國古典舞」具有兩層含義,一個是特指中國古代遺留下來的舞蹈,是從古代舞蹈中選出來的、提升上來而又流傳下去的,古代舞蹈是「中國古典舞」的母體;另一個是特指當今中國發展的有古典韻味的舞蹈,它們之間既有區別又存在必然的聯繫。「中國古典舞」概念產生是在建國初期一門全新的舞蹈學科。中國古典舞首先要具有本民族精粹文化的持久性與獨一性的特質,提取傳統舞蹈中長期積累典型性的舞蹈美學,結合當代審美特徵和技術特點,又經過現代人的發展創造,收集多種文化,這種舞蹈是藉助中華文化母體孕育而生,表達了當代人對傳統的一種重新詮釋與審美追求,也體現了當代人的創造精神。

1 中國古典舞蹈藝術的歷史發展

中國古典舞蹈藝術有一個漫長的演變,並且在戲劇的基礎上形成戲劇舞蹈,之後又經歷了中國古典舞和學院派古典舞三個階段。古典舞繼承了戲劇舞蹈的動作,經過演變形成自己獨特個性,又給學院派古典舞提供了發展基礎。

戲曲舞蹈是中國戲劇的重要形式與中國古典舞之間有很深的淵源關係。中國古典舞初建階段,吸收了戲劇舞蹈的精髓,承接戲劇舞蹈的文化精神和舞蹈動作,加快了古典舞的發展步伐,為其建立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1950 年中國古典舞正式命名,並且脫離了戲劇舞蹈的稱謂,以自己獨特的藝術特性向前發展,也為學院派古典舞發展打下基礎。學院派古典舞是在前兩個階段基礎上進行完善和發展,也賦予了其新的內容,產生了比較典型和有代表性的作品。回顧中國古典舞的歷史經歷,我們不難發現,古典舞的發展歷程中觀念不斷變化。

2 中國古典舞蹈藝術的現狀

中國古典舞傳承著中國的歷史文化,延續和保存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血脈,在過去的半個世紀多的發展歷史進程中有著明顯的變化,卻具有強烈時代感。中國古典舞通過不斷創新和探索成為當代舞蹈藝術體系一員。但是中國古典舞不可能離開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底蘊。否則將造成古典舞的精髓大量流失,失去本來面目。中國古典舞首先要弘揚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繼承傳統民族審美特質。因此未來中國古典舞的發展之路是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認知與返璞。為了更加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古典舞也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中國古典舞學科繼承與發揚傳統舞蹈中的風格特徵,更深刻的認識傳統藝術的精髓。同時中國古典舞也可以吸收外來因素,完善中國古典舞。

中國古典舞在當代的舞蹈創作中,很容易直接「引用」現代舞技法,造成了大量古典舞劇目內容相似。忽略了古典舞要表現的人物思想和特徵,甚至個別編導直接吸收西方舞蹈,減少了傳統民族文化和傳統美學中的審美特徵,古典舞的藝術價值大大減弱,弄得中國古典舞千瘡百孔的。

3 中國古典舞蹈藝術的未來

中國古典舞藝術要傳承民族文化,堅持民族化的審美,在面對異域文化衝擊時,守護好自己的文化疆域,必須堅定自身的優勢,才能在未來的道路上求發展。

3.1 整合中國古典舞語言

語言是一個民族的象徵,中國古典舞創作語言有其獨特的審美特徵。完善與豐富中國古典舞的語言體系才能為古典舞的未來發展提供傳播的基礎。整合中國古典舞語言非常必要,並且在此基礎上進行鞏固以及再提煉,是傳承的要求。中國古典舞蹈語言具有古典舞審美特徵的經典語言,加強和完善語言系統,形成自身獨特性,特別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和廣漠的土地上,給中國古典舞提供了全新的素素材。在傳承與整合中,要抱有謹慎的探索精神,挖掘出古典舞語言最精粹的素材。同時在如今的大量古典舞作品之中,許多現代舞、當代舞語言詞彙已經滲透進來。中國古典舞不斷傳承和發展變化,才能承載時代賦予的使命,克服重重困難,為創建古典舞學科打下基礎。

