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招商業迷局 銳享商業新知
銳時代/銳思想/銳故事/銳公司/銳不可當
銳評:在資本的支撐下,許多網際網路企業都走的是一條先圈地,做大流量,然後收割上市的路徑。這究竟是資本不理性,從還是顛覆模式在創造價值?瑞幸咖啡可看一二。
有些企業也許是屬於未來的,例如美團、拼多多、蔚來汽車、瑞幸咖啡等,他們眼下並不盈利、甚至出現巨虧,但依然受到資本市場的追捧,不少還成功上市,挑戰了人們對於商業的固有認知。數字經濟時代的商業模式,確實有很多不同凡響處。
近兩年,瑞幸咖啡的出現是現象級的商業案例。從創業開始,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便上市。一時間,究竟是資本不理性,還是顛覆模式在創造價值,爭論聲不絕於耳。
反對者認為,瑞幸是一個帶有明顯泡沫色彩的資本故事,和拼多多一樣,拿國內龐大的市場容量做文章。在資本的支撐下,先圈地,做大流量,然後收割。
但巨量補貼和燒錢是一個致命傷,一旦停止將馬上熄火。照此觀點,瑞幸的商業模式並無多麼創新,只是一家提供外賣服務的咖啡店。
支持者則認為,瑞幸咖啡是一個基於信息化和大數據的生態系統,能夠給用戶帶來實在的價值。這與蔚來汽車類似,新能源、車聯網、智能駕駛等概念,塑造出良好的市場預期,等待的只是市場引爆;與美團相似,瑞幸已經構建起相對高的行業壁壘和強大的競爭優勢。
其所代表的數字經濟時代商業模式,具有3個明顯的特徵。
一是潛在用戶市場容量大,推動數字商業模式迅速投入商用。不管拼多多還是瑞幸,模式都建立在目標用戶的龐大基數上,這就是網際網路經濟經常被人評論的「老拿用戶體量講故事」。咖啡首先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消費習慣高黏性、高頻次、較高毛利。有了潛在規模,才能「講故事」、建平臺。正如王興說的,美團圍繞用戶的吃住行打造商業生態。
二是能快速複製實現規模效應。數字經濟要建立成本優勢,需要不斷快速擴張。瑞幸通過App下單、不設收銀臺、快取等服務模式,再加上容易選址、直營,最重要的是每家門店不必依賴一個經驗豐富的店長,消除了連鎖經營環節的各種障礙,標準化複製的成本和難度大幅下降。所以,門店遍地開花,2018年3月全國門店數是2 370家,2019年還要新開2 500家。
三是數據支撐高效運營。消費者數據不斷積累,大數據成為運營關鍵。美團和瑞幸利用物聯網、大數據分析去追求供給和需求的精準匹配,還能提供信用保障。根據用戶的消費習慣,以數據為核心,與客戶建立更密切的聯繫。通過動態調整供應鏈管理,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實現價值創造和市場多樣化之間的動態匹配,提升企業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水平,提高生產效率,改善產品品質。
迄今,聚焦並重金挖掘用戶潛在需求,這一概念廣為投資界所接受,因此產生了大量尚未盈利但高估值的企業。但估值要經得起時間檢驗,變現需要依賴企業的精耕細作,品質是核心,打通是關鍵,執行是保障。
一是提供高品質的用戶價值。瑞幸的價值創造核心,是為用戶便利地提供品質如一的咖啡,但這一點並非已經是共識,認為瑞幸口感不如星巴克的,大有人在。提升咖啡品質,聚焦在用好的原材料,但同時要降低管理成本,讓客戶能享用到一杯高性價比的咖啡。高品質才是實現市場突破的基礎,能夠讓企業可持續發展。
二是實現用戶數據的打通。數位化模式往往依靠線上引流,未來會有更先進的新技術被行業所採用,但創新的基礎一定來自對用戶數據的利用和挖掘。比如構建多元化業務生態,動力在於滿足消費者的各種關聯需求,但必須有數據支撐。瑞幸出售咖啡,也孵化小鹿茶,甚至將成為一個網上便利店。關鍵在於要能夠不斷從幾何級數積累的用戶數據中,挖掘出價值創造的真正方向。
三是業務擴張的執行力和風控。美團打造多元業務生態,其強大的「地推能力」是支撐其業務擴張的基礎,能夠在每一個新的區域迅速建立紀律嚴明的外賣團隊。瑞幸賣咖啡、茶、果汁和輕餐,每一個業務範圍的擴張都是對於品質保障、供應鏈管理等能力的挑戰。
網際網路企業中,起於「生態」,而又敗於「生態」的失敗案例比比皆是,皆因沒有真正發揮業務之間的協同效應,卻又疏於風險管理。
感謝耐心閱讀,請順手點下「在看」
關於本文
作者:滕斌聖
來源:商業模式觀察家(ID:moshiguancha)
版權:版權歸原作者及其原創平臺所有。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銳公司」是《商界》雜誌旗下重點打造的優質內容平臺。致力於記錄時代企業、傳播經營智慧、探究商業本質、透視商界人生。你憧憬中的成功在這裡將演繹得千滋百味。
BUSINESS
《商界》雜誌編輯部出品
公司報導 | 品牌傳播 | 投稿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