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角王玉梅「川劇交響樂」專家座談會舉行 沈鐵梅點讚:川劇藝術後...

2020-12-21 封面新聞

座談會現場

封面新聞訊記者 杜恩湖

4月22日晚,著名川劇表演藝術家王玉梅「暗香疏影入管弦——王玉梅川劇交響音樂會」在成都ICON雲端天府音樂廳取得了圓滿成功。4月29日上午,成都市川劇研究院舉辦了王玉梅川劇交響音樂會專家座談會。座談會由成都市川劇研究院黨總支書記蔡少波主持。中國劇協副主席、重慶市文聯主席、重慶市川劇院院長、著名表演藝術家沈鐵梅,中國戲曲學院作曲系主任謝振強,北京著名劇作家、文藝評論家、解放軍報文藝部原主任陳大鵬等集體出席。

座談會現場專家雲集,包括專程從重慶趕來成都觀看王玉梅川劇交響音樂會的重慶市川劇院院長助理劉楓,重慶市川劇院鼓師苟驥,重慶市川劇院院長秘書劉才華,以及四川音樂學院院長林戈爾,四川省劇協常務副主席、秘書長劉寧,四川音樂學院原院長敖昌群,四川音樂學院作曲技術研究所專職研究員杜夢甦,成都市音產辦副主任李天昊,成都市文廣新局藝術處副處長李志權以及成都市川劇研究院主創人員導演熊劍,曹光平、王起久、王文訓、蔣立芳、向歐等主創和出品人黃冬共同參加了王玉梅的專家座談會。

封面新聞記者在座談會現場看到,川劇名家沈鐵梅和王玉梅親密地坐在一起。蔡少波代表主辦方首先祝賀王玉梅「暗香疏影入管弦——王玉梅川劇交響音樂會」取得了圓滿成功,為4月春天的成都送來了文化盛宴。同時,歡迎專家們為了川劇藝術家發展,對這場音樂會提出寶貴意見。

座談會現場

現場專家們互動交流,暢所欲言,氣氛熱烈,對王玉梅的川劇交響音樂會作出了高度評價。

中國戲曲學院作曲系主任謝振強,首先以專家的身份作了發言。他說:「我非常榮幸受邀。昨晚看了效果非常不錯。王玉梅的演唱,感覺雖然很年輕,但對唱腔、音樂的把握非常到位、成熟,能把整臺唱腔完美表現出來,有很好的功力和把控能力,和樂隊的糅合度也比較高。一般傳統戲和樂隊不容易融合到一起。我聽過京劇的一些交響樂,但不是很理想。這有點類似於歌劇和聲樂音樂會的品質,值得肯定,做得比較到位,不容易。演唱的音準、音色的控制都非常好。這些作品有不同的特點、風格、人物形象,不僅唱,還表演的很到位,唱路、戲路都非常寬。」

謝振強說,「此次交響音樂會樂隊的編配好,把不同樂器的特性、作曲的手段運用得非常豐滿,有些配法改變了傳統戲曲的配法,戲曲老聽眾可能不太能適應,但這種大膽創新讓我感受很震撼。不光是立體化呈現,還有烘託。編配到指揮到呈現,做得比較到位。」

他認為,戲曲傳播需要拓寬思路。以往都是傳統段子,此次這樣的設計對川劇音樂的推廣非常好。單一的川劇演出造價很大,傳播效果不好,不同的劇場可能有不同的固定觀眾群體。從傳播上看,這樣的形式拓展了戲曲的傳播路徑,是非常好的創意,非常有必要。「中國戲曲如果還是單向的傳承,可能走不到今天。從延安時期戲改,到50年代戲改,到樣板戲,都是洋為中用、古為今用,與現實接軌,與時俱進。這臺音樂會讓我聽到了比較現代的感覺,和傳統的川劇音樂很不同,非常不錯,將來走出去到世界各地,和當地文化交流很便捷,帶著總譜、演奏員就可以因地制宜進行傳播。整臺音樂會的創新意識非常好。這麼多聲腔都能得到展示,真是『一桌盛宴』,需要加大宣傳,向全國推廣,巡演或者用多媒體宣傳,傳播川劇聲腔藝術。」