3.2 繼承與開拓創新

中國古典舞蹈藝術未來發展,不僅需要開拓創新,更需要進行有效的傳承,重視傳統文化,尋找一條屬於古典舞自己的獨特的道路。中國古典舞要與時代緊密接軌,只有在不斷地發展演變中,把立足點構置於現當代,建立中國古典舞學科,我們後來者要繼承他們的衣缽,通過不懈的探索與實踐,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讓中國古典舞繼續輝煌在舞臺上。

3.3「和諧」發展中國古典舞原則

「和」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品格,是中國文化中的整體體現,是自然與人的審美境界合之為一,它深刻影響了古代審美體驗與生命體驗。在當今社會,中國古典舞遵循「和諧」發展的原則,建立在中國傳統審美基礎上,代表中國古典的形象。目前,中國古典舞學科正處於不斷構建完善的狀態,需要我們以「和」的態度,開放式的思想,接納新的元素,反覆試驗,最終為我所用。

3.4「融合」優秀的古典舞素材

現代中國古典舞藝術要長遠發展,要保持持久而旺盛的藝術活力。面對當今西方強勢文化的衝擊,如何面向世界,如何與國際完全的接軌,如何以獨特的民族性獨佔鰲頭都是我們要探索的問題。中國古典舞走向世界之前,要保守住古典舞自己的文化概念和文化形態,結合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之後充分研究西方文化,取其精華,並去其糟粕,篩選辨別,才能形成兩文化的完美融合。在西方文化進入國門時,同樣震蕩與衝擊著中國人傳統文化的審美觀念和審美意識,引起了國民在審美享受和審美取向方面的變化,中國古典舞蹈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西方芭蕾舞傳入中國,在中國古典舞的訓練中芭蕾的訓練體系和內容被大量吸收與借鑑。但中國古典舞並沒有盲目的照抄照搬,更不是簡單的複製,取芭蕾本身所具有的科學、系統的方法論去總結和吸收,形成科學的訓練方式與方法。中國古典舞不能因為學習或借鑑了其他舞種就否定舊體系的一切,而是在強大的歷史背景下,擁有了自己的審美觀念和與眾不同的展示方法,也形成了獨特的傳統風格。學習或是借鑑時代的優秀舞蹈文化是繼承或是發展所必須的。閉門造車式的發展會封閉中國古典舞發展的思路。借鑑本身就是一種「融合」,並不僅僅是一味的加法,把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與芭蕾的優點相結合,芭蕾的科學性與中華民族的風格特徵融合,保留自身「靈魂」的基礎上,博取眾家之長,吸收各個舞種的精華,開闢一條中國古典舞獨特的發展道路。

總之,中國古典舞在未來中國的發展之路是光明的,它是建立在深厚的中華傳統舞蹈美學基礎上,充分體現了中國古典舞蹈的民族特徵與個性,有悠久的中華傳統文化豐富底蘊,大膽創新與借鑑時代發展精髓。隨著中國古典舞堅持不懈的發展和發揚,呈現在全世界的舞壇之中必將是全新的、輝煌的面貌。

