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角沈鐵梅談川劇:從有人讓演員改行到「出人、出戲、出觀眾」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解說】近日,「川劇新時代——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川劇藝術巡禮」系列活動在重慶川劇藝術中心持續開展。回顧過去40年,重慶市川劇院在劇目建設、人才培養、對外交流等領域都取得不俗成績。

  重慶市川劇院院長、「中國戲劇梅花大獎」得主沈鐵梅告訴中新社記者,如今看來劇院「出人、出戲、出觀眾」,但在過去40年裡,一路走來十分不易。據了解,1980年重慶市川劇院恢復建制,這一年沈鐵梅進入四川省川劇學校重慶班學習川劇表演。

  【同期】(重慶市川劇院 院長 沈鐵梅)

  1978年剛剛恢復傳統戲的時候,那倒是有很多老藝術家都在,那麼就是主要是以傳統戲為主,有非常多的優秀的傳統劇目。那麼之後,也就是說1985年之後,其實我們川劇就是一個低谷,它也是中國戲曲的一個低谷,所以好多劇目幾乎都沒有人,而且好多人都離開了這個職業。我說就是我們這一批,重慶川劇院,我們是1980年進院的這批,其實剛剛見證了四十年的這個風雨歷程。

  【解說】在本次川劇藝術巡禮期間,重慶市川劇院現代川劇《金子》、歷史故事劇《李亞仙》、革命題材川劇《江姐》,以及眾多經典折子戲《北邙山》《肖方夜奔》《思凡》《張飛審瓜》《打神》等相繼上演。每場演出,臺下都坐滿了觀眾。

  【同期】(重慶市川劇院 院長 沈鐵梅)

  現在大家會覺得,看見有年輕觀眾走進來,但是就像我們那個戲裡邊講的,其實一個觀眾或者是沒有觀眾的時候,其實我們這個時候的價值在哪兒體現,因為人們都會讓你去改行,你不要再從事這個了,那麼我覺得你的價值不能得到體現,人們認識不到你的價值的時候,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痛苦的事情。

  【解說】沈鐵梅說,憑藉一代代川劇人對舞臺的熱愛與堅守,才收穫如今的成果。記者在同期舉辦的「重慶市川劇院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成果展」現場看到,自2001年起,重慶市川劇院拓展對外文化交流,多次赴韓國、法國、荷蘭、德國、義大利、菲律賓、美國、加拿大、印度、英國等十餘個國家演出。演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解說】據悉,目前劇院擁有沈鐵梅、馬文錦、孫勇波、黃榮華、胡瑜斌、吳熙六位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人才梯隊也形成老、中、青三代格局。「80後」和「90後」川劇演員逐漸「接棒」,領銜主演大幕戲。原文化部政策法規司司長康式昭告訴中新社記者,在他看來,目前川劇是「喜逢新時代」。

  【同期】(原文化部政策法規司司長 康式昭)

  它是紮根於民眾的這麼一個劇種。這個劇種在它的發展的歷史上,確實有過一些曲折,但是我們的川劇的戲劇人,他們是在努力地奮鬥,在破除貧困、寂寞這樣的包圍,然後在力所能及地在振興川劇、在發展川劇。這樣的話,我們就看到了,無論是在前些年,還是近年,那麼我們川劇都是既出人,又出戲,有一批保留劇目。

