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茶都要坐杯嗎?其實,無論巖茶、白茶,都是對好茶的誤解

2020-12-19 百匠茶學院

丨本文由百匠茶學院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百匠林方致

丨作者:林方致

呵筆難臨帖,敲床且煮茶。

寧靜致遠,方得始終,我是林方致。

今日天氣晴朗、惠風和暢,是個適合出遊的日子,於是便帶著孩子去街上轉轉了,正好逢著年關,也可以採辦些年貨,離著新年還有小半個月,但福鼎的街頭巷尾都已經掛滿了紅燈籠,一個個小燈籠在綠葉的襯託下,分外的紅豔、可愛。

迎著過節的氣氛,我和孩子兩人一路走到了老街,倒也不覺得累人,相比購物廣場老街的市井氣更濃些,整條老街上都是小吃攤,串串、肉片、小糕點、光餅夾肉、芋頭餃... ...多得是美食,整條老街仿佛都籠罩著食物的香氣,盈盈繞繞難以消散。

過了午飯時間,在小吃攤上把肚子填滿之後,我們兩人又調轉方向去了白茶街,尋友人討杯茶喝,也當是消消積食。到他店裡時,他正好在泡茶,泡的是一款去年新製成的荒野冬片,茶湯清甜爽口、茶香馥鬱帶著股冷香,恰好解了我的油膩,也提了我的精神。

這款荒野冬片歷經四時變化,野韻天成的葉片裡蘊含著豐富的內質,茶葉葉片寬大、有層厚厚的角質層,茶葉內的物質釋放的速度較慢,故而茶葉很是耐泡,我看友人已經出湯六、七泡有餘,還絲毫沒有坐杯的意思,幾衝之後茶湯厚度依舊不減,這款好茶無需坐杯。

何謂「坐杯」

「坐杯」、「悶泡」、「留根」、「瀝乾」,這是一組屬於茶品衝泡界的必備名詞。

「留根」:指在每泡茶水出湯的時候,留下些許的茶湯於蓋碗之中,大部分留湯的比例是三七分。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延續茶湯的滋味,讓每杯茶湯都能保持甘醇的滋味。以白茶為例,一般是在蓋碗容積較大或是煮茶時,會使用「留根」法;

「瀝乾」:是「留根」的反義詞,留根是留下茶湯,瀝乾則是在每次出湯之際,將茶湯倒個乾淨,蓋碗內不留一滴一毫的湯水,適用於容量小的衝泡容器;

「悶泡」:悶泡是指將茶葉悶在蓋碗之中,延長出湯時間,讓茶葉與水之間親密無間的接觸許久,通常情況下,這個時間不會少於三分鐘;

「坐杯」:坐杯的概念與「悶泡」類似,都是將茶水出湯的時間延長,最大的區別在於,「坐杯」延長的時間遠遠的短於「悶泡」,並且坐杯的時間是會隨著衝泡次數的增加而增加。以白茶為例,優質白茶的前幾泡並不會坐杯,到第五、六泡開始,之後每泡的坐杯時間可延長10秒。

品質上乘的茶,前幾泡不宜坐杯

對於品質上乘、內質深厚的優質茶品而言,前幾泡根本無需坐杯。一杯好茶,往往是到了五、六泡之後才需要稍稍的坐杯,也不需要太長時間,延緩個十秒即可,這樣能將茶葉內更深層面的內含物質逼出,使得茶友閱盡屬於這杯茶的所有不同滋味,從清甜到甘稠。

過早的坐杯,對於優質茶品來說,無疑是一種糟蹋。就以我最經常接觸也是比較了解的福鼎白茶中的新白茶為例,我們平日裡衝泡白茶,最適合的方式便是「快出水」,從沸水入蓋碗到茶湯出蓋碗的時間最好控制在5秒以內,這樣得來的茶湯最為清冽鮮爽。

長在海拔600米以上的優質高山茶青,從一出世就身懷「寶藏」,像是十年寒窗的學子,已經博覽群書、學富五車,內涵豐富。如果在衝泡第一道茶湯時就採用坐杯的方式,相當於是將原本可以衝泡三、四泡的茶湯內質,濃縮於一杯茶湯之中,提前透支茶湯的內質。

這樣做只會帶來兩個後果,一來過早或是過長時間的坐杯,會導致茶味物質釋放過多,茶湯的滋味過於濃鬱,湯感不佳,而且喝過濃的茶水還會造成熬夜與茶醉;二來茶葉內的物質被提前釋放,茶葉內的物質含量降低,茶葉的耐泡度隨之降低,茶湯濃淡不均。

需要坐杯的茶並非好茶

通常來說,一出場就坐杯是對優質茶品的深深的誤解,那到底怎樣的茶才需要坐杯呢?擁有這些特性的劣茶才需要坐杯!

