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向而行」之誤用-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0-12-20 光明數字報

    【求疵】

    近來,一些報刊中的「相向而行」有濫用之趨。如,「一部中國近代史,書寫著國家民族遭受的苦難,也夾雜著個人命運的坎坷:與國家民族命運相向而行者成就自我,相背而行者則一事無成。」「堅持改革和法治雙輪驅動、相向而行。」根據上下文可以判斷,這兩例中的「相向而行」都是要表達「同向而行」之意,而這與「相向而行」的本意實在是南轅北轍。

    「相向而行」是數學課講「相遇問題」時必然涉及的內容,意思是「相互向著(對方)行走」。兩人相向而行,相遇之後繼續行走則是「相背而行」。《現代漢語詞典》中對「相向」的解釋為「向著對方的方向」。顯然,「相向」是「相對」,即「面對面」的意思。相向而行,就是面對面而行,必然越走越近。

    在當代「相向而行」常被用於外交場合,如:「中方願意與日方相向而行,共同推動兩國關係回到健康、穩定的發展軌道」(《光明日報》)、「要推動中日關係進一步改善,需要日方同中方相向而行」(《人民日報·海外版》)。

    雖然「相向而行」也擴展用於需要協商讓步的其他主體,然而本文開頭所舉第一例中,「相向而行」與「相背而行」被按照反義關係來處理;第二例中的「相向而行」也是要表達改革和法治須一路同行。這兩例的用法顯然屬使用不當。

    (作者:孔國興,系南開大學文學院博士研究生)