座談會現場

北京著名劇作家、文藝評論家、解放軍報文藝部原主任陳大鵬,以評論專家的身份點評說:「在我印象中,成都是個歷史與現代、高雅與通俗結合的城市,昨晚的演出再次加深了這一印象,這是一場藝術的盛宴,再次證明了川劇生命的生生不息。第一篇章讓我們看到了川劇的本源,最見演員的功力,王玉梅演繹的出神入化,駕馭整個交響樂隊輕鬆自如,讓傳統劇目增加了可視性、可聽性,我看過很多劇種,川劇的更有魅力。第二篇章將古詩詞用戲歌演唱,融入民歌,讓傳統藝術注入新的感染力,更接地氣。川劇要發展必須不斷創新。第三篇章是古老戲曲和現代音樂的完美結合。王玉梅有紮實的功底,對多種唱法駕馭自如。我最喜歡《成都》。我期待王玉梅走上北京中國大劇院演出。」

四川音樂學院林戈爾,以音樂專家身份點評說:「20多年前,沈鐵梅辦個人獨唱音樂會,現在又有王玉梅,我很欣喜,誰說川劇不時尚,不好聽,不現代?有些演唱會只是交響樂伴奏,但昨晚的演出非常有交響味道,融合得非常好,從音樂上講,肯定是川劇交響樂。這得益於諸位作曲家。從未見過哪個戲有這麼多作曲家參與。從傳承到發展到跨界,是非常成功的演出,尤其是最後川劇、美聲、京劇跨界融合特別精彩。我覺得這臺晚演奏水平達到了新高度。配器方面,可能銅管樂器偏多,還可以再空靈一點,控制一下管樂的聲部。成都市川劇院搞了這麼一臺有藝術性學術性觀賞性人民性慶典性展示性的晚會,祝賀演出成功!」

幾位專家先後發言,讓研討會充滿濃濃的藝術氣氛。

著名音樂家、四川省音協主席敖昌群說:「聽完王玉梅的川劇音樂會,思緒萬千浮想聯翩,真好聽,梅花獎得主們真了不起!王玉梅功底很深厚,行腔婉轉自主,作品結構把握到位,不光扮相,她的一舉手投足的颱風都和唱腔完美融合在一起。昨晚的成功首先得益於王玉梅的唱功,她藝術功底的全面展示,給了全體觀眾美的享受。有一點顛覆我對川劇的看法,不管從唱腔、唱段還是演員的藝術功底來講,拿到全國去和其他大劇種相比,我們川劇依然處於強有力的地位。我不同意把川劇簡單歸為『三大雜耍』——變臉、吐火、滾燈,我作為川人很不服氣,川劇全本戲一千多個,哪裡是這些雜耍呢?川劇唱腔優美唱段豐富,詞牌曲牌豐富多樣。這場音樂會節目的編排很有意思。第一部分完全傳統戲,我最喜歡,經典唱段如果再進行精心打磨不斷提高,將在川劇歷史甚至戲曲歷史中獲得它應有的崇高地位。第二部分是創造性的發揮,很不錯,最喜歡《念奴嬌》,強烈的對比給我很深的印象。第三部分更具時代感,展示出川劇在現代的突破性創新成果。川劇的前世今生在這臺演出中得到了展現。」

座談會現場

他指出,隨著時間流逝,能演出的川劇全本戲越來越少。川劇不僅要突破,更重要的是保護,要演要唱要在舞臺上展現,這需要國家全力的支持。把現在的偉大的傳統藝術好好保存下來,這才是中華民族文化真實的傳承。「我不反對創新和探索、突破,但是原汁原味的東西要保護好。這臺音樂會很有意義的地方就在於第一部分就是川劇的本源,從唱腔、演員演繹的角度都很好地表現出川劇的傳統特色和藝術魅力。要儘可能把川劇全本戲好好保存,好好演出。我非常在意鼓師和指揮的配合,兩個樂隊水乳交融,體現出前輩的改革努力終於在今天結出碩果。一唱三嘆的委婉動人直擊人心,這就是川劇的魅力。作為川人,要為川劇音樂的傳承做出貢獻。昨晚的樂隊表現總體令人滿意,才知道是用兩天時間就完成所有排練和合樂工作,這很了不起,體現了川交一年多來的巨大變化,樂團總體水平得到了大的提升。特別是肖超和王玉梅的配合,沒有出現大的失誤,王玉梅非常自如地發揮出她的藝術水平。充分肯定這場音樂會的成功,能為川劇音樂樹立新的形象。」