一、生長環境差勁

從一開始就沒有良好產出環境的茶青,本質上就沒有積累養分的機會,茶味物質寡薄,不得不借用坐杯的方式來掩蓋自身不足。如果想平常那樣,用快出水的方式來衝泡它,根本得不到茶味,只有淡如水的滋味,所以也只能靠著拖延時間來爭得些茶味出來。

所謂生長環境差勁,指的便是在平地或是馬路邊生長而來的茶樹。近年來白茶的市場越做越大,茶商與茶農為了牟利,白茶種植的海拔被壓得越來越低,現在發展到在平地地區也出現茶樹,甚至為了種植茶樹而毀林開荒的地步。

而這些接近人類居住地,受著尾氣與塵土的覆蓋的茶葉,葉片無法自由呼吸,茶葉的內質積累無法正常進行,且平地地區地勢平坦,雨水來時不能及時的被排走,導致土壤的透氣性降低,對茶樹的樹根造成致命的傷害。不論是溫度、溼度還是潔淨度都比不上高山,品質自然不佳。

二、制茶工藝差勁

優良的茶青加上優良的制茶工藝才能得到一款好上加好的茶品,光有優良的茶青而使用了粗糙的制茶工藝的茶品也依然是不夠優質,而差勁的制茶工藝,對於茶葉的風味來說,是致命的打擊。不當的制茶工藝,同樣會破壞茶葉內質,導致茶味寡淡。

例如,白茶製作中如果急功近利,使用了高溫烘焙的方式,就會破壞內質,而巖茶在培火的過程,不留心就會將茶葉焙壞,茶湯的滋味就會降低。

對於一杯好茶而言,待到其茶味被衝泡淡了之後,才需要坐杯,一開始衝泡就需要坐杯的茶需要茶友警惕。坐杯悶泡不是領略好茶的正確路數,相對而言,快出水更考驗一款茶的實力。

原創說明:本文由百匠茶學院原創出品,歡迎喜歡喝茶的朋友轉發分享至朋友圈,其他平臺轉發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相關焦點

