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上下求索

2020-11-28 騰訊網

拆招商業迷局 銳享商業新知

銳時代/銳思想/銳故事/銳公司/銳不可當

銳評:在資本的支撐下,許多網際網路企業都走的是一條先圈地,做大流量,然後收割上市的路徑。這究竟是資本不理性,從還是顛覆模式在創造價值?瑞幸咖啡可看一二。

有些企業也許是屬於未來的,例如美團、拼多多、蔚來汽車、瑞幸咖啡等,他們眼下並不盈利、甚至出現巨虧,但依然受到資本市場的追捧,不少還成功上市,挑戰了人們對於商業的固有認知。數字經濟時代的商業模式,確實有很多不同凡響處。

近兩年,瑞幸咖啡的出現是現象級的商業案例。從創業開始,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便上市。一時間,究竟是資本不理性,還是顛覆模式在創造價值,爭論聲不絕於耳。

反對者認為,瑞幸是一個帶有明顯泡沫色彩的資本故事,和拼多多一樣,拿國內龐大的市場容量做文章。在資本的支撐下,先圈地,做大流量,然後收割。

但巨量補貼和燒錢是一個致命傷,一旦停止將馬上熄火。照此觀點,瑞幸的商業模式並無多麼創新,只是一家提供外賣服務的咖啡店。

支持者則認為,瑞幸咖啡是一個基於信息化和大數據的生態系統,能夠給用戶帶來實在的價值。這與蔚來汽車類似,新能源、車聯網、智能駕駛等概念,塑造出良好的市場預期,等待的只是市場引爆;與美團相似,瑞幸已經構建起相對高的行業壁壘和強大的競爭優勢。

其所代表的數字經濟時代商業模式,具有3個明顯的特徵。

一是潛在用戶市場容量大,推動數字商業模式迅速投入商用。不管拼多多還是瑞幸,模式都建立在目標用戶的龐大基數上,這就是網際網路經濟經常被人評論的「老拿用戶體量講故事」。咖啡首先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消費習慣高黏性、高頻次、較高毛利。有了潛在規模,才能「講故事」、建平臺。正如王興說的,美團圍繞用戶的吃住行打造商業生態。

二是能快速複製實現規模效應。數字經濟要建立成本優勢,需要不斷快速擴張。瑞幸通過App下單、不設收銀臺、快取等服務模式,再加上容易選址、直營,最重要的是每家門店不必依賴一個經驗豐富的店長,消除了連鎖經營環節的各種障礙,標準化複製的成本和難度大幅下降。所以,門店遍地開花,2018年3月全國門店數是2 370家,2019年還要新開2 500家。

三是數據支撐高效運營。消費者數據不斷積累,大數據成為運營關鍵。美團和瑞幸利用物聯網、大數據分析去追求供給和需求的精準匹配,還能提供信用保障。根據用戶的消費習慣,以數據為核心,與客戶建立更密切的聯繫。通過動態調整供應鏈管理,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實現價值創造和市場多樣化之間的動態匹配,提升企業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水平,提高生產效率,改善產品品質。

迄今,聚焦並重金挖掘用戶潛在需求,這一概念廣為投資界所接受,因此產生了大量尚未盈利但高估值的企業。但估值要經得起時間檢驗,變現需要依賴企業的精耕細作,品質是核心,打通是關鍵,執行是保障。

一是提供高品質的用戶價值。瑞幸的價值創造核心,是為用戶便利地提供品質如一的咖啡,但這一點並非已經是共識,認為瑞幸口感不如星巴克的,大有人在。提升咖啡品質,聚焦在用好的原材料,但同時要降低管理成本,讓客戶能享用到一杯高性價比的咖啡。高品質才是實現市場突破的基礎,能夠讓企業可持續發展。

二是實現用戶數據的打通。數位化模式往往依靠線上引流,未來會有更先進的新技術被行業所採用,但創新的基礎一定來自對用戶數據的利用和挖掘。比如構建多元化業務生態,動力在於滿足消費者的各種關聯需求,但必須有數據支撐。瑞幸出售咖啡,也孵化小鹿茶,甚至將成為一個網上便利店。關鍵在於要能夠不斷從幾何級數積累的用戶數據中,挖掘出價值創造的真正方向。

