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布恩迪亞家族中,最孤獨的是藏在家族背後的女人

2020-12-04 貓粒子說

《百年孤獨》作為一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不朽作品,在世界範圍內的反響很大,《紐約時報》還曾評價《百年孤獨》是繼《創世紀》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

《百年孤獨》的高評價也是我決定開始讀這本書的理由。然而當讀了50頁後,我一度後悔打開這本《百年孤獨》,因為在50頁內沒感受到任何孤獨,反而被布恩迪亞家族相似的人名和複雜的人物關係搞得抓狂,再往後讀甚至產生幻覺,這百年的孤獨究竟說的是什麼?

然而當讀到148頁的時候卻又豁然開朗,因為此時我感受到了第一份布恩迪亞家族中的孤獨。帶著孤獨氣息的是奧雷裡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奧雷裡亞諾·布恩迪亞上校是布恩迪亞家族第二代中的人物。他在參加內戰,當上上校,經歷過14次暗殺73次埋伏和一次槍決,均倖免於難後,終於意識到自己做的這些毫無意義,自己拼命想要實現的自由社會正是自己想要推翻的社會,這讓他窮盡一生的努力沒有了靶子。一瞬間奧雷裡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就陷入到了無盡的自我質疑和反覆的孤獨當中。

因為本書作者對上校的心境描寫得特別真實生動,所以即使只讀那一段放棄的文字都能感受到奧雷裡亞諾·布恩迪亞上校身上所散發出的孤獨氣息。

其實在奧雷裡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徹底陷入孤獨前,布恩迪亞家族中已經有人深深陷入到自己所建立起的孤獨堡壘裡,比如布恩迪亞家族第一代中的男性代表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他在嘗試開創新世界未果後,又因為超前的思想與落後狹隘的馬孔多格格不入後,陷入孤獨之中不能自拔,以至於精神失常。

之後布恩迪亞家族眾人的孤獨特質都一個個地顯現了出來,不過這些人都是因為「放縱生理欲望」「崇尚暴力戰爭欲望」「權利無限的統治欲」「實業建設的創造欲」,以及「強烈的反抗欲望」「精神寄託的依賴性」等等欲望得不到滿足時所散發出的孤獨氣息。又因為布恩迪亞家族相互之間沒有感情交流,互相不信任不了解,所以當人人陷入孤獨後就會處於各自為戰的狀態,沒有人能幫助脫離孤獨的折磨。

然而在布恩迪亞家族中,還有一個人的孤獨是高於任何一個人的,她就是布恩迪亞家族的女性代表烏爾蘇拉。

在本書開篇以後,烏爾蘇拉一直以來都很安靜,沒有什麼存在感,但是當布恩迪亞家族在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的帶動下開始躁動後,會很明顯地感受到烏爾蘇拉的孤獨氣息。當所有人都在為了欲望而掙扎的時候,烏爾蘇拉自始至終都是最為清醒的一個人,她沒有任何欲望,也沒有任何不滿,只會適時地在男人開創世界時來援助;男人蠻幹亂闖時來阻止;男人停滯不前時來繼承;男人退縮逃避時又趕來支撐。所以把種種細節串聯起來就能看出烏爾蘇拉作為母性處變不驚又果敢的特質,她幾乎集齊了女性的一切優點,並且只在家族背後默默地付出,支撐整個家族。

所以烏爾蘇拉才是布恩迪亞家族的頂梁柱,烏爾蘇拉不死布恩迪亞家族不倒。烏爾蘇拉去世時的年齡在115至122歲之間,如果烏爾蘇拉早早去世,《百年孤獨》也就會半途而廢了。所以在整個奧雷裡亞諾家族中,只有烏爾蘇拉是處於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狀態,而獨醒的孤獨才是真正的孤獨,所以當感受到烏爾蘇拉的孤獨以後,才能體會到「百年孤獨」有多麼的孤獨,很佩服烏爾蘇拉這個女性代表,能在一切虛妄中注重實幹,不斷帶來希望。