  • 2019,無論白茶綠茶紅茶普洱茶巖茶,請對自己好一點,喝杯茶吧!
    吃一頓美食,喝一杯美酒,又或者是煮一壺老茶。新年新氣象,當然要對自己好一點。每每這個時候,好學茶友上線,面對家裡琳琅滿目的茶葉,犯了難:這麼多茶,喝哪一種最好?看看哪些茶讓人陷入了苦惱。有清新爽口的綠茶,清雅淳和的白茶, 溫暖如小太陽的紅茶,沉穩低調的黑茶,香清甘活的武夷巖茶,當然還有最近新淘來的普洱茶……好吧,茶類之多,難怪讓人看花了眼,想破了腦袋。其實,茶類的選擇哪有那麼多複雜之處,不過一個訣竅:跟著心走。
  • 好茶,是有共性的,無論綠茶、紅茶、黑茶、白茶、武夷巖茶!
    好茶,在茶香上,給人感覺都是十分舒適的。如清風拂面,清爽宜人。福鼎白茶中的白牡丹,花香四溢,毫香明顯,茶香爽朗而又清新。武夷巖茶當中的肉桂,除了以辛銳霸氣的桂皮香見長,還有著花香、果香等。若是存茶不當情況下,再好的茶,若是變質生出了異味,那也難以再歸入好茶之列。大部分茶葉在製作完成後,都十分乾爽酥脆,如紅茶、綠茶、白茶、武夷巖茶等。若是受潮之後,在氧化變質之後,會生出水味、酸味、朽味等刺激的氣味。
  • 別驚訝,無論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好茶都是這麼儲存的
    這就是一晚上沒有儲存好,沒密封,讓茶葉跑氣了的惡果了。對平常愛喝茶的朋友們來說,將茶葉存好是一門基本功。為了不讓好茶跑氣變味,平時在儲存綠茶、白茶、紅茶、烏龍茶、普洱茶等茶葉時,該怎麼做比較好?《2》萬變不離其宗,密封是所有茶葉保存的關鍵點。防止茶葉跑氣,嚴實密封是最對症下藥的措施。
  • 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紅茶、綠茶,喝茶時,你都稱茶了嗎?
    茶,仍舊是每日打發閒散時光的最好選擇。昨兒喝茶,心血來潮,在朋友圈裡做了一個小小的調查——喝茶時,你都稱茶了嗎?結果倒也是意料之外。竟有一小部分茶友,是隨意投茶。「沒有稱的,都是大概量一下。」為了銷售,必然要讓茶葉的表現,達到最佳水準。為了能讓茶葉有一個好表現,精準投茶不可少。您別看投茶量這一細節,它的變動,直接影響茶葉的滋味。之前就寫過一篇文章,關於武夷巖茶投茶量多增加0.3克後,對香氣、滋味的影響,是很明顯的。
  • 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你所認為的好茶,都有哪些共同特徵?
    一切美好事物都是相通的,包括茶。 在六大茶類中,每種茶都個性鮮明,風格迥異。 但仔細想來,品質卓絕的茶皆有共通之處。 白茶,紅茶,巖茶,作為一款優質茶,有哪些共同特徵?
  • 口糧茶怎麼選?懂得這三個技巧,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隨意選!
    上午開工,坐下來,喝一泡茶,讓自己的腦筋處於一個清醒狀態,可以更好地應對接下來的工作。中午,午飯過後,喝一杯茶,消脂解膩,芳香通竅。下午,算是下午茶時間,工作累了,泡一杯茶,放鬆一二。都說蹲下是為了更好的跳起,喝一杯茶也無妨。
  • 可以泡20衝的茶,無論白茶、巖茶、紅茶,它的品質就一定好嗎?
    同樣的茶,不同的人,不同的手法衝泡,耐泡度就是不一樣。提到衝泡對一泡茶的耐泡因素影響,涉及三組變量。第一,茶水比例。標準的100-110毫升白瓷蓋碗泡茶,紅茶,白茶,巖茶,普洱等茶葉,投茶建議有不同。紅茶和白茶,建議是放5克幹茶。而普洱和巖茶,一次一泡的投茶標準是8克。按照標準的茶水比例衝泡,泡出來的茶湯滋味更能濃淡適宜,符合絕大部分人的喝茶口味。不然投茶量多了,滋味易濃,容易浪費好茶。
  • 將白茶、紅茶、巖茶洗了再喝,看來這些年錯過了不少好茶
    在不少人眼中,在喝任何茶時,無論是巖茶、白茶還是紅茶,都需要先洗茶,再衝泡。實際上,這是對好茶的一種浪費。《2》洗茶,為何物?這樣做其實,無可厚非,畢竟是要入口的,到我們的肚子裡的,小心謹慎一些自然更好。但是,茶真的需要洗一洗,才可以繼續喝嗎?這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在平時喝茶時,是不建議洗茶的。
  • 紅茶、白茶、普洱茶、巖茶,它們都適合用溫水衝泡嗎?
    好在,哪些個老白茶的箱子,安然無恙,依舊整齊地碼放在專業的庫房裡。這次,她也煮茶。只不過,老實了,本分地撬了一餅半生緣。這款茶可以說是黑馬,逆襲,風頭還蓋過了它的前輩——初老。看在茶友們都喜歡半生緣的份上,準許她煮茶。「你說,溫水泡茶,靠譜嗎?」
  • 巖茶8克,紅茶、白茶5克,什麼樣的投茶量才是一款好茶的標準?