三是業務擴張的執行力和風控。美團打造多元業務生態,其強大的「地推能力」是支撐其業務擴張的基礎,能夠在每一個新的區域迅速建立紀律嚴明的外賣團隊。瑞幸賣咖啡、茶、果汁和輕餐,每一個業務範圍的擴張都是對於品質保障、供應鏈管理等能力的挑戰。

網際網路企業中,起於「生態」,而又敗於「生態」的失敗案例比比皆是,皆因沒有真正發揮業務之間的協同效應,卻又疏於風險管理。

感謝耐心閱讀,請順手點下「在看」

關於本文

作者:滕斌聖

來源:商業模式觀察家(ID:moshiguancha)

版權:版權歸原作者及其原創平臺所有。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銳公司」是《商界》雜誌旗下重點打造的優質內容平臺。致力於記錄時代企業、傳播經營智慧、探究商業本質、透視商界人生。你憧憬中的成功在這裡將演繹得千滋百味。

BUSINESS

《商界》雜誌編輯部出品

公司報導 | 品牌傳播 | 投稿合作

相關焦點

  • 瑞幸咖啡是不是咖啡?——瑞幸咖啡戰略模擬推演及定位解析
    5月8日瑞幸咖啡品牌戰略發布會現場瑞幸咖啡在咖啡界、營銷界、網際網路和資本界扔下一顆炸彈,在炸出關注的同時,也迅速分裂著你我的朋友圈:咖啡界大多認為瑞幸咖啡是找死。根據咖啡行業歷史,揚言超過星巴克的咖啡品牌幾十個,最後基本都倒掉了;也有人指出星巴克賣的根本不是咖啡,而是環境、服務和社交;星巴克前職員則表示,瑞幸咖啡不僅不能超越星巴克,TA打出的「大師咖啡」概念,分分鐘可能被星巴克通過併購秒掉;定位界連續發出兩篇文章,指出:瑞幸咖啡違背定位,10個億投入註定是黃粱一夢;也有支持者認為,瑞幸咖啡是咖啡界的摩拜,
  • 瑞幸咖啡最新消息:瑞幸已死,瑞幸重生
    前一日晚間(6月26日),本應於6月25日舉行聽證會的瑞幸咖啡在官網發布消息稱,已經正式於24日決定撤回召開聽證會的請求,不再尋求逆轉在納斯達克退市的決定,這意味著瑞幸咖啡退市已成定局,倒計時的指針已經轉動。  對此,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第一時間聯繫瑞幸咖啡相關負責人,對方表示,目前不接受採訪。
  • 瑞幸咖啡 復活?
    火熱的賽道上,有一個身影不容忽視——瑞幸咖啡。   從創立到2019年5月上市,瑞幸咖啡僅用了18個月;如今,又一輪18個月過去,經過了暴雷、退市風波的瑞幸,卻出人意料地活了下來,而且活得還不錯,厚乳拿鐵、小隕石們依然是白領辦公桌上的下午茶。   瑞幸「自救」的秘密,到底是什麼?
  • 瑞幸咖啡將一杯新鮮看得見的咖啡送到消費者手中
    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咖啡不僅僅只是一杯飲品,似乎已經成為了精神寄託。隨著咖啡行業的快速發展,市場上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咖啡品牌,瑞幸咖啡作為品牌新勢力,自創立至今一直把品質放在首位,為了保證咖啡的品質與口感,讓每一位消費者都能喝到正宗的咖啡原香,瑞幸咖啡下了很大的功夫。
  • 揭蠱瑞幸咖啡
    瑞幸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僅一年,連不喝咖啡的人都知道它的名字。燒錢補貼、瘋狂開店、「碰瓷」星巴克……這一年下來,瑞幸的成績單也的確夠亮眼:開店 2073 家,累積消費客戶量 1254 萬,售出 8968 萬杯。