相關焦點

  • 《百年孤獨》:馬爾克斯筆下布恩迪亞家族的永恆命題——孤獨
    《百年孤獨》所描繪的世界帶有著魔幻色彩,並且充滿了亂倫與迷幻。但如果這僅僅是一部滿足於人們對拉丁美洲奇觀而好奇的作品,那麼就是低估了馬爾克斯的想像力與洞察力,這本書之所以被人們稱為一部巔峰之作、無人能及的典範,在於它巧妙的情節構思與有條不紊的故事節奏,在有限的篇幅裡,已經將觸角伸得足夠遠,直擊人類最深刻以及最古老的命題——孤獨。
  • 《百年孤獨》:以布恩迪亞家族的興盛衰亡史隱喻拉美的社會現實
    小說因「匯集了不可思議的奇蹟和最純粹的現實生活」榮獲了1982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本篇文章主要從布恩迪亞家族的興衰歷史來討論當時拉丁美洲存在的社會現實。加西亞·馬爾克斯布恩迪亞家族反覆的循環怪圈《百年孤獨》是一個建立在過去、現在與將來重複循環的象徵框架中的現代神話。
  • 被詛咒的家族——百年孤獨2
    北鼻們~今天過得怎麼樣啊~今天我們繼續來解讀馬爾克斯《百年孤獨》,一起來分析馬爾克斯在其中運用的敘述手法吧。《百年孤獨》作為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其中運用了不少象徵、暗示的手法。馬爾克斯在寫物時運用象徵技巧。
  • 《百年孤獨》:一個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唯有孤獨不會改變
    可能沒有親身長時間經歷過孤獨的人並不會有這種感覺。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上,不管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總是會有想要與人交流的欲望,不論以何種方式,可孤獨卻並非如此。孤獨就像是布恩迪亞家族的象徵,每個家族的成員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戴著它。
  • 《百年孤獨》中孤獨的人:一位在情感與道德中堅守孤獨的女人
    百年孤獨《百年孤獨》於198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瑞典文學院認為,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中創造了一個獨特的天地這部作品描述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和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百年來不斷變化的歷史。馬爾克斯童年馬爾克斯童年和少年時代馬克斯於1927年3月6日出生在哥倫比亞的阿拉卡塔卡。
  • 《百年孤獨》——孤獨中的誕生與毀滅
    《百年孤獨》真不愧是史詩級巨著,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當之無愧的代表作。作者自己創造了一個叫做馬孔多的世界,一個叫做布恩迪亞的家族,一個跌宕起伏從閉塞走向繁榮又走向毀滅的百年。這本書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故事,描述了馬孔多從創立到消亡的跌宕起伏過程。
  • 《百年孤獨》——孤獨中的暗與光
    《百年孤獨》這本書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故事,描述了馬孔多從創立到消亡的跌宕起伏過程,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當之無愧的代表作。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獎詞是:加西亞·馬爾克斯以小說作品創建了一個自己的世界,一個濃縮的宇宙,其中喧囂紛亂卻又生動可信的現實,映射了一片大陸及其人民的富足與貧困。
  • 《百年孤獨》:百年一參透,百年一孤獨
    主要內容:《百年孤獨》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主要情節:一.他平時喜歡鑽研早年吉卜賽人梅爾加德斯留下的、用梵語寫的關於他家族歷史的「羊皮書」手稿。他一直看不大懂,這時猛然明白了,最關鍵的幾個字是:「這個家庭的第一個人將被綁在樹上,而最後一個人將被螞蟻吃了。」
  • 《百年孤獨》: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生未百年,死不孤獨
    在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中:加西亞·馬爾克斯以小說作品創建了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一個濃縮宇宙,其中喧囂紛亂卻又生動可信的顯示,映射了一片大陸及其人民的富足與貧困。馬爾克斯寫的是加勒比海岸馬孔多小鎮布恩迪亞家族一百年來的興衰,這是小說中所描述的實際上隱喻了拉丁美洲人民遭受西方殖民入侵時期一百年來的歷史。
