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劇清音京劇…武侯區中小學生和大咖搞了臺戲曲演出

2020-12-05 紅星新聞

川劇、京劇、清音、竹琴、金錢板……這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表,成為了武侯區中小學生的表演節目。一群中小學生用戲曲的形式,將這些傳統戲曲重新包裝成了大家喜聞樂見的《錦色》、《梅花絕句》、《錦水吟》、《小小刀馬旦》、《粉墨小娃》等節目。

5月24日下午,武侯區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之「致和尚美·新時代祖國頌」首屆中小學戲曲展演。展演活動分為戲曲美術作品展、戲曲藝術節目展兩部分,來自武侯區28所學校百餘件美術作品參加展覽,近17所學校300名師生參加演出。

△演出現場

據了解,戲曲進校園活動在武侯區已經持續多年,老一輩戲曲藝術家們一直關愛培育新一代守護者。現場表演的節目,既有將現代流行音樂與傳統戲曲唱腔、經典詩詞融為一體,還有成都戲劇文化藝術家們帶著小學生登臺演繹戲劇之大氣秀美。「梅花獎」得主、成都市京劇研究院院長劉露傾情演唱《錦色》,梅花獎得主王玉梅和小演員們同臺演繹川劇經典戲歌《梅花絕句》,展示戲曲進校園多年來的藝術成果。四川清音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任平,則與小演員們同臺演繹四川清音《錦水吟》,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紅星新聞記者董馨(圖據武侯區宣傳部)