  • 瑞幸少了「咖啡味」
    「相比來看,星巴克的美式或者本周咖啡焦苦比較明顯,反而瑞幸這方面做得更好,一直在找尋找適合中國市場的咖啡豆拼配,還請來了專業的咖啡團隊。」朱思迪說,瑞幸請來的兩位咖啡界大咖都是玩第三波精品咖啡的,平常接觸的也大多數是中度、淺度烘焙的咖啡,更能突出咖啡的風土和各種風味的表現。
  • 割資本主義韭菜的瑞幸咖啡
    瑞幸咖啡是神州優車集團原COO錢治亞創建的國內咖啡品牌。2018年創立,總部在廈門,入駐13個城市,開設門店超過4507家,要知道星巴克在中國也只有3000多家門店,但是星巴克開設這麼多門店花費了20年的時間,瑞幸咖啡卻只用了不到2年的時間,那麼瑞幸咖啡是怎麼做到的呢?
  • 瑞幸咖啡什麼情況?瑞幸咖啡否認貸款到底是什麼梗?
    早前有外媒報導,2018年快速崛起的大陸咖啡品牌瑞幸咖啡正向投行尋求至少2億美元貸款。不過,瑞幸咖啡回應指消息不實。外電日前報導,瑞幸咖啡董事長陸正耀提出向瑞銀、高盛和摩根史坦利等投行貸款2億美元,主要由他所持瑞幸咖啡的個人股票來支持。
  • 探訪瑞幸咖啡門店
    4月3日,在上海市大華虎城嘉年華瑞幸咖啡店,市民在店內等待已經購買的咖啡。美國當地時間4月2日盤前,瑞幸咖啡內部調查顯示,2019年二季度至四季度期間虛增了22億人民幣交易額。開盤前,公司股價就跌幅超過80%,開盤後沒幾分鐘,瑞幸咖啡股價就熔斷了;較上市後高點50美元僅剩不到十分之一,公司市值縮水55億美元。圖為外賣小哥正拿著咖啡送往客戶手中。殷立勤 攝市民正在店內等待咖啡。殷立勤 攝市民正在店內等待咖啡。殷立勤 攝門店內場景。殷立勤 攝外賣小哥正前往店鋪拿取咖啡。
  • 瑞幸咖啡曝驚天內鬥,陸正耀或另起爐灶拋棄瑞幸
    瑞幸造假風波後近一年,又曝出大瓜。1 月 7 日消息,一封名為 " 瑞幸咖啡七位副總裁及多位高管聯名請求罷免董事長郭謹一 " 的聯名信引起熱議。今日,瑞幸咖啡向媒體回應稱,情況屬實,詳情不方便透露。聯名信中,包括瑞幸副總裁周斌、李軍等在內的 31 位瑞幸中高管聯名籤字,直指瑞幸咖啡董事長郭謹一貪腐無能。
  • 瑞幸咖啡退市的啟示
    6月29日,瑞幸咖啡在納斯達克正式停牌,進入退市備案。從4月份自爆造假醜聞之後,瑞幸不到3個月時間就閃電退市。速度如此之快,主要原因當然是因為瑞幸自身造假無可辯駁,同時也和美國證券交易所監管層的步步施壓有直接關係,側面地也反映了中美貿易戰的微妙關係,美國對中國上市企業的審查日益嚴格。
  • 給瑞幸咖啡算算帳
    1)門店數2017年10月,瑞幸咖啡第一家門店在北京聯想橋開業。2018年2月,瑞幸咖啡宣布5月底門店數要達到500家。2月28日《北京商報》發表《百開要開500家店,瑞幸咖啡底氣何在》,借「業內人士」之口斷定「結合人力、選址等因素,基本沒有可行性。」結果,瑞幸咖啡在100天內開出500家新店,在1年內開出2000家新店。「業內人士」不知做何感想。
  • 瑞幸咖啡到底怎麼了?
    就怕哪一天這個標誌說沒就沒有了,我得好多朋友圈也曬出來瑞幸,那麼今天的你點瑞幸了麼?從4月3日上午十點開始,便已經出現不同程度的卡頓和崩潰,」下午三點多,系統崩潰,上海地區無法點單,也不知道為什麼崩壞已經什麼時候能修復「這是以為瑞幸門店的店員說得。說實話我剛開始出來這樣的消息,以為是瑞幸得一種營銷手段,畢竟現在連我這種對咖啡不敏感的人都知道瑞幸了。
  • 瑞幸咖啡入駐北京故宮