  • 《百年孤獨》看似家族歷史,實則獨立宇宙,命運在其中不斷輪迴
    這一切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歸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無法復原,即使最狂熱最堅貞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瞬息即逝的現實,唯有孤獨永恆。孤獨是布恩迪亞家族的家徽,每一個成員都自覺不自覺地佩戴著它。同時,孤獨在他們的世界裡又是一把雙刃劍。
  • 讀《百年孤獨》:孤獨,源於愛的缺失
    1馬孔多:百年繁華如一夢《百年孤獨》是一部史詩級的巨著,在小說中,加西亞·馬爾克斯通過講述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描述了小鎮馬孔多百年的興衰。馬爾克斯構建了一個宏大的時空,將時間延長到百年,將空間延伸到拉丁美洲,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神奇的世界,描述了一種絕世的孤獨。布恩迪亞家族的歷史就是馬孔多的歷史,也是19世紀拉丁美洲的一個縮影。經歷七代人的布恩迪亞家族,在一場突如其來的颶風過後,就從地球上消失,被人們徹底遺忘,好像從來沒有存在過。
  • 「生未百年,死不孤獨」,《百年孤獨》中6句經典語錄,道盡現實
    開頭作為文學作品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在整本書中有著引領故事的作用,百年孤獨的這個開頭,絕對是文學史上最棒的開頭之一。他只用了一句話就將未來、過去、現在這三個時空融合在一起。說話的是現在,"多年以後"是未來,"遙遠的下午"就是過去。這等駕馭能力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 《百年孤獨·思想篇》:打破萬道屏障,仍是百年孤獨
    《百年孤獨》故事的緣起就是由於布恩迪亞家族第一代男人何塞殺死了侮辱他的人阿基拉爾,從此以後阿基拉爾的鬼魂始終纏繞著何塞,在何塞經受不了折磨後全家搬遷到一個叫作馬孔多的小鎮,開啟了百年的奇幻史詩。這個神秘的巫師般的人仿佛《百年孤獨》中的先驗者,預言家。在死後再次復生,不斷地死而復生,是一個真正超越了死亡的人。因此梅爾吉亞德斯也在布恩迪亞家族幾乎每一代的生活中出現,成為了所有人的記憶,這個人也更成為一種符號,象徵著整個家族對於永生的嚮往與渴望。
  • 《百年孤獨》家族關係
    (二代和三代)戰爭開始,布恩迪亞家族的青年男子先後以自由派的身份參加了戰爭。不知身世並痛恨家中無人關心他的私生子阿爾卡蒂奧向他的生母妓女庇拉爾·特爾內拉求歡,知道真相的庇拉爾·特爾內拉花去半生積蓄讓桑塔索菲亞·德拉·彼達去給予阿爾卡蒂奧他想要的歡愛。
  • 閱讀《百年孤獨》第十章內容梳理與思考(布恩迪亞家族第四代)
    ②蕾梅黛絲、何塞•阿爾卡蒂奧第二、奧雷裡亞諾第二都是布恩迪亞家族的第四代的三位成員。是阿爾卡蒂奧與情人桑塔索菲亞•德拉•彼達生下的三個孩子。③佩特拉•科特斯—黑白混血女,戰爭最激烈時和一個賣彩票的露水情人來到馬孔多,那男人死後她便接管了這樁生意。
  • 《百年孤獨》:生命中所有燦爛,終要用孤獨償還
    太多中國讀者深陷書中的魔幻世界,那個叫布恩迪亞的家族,七代人為擺脫孤獨而絕望奮鬥的百年間歷史。深刻、本質的「孤獨」,讓我們切身感受到百年的孤獨寂寞,並為我們指出「孤獨」的癥結。串聯起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長達百年的歷史。
  • 《百年孤獨》讀後感
    百年孤獨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著作,每個人都應該讀一讀。為了不顯得自己有點孤陋寡聞,我也強迫自己從頭到尾讀了一遍。讀罷,這本書確實讓人五味雜陳,這是本另類的書,作者敘述故事的方式和筆風都非常另類,讀說百年孤獨這本書,你不讀他幾遍,你不可能理解這本書,我現在才讀了一遍,對作者的寫作意圖確實也還是雲裡霧裡。下面先說說他的故事情節。
  • 《百年孤獨》到底有多孤獨,你真的看懂了嗎?
    孤獨是與身俱來的,這種感覺在布恩迪亞家族人的身上顯得更加純粹;孤獨是可以蔓延到任何地方的,這種感覺在馬孔多變得越發惹眼;孤獨是作者對抗心中壓抑的不滿和委屈最有力的武器,這種感覺在白紙黑字的戰場中瀰漫開來。
  • 《百年孤獨》是可以藏進口袋背一輩子的書
    」詩人巴勃羅·聶魯達則從馬爾克斯入手,稱他是「繼塞萬提斯之後最偉大的語言大師」。莫言把它當做是引路人,他說「我讀《百年孤獨》這本書第一個感覺是震撼,原來小說可以這樣寫,緊接著感覺到遺憾,我為什麼早不知道小說可以這樣寫呢?」
  • 《百年孤獨》:男女權力失衡,是人類永恆孤獨的根源!
    馬貢多無法解決的恆久問題,也是當今時代的問題;布恩迪亞家族的悲劇性命運,也是很多家族難以解脫的命運;甚至布恩迪亞家族男人和女人,所遭遇的很多問題,也在我們的生活中十分常見。馬爾克斯說:試圖解決無法解決的問題的人,都知道答案是沒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