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25日 10:19 來源:中國藝術報 作者:牧楊
字號內容摘要:岷江起源於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境內的雪寶頂、弓槓嶺,流經羌族聚居區理縣、茂縣、汶川,再流經都江堰本套曲由《岷江源頭》《岷江大峽谷》《都江清流》《東坡友》《川江入海》和尾聲《岷江上下》等15首曲目構成。
關鍵詞:
作者簡介:
岷江起源於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境內的雪寶頂、弓槓嶺,流經羌族聚居區理縣、茂縣、汶川,再流經都江堰,潤澤成都平原。近日,由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四川省文聯主辦,四川省音協承辦的「中國文聯2018年青年文藝創作扶持計劃·交響聲樂套曲《岷江上下》匯報展示」在中國文聯文藝家之家舉行。交響聲樂套曲《岷江上下》由王持久作詞、鄭仁清作曲,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中國文學藝術發展專項基金資助。作品以岷江流域為線索,表現了從岷江源頭到岷江下遊匯入長江所流經區域的人文、地理、自然、環保、歷史和今天的政治、科技等,以及當今人們不斷奮鬥、把自己命運同國家命運緊密結合,胸懷天下、融入世界,一起實現中國夢的美好意願與情懷。
本套曲由《岷江源頭》《岷江大峽谷》《都江清流》《東坡友》《川江入海》和尾聲《岷江上下》等15首曲目構成。青年歌唱家擁江帆領唱藏族風格的《岷江源頭》,嘹亮的歌聲與合唱生動地表現了岷江源頭的風貌與泉水、溪流風採;男高音歌唱家譚學勝領唱羌族風格的《岷江大峽谷》,表現了羌族的歷史滄桑、悠遠,和重建新家園後現在的美好生活與新面貌;青年歌唱家黃麗萍演唱的《都江清流》,讚美了名垂千古、至今潤澤天府田園的都江堰;青年歌唱家史倩演唱了具有戲曲味的《東坡友》,她與雍建軍演唱的《青衣江情歌》則歌曲靈動、富有情趣;現場播放了女高音歌唱家張怡等演唱的混聲合唱《大渡河傳說》;由男高音歌唱家李浩仟演唱的《川江入海》則表現了「一帶一路」開拓奮鬥的精神。
作曲家鄭仁清介紹,岷江下遊有兩大支流——青衣江和大渡河,大渡河流經彝族聚居區;在宜賓,岷江與沱江、金沙江匯集成長江,流入東海、融進大洋,她是長江文明的一條主脈,是蜀文化的發祥地,世界最偉大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誕生於此;這裡是紅軍長徵最震撼人心的地域,是衛星發射基地,是西部大開發的中心,南絲綢之路、茶馬古道、古蜀道和今天的「一帶一路」都與這條江流交相輝映,閃亮著古老而青春的光彩。在歷史和今天,它都具有重要意義。在樂曲的創作上,具有藏族、羌族、彝族等少數民族和漢族音樂的特點,風格多樣,唱法包括民族、美聲、流行等,作品採用男、女聲獨唱、對唱、重唱、領唱、合唱以及混聲合唱等演唱形式,聲部有男高音、男中音、女高音、童聲以及混聲合唱的四個聲部等。
交響聲樂套曲《岷江上下》也得到現場專家的一致好評。作曲家張大力曾連續八屆為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擔任策劃與作曲,他認為,這部交響聲樂套曲獨具風格,地方特色濃鬱,音樂語言豐富多樣,看得出作曲家花了很多心思,尤其是男女二重唱《青衣江情歌》很有旨趣。作曲家伍嘉冀曾創作過《好大一棵樹》《中國功夫》等歌曲,他聽過這部作品後表示,能感受到岷江文化、音樂特點、歷史事件在音樂內容上的對比與多種可能性表現,作品在音樂的選材上經過構思,有理性,有文學意義,能看出作者的思考與追求。
據了解,交響聲樂套曲《岷江上下》由四川省文聯遴選、推薦,入選中國文聯2017年文藝創作資助項目「青年文藝創作扶持計劃」,成為2017年度入選的全國9個音樂作品項目之一併繼續獲得資助,成為中國文聯2018年「青年文藝創作扶持計劃」項目。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向雲駒,中國音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王宏,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副秘書長郭希敏,四川省文聯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兼秘書長李兵,四川音樂學院副院長文雲英等有關部門領導出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