    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故宮箭亭店今天正式營業,為遊客及故宮內工作人員提供咖啡飲品和三明治等輕食服務。數據顯示,北京故宮2017年客流量達1700萬,許多遊客有咖啡消費需求。瑞幸咖啡成為國內首家入駐故宮的連鎖咖啡品牌。據了解,故宮箭亭店是瑞幸咖啡在全國開業的第1099家店,位於故宮太和殿東側的箭亭。
  • 瑞幸咖啡自救!創始人錢治亞卸任瑞幸咖啡法人 郭瑾一接任
    6月20日消息,據天眼查數據顯示,近日瑞幸咖啡(中國)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錢治亞卸任法定代表人、總經理、執行董事,由代理CEO郭謹一接任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經理。5月12日晚間,瑞幸咖啡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已分別終止錢治亞、劉劍的執行長、營運長職務,同時任命公司董事、高級副總裁郭謹一為代理執行長。據了解,郭瑾一畢業於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專業博士,2009年至2011年,曾在中國交通科學院擔任研究助理;2011年至2016年,任職於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
  • 【深讀】瘋狂的瑞幸咖啡
    瑞幸到底是咖啡行業中的「滴滴」還是「樂視」?瑞幸半年布店525家,幹了Costa12年的活早上10點,錢江晚報記者到濱江的明豪大廈時,瑞幸咖啡點單臺前的休息區正坐著四五位等著取咖啡的顧客。這是瑞幸進杭州開出的第一家門店,店面很小,只佔了大廈一層二三十平方米的小小角落,一個咖啡製作區、三四名咖啡師和三張小圓桌。
  • 瑞幸咖啡,復活了?怎麼做到的?
    瑞幸咖啡究竟是怎樣從人人豔羨淪落到人人喊打,將「一手好牌」打爛的?簡單來說,欺騙資本,沒有盈利,還在造假。從2019年4月起到2019年末,瑞幸咖啡公司通過虛構商品券業務增加交易額22.46億元,虛增收入21.19億元(佔對外披露收入51.5億元的41.16%),虛增成本費用12.11億元,虛增利潤9.08億元。
  • 瑞幸咖啡開除了自己的創始人
    錢治亞,瑞幸咖啡的操盤手,陸正耀頂在前面的女人。她在瑞幸公司的地位,就如同當年摩拜單車的胡瑋煒——都是最不可或缺的那面旗幟。由於瑞幸咖啡的光速上市,碰瓷星巴克碰成了現象級公司,她還被評為了2019年十大經濟人物。
  • 瑞幸咖啡為什麼並不幸運?
    瑞幸咖啡突然拔地而起,在背後投資方和資本的支持之下,幾乎是在一夜之間,瑞幸咖啡闖進了一二線城市白領的視野中,沒有做任何的鋪墊。一石激起千層浪,瑞幸的融資消息無疑給早已混戰的中國咖啡市場競爭又蕩起了一圈漣漪(五米那種)。
  • 瑞幸咖啡起死回生了?是怎麼做到的?
    瑞幸咖啡原地滿血復活了?瑞幸咖啡,曾是全球資本市場的一個奇蹟 —— 從成立到上市不過18個月,創造全球最快IPO記錄,被美國媒體InvestorPlace評為「年度最佳股票」,被譽為中概股的驕傲。然而,又過了18個月,瑞幸又經歷了財務造假、退市風波,在大家都以為它要涼涼的時候,它卻出人意料地活了下來,而且還活得風生水起。厚乳拿鐵、小隕石們成功佔領了白領們的辦公桌。最近幾年,中國的咖啡賽道火爆異常,瑞幸的每一步都可謂是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