編輯 劉宇鵬

相關焦點

  • 集四川清音、川劇、京劇、高音於一體 央視戲曲春晚的這首《天府之...
    作為《2019春節戲曲晚會》成都分會場的壓軸節目,《天府之聲》演員陣容十分強大,表演者中有「二度梅」得主陳巧茹、「梅花獎」得主劉露、「牡丹獎」得主任平,以及花腔女高音張怡。她們的演唱集川劇、京劇、四川清音於一體,氣勢磅礴,唱出了成都之美、四川之美、中國之美。
  • 清音、川劇、京劇超多美照來襲 成都這個文化惠民活動好戲連臺
    封面新聞記者 謝燃岸京劇經典聯唱,新創節目《新霸王別姬》,京歌《梨花頌》,雜技《空竹》,舞蹈《百花爭豔》…多達七種類型的節目,還有變臉、吐火等川劇精髓元素。11月26日、27日一場走基層演出在成都金牛區新聲劇場舉行,舞蹈、歌曲、清音、川劇、京劇等豐富多彩的藝術表演形式,把成都金牛區的精彩娓娓道來,富有金牛特色的演出節目精彩上演,吸引了社區近1000名觀眾駐足觀看。
  • 川劇名角王玉梅藝術大實驗:川劇交響音樂會 22日晚成都舉行
    2018年春節期間,封面新聞率先獨家報導了王玉梅新年川劇藝術創新的新聞,引起了很大關注:在成都電視臺2018年春晚上,川劇表演藝術家王玉梅和成都歌手趙祺混搭演繹的《成都》,首次將川劇和通俗唱法融合,王玉梅清麗的川劇聲腔與粗獷的搖滾音樂相得益彰,令人耳目一新,為觀眾帶來全新的川劇體驗,展現了成都之美。
  • 四川省川劇院在溫江區東大街第二小學舉辦戲曲進萬家川劇專場演出
    中國的戲曲,源遠流長,有著鮮明的民族風格,具有極高地藝術價值和教育價值,為了讓學生感受戲曲的博大精深,品味它悠長的韻味,培養學生對民族戲劇的鑑賞能力,9月29日,在溫江區文化館的組織下,四川省川劇院在溫江區東大街第二小學舉辦戲曲進萬家川劇專場演出。
  • 四川省川劇院將攜《白蛇傳》等經典劇目來臺獻藝
    四川省川劇院將於4月攜經典劇目《白蛇傳》及六出傳統折戲來臺演出,作為2019臺灣戲曲藝術節中「戲曲經典」單元節目之一,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在臺傳承與交流。「川劇麻辣燙——五腔並存的魔幻劇種」戲曲講堂25日在臺灣戲曲中心舉辦,介紹即將於4月6日和7日在此地展演的劇目,並普及川劇知識。
  • 川劇晉京演出周:地方化不是傳播障礙
    不過幫腔造成的「出戲」,是賦予觀眾一種上帝視角,而前幾天「振興川劇晉京演出周」展演的新編歷史劇《臥虎令》,卻是一件砌末令人出戲(註:「砌末」是戲曲舞臺上道具與簡單布景的統稱)。此匾於劇情亦有推動,董宣對公主家臣的判罰有所反覆,回頭看到此匾銘文,深覺不配此四字,最終堅持判了家臣斬刑,其作用大概與越劇《胭脂》中的「慎思守志」匾類似——於是我們根本找不到非得頂層設計的「正大光明」,而不選現實和戲臺上常見的「明鏡高懸」的理由。戲曲原不講究要與史實相符,但故意冒犯觀眾的習慣認知,想必也不是演出方所追求的。  這次演出周,砌末的「奇巧」不止這一處。
  • 川劇來惠民 四川省川劇院「折子戲」迎新年
    川劇迎新年惠民演出折子戲專場演出現場(四川省川劇院 供圖)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劉垚):12月27日——12月29日,四川省川劇院「川劇迎新年惠民演出折子戲專場」在成都武侯區文化館武侯夢想劇場進行三場演出。
  • 馬郢小劇場再迎戲曲大咖 「楊廟模式」打造合肥後花園
    著名曲藝節目主持人、中國廣播電視「金話筒」獲得者白燕升在戲曲氛圍濃厚的馬郢人氣極高。從1994年到2013年,從籍籍無名的「北漂」到手握「金話筒」獎的知名主持人,白燕升在央視待了近20年,馬郢人都是通過《九州戲苑》《過把癮》等戲曲節目和數不清的戲曲晚會熟悉他。 今年已經70歲、馬郢計劃志願者邵寧生昨天有幸和白燕升合唱了一段。邵寧生在馬郢開辦了三個戲曲班,幾乎每周都來馬郢教授戲曲。
  • 戲曲 看看京劇李寶春演出成就
    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福建海峽電視臺、福建東南電視臺三臺直播。晚會開幕曲由于魁智、李勝素演唱,接著遲小秋、趙葆秀、李國靜(演出《穆桂英掛帥》片段)、黃梅戲演員韓再芬、越劇演員趙志剛、吳鳳花、王志萍、陳飛,豫劇演員虎美玲等相繼登場。此次是臺灣演員在大陸演出劇種最多的一次。
  • 中國戲曲學院附中:京劇藝術從娃娃抓起
    為弘揚民族文化,推動戲曲基礎教育發展,實現繁榮京劇藝術從娃娃抓起的戰略構想,11月22日,長安大戲院和中國戲曲學院附中、中國少年京劇團在長安大戲院籤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並定於2011年12月1日至9日,在長安大戲院進行為期9天的娃娃京劇專場演出,這是雙方合作協議籤署後的首輪演出。
