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花木蘭》是對民族文化的宣揚?還是對傳統文化的否定?

2021-01-20 旮旯完映

花木蘭是我國北魏時期的傳奇人物,其代父從軍的悲壯事跡被流傳至今,被譽為我國古代傳說中的四大巾幗英雄。千百年來,一直是被受到尊敬的傳奇女子。她的故事也被收錄在中學課本。從古至今花木蘭的形象一直在舞臺上上演,還被多次被搬上了螢屏。僅迪士尼公司就為了她拍了兩部電影。

《花木蘭劇照》

本人有幸全部觀看了。總體來說,迪士尼公司拍的電影確實是不錯,不管是動畫版的還是李亦非真人版的。都能展現出其替父從軍,抗擊柔然的故事。體現了民族大義。在影片製作方面,例如拍攝選址,資金投入,後期製作方面都下了很大的功夫,很用心。但這畢竟是外國公司拍的電影,雖然有很多的中國元素,故事的展現也基本上尊重了歷史文化。

《花木蘭劇照》

但有一點讓我想不通的事情是,故事發生在北方。但是影片中木蘭的家鄉建築好像是在南方,那居住環境跟福建的土樓差不多。不知道這是導演無意中犯的錯誤,還是有意而為之的。如果是有意而為之的,那就可太可怕了。咱們先不要說歷史上是否有這個人物,但花木蘭這個已經成為我國的傳統歷史文化中的一部分。也有人說花木蘭對女權是一種體現,這個我表示認同。我們很多人對歷史的知識文化從書本上了解的不是很多,其中有一部分都或多或少地從網上,或者從影視劇中了解的。歷史影視劇成為了我們獲得歷史知識的補充。但這種一般常識性的錯誤確實是不應該出現的。因為這種常識性的錯誤也許會讓我們對歷史文化產生質疑。

《花木蘭劇照》

影片雖說是說的中國文化,但是這種影片看多了,慢慢的會對我國的傳統文化產生質疑。最後否定我國的歷史文化,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你們可以說我是杞人憂天,小題大做,也可以說我是不懂藝術,不懂歷史,是一個無知者的言論,但這個對我來說,確實是一個值得思考的事情。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我信了,你覺得呢?