    正與一位老朋友聊著天,聊著各類茶的投茶量。例如,巖茶8克,紅茶、白茶5克等。他說:「5克白茶,感覺滋味不好,平時喝茶,都是投茶8克,才有滋味。」其實不建議泡白茶,投茶8g,過多的投茶量,會導致泡出來的茶湯苦澀。
  • 正月初一,你的第一杯茶是什麼?白茶、紅茶、武夷巖茶還是普洱茶
    是的,春節就這樣悄然而至,像是一個約好的老朋友,一年相聚一次。正月初一,最傳統的習俗就是拜年,到親朋好友的家裡,送上一聲誠摯的祝福「恭喜發財」、「新年快樂」、「全家福安」、「一生長樂」。在我們福建地區,到親戚朋友家裡,少不了要坐下來喝泡茶,敘敘舊。時間不必太長,但一泡茶的功夫總是要有的。
  • 紅茶加牛奶、煮老白茶加陳皮、溫水泡巖茶,三種喝茶方式耽誤好茶
    「紅茶可以直接喝嗎?不是要加奶嗎?」這樣的喝茶想法,太奇葩!《2》紅茶可以直接喝,不是要加奶嗎?好茶,當然可以直接喝!想來,任何一個擁有中國胃的人,不會習慣喝一杯甜膩感明顯的茶湯。越是好茶,越提倡清飲。
  • 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無論綠茶、普洱茶、黑茶、白茶、烏龍茶!
    但是,此處卻有一個新的苦惱——若是多喝幾種茶,要準備的茶具太多了!玻璃壺、煮茶壺、紫砂壺、朱泥壺、蓋碗……怕是要擺滿整個茶桌!有沒有什麼茶具,能用一次性解決衝泡問題?當然有!這種茶具,還特別常見,價格實惠,人人都可得。
  • 喝茶是喝香氣好,還是滋味好?看看綠茶,紅茶,白茶,巖茶怎麼說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這份輕盈美妙的香氣,無需費勁去聞,自然就能在呼吸之間感受到。若有若無,若隱若現,恰到好處,唇齒留香,吐氣如蘭……邂逅一杯好茶,能讓人由內而外的放鬆。午後時光,用玻璃杯泡上一杯綠茶,簡單幾步就能收穫到一杯香茶。不過對一款優質綠茶而言,它的風味表現不能「偏科」。除了茶香要純正清新外,茶味還要清爽,不能有悶味、酸味、還有太苦太澀的滋味。香清味甜,清香四溢,苦澀不顯,才是好茶的體現。
  • 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如何買茶,如何賣茶,是一種人生態度
    處處要顯示自己的專業性,不管在哪裡喝茶,動不動就擺上一大堆蓋碗公杯。動不動就是坐杯3分鐘審評式喝茶,動不動就是把這茶悶一悶,把缺點悶出來。 咦,喝茶不是享受麼?找缺點幹嘛? 天天喝進大量的悶得又苦又澀的茶湯,純屬找虐呢。
  • 掌握好泡茶出湯訣竅,綠茶,紅茶,巖茶,白茶,黑茶都好喝,實用
    除了往臉上拍拍拍以外,也要攝入一定的水分。喝茶,成了自己冬季補水的主要來源之一。偶爾偷懶的時候,煮一壺老白茶,坐在一旁讀一本最近心愛的書,倒也愜意。不過,大多數時候還是喜歡用蓋碗泡茶。上周和朋友一起喝茶的時候,一邊泡茶,一邊閒聊,等到出湯結束了,她問,「什麼茶都要這麼快出湯嗎?」那麼在眾多茶類中,綠茶,紅茶,巖茶,白茶,黑茶,在衝泡時都要快出水嗎?快出水與悶泡的滋味,有什麼不同?《2》什麼是快出水?
  • 春茶是寶,秋茶尚好,綠茶、白茶、普洱茶都採秋茶嗎?
    在微風和煦的春季,各大茶產區氣溫低,空氣溼度較大,光照溫和,故而茶葉的持嫩性好,鮮葉含水量高,茶氨酸物質豐富,故而春茶擁有水質細膩,茶湯醇厚的特點。白茶、普洱茶、武夷巖茶、紅茶均有此特色,春茶湯感細膩,醇厚順滑。
  • 不論普洱茶、白茶、巖茶、紅茶,符合這三種特質,才算得上好茶
    它擁有香清甘活的特點,香氣和滋味都是茶中翹楚,喝完之後令人念念不忘,一泡茶,就能帶您領略武夷巖茶的精髓,這等好茶,價高也是情理之中。至於兩三百價格的巖茶,不論是從山場還是工藝角度出發,都很難達到好茶的標準。甚至於香氣單薄,不持久,湯水單薄容易有苦澀味,一泡茶,也足以摧毀巖茶在你心中陽春白雪的形象。
  • 都說好茶不怕悶,白茶、巖茶、普洱茶誰才是悶泡的最佳搭檔!
    一隊,支持衝泡時茶葉要悶泡,若是不悶泡,湯水沒味道,喝起來味道寡淡。比如一茶友就認為,白茶衝泡時得悶。問原因,言之鑿鑿:白茶本來就寡淡,悶一悶還能喝出點澀味來。事實上,這類需要悶泡才有澀味的茶,並不是什麼好茶。悶泡對這類茶而言,相當於迴光返照,只是短暫的有滋味釋放。
  • 茶,請在最佳飲用期內喝了它,無論白茶,武夷巖茶,普洱茶,紅茶
    而在小陳茶事裡,列位看官們放心聊茶事即可。在喝茶中,也暗藏機遇的玄機。一款巖茶,買來時茶香張揚,湯水清潤,回甘生津,「香清甘活」等巖骨花香的特徵樣樣具備,十足十的好茶,喝過後沒有不拍手稱讚的。但放了一年半載,這茶的味道卻悄然變了樣。歲月是把殺豬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