  • 名角王玉梅「川劇交響樂」專家座談會舉行 沈鐵梅點讚:川劇藝術後...
    王玉梅的演唱,感覺雖然很年輕,但對唱腔、音樂的把握非常到位、成熟,能把整臺唱腔完美表現出來,有很好的功力和把控能力,和樂隊的糅合度也比較高。一般傳統戲和樂隊不容易融合到一起。我聽過京劇的一些交響樂,但不是很理想。這有點類似於歌劇和聲樂音樂會的品質,值得肯定,做得比較到位,不容易。演唱的音準、音色的控制都非常好。這些作品有不同的特點、風格、人物形象,不僅唱,還表演的很到位,唱路、戲路都非常寬。」
  • 中國戲曲文化,京劇史論研究,舞臺藝術
    對京劇表演體系的研究應該體現為多學科,即編劇、導演、表演、音樂、舞美各個方面的一種綜合性研究,以舞臺藝術為中心,以其他學科為配合。這個組要注意兩點,第一是比較研究。包括中西比較,即中國戲曲和西方戲劇藝術的比較研究;南北比較,即京劇南派和北派(海派和京派)的比較研究;京劇和地方劇種的比較研究等。通過比較加以總結,這樣研究能夠更加深人。
  • 京劇能否在臺延續"美好時代"(傳統戲曲在臺灣③)
    1948年,梅蘭芳愛徒、僅有20歲的名伶顧正秋,從大陸帶著自己的「顧劇團」,應邀至臺北永樂戲院演出,京劇的唱念做打首度在寶島完整呈現。「顧劇團」在戲院一駐約5年,顧正秋等人也終於留在臺灣,成為京劇的播種者。「一曲蘇三驚四座」,著名的「四郎探母」選段更讓隨國民黨遷臺的外省人淚落沾襟,國粹成為老一輩鄉愁的慰藉。   隨後臺三軍各自成立劇團,分別名為陸光、大鵬、海光,既有公演也有勞軍任務。
  • 中式大美|京劇、越劇、崑曲、黃梅戲……12類戲曲劇種及代表作
    京劇是國粹,崑曲近年大受追捧,而黃梅戲一句「夫妻雙雙把家還」,幾乎人人會哼。戲曲,潛移默化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為平淡的歲月贈上一抹繞梁的餘音。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各民族地區的戲曲劇種約有360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其中比較流行的著名劇種有五十多種。
  • 《老生常談-王珮瑜京劇清音會》上海大劇院大劇場演出,今日10:00...
    「清音會」的一句話主旨:讓觀眾90分鐘讀懂京劇(老生);90分鐘聽懂京劇(老生)。全新的清音會將「彈幕」用於舞臺上,每位觀眾都能現場反饋自己對京劇和現場演出的感受。演出中還將以一臺攝像機的視角live直播戲曲演員的化妝、扮戲、服裝、道具等可視性內容,讓觀眾在一個環境感受多個空間的內容。 在內容上王珮瑜的清音會可謂「說唱並重」。
  • 京劇川劇端午合演《白蛇傳》裡有個男「小青」
    與傳統劇目不同,這場「菊壇名角走馬換將」系列演出由上海京劇院與成都市川劇研究院聯手,京劇白娘子、許仙、小青與川劇白娘子、許仙、小青輪番登場獻藝。不同地域間傳統戲曲的藝術交流,成為上海舞臺新嘗試。 京川合演《白蛇傳》,京劇與川劇穿插展現,先由京劇表現白娘子與許仙「遊湖」「結親」,隨後由川劇「扯符吊打」演繹許仙懷疑白娘子為蛇、驚嚇致死的橋段,再有京劇呈現「盜草」和「水鬥」的故事。京劇和川劇在表演風格、服裝舞美各有獨到之處,在幕布開合間轉換,天衣無縫。
  • 大陸京劇名角名劇將在臺灣匯演 6天8場好戲連臺
    這是國家京劇院第十二次組團來臺演出,國家京劇院院長吳江親自率團,除于魁智外,超強演員陣容還包括國家京劇院梅派青衣李勝素、程派青衣李海燕、葉派小生江其虎、蕭派文丑鄭巖,並特別邀請大連京劇院花臉,銅錘、架子兩門抱的楊赤,北京京劇院馬派老生朱強,上海京劇院大武生奚中路,中國戲曲學院花臉舒桐等加盟演出。
  • 11月10日,17位殿堂級戲曲大咖將亮相陝西大劇院
    11月10日(本周日) 《梨園戲魂·京劇名家演唱會》 將在別克·陝西大劇院歌劇廳 精彩上演
  • 將呈現傳統與現代戲曲群像
    主辦方介紹,本次展演將包括京劇、豫劇、歌仔戲、客家戲和傳統布袋戲等10多個劇種。臺灣知名劇團「國光」、當代傳奇劇場、臺灣豫劇團等將帶來精彩演出,聚焦歷史、女性、時代等議題,以傳統和跨界兼備的演出,喚起觀眾對戲曲的熱情。  臺灣傳統藝術中心主任陳濟民介紹,該中心的核心任務是推廣與發展傳統藝術展演,特別從深度和廣度兩個方向,全力推動「傳統戲曲人才駐團演訓」和「開枝散葉」兩大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