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晚9點與你聊艾灸| 與你說晚安
」
網友提問:
馮名雨老師,我的腳後跟疼痛上個月中旬的時候,又復發了,但是這次我用之前的艾灸方法和中藥泡腳的方法,半個月就解決了,再次謝謝老師。
透骨草50克,尋骨風40克,獨活15克,三稜、細辛各20克,這個是我用到的泡腳方,希望可以幫到更多的朋友
解答分析:
首先也謝謝你的分享,中藥的話,我就不講了,關於泡腳的話,我就強調一個點:就是燻洗法。
中藥煮水30分鐘以上,可以把中藥成分緩解的釋放出來,我們泡腳的時候一定要在溫度高的時候,有蒸汽的時候進行蒸汽燻患處,然後才是溫度適宜的時候,進行泡腳。這一點大家一定要掌握,不要只會泡腳,不會燻,這個藥物就浪費了至少一半。
關於腳後跟疼痛情況,我們今天聊一聊它的辯證方法:
1
均為腎虛?
一提到腳後跟疼痛,很多朋友下意識就是:我又腎虛了?
其實腎虛是導致腳後跟疼痛的一個主要原因,但是並非所有的腳後跟疼痛都是腎虛導致的。我給大家舉個例子:
之前有個朋友他的腳後跟的疼痛,從腳後跟,一直延伸到大拇指,像這種情況,就不是單純的腎虛了,還伴隨有一個脾經的一個問題。為什麼呢?大拇指的疼痛是位於脾經的循行路線上,大家可以看下圖
2
辯證思路
第一:腎主骨,肝主筋。腳後跟疼痛多半是骨頭和筋的疼痛,所以調腎,調肝,無可厚非
第二:「經脈說過,主治所及」我們根據疼痛部位所在的點,是位於哪一條或者哪幾條經脈所循行的部位,來決定病症所帶來的問題,是出現在哪條經脈之上。
比如:
足跟部歸屬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所以解決此類問題,可選膀胱經承山、附陽,足少陰經然谷等
如果疼痛部位,還有大拇指側疼痛,那麼還要加上足太陰脾經,可在之前的穴位加灸太白穴
3
主穴推薦
普通情況下, 我們如果不會辯證的話,我推薦幾個常用的穴位給大家,一般的腳後跟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
推薦:阿是穴,太溪穴,然谷穴,承山穴
太溪穴,
然谷穴,
承山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