他還談到,「川劇、交響配合得特別好,有幾個唱段,比如《釵頭鳳》的寫法我很喜歡,既有交響性,又很好地配合了川劇的演出,是個融合得很好的範例。《成都》融合了流行元素,做得很好。《槐花幾時開》有待推敲,如何更好地調動交響樂的手段。總的來講,昨晚的音樂會是一個很好的川劇音樂的展示平臺,如果去國家大劇院,也能贏得全國觀眾的好評。參與主創的老師有非常好的功底,非常值得敬佩。希望修改提升後以更燦爛的形象出現在全國觀眾面前。」

專家們的精彩發言,讓研討會不斷掀起一個又一個高潮。沈鐵梅以中國劇協副主席的身份作了精彩發言。她說:「非常成功!王玉梅的魅力充分展示。功力、實力、領悟力、魅力、組織力都很強大。前年,我第一次看玉梅的《思凡》,確實是好演員,她的聲腔表現力非常到位,表演自如。玉梅是新時代很有演唱的川劇表演藝術家。20多年前,1994年,我的音樂會得到了川劇界專家們的關心和幫助,在四川成功舉辦,是川劇史上第一次個人音樂會,和這次不一樣,只有最後一個《三祭江》用到了交響樂。我感慨,感動,血液中浸潤著川劇,這次的三個篇章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了調整,體現了川劇的傳承傳統傳揚傳頌,讓更多人能了解川劇聲腔的魅力,了解青年藝術家王玉梅的川劇表現能力。在整個構架裡,感受到川劇人不斷前行不斷探索的恆心、決心,始終不滿足。王玉梅雖然得了梅花獎,但沒有放棄事業,沒有故步自封,繼續超越自我,在實踐中這樣的先鋒探索很容易失敗,但她不畏懼,有堅韌的性格,為她點讚。『暗香』就是川劇音樂的魅力,如果不把川劇聲腔的藝術展現出,音樂會就不會成功,三個篇章始終不離川劇聲腔魅力。玉梅聲音很有穿透力,比較大氣,對作品的掌握好,對音樂的處理能力很強,我看到了川劇藝術的後繼有人,玉梅會通過她自己帶動四川的川劇發展。」

不過,沈鐵梅也對此次音樂會提出了一些建議,「個人認為第一篇章應該更多地展現川劇的傳統,配器過於濃烈,忽略了川劇傳統的『徒歌』的表現形式。玉梅的節奏上也有一些需要調整,配器層次不明顯,太重,玉梅過多用小嗓,很纖細,調太高,個人覺得還不夠展示功力,應該像梅蘭芳那樣更加抑揚頓挫。《釵頭鳳》、《成都》都應該是很有意境的,兩個時空,要營造時空感,在導演方面要增加意境、燈光、站位,幫助觀眾理解。希望玉梅能把這些作品在全國展示。我為玉梅點讚,為團隊點讚,為成都市川劇院點讚。川劇是獨具魅力的劇種,祝願川劇走得更好!」

沈鐵梅的精彩點評,引起了現場的熱烈掌聲。

座談會現場

沈鐵梅發言後,緊接著,杜夢甦、曹光平、王起久等專家先後發言。專家們讚揚王玉梅的川劇交響音樂會是一次成功的藝術探索,是試驗,是展望,希望通過這臺川劇交響音樂會,能給當代社會帶來更大的影響。

最後,王玉梅深深感謝專家們在百忙之中來參加自己的研討會,感謝沈鐵梅老師以中國劇協副主席身份指點自已,感謝專家們給予的高度讚賞和指出不足。她表示,今後會更加努力,認真總結得失,為川劇藝術發展繁榮,做出更大貢獻!

