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易經的天文奧秘—揭開河圖洛書的神秘面紗》出版發行儀式暨漢彝文化同源異流階段性研究成果報告會,在北京全國政協禮堂舉行,來自北京、浙江、貴州、甘肅等地的120多位專家參會發言。
據了解,浙江大學《易經文化創新應用》聯合課題組,經過7年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和彝族地區的實證考察,終於在前一個科研成果《老子主義——揭開道德經中的宇宙奧秘》出版發行的基礎上,與貴州省彝學會及滇川黔桂彝漢文化研究專家密切合作,再次揭開《易經》的千年謎團——「河圖洛書」的神秘面紗。
發布會還就聯合課題組在彝族同胞和彝學專家、伏羲文化研究學者的共同參與下,圍繞中華文明八千年的起源,伏羲文化與彝族文化的同源異流關係,形成諸多共識。
《中國易經的天文奧秘—揭開河圖洛書的神秘面紗》的出版發行,以及漢彝文化同源異流階段性研究成果報告充分說明:
彝族文化是伏羲文化中保持最完整的一支,是中華文明源頭文化保持最完整的一支,同時建立在自然規律基礎上的預測是科學的;
《易經》則是幾千年前的祖先,經一代又一代傳承和總結,從宇宙運動和演化的自然規律出發,以「天人合一、人向天合」為依據,把天體運動的能量背景,用卦和爻的形式呈現與人,用數位化的方法進行定位、定量、定向、定性運算和預測,集自然科學、生命科學、社會科學,自然哲學、生命哲學、社會哲學於一體的宏觀宇宙全息系統。
文/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彭芳蓉
文字編輯/王琳
視覺編輯/彭芳蓉
編審/李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