相關焦點

  • 淺談:中國舞蹈與戲曲舞蹈的關係
    戲曲舞蹈使得舞蹈藝術走上了一個新的臺階,舞蹈藝術也不再是單純性的肢體表演和祭天娛神,而是帶有一定的故事情節,增添抒情敘事的功能性。後來,從戲曲舞蹈中又誕生出了中國古典舞,二者相互結合,相互借鑑,相互吸收。本篇論文著重研究戲曲與舞蹈之間的相互聯繫,若要真正理清戲曲與舞蹈之間的融合與區分,那就必須要從舞蹈與戲曲的源頭入手。
  • 全國「桃李杯」學術研討會 聚焦舞蹈教學劇目創作現狀與未來
    8月15日是第12屆全國「桃李杯」舞蹈教育教學成果展示活動的第三天,校園內蘊涵著滿滿的舞蹈氣氛,洋溢著濃濃的學術氛圍。今天除了在舞蹈劇場和大劇院欣賞了第五場和第六場展演外,還在現代音樂廳舉行了第一場學術研討會。
  • 淺談體育舞蹈在我國的發展現狀
    體育是一種複雜的社會現象,它以體育和直覺思維為基礎方式,依照身體的成才生長發育、專業技能產生和作用提高規律性,推動全面的發展,提高體育素養和總體文化教育水準,提高體育素養和體育工作能力,改變現狀,提高生活品質,是一種有目的社會實踐活動。
  • 泰國學生學習中國古典舞蹈 領略中華藝術魅力
    泰國學生學習中國古典舞蹈 領略中華藝術魅力
  • 淺析:中國古典舞蹈看舞蹈與音樂的同構關係
    1舞蹈與音樂概述  (1)舞蹈的基本構成。所謂舞蹈,指的是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內,利用身體的動作來表達情感的一種藝術。舞蹈具有三大組成要素,即動作、表情、節奏。其中,動作和表情是因為舞蹈是一種有形藝術;而節奏,則是因為舞蹈和音樂存在緊密的關係。舞蹈的主要表現形式,是以音樂為伴奏,以節奏性的動作來表現。
  • 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評獎落幕
    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舞蹈家協會、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主辦,中國文聯舞蹈藝術中心、河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洛陽市人民政府、中共洛陽市委宣傳部承辦,洛陽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洛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洛陽市舞蹈家協會、洛陽歌劇院協辦的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評獎活動,於10月16日在河南洛陽落下帷幕。
  • 藝術鑑賞:淺談舞蹈文化對舞蹈教學的重要性論文,看完長知識了!
    舞蹈是八大藝術之一,是於三度空間中以身體為語言作「心智交流」現象之人體的運動表達藝術,一般有音樂伴奏,以有節奏的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藝術形式。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淺談舞蹈文化對舞蹈教學的重要性論文 ,歡迎閱讀。【摘 要】舞蹈文化本身就是我們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古典舞和戲曲舞蹈的關係
    古典舞和戲曲舞蹈,一直都是相互依存的關係。中國古典舞的建設,很多取自戲曲的元素和風格,這是不可分割的關係,但是古典舞是我國獨立的一個舞種,似乎跟戲曲舞蹈太黏稠也不太好,古典舞的專家舞者們又開始走創新獨立的道路,自我反思。
  • 北京舞蹈學院中國古典舞系·第八屆「挑戰未來」舞蹈比賽 精彩掠影
    2019年11月6日,在沙龍舞臺,我系成功舉行了第八屆挑戰未來舞蹈比賽(第一場)——18級、19級教學劇目比賽。 今年的秋日銀裝素裹風和煦煦,平常卻又與眾不同順著秋風我們的祖國母親也迎來了70歲的華誕。
  • 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評獎圓滿落幕
    、中國舞蹈家協會、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主辦,中國文聯舞蹈藝術中心、河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洛陽市人民政府、中共洛陽市委宣傳部承辦,洛陽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洛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洛陽市舞蹈家協會、洛陽歌劇院協辦的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評獎活動,於 10月16日在河南洛陽圓滿落下帷幕。
  • 中國古典舞:舞蹈界的「富貴牡丹」