相關焦點

  • 傳承與發展書院文化意義重大-光明日報-光明網
    據光明網數據新聞工作室統計,近一個月來,相關話題討論量近2萬條。    多數網友認為,古代書院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與現代大學所追求的辦學理念一致。網友「用裡先生」表示,書院具有極強的社會開放性和包容性,它能夠接納各種身份、不同學派的人群,促進思想碰撞,相互借鑑經驗。    部分網友提出,「千年書院」為中國文脈傳承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光明網-《光明日報》
    《莊子》中的大鵬「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逍遙遊》),「草木怒生」(《外物》)言草木乘陽氣奮出而不可遏止。不過,即使是出於良好願望的正當行為,古人也提倡「事到臨頭,三思為妙;怒從心起,暫忍為高」。朱子在講到「義理之怒不可無」時,又補綴一句:「如勇決剛果,雖不可無,然用之有處所。」
  • 報社概況_光明日報報業集團
    2012年12月,光明網被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評為「輿情工作先進集體」,光明網員工榮獲「先進個人」稱號。2012年12月,光明網榮獲黨的十八大網際網路宣傳管理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吳小京同志榮獲黨的十八大網際網路宣傳管理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012年12月,光明圖片和《光明日報》軍事版聯手合作。
  • 用「有血有肉」的文字記錄時代-光明日報-光明網
    我是張璋,一個大學畢業剛滿兩年的光明網編輯。很多媒體人知道我,是從去年9月6日《光明日報》頭版頭條《喊著「下盤石」,我們哭了!》開始的;很多讀者、觀眾知道我,是從今年5月由社科院林燕平老師和我發起的「援夢西海固」活動開始的。
  • 【組圖】「中國夢·光明行」——「大河上下」徐惠君作品展在蘇州...
    光明網訊(謝俊彥、張舒煒)11月30日上午,以黃河為主題,謳歌時代精神的「中國夢·光明行」——「大河上下」徐惠君作品展在蘇州市李公堤圓融藝術中心開幕。本次展覽由光明日報社社會活動部、蘇州新建元•圓融發展集團聯合主辦,光明日報·光明天下傳媒、圓融藝術中心聯合承辦。
  • 光明日報 2019年12月30日 星期一
    本報北京12月29日電(光明網記者趙豔豔)12月29日,2019「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結果在京揭曉。    「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宣傳活動由光明日報社主辦、光明網承辦,至今已連續舉辦三年,旨在盤點過去一年中為非遺保護傳承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標誌性人物,梳理一年中非遺領域的重大事件,記錄非遺傳承發展的生動實踐。2019「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宣傳活動自啟動以來,得到廣泛關注。
  • 追憶父親主持《光明日報》橫排版設計-光明日報-光明網
    他曾於1949年《光明日報》創刊至1961年在該社擔任編輯工作,每日晚飯後上班,直至次日凌晨看到報紙的清樣沒有問題後才能回家休息。    1992年夏天,父親80大壽。全家子女到天津父親的寓所聚會表示慶賀。其間,我們問起父親《光明日報》是怎樣從豎排改為橫排的。通過父親興奮的講述,我們了解到了當時的情況。
  • 與其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論壇·溫故】    9月2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紀念峰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主席特別強調:「踐行多邊主義,不能坐而論道,而要起而行之,不能只開藥方,不見療效。」這句話援引了「坐而論道」與「起而行之」這個典故。這個援引已非首次。2015年11月15日,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次峰會第一階段會議上關於世界經濟形勢的發言中就提出了「與其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    「坐而論道」與「起而行之」,語出《周禮·冬官考工記》的開篇部分。
  • 第二屆「中國十大婦幼天使」徵選揭曉-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北京3月17日電(光明網記者李然、李丹)由光明網與搖籃網共同主辦的第二屆「中國十大婦幼天使徵選活動」,17日在光明日報社揭曉結果。     光明日報副總編輯陸先高在致辭中談道:「在大家抱怨掛不上號、排不上隊、看不起病的同時,也該替這些看似穩如泰山、實則心力交瘁的醫生想一想,他們其實也是普通人,脫下白大衣之後,一樣是為人妻、為人父、為人子女,我們每年做這個活動,就是要讓廣大受眾能夠更加關注、理解和愛護這個群體。
  • 2018「中國非遺年度人物」30位提名候選人產生-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北京12月26日電(記者張玉玲)由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指導,光明日報社、光明網主辦的2018「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活動已產生30位提名候選人,現向社會公示。近日,經過光明日報非遺傳播專家委員會投票、評議,活動組委會綜合考慮候選人區域、類別、構成等多種因素,充分衡量候選人的標誌性、引領性、創新性、示範性及年度代表性,從100位候選人中確定了30位提名候選人。其中,傳承人22位,研究者5位,管理者、策展人、企業家各1位。22位傳承人涵蓋非遺十大類別中的八類,國家級傳承人18位,省、市級4位。
  • 手機光明網開通
    本報北京9月27日電光明網在國慶節前夕正式推出手機光明網。從今天起,手機用戶可以通過訪問手機光明網(網址:wap.gmw.cn),隨時隨地了解當天發生的國內外大事,掌握思想理論學習最新動態。手機光明網的推出是光明網為新中國成立60周年獻上的一份禮物。
  • 陳祖武:經世致用 以文化人-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訪名家】      日前,記者一行前去探訪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著名歷史學家陳祖武。    1943年出生於貴州貴陽的陳祖武,少時萌生讀史喜好,遂篤嗜文史。    「早在幾十年前,我就是《光明日報》的作者了。」光陰荏苒,歲月如梭,從年輕學者到史學大家,陳祖武在《光明日報》先後發表《讀史可以知興替——談施琅與清廷統一臺灣》《漫談清代學術》《高尚之人格不朽之學術——紀念顧亭林先生誕辰四百周年》《〈清史稿儒林傳校讀記〉舉要》等諸多作品,與《光明日報》結下不解之緣。「讀《光明日報》是我幾十年的老習慣了。
  • 擦亮思想文化研究傳播的「光明品牌」-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日報社啟動實施的思想理論融媒體傳播工程與光明智庫建設,既各有指向又相互融通,既各具特色又內在一致,是光明日報打造有格調、有品位、有見識、有情懷思想文化大報的一體之兩翼。
  • 光明網法律聲明
    光明網法律聲明   光明網版權聲明  1、作者向光明日報及其子報子刊投稿或寄送約稿,一經採用即視為作者將該作品的發行權、複製權、信息網絡傳播權、彙編權等權利長期授予光明日報及相應子報子刊,並許可光明日報主辦的光明網在網際網路及移動網際網路上使用投稿或約稿作品。
  • 基層是記者的福地-光明日報-光明網
    特別是他2011年六訪黎明村後採寫的通訊,作為全國「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新聞報導的開篇之作,在光明日報頭版頭條配發圖片刊登後,引起了較大的社會反響。隨後,莊電一在中宣部召開的「走轉改」座談會上發言,受到劉雲山同志的表揚和與會者的好評,他的發言被《求是》雜誌刊登。他還在中宣部、中國記協、全國「三教辦」的安排下,到北京、海南、廣東、湖北等地做巡迴報告。
  • 術語釋義-光明日報-光明網
    分析美學主要藉助分析哲學「語言分析」的基本方法,力圖解決美學的基本問題,它認為傳統美學對「美的本質」等形上學的追問都是不可證實的、無意義的「偽問題」,其對「美的本質」的歧義紛呈的見解皆源於人們對語言的濫用和誤用。分析美學正是通過語言的分析消除傳統美學對「美的本質」的歧見。分析美學在澄清人們在美學概念的混淆和誤用方面功不可沒。
  • 口言之,身必行之-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論壇·溫故】    2017年11月10日,習近平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主旨演講中指出:「中國古人說:『口言之,身必行之。』實現亞太更大發展,需要每個成員腳踏實地拿出行動。」
  • 演講信息-光明日報-光明網
    演講信息 《 光明日報 》( 2009年08月06日  11 版)
  • 光明日報2007年大事記
    編委會下發文件:《光明日報社關於做好督促檢查工作的暫行規定》。  2月8日-10日  報社召開2007年工作會議。總編輯苟天林代表編委會講話,回顧報社2006年的工作,部署2007年的工作任務。  2月10日  《我的2006 光明日報家書》由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天林總編輯專門作了《關懷 教誨 鼓舞》的序言。
  • 光明日報副總編輯劉偉:傳播正能量是媒體人的責任
    原標題:光明日報副總編輯劉偉:傳播正能量是媒體人的責任   光明網北京12月14日電( 胡連娟)以 「傳播正能量,共築中國夢」為主題的「2013中國企業領袖與媒體領袖年會「今天在京開幕。政府官員、企業家代表、媒體負責人共300多人,分享了對企業和媒體社會責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