相關焦點

  • 迪士尼劉亦菲版《花木蘭》定檔,美國的文化輸出還是中國傳統文化
    萬眾矚目之下,迪士尼真人版劇情電影——《花木蘭》將於7月24日在北美上映,該電影匯集了劉亦菲、甄子丹、鞏俐、李連杰等多位華人明星,導演是美國導演妮基·卡羅。花木蘭的故事,大家都已經很熟悉了。不論是電影版還是電視版的花木蘭,其源頭都來自於僅300來字的《木蘭辭》,國內外導演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爭相將這位忠、義、孝、勇的巾幗英雄形象搬上熒幕。
  • 李連杰聽女兒話 為宣揚中華文化接演《花木蘭》
    動畫真人版《花木蘭》3日曝光最新預告,不僅女主角劉亦菲、女星鄭佩佩造型倍受粉絲討論,預告中也曝光李連杰「皇帝」、鞏俐「女巫」和甄子丹「元帥」的造型。許久未在銀幕前現身的李連杰更是特別為觀眾錄製視頻,期盼影迷們能進戲院支持。
  • 迪士尼新花木蘭藏隱憂 文化符號駁雜亂彈琴
    代父從軍的花木蘭,作為中華傳統美德故事,被每一個中國人所熟知,不過以花木蘭為題材的電影,卻被迪士尼先後翻拍了兩次,第一次是傳統的迪士尼動畫電影,這一次終於迎來了真人電影化,不過這畫風確實有些奇怪。北魏的「盛唐遺風」,柔然國「間諜」裝束浮誇從目前的角色定妝照來看,確實還算是忠於歷史背景,花木蘭事跡發生在北魏年間,角色服裝寬肩大袖,不知道是否為了迎合歐美觀眾對於中國的理解,從花木蘭等角色的劇照中,筆者總能找到一些唐朝風,要知道這北魏可是在唐朝前邊,雖然是藝術加工,但觀感還是有年代差異感。
  • 《花木蘭》屬文化挪用,價值觀體系和傳統文化不符,謹記!
    《花木蘭》未播先火,國內對於《花木蘭》的呼聲也很高。但這裡我要說一句,《花木蘭》是一部地地道道的迪士尼電影,就像《功夫熊貓》一樣,不過是挪用了我們的文化,但實際上,和我們一點關係沒有。《花木蘭》放棄中國電影市場,優先在歐美上映,這說明,《花木蘭》並非中國定製電影,即便《花木蘭》裡有十幾位華裔面孔,也依然無法改變,這是一部國外影視作品。哦對了,這裡順便提一句,雖然《花木蘭》中有十幾位亞裔面孔,但是中國演員,只有甄子丹一個。
  • 從電影《花木蘭》來看迪士尼的風格
    迪士尼耗費巨資拍攝了電影《花木蘭》,本來想弄出一道大餐,到頭來不過是炒冷飯,沒有多少新意,票房也不理想。那麼,從電影《花木蘭》能不能看出迪士尼的風格?當然能。迪士尼拍攝各類大電影都是在運作各種IP,看看熱點、點擊率,然後買斷,再用迪士尼自己的團隊加工整理,創作劇本,然後上演。為了把電影推向全球,就要在電影中加入很多其他民族的元素,而且要力求貼合電影展示的當地的人文風情。只是這種所謂的當地人文風情是迪士尼一廂情願的理解,並非真實的場景再現。於是,很多本民族的人看到迪士尼拍的他們民族的故事就覺得不倫不類,一點都不好看了。
  • 文化不分國界,文化的市場卻是有國界的!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有感
    彼時本手發文一篇討論了有關中國文化傳統何以出口轉內銷,何以自家種的樹開花在牆外。受限於個人人微言輕,回應者寥寥。而不幾日,中國傳統題材再次,再次地被迪士尼搬上熒幕,預告上映。一個中國故事,一票中國大牌明星,導演和出品方卻是純正的美國人,美國公司,實在是令人感慨。
  • 從電影《花木蘭》看中西文化差異
    一、概論從古至今,巾幗英雄花木蘭一直以《木蘭辭》中「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的傳統古代中國女性形象存在於每一個中國兒女心中。美國迪士尼動畫電影《花木蘭》中對花木蘭和整個英雄事跡進行了另外一鍾詮釋,以西方人的視角迪士尼為了製作出有「中國味道」的《花木蘭》研究了大量的歷史文獻,最終給我們呈現出西方人眼中認為最貼近中華文化的花木蘭和她廣為人知的傳奇故事。
  • 迪士尼《花木蘭》:書寫著沉靜、勇敢與美好的「造夢」電影
    第2506期文化產業評論 7月8日凌晨,迪士尼真人電影《花木蘭》先導預告片一經發布,就迅速登上熱搜,獲得廣泛關注。對於這樣一部由國外製作的關於中國傳統民間故事的電影,歷來少不了爭議,尤其是在21年前迪士尼動畫電影《花木蘭》的映襯下。
  • 《花木蘭》翻車:2020年,迪士尼還在拍「想像中的中國」
    此外,對於中國人來說,《花木蘭》是迪士尼電影史上迄今為止唯一一部大部分主角由華人出演、講述中國傳統故事、全球範圍傳播的真人電影,這對中國文化走向世界舞臺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與影響。這種情感羈絆在三年前劉亦菲獲選木蘭一角與一年前《花木蘭》預告片首發時的盛況可見一斑。即使是凌晨發布的預告,仍在短短的十幾分鐘內被全網「刷屏」,觀眾紛紛為劉亦菲的英姿颯爽而拜倒。
  • 迪士尼動畫電影哪些借鑑中國傳統文化
    例如,取材於中國北朝民歌《木蘭詩》的迪士尼動畫電影《花木蘭》,在造型風格上借鑑了諸多中國古典元素,在女主角花木蘭的造型設計上,創作者賦予了花木蘭中國戲曲臉譜式的眼睛、烏黑筆直的長髮、柔美纖細的腰肢;在服飾上以中國傳統漢服為藍本,去繁取簡,既保持傳統服飾的韻味,又兼具設計感。