相關焦點

  • 『』王玉梅川劇交響音樂會」成都完美上演 沈鐵梅讚揚王玉梅:「唱...
    4月22日晚9時10分,當王玉梅川劇交響音樂會在成都雲端·天府音樂廳完美落幕,從重慶專程趕來成都觀看玉梅川劇交響音樂會的重慶市文聯主席、重慶市川劇院院長、著名表演藝術家沈鐵梅,這樣評價王玉梅的川劇交響樂。清醇美妙的旋律,委婉悠揚的唱腔。王玉梅,年輕的川劇表演藝術家,為4月春天的成都營造出了一番春季盎然、美輪美奐的藝術境界。
  • 川劇新時代藝術發展座談會在重慶舉行 沈鐵梅等多位戲曲名家共謀...
    繼13日晚成功舉辦「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川劇藝術巡禮」主題晚會後,12月14日上午,重慶市川劇院院長沈鐵梅又馬不停蹄主辦了「川劇新時代藝術發展座談會」,邀請多位戲曲專家學者,為重慶川劇院的未來發展,為川劇藝術展開了一場「借腦工程」。
  • 川劇名角王玉梅藝術大實驗:川劇交響音樂會 22日晚成都舉行
    4月13日中午1時,記者獲悉:,一場極有藝術品質創新的「王玉梅川劇交響音樂會」,將於4月22日晚,在成都雲端·天府音樂廳隆重舉行。音樂與川劇的結合,不僅能讓人感受到交響樂的優美,也能讓大家領略川劇經典的獨特魅力,為川劇的發展之路進行一些探索。音樂會中的主角王玉梅作為成都本土的川劇界的領軍人物,隨著川劇交響音樂會的日子臨近,受到越來越多的戲迷和樂迷的強烈關注。
  • 交響樂「幫腔」川劇!川劇名家王玉梅22日用川劇演繹《成都》
    人民網成都4月16日電(王波)4月22日晚,極有藝術品質創新的「王玉梅川劇交響音樂會」將在成都雲端·天府音樂廳隆重舉行。屆時,川劇表演藝術家、「梅花獎」得主王玉梅將演唱《思凡》《拷紅》《天府之聲》《梅花絕句》《釵頭鳳》等曲目,更是將運用川劇來演繹那首膾炙人口的《成都》。
  • 川劇如何長在時代的審美點上?2020成渝兩地川劇藝術交流座談會重慶舉行
    川觀新聞記者 李婷川劇《目連之母》打頭陣剛開啟了「2020年成渝兩地川劇藝術交流演出系列活動」的首場演出,緊接著10月30日,2020成渝兩地川劇藝術交流座談會暨戰略合作協議籤署儀式在重慶國泰藝術中心舉行,來自成渝兩地川劇演員、戲劇家協會、演藝行業、高校等領域代表匯聚一堂「話行業家常」。
  • 川渝聯動、名家薈萃,大足第二屆川劇文化藝術節開幕
    這場以「川渝交流·戲匯巴蜀』」為主題川劇盛會,匯聚了川渝兩地多位名角大家,一聲聲嘹亮的戲腔,一場場精彩川劇展演,一系列趣味互動項目,讓雍溪這座花香古鎮再次成為了歡樂的海洋,也給川渝文旅協同聯動發展注入了新的動能。
  • 「川劇皇后」沈鐵梅做客中國文聯《藝術公益大講堂》分享川劇藝術...
    「川劇是中國戲曲藝術的一朵奇葩,變臉是其中一項技法,讓世界更加了解了中國傳統藝術的博大精深……」4日,中國文聯官方網站中國文藝網最新推出的《藝術公益大講堂》欄目裡,中國劇協副主席、重慶市文聯主席、重慶市川劇院院長、「川劇皇后」沈鐵梅精彩亮相,她結合四十餘年藝術實踐經驗,就川劇藝術魅力與觀眾做了細緻分享
  • 川劇如何長在時代的審美點上?2020成渝兩地川劇藝術交流座談會重慶...
    川觀新聞記者 李婷川劇《目連之母》打頭陣剛開啟了「2020年成渝兩地川劇藝術交流演出系列活動」的首場演出,緊接著10月30日,2020成渝兩地川劇藝術交流座談會暨戰略合作協議籤署儀式在重慶國泰藝術中心舉行,來自成渝兩地川劇演員、戲劇家協會、演藝行業、高校等領域代表匯聚一堂「話行業家常
  • 川劇未來怎麼走?趙季平魏明倫陳智林沈鐵梅支招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11月3日,第四屆川劇節「名人論川劇——川劇傳承發展論壇」在成都舉行。「巴蜀鬼才」魏明倫,著名音樂家趙季平,川劇表演藝術家沈鐵梅、陳智林分別從劇本、音樂、聲腔、人物塑造等方面暢談自己的川劇情懷,抒發自己對「川劇振興」的個人見解,並祝福川劇未來:「出人出戲出觀眾,花開滿園!」
  • 大足第二屆川劇文化藝術節開幕 五位中國戲曲梅花獎得主登臺獻藝
    這場以「川渝交流戲匯巴蜀」為主題的川劇盛會,匯聚了川渝兩地多位名角大家。▲川劇文化節現場 川渝五位梅花獎得主同場獻藝作為川渝兩地最重要的川劇節會之一,本次活動群星雲集。中國劇協副主席、重慶市文聯主席、市川劇院院長、三度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沈鐵梅,四川藝術職業學院院長、四川省戲劇家協會主席、二度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二級教授研究員陳智林,以及周和平、程聯群、夏庭光、黃榮華、譚小兵、肖德美、王玉梅、王超、虞佳、熊平安、熊劍等十餘位川渝兩地名家出席開幕式。
