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廳中,中央聚光燈照亮的「死難者300000」紀念裝置凸顯對死難者的緬懷。(崔曉 攝)
12月13日,第四個國家公祭日。經過一年多策劃、改陳布展後的《南京大屠殺史實展》首次震撼亮相。八大板塊、2000多張照片、900餘件文物,展現了南京大屠殺這一人類的浩劫、全人類的共同記憶,以及人們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
13日下午,記者第一時間探訪改造後的展陳。進入展廳,迎面看到黑色石板上用中、英、日三種文字書寫的展覽主題——「南京大屠殺史實展」。解說員告訴記者,黑底白字的寓意是:黑的就是黑的,說一萬遍也不可能變成白的;白的就是白的,說一萬遍也不可能變成黑的。這些鐵的歷史事實,決不允許否認和歪曲。
沿階而下,左側是一面巨大的檔案牆,分類擺放了1萬多盒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個性化檔案資料,是根據倖存者、死難者遺屬口述以及檔案館的收藏資料搜集整理而成,有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倖存者的個人檔案,也有加害方日本老兵的個人檔案,還有第三方證人即外籍人士的檔案。
臺階下是「12秒」流星裝置。人們常說,生命如繁星。每隔12秒就聽到一顆流星從高空墜落的聲音,這意味著在南京大屠殺期間,每隔12秒就會有一條生命消失,緩緩呈現又消失的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姓名。這裡用速度概念的獨特方式,向世人表達對逝者的緬懷。
步入序廳,中央聚光燈照亮的「死難者300000」 的紀念裝置凸顯對死難者的緬懷。上方圓形裝置由30塊樹脂包埋的城磚圍成,寓意城破後的大屠殺。
序廳的盡頭是雨花門、光華門、中華門等七個高大扭曲的南京城城門。1937年12月初,中日雙方最後的激戰正是在這幾個城門前展開的。城門上各有一塊南京明城牆的城磚,寓意南京城破之後南京大屠殺發生。
從七個南京城城門進入,就是整個展覽八個部分的史料陳列,分別為:南京淪陷前的中國形勢、日軍進犯南京與南京保衛戰、日軍在南京的暴行、人道主義救援、世界所了解的事實與日本的掩飾、大屠殺後的南京、戰後調查與審判、人類記憶和平願景。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張建軍介紹,紀念館原基本陳列《人類的浩劫——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實展》自2007年12月13日開放,已經10年,其展示內容、展陳手段等已無法適應時代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尤其是展廳設備老化、展具陳舊等問題,已無法滿足常年650萬—800萬人次大流量觀眾的接待需求,亟需進行陳列改造。按照「每5年進行一次局部改陳布展,每10年進行一次全面改陳布展」的博物館慣例,紀念館今年進行了全面改陳布展工作。
八大板塊這樣布局
第一部分 南京淪陷前的中國形勢
日本明治維新後,隨著國力的增強,軍國主義思想逐漸抬頭,逐步走上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開始了對中國的侵略。1931年製造「九·一八事變」,侵佔中國東北。1937年又製造「七七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同年8月,「八·一三事變」爆發,日軍向上海發動大規模進攻。日軍侵佔上海後,向當時的中國首都南京進犯。
第二部分 日軍進犯南京與南京保衛戰
日軍侵佔上海後,中國首都南京成為日軍的重點進攻目標。1937 年11 月,國民政府確立「短期固守」方針,投入約15萬兵力守衛南京。12 月1 日,日本大本營陸軍部下達了進攻南京的作戰命令。中國守軍在裝備差、建制不全的情況下,與日軍展開殊死戰鬥。12 月13 日,南京淪陷。
第三部分 日軍在南京的暴行
日軍侵佔南京後,公然違反國際公約,大規模搜捕和屠殺俘虜,肆意屠殺手無寸鐵的平民;日軍不分場合,不分年齡、職業、身份,對廣大婦女實施強姦、輪姦暴行,在南京淪陷後的最初一個月內,城內就發生了近兩萬起強姦案;日軍到處搶劫公私財物,大肆縱火、破壞,南京城南最繁華的商業區和人口密集的住宅區是受害最嚴重的地區,主要街道幾乎都成了廢墟。
第四部分 人道主義救援
南京淪陷前夕,一批留在南京的中外人士成立了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並設立安全區(又稱難民區)。南京大屠殺期間,他們竭盡所能保護和救助難民,記錄和抗議日軍暴行。他們的善舉,閃耀著人性的光輝。
第五部分 世界所了解的事實與日本的掩飾
日軍實施大屠殺的事實,國際社會進行了持續報導與揭露,日本當局卻以「和平南京」的虛假宣傳掩蓋罪行。
第六部分 大屠殺後的南京
日軍在南京恣意屠戮,留下累累屍體,無數個家庭為之破碎。在日偽統治下,劫後餘生的南京市民,老無所依,幼無所養,在赤貧與悲痛中掙扎。
第七部分 戰後調查與審判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在投降書上簽字。這標誌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結束。戰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審判戰犯軍事法庭,都對南京大屠殺慘案進行了調查和專案審理,作出了正義的判決和法的定論。松井石根、谷壽夫等一批日本戰犯受到了法律的嚴懲,朝香宮鳩彥、柳川平助、中島今朝吾等日軍指揮官因皇族身份、病死等原因逃脫了正義的審判。
第八部分 人類記憶 和平願景
南京大屠殺是人類的一場浩劫,應該成為全人類的共同記憶。銘記這段歷史,就是要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摒棄偏見和歧視,消除仇恨和戰爭,相互尊重、平等相處、和平發展、共同繁榮,這是人類追求的美好願景。(毛慶)
責編:周璇
31206646,.《南京大屠殺史實展》八大板塊展現「人類記憶」,.2017-12-14 10:59:46,.204301,.周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