    舞蹈界的「富貴牡丹」說起中國古典舞,有人稱它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復甦,是戲曲舞蹈的復甦,是幾千年中國舞蹈傳統的復興。中國悠久和燦爛的舞蹈歷史和文化都跟古典舞脫不了干係,其表現出的「東方美」是任何一個舞種都無法替代的。相較於人們耳熟能詳的芭蕾,如果將芭蕾比作清新玉蘭,那麼中國古典舞就是富貴牡丹,沉穩、大氣,輾轉間散發著一種無與倫比的魅力。
  • 中國古典舞:舞蹈界的「富貴牡丹」
    舞蹈界的「富貴牡丹」說起中國古典舞,有人稱它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復甦,是戲曲舞蹈的復甦,是幾千年中國舞蹈傳統的復興。關於中國古典舞,它並不是新興的舞種,它是我們民族文化的一種沉澱。中國悠久和燦爛的舞蹈歷史和文化都跟古典舞脫不了干係,其表現出的「東方美」是任何一個舞種都無法替代的。相較於人們耳熟能詳的芭蕾,如果將芭蕾比作清新玉蘭,那麼中國古典舞就是富貴牡丹,沉穩、大氣,輾轉間散發著一種無與倫比的魅力。獨一無二的韻味素肌不汙天真,曉來玉立瑤池裡。
  • 第九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評獎綜述
    西寧藝術劇院表演了以青海出土的著名的「舞蹈紋彩陶盆」為背景創編的群舞《陶紋夢圓》 ,獨有的選題、嚴謹的創作、精心到位的排練,東道主代表隊不負眾望,以高品質的藝術表現摘得了本屆「荷花獎」群舞作品金獎,也讓現場的西寧觀眾倍感自豪,晚會高潮迭起,氣氛分外熱烈。關心中國古典舞藝術的各路名家、專家也匯聚此地,共同見證中國古典舞的最新創作成果,探討和思考中國古典舞的未來發展道路。
  • 淺談中國古典園林的未來發展
    1.中國古典園林簡介  中國古典園林歷史悠久,造園藝術更是源遠流長,早在周五王時期就有建宮苑的活動,她的形成主要受統治階級的思想及佛道、繪畫、詩詞的藝術影響,如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統治階級爭奪激烈,國家呈分裂狀態,加之道、佛盛行的影響,產生了玄學,這時的士大夫,或人慾享樂,或潔身自好,
  • 《舞蹈風暴2》製片人:要讓舞蹈藝術擁抱大眾
    5日,國家大劇院舉辦了一場「舞·界——一場舞臺上下的對話」的藝術對談,邀請舞蹈編劇張昊對話沈偉、譚元元、洪嘯、黎星、華宵一、李昂、楊好等,共同探討如何採用電視、網際網路等形式拓寬舞蹈藝術呈現和激發公眾美育潛能的新可能。
  • 淺談古典吉他在我國發展過程中需要關注的現狀
    事實上,一個出色的古典吉他手必然是一個優秀的音樂家,因為古典吉他的演奏效果能堪與小交響樂團的演奏。但是在我國,優秀的古典吉他手並不多見,古典吉他的學習也並沒有得到很大的推廣,這是我國音樂界發展的不足之處,也是需要我們注意改進完善的重要問題。以下本文筆者就結合自己對古典吉他的學習體會,來分析當前古典吉他在我國的發展現狀。
  • 古韻新篇正當時——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評獎圓滿落幕
    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舞蹈家協會、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主辦,中國文聯舞蹈藝術中心、河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洛陽市人民政府、中共洛陽市委宣傳部承辦,洛陽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洛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洛陽市舞蹈家協會、洛陽歌劇院協辦的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評獎活動,於 10月16日在河南洛陽圓滿落下帷幕
  • 淺談:電視舞蹈和劇場舞蹈的比較研究
    以電視為載體的各種反映舞蹈藝術的舞蹈舞臺紀錄片、舞蹈專題片、舞蹈藝術片、舞蹈教學片、舞蹈風情片、舞蹈故事片等體裁不同的電視舞蹈形式,讓人目不暇接。比如被人稱道的1988年由鄭鳴編導的舞蹈藝術片《楊麗萍的舞蹈藝術》和由騰俊傑導演的舞蹈舞臺記錄片《東方夢圓――楊麗萍和她的舞蹈》等都成功的運用電視的藝術手段,從不同的角度,全面的展示了楊麗萍的舞蹈藝術人生和舞臺上的亮麗的風採。
  • 淺談中國古典音樂
    淺談中國古典音樂  對民族古典音樂的寵愛,還緣於我對中國古文化的興趣。我能從音樂中發現古典小說的影子,而當我 讀一些在壓韻、平仄、措辭等方面都極佳的詩中絕品時,我又能體會到蘊涵其中的 音樂節奏美。   我收藏的磁帶中有一盤粉紅色的民族經典樂曲之古箏版,古色古香的。
  • 古典舞具有典範意義和獨特風格的傳統舞蹈
    古典舞是在民族民間傳統舞蹈的基礎上,經過歷代專業工作者提煉、整理、加工、創造,並經過較長時期藝術實踐的檢驗,流傳下來的被認為是具有一定典範意義的和古典風格特點的舞蹈。一般來說,古典舞都具有嚴謹的程式、規範性的動作和比較高超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