  • 川渝五位「梅花獎」得主同臺獻藝,大足第二屆川劇文化藝術節開幕
    這場以「川渝交流·戲匯巴蜀』」為主題川劇盛會,匯聚了川渝兩地多位名角大家,一聲聲嘹亮的戲腔,一場場精彩川劇展演,一系列趣味互動項目,讓雍溪這座花香古鎮再次成為了歡樂的海洋,也給川渝文旅協同聯動發展注入了新的動能。
  • 四川重慶聯合舉辦第四屆川劇節 弘揚傳統文化
    近日,記者從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了解到,今年10月至11月,由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中國藝術研究院支持,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省振興川劇領導小組、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重慶市文化和旅遊委員會主辦的第四屆川劇節在成都舉行。
  • 系列活動紀念川劇大師陽友鶴
    系列活動包含「川劇大師陽友鶴表演藝術座談會」、「川劇大師陽友鶴生平及藝術成就回顧展」、唱腔既能保持川劇高腔的共性,又能表現不同人物的個性。特別是他在川劇劇種中開創了旦角表演藝術的「陽派」,讓其成為川劇發展史上一位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代表性人物。
  • 紀念中共四川省委發出 「振興川劇」號召30周年座談會隆重召開
    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省文聯主席郭永祥,省政協副主席曾清華,省老領導、老同志廖伯康、席義方、李致,省政府副秘書長陳保明,省文化廳黨組書記、廳長鄭曉幸,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朱丹楓,四川電視臺臺長陳華、省文化廳副廳長李兆權、中國劇協副主席、重慶市川劇院院長沈鐵梅,四川省振興川劇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負責同志出席座談會。文化部、中國劇協、重慶市文廣局向座談會發來賀電、賀詞。
  • 【藝術公益大講堂】沈鐵梅:讓川劇之美綻放時代新彩
    【藝術公益大講堂】沈鐵梅:讓川劇之美綻放時代新彩 2020-12-04 1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名角沈鐵梅談川劇:從有人讓演員改行到「出人、出戲、出觀眾」
    【解說】近日,「川劇新時代——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川劇藝術巡禮」系列活動在重慶川劇藝術中心持續開展。回顧過去40年,重慶市川劇院在劇目建設、人才培養、對外交流等領域都取得不俗成績。  重慶市川劇院院長、「中國戲劇梅花大獎」得主沈鐵梅告訴中新社記者,如今看來劇院「出人、出戲、出觀眾」,但在過去40年裡,一路走來十分不易。
  • 從《內心風景》見證傳統川劇與西方交響樂的火花
    從《內心風景》見證傳統川劇與西方交響樂的火花 2020-10-16 14: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川劇皇后」沈鐵梅時隔30年再演《三祭江》
    「川劇皇后」沈鐵梅時隔30年再演《三祭江》   「藝聚山城」渝港名伶匯演昨晚在渝舉行 六月六日晚,重慶市川劇藝術中心,沈鐵梅正在演繹傳統折子戲《三祭江》。本版圖片均由熊明攝
  • 「川劇皇后」沈鐵梅追憶重慶籍川劇名家劉世玉:了不起的閨門旦大家
    沈鐵梅21日晚,國家一級演員、著名川劇表演藝術家、教育家劉世玉因病去世22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獲悉,中國劇協副主席、重慶市文聯主席、重慶市川劇院院長、「梅花大獎」得主沈鐵梅已趕赴成都悼念。沈鐵梅表示,作為了不起的閨門旦大家,劉世玉的離去是川劇界重大損失。
  • 經典川劇唱響成渝「雙城記」
    川劇文化淵源流長,是成渝之間的文化共通點。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振興川劇事業,培育青年川劇人才,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10月29日至11月3日,「成渝兩地川劇藝術交流演出系列活動」在重慶國泰藝術中心、涪陵大劇院精彩上演。《目連之母》《盜冠袍》《紅梅記》等經典川劇劇目,由陳巧茹與成都市川劇研究院的演員們,在重慶的舞臺上精彩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