  • 《花木蘭》:似是而非的文化挪用與刻板偏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倪自放 電影《花木蘭》9月11日上映,因為有「花木蘭」這個明顯屬於中國文化的大IP,以及劉亦菲、甄子丹、李連杰和鞏俐等華人演員擔當主演,這部電影還是非常受期待的。有人說,《花木蘭》這部電影是中國定製片。看完電影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部《花木蘭》就是掛羊頭賣狗肉,就像有的網友說,看完花木蘭,迪士尼你欠我一張電影票。為什麼這樣說,因為《花木蘭》這部影片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花木蘭」這個大IP進行了從外部形式到文化內涵的大篡改。
  • 文化侵略|劉亦菲出演《花木蘭》將上院線,迪士尼殺回中國市場
    近日,迪士尼宣布電影《花木蘭》將在中國院線上映!電影《花木蘭》的上映也是一波三折,本來年末就宣布定檔的《花木蘭》因為種種原因推到了年初,年初又因為疫情的影響,又不得不延期。其實迪士尼將《花木蘭》這部電影引入中國,不過又是對中國文化的一次侵略——跟美國那些英雄傳奇的電影一樣。首先,迪士尼將這部電影引進中國內地動機不純。
  • 迪士尼改編後的《花木蘭》還有多少中國元素?
    近日,迪士尼旗下真人電影《花木蘭》發布新預告,影片將於2020年3月27日在北美上映。影片改編自中國歷史上的女英雄花木蘭的故事,講述了一位年邁戰士的女兒女扮男裝替父從軍並成長為一位女英雄的故事。迪士尼早前已把花木蘭的故事改編成為了動畫片,所以呆豬今天就以此來分析影片中到底保留多少中國元素。中國元素是什麼呢?就是被大多數中國人(包括海外華人)所認可的,凝結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並能夠展現國家尊嚴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號或風俗習慣。所以中國元素不僅是指在畫面中可以看到的東西,還包括有我們的文化、思維方式等等。
  • 《花木蘭》即將上映,中西方文化差異碰撞出異常璀璨的文化大作!
    花木蘭作為中國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一直是我們孩提時代耳熟能詳的故事人物花木蘭最早出現於南北朝一首敘事詩《木蘭辭》中,當時北方遊牧民族不斷南下騷擾,北魏政權規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線。這次迪士尼給我們帶來了全新演繹的《花木蘭》花木蘭海報正式定檔9月11日院線上映,並宣布原聲中文配音在內地影院首秀
  • 《花木蘭》:迪士尼公主與家國想像
    引子迪士尼2020版《花木蘭》在上映後飽受惡評,作為一個逆向文化產品引發了前所未有的爭議,圍繞「文化輸出」還是「文化挪用」的說法,輿論批評主要集中在「不夠正宗中國」這一老觀點上。但事實上,迪士尼為影片做了大量的工作、建構了自身的邏輯,這個標準不能以正宗不正宗來衡量。
  • 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遭吐槽,但中國人自己真的了解花木蘭嗎?
    迪士尼於發布真人電影《花木蘭》的預告片啦! 《木蘭辭》中「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的描寫,也體現出北魏與柔然戰爭的慘烈,在這場戰爭中,北魏實在打得很不輕鬆。 不得不說,迪士尼版《花木蘭》雖然漏洞不少,但無論動畫版還是真人版的影響力都很大。
  • 《花木蘭》現象的映射:當代文化身份的建構
    迪士尼動畫真人版《花木蘭》海報文 /楊力菲羅蘭·巴特在《作者之死》中寫到,只有打破作者作為意義的壟斷主體的地位,才能開啟作品與觀眾之間的對話,從而實現真正的意義解放。只有以人類歷史作為共同講述的對象,排除歧視與誤解,才能衝破語言和文化的藩籬,鑄造起通往真理天堂的巴別塔。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性爆發,原定於三月份上映的《花木蘭》在國內外撤檔。事實上,這部人們期待已久的、由中國演員劉亦菲主演的迪士尼動畫真人版的預告片一經亮相,就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 新版《花木蘭》古老中國故事與全球文化共舞
    ■本報記者 童薇菁  盛大的首映之後,迪士尼最終還是推遲了真人電影《花木蘭》原定3月27日的北美檔期,影迷在網上留言「期待再見」。這一遲來的相見可以追溯到1998年,迪士尼推出動畫大片《花木蘭》,席捲全球三億美元票房。不僅票房成功,更讓無數孩子傾慕的偶像,多了一個背起弓箭,披上戎裝,替父上戰場的中國女孩。
  • 迪士尼真人版動畫《花木蘭》,劉亦菲颯爽英姿演繹木蘭將軍
    而且,迪士尼公司還會為迪士尼公主們推出真人版電影,高度還原動畫場景,跳出二次元的世界,讓與眾不同的諸位公主們,見證一個全新的世界!這不,因為迪士尼公主之《花木蘭》推出了真人版電影預告,女演員劉亦菲出演真人版《花木蘭》,颯爽英姿的表現不僅是迪士尼公主,更因保家衛國,一定稱得上是木蘭將軍!
  • 電影《花木蘭》預告片引熱議 敘事詩是中國文化走出去很好的載體
    《木蘭詩》在國外的電影化對中國文化走出去有哪些思考和啟示?  外國譯者感興趣的是故事  由眾多中國影星出演、即將於2020年上映的《花木蘭》是1998年上映的同名動畫的真人版,也是迪士尼所拍攝的唯一一個中國故事,而這一故事的源頭是北朝民歌《木蘭詩》。《木蘭詩》為何會被迪士尼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