  記者 張穎綠蕎 重慶報導

責任編輯:【羅攀】

相關焦點

  • 川劇未來怎麼走?趙季平魏明倫陳智林沈鐵梅支招
    「巴蜀鬼才」魏明倫,著名音樂家趙季平,川劇表演藝術家沈鐵梅、陳智林分別從劇本、音樂、聲腔、人物塑造等方面暢談自己的川劇情懷,抒發自己對「川劇振興」的個人見解,並祝福川劇未來:「出人出戲出觀眾,花開滿園!」
  • 名角王玉梅「川劇交響樂」專家座談會舉行 沈鐵梅點讚:川劇藝術後...
    編配到指揮到呈現,做得比較到位。」他認為,戲曲傳播需要拓寬思路。以往都是傳統段子,此次這樣的設計對川劇音樂的推廣非常好。單一的川劇演出造價很大,傳播效果不好,不同的劇場可能有不同的固定觀眾群體。從傳播上看,這樣的形式拓展了戲曲的傳播路徑,是非常好的創意,非常有必要。「中國戲曲如果還是單向的傳承,可能走不到今天。
  • 老戲復出,新人輩出 川劇青年大賽撥弄兩把「算盤」
    老戲與新人,大賽把這兩把「算盤」撥弄得聲聲響。□本報記者 張良娟老戲復出,有望活態傳承    省川劇院的《周瑜打黃蓋》、成都市川劇研究院的《跪門吃草》《困滎陽》和《樂羊啜羹》、宜賓酒都藝術研究院的《嶽母刺字》……在比賽日程表上,連續兩屆擔任評委的省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杜建華將這幾齣戲都做了標記:「已很少能看到了。」
  • 戲曲要強調時代特徵適應觀眾
    趙季平、陳智林、魏明倫和沈鐵梅(左起)談川劇發展。   11月3日,第四屆川劇節「名人論川劇——川劇傳承發展論壇」在成都舉行。「巴蜀鬼才」魏明倫,著名音樂家趙季平,川劇表演藝術家沈鐵梅、陳智林分別從劇本、音樂、聲腔、人物塑造等方面暢談自己的川劇情懷,抒發對「川劇振興」的個人見解,並祝福川劇未來:「出人出戲出觀眾,花開滿園!」
  • 通訊:從「低谷」邁向「騰飛」的川劇人與川劇院
    中新網重慶12月25日電 題:從「低谷」邁向「騰飛」的川劇人與川劇院  中新網記者 張穎綠蕎  「李亞仙破了夢境碎了肝腸,手撫雙目淚在心裡淌,腳下搖晃一步一踉蹌……」著名川劇表演藝術家沈鐵梅一開嗓便引得全場叫好。
  • 「川劇皇后」沈鐵梅來漢覓知音 她說武漢戲迷很有意思
    來嘗嘗川劇的「麻辣燙」喜歡川劇的本地戲迷有福了,因為沈鐵梅此次帶來的劇目是助其第3次摘得中國戲劇「梅花獎」的《李亞仙》。李亞仙是傳統戲曲《繡襦記》中的主人公,她本是唐代歌妓,後與官宦子弟鄭元和相戀,二人戀情幾經波折,李亞仙甚至為勸鄭元和專心向學而自刺雙目。在傳統戲曲中,這對苦命鴛鴦結局圓滿,但在沈鐵梅演繹的版本中,李亞仙的命運令人唏噓,也更有現實意義。
  • 「川劇皇后」沈鐵梅追憶重慶籍川劇名家劉世玉:了不起的閨門旦大家
    沈鐵梅21日晚,國家一級演員、著名川劇表演藝術家、教育家劉世玉因病去世22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獲悉,中國劇協副主席、重慶市文聯主席、重慶市川劇院院長、「梅花大獎」得主沈鐵梅已趕赴成都悼念。沈鐵梅表示,作為了不起的閨門旦大家,劉世玉的離去是川劇界重大損失。
  • 【藝術公益大講堂】沈鐵梅:讓川劇之美綻放時代新彩
    >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重慶市川劇院院長沈鐵梅沈鐵梅:讓川劇之美綻放時代新彩靈魂三問嘉賓叫什麼鐵梅>在沈鐵梅看來,變臉作為川劇表演中一種極具表現力的技法,確實對川劇的傳播推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讓世界各地的人們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 「川劇皇后」沈鐵梅時隔30年再演《三祭江》
    當晚,來自香港八和會館的粵劇名伶和來自重慶市川劇院的川劇名伶同臺競藝,《裁縫偷布》、《斬二王》之「拗箭結拜」、《三祭江》、《平貴別窯》之「別窯」依次上演,讓現場700多名票友欣賞到精彩的戲曲盛宴。   本場演出的開場劇目為重慶市川劇院帶來的《裁縫偷布》,許詠明飾演的龔裁縫和王大娘之間風趣的對白,讓在場觀眾多次捧腹大笑。
  • 四川重慶聯合舉辦第四屆川劇節 弘揚傳統文化
    近日,記者從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了解到,今年10月至11月,由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中國藝術研究院支持,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省振興川劇領導小組、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重慶市文化和旅遊委員會主辦的第四屆川劇節在成都舉行。
  • 川劇新時代藝術發展座談會在重慶舉行 沈鐵梅等多位戲曲名家共謀...
    封面新聞記者 杜恩湖 重慶攝影報導「 昨晚看了川劇新時代主題晚會,很成功,很興奮。老中青四代川劇演員同臺展演那麼多精彩的川劇片斷,我看到了川劇的未來希望。為了川劇更好的傳承和發揚,重慶市川劇院還要繼續努力工作,多出好人才、好作品!」
  • 「川劇皇后」沈鐵梅做客中國文聯《藝術公益大講堂》分享川劇藝術...
    「川劇是中國戲曲藝術的一朵奇葩,變臉是其中一項技法,讓世界更加了解了中國傳統藝術的博大精深……」4日,中國文聯官方網站中國文藝網最新推出的《藝術公益大講堂》欄目裡,中國劇協副主席、重慶市文聯主席、重慶市川劇院院長、「川劇皇后」沈鐵梅精彩亮相,她結合四十餘年藝術實踐經驗,就川劇藝術魅力與觀眾做了細緻分享
  • 《灰闌記》走紅背後:川劇在傳統與時尚間掙扎
    當晚,由話劇《高加索灰闌記》改編的川劇《灰闌記》首次在這裡亮相,容納1000多人的劇院座無虛席,而門票早在5月初即被一搶而空。  當天演出結束後,觀眾鼓掌喝彩長達10分鐘,演員數度返場謝幕,關閉的大幕反覆拉開了5次。  上月底,《灰闌記》回到重慶,第一場演出在川劇院舉行,劇院近700個座位,座無虛席。在隨後的幾場演出中,演出票均被一搶而空,有些觀眾甚至已連續看了好幾場。
  • 『』王玉梅川劇交響音樂會」成都完美上演 沈鐵梅讚揚王玉梅:「唱...
    4月22日晚9時10分,當王玉梅川劇交響音樂會在成都雲端·天府音樂廳完美落幕,從重慶專程趕來成都觀看玉梅川劇交響音樂會的重慶市文聯主席、重慶市川劇院院長、著名表演藝術家沈鐵梅,這樣評價王玉梅的川劇交響樂。清醇美妙的旋律,委婉悠揚的唱腔。王玉梅,年輕的川劇表演藝術家,為4月春天的成都營造出了一番春季盎然、美輪美奐的藝術境界。
  • 大咖共話振興川劇 名人論川劇——川劇傳承發展論壇成功舉辦
    作為第四屆川劇節的九大亮點活動之一,首場論壇邀請到趙季平、魏明倫、沈鐵梅和陳智林四位大咖與現場觀眾、網友共話川劇的傳承發展,同時還發布了國內首份川劇大數據解析報告,是一場以跨界對話、公眾參與、視野開放、技術呈現為特色亮點O2O對話形態的創新論壇,面向全球受眾推廣中國川劇,亮出四川文化自信的金質名片。
  • 梅花獎得主沈鐵梅領銜 川劇《江姐》登臺國家大劇院
    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30日晚,川劇聲腔第一人沈鐵梅於國家大劇院歌劇院的舞臺上以完美狀態演繹了人們熟知的橋段。川劇《江姐》取材於小說《紅巖》,劇本來源於著名劇作家閻肅1964年創作的同名歌劇,由「三度梅」獲得者、重慶市川劇院院長沈鐵梅領銜主演,大反派甫志高、沈養齋則由梅花獎得主孫勇波、胡瑜斌扮演。
  • 渝港名伶匯演開鑼 沈鐵梅與羅家英碰撞「川粵火花」
    香港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羅家英演繹「粵味」,「川劇皇后」沈鐵梅表現「渝味」,碰撞出粵劇與川劇的火花。「川劇和粵劇是天南地北的不一樣,表演、唱法、語言等,都沒有相似的地方。」羅家英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己很尊重川劇,這是很有成就的舞臺藝術,其唱做自成系列。他喜歡看川劇,如《白蛇傳》《楊廣逼宮》等,還曾帶學生到重慶學習,請川劇老師教他們基本功。
  • 許倩雲 一片丹心在川劇
    許倩雲聲音清脆甜美,宛若青春重返,讓觀眾讚嘆不已。叫人難以相信的是,這位位列「川劇四大名旦」,人稱「川劇皇后」的川劇表演藝術家,已經84歲了。  2018年盛夏,90歲的許倩雲,因上廁所時摔跤導致骨折,做了手術後在家臥床休養。她如今沒有房產,住所是租來的。愛人離世多年,她未曾孕育,後半生獨立支持,投身熱愛的川劇之中。
  • 川劇經典《白蛇傳》在兩江新區驚豔亮相
    此次上演的川劇《白蛇傳》由著名川劇表演藝術家沈鐵梅擔任藝術總監,中國劇協會員、劇作家曾祥明進行劇本整理,國家一級導演曾幀任導演,優秀青年演員周星雨、唐緯、張生擔綱主演,此次演出的演員主要為90後及00後,其中最小的一位演員年僅14歲。據悉,川劇《白蛇傳》觀演票提前一個星期就售罄。演出當日,觀眾秩序井然地排隊、測體溫、出示渝康碼、實名制入場。
  • 讓年輕人成為川劇的「終生粉絲」
    沈鐵梅正在給觀眾示範講解川劇動作。伴隨著她的動作,樂隊的鑼鼓驟響,沈鐵梅牽起戲服的水袖作傘,姿態自然優雅,劇場裡頓時響起陣陣掌聲。   這是重慶市川劇院和大渝網合作舉辦的「談藝賞戲——走進川劇」表演式講座第一講。觀眾中有許多年輕的面孔,在沈鐵梅看來,他們都是川劇未來的「終身粉絲」。   「博物館裡的戲服,比電視裡更真實」   「家裡的頭花沒有這個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