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後跟疼痛不一定都是腎虧,附足浴艾灸法

2020-12-18 騰訊網

每晚9點與你聊艾灸| 與你說晚

網友提問:

馮名雨老師,我的腳後跟疼痛上個月中旬的時候,又復發了,但是這次我用之前的艾灸方法和中藥泡腳的方法,半個月就解決了,再次謝謝老師。

透骨草50克,尋骨風40克,獨活15克,三稜、細辛各20克,這個是我用到的泡腳方,希望可以幫到更多的朋友

解答分析:

首先也謝謝你的分享,中藥的話,我就不講了,關於泡腳的話,我就強調一個點:就是燻洗法。

中藥煮水30分鐘以上,可以把中藥成分緩解的釋放出來,我們泡腳的時候一定要在溫度高的時候,有蒸汽的時候進行蒸汽燻患處,然後才是溫度適宜的時候,進行泡腳。這一點大家一定要掌握,不要只會泡腳,不會燻,這個藥物就浪費了至少一半。

關於腳後跟疼痛情況,我們今天聊一聊它的辯證方法:

1

均為腎虛?

一提到腳後跟疼痛,很多朋友下意識就是:我又腎虛了?

其實腎虛是導致腳後跟疼痛的一個主要原因,但是並非所有的腳後跟疼痛都是腎虛導致的。我給大家舉個例子:

之前有個朋友他的腳後跟的疼痛,從腳後跟,一直延伸到大拇指,像這種情況,就不是單純的腎虛了,還伴隨有一個脾經的一個問題。為什麼呢?大拇指的疼痛是位於脾經的循行路線上,大家可以看下圖

2

辯證思路

第一:腎主骨,肝主筋。腳後跟疼痛多半是骨頭和筋的疼痛,所以調腎,調肝,無可厚非

第二:「經脈說過,主治所及」我們根據疼痛部位所在的點,是位於哪一條或者哪幾條經脈所循行的部位,來決定病症所帶來的問題,是出現在哪條經脈之上。

比如:

足跟部歸屬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所以解決此類問題,可選膀胱經承山、附陽,足少陰經然谷等

如果疼痛部位,還有大拇指側疼痛,那麼還要加上足太陰脾經,可在之前的穴位加灸太白穴

3

主穴推薦

普通情況下, 我們如果不會辯證的話,我推薦幾個常用的穴位給大家,一般的腳後跟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

推薦:阿是穴,太溪穴,然谷穴,承山穴

太溪穴,

然谷穴,

承山穴

相關焦點

  • 腳後跟出現疼痛,這4個致病因素跑不了,可以對照自查原因
    右腳後跟疼表現為腳後跟的一側或雙側疼痛,有些人從外觀上看不到任何異常,有些人表現為腳後跟部位腫脹。疼痛呈麻木、局部壓痛或行走時困難等症狀。引起右腳後跟疼痛的因素很多,跟所穿的鞋子,走路的姿勢或骨質關節、滑囊、筋膜病變都有關係。人在走路時,強大的牽引力作用於腳後跟上,反覆的拉扯摩擦易導致此部位韌帶發炎,出現疼痛症狀。這四個致病因素榜上有名,可以對照自查原因。
  • 腳後跟疼痛的原因,治療常用的三種方法,你了解多少
    剛開始出現腳跟疼痛的症狀,大多數人不會太引起注意,如果疼痛的症狀一直持續,那麼每個人都會非常困惑。事實上,不少原因可以引發足跟疼痛,下面是常見的幾種:一、腳後跟骨刺,很多人患腳跟疼痛,實際上是由於跟骨退行性變化,產生骨刺,屬於骨質增生。
  • 腳後跟疼痛是怎麼回事?或是3種疾病引起的,不要大意了
    身體保持健康並不會出現腳後跟疼痛表現,如果莫名的出現了腳後跟疼痛現象,應該了解原因。因為腳後跟疼痛跟某些疾病是有關係的,如果沒有局部的外傷、破皮流血等情況而莫名感覺到腳後跟疼痛,很有可能就是某些疾病發出信號。如果置之不理,沒有採取改善措施,局部的疼痛感會越來越明顯。
  • 精技術 | 腳後跟疼痛?可能是這些原因導致的
    有的人腳後跟疼,卻不知道原因,因為可能表面上看既不紅也不腫,但站立或行走時都會感到疼痛,給行走帶來極大不便,致使腳後跟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因不同情況而定,幾種概率較高的狀況是長了「骨刺」,或是得了跟腱炎、筋膜炎這樣的炎症。  腳後跟疼痛可能是哪種原因?
  • 腳後跟經常痛是怎麼了?導致腳後跟痛的病因是什麼?不要輕視了
    人上了年紀後,容易患上骨質疏鬆,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會骨折。若你摔倒後或者崴到腳後,腳後跟突然出現劇烈的疼痛,疼痛持續了很長時間,說明多半是骨折了。骨折引起的腳後跟痛,疼痛感往往比較強烈,發生的比較突然。女性出現骨質疏鬆和骨折的機率更高。
  • 腳後跟疼痛是怎麼回事?揪出真兇,帶你了解「跟痛症」
    跟痛症又稱足跟痛,是跟部周圍疼痛的疾病總稱,指多種慢性疾患所引起的跟部包括跟後、跟蹠、跟內和跟外側急、慢性疼痛,是一個以足跟部疼痛為主症的症候群。一般來說,跟痛症多發於40歲到60歲的中老年人,以男性居多,發病率是女性的兩倍,另外在肥胖的人還有運動員身上,跟痛症十分多見。
  • 腳後跟疼痛難忍,這招「骨刺清除術」瞬間止痛
    跟痛症是多種慢性疾患所致的足跟底面疼痛,步行或站立時疼痛加重,肥胖者多見,常見於中老年人,特別是45歲至65歲發病最多。家住望城區的楊大哥是一名退伍老兵,4月20日因雙足跟疼痛難以忍受,到長沙市第四醫院骨一科就診。結合相關檢查及體查,骨一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劉洪初步確診患者雙足根疼痛是因其骨刺惹的禍,建議手術治療。
  • 腳後跟疼,或許與這2個因素有關,不必大驚小怪
    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經歷腳後跟疼,那麼,腳後跟疼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的呢?腳後跟疼又會給人體帶來怎樣的傷害?一、韌帶發炎其實很多人腳後跟疼,大部分都是由於韌帶發炎所導致的。人的腳後跟是由33個關節和100多塊肌腱和韌帶組成的,腳底的韌帶緊連著根骨的底端,每當人在行走時,巨大的牽拉力就會集中在跟骨下面韌帶上的一個狹窄的區域之內。如果一個人在長時間內進行了大量的行走運動,反覆的牽拉摩擦,容易導致韌帶和骨骼結合部位發炎,造成疼痛的情況。
  • 經常會無緣無故腳後跟疼,這是怎麼回事?
    應該來講,不會無緣無故出現腳後跟疼痛,只是可能造成疼痛的原因超出我們的認知,或者被忽略,或者這個傷害出現的很早,已經忘記。腳後跟的疼痛有好多個原因,以前多數人會想是不是根骨骨刺造成的腳後跟疼痛,但是目前來看,這種概率並不高,科普一下幾個常見表現。
  • 經常腳後跟痛,是怎麼回事?「罪魁禍首」找到了,不要小瞧了
    腳後跟痛生活中有很多人都遇到過,腳後跟一痛起來,走路都只想掛著移動。很多人的腳後跟痛是勞累後或是站久了發生的,用手按著不痛,休息以後就可以得到緩解。腳對於每個人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發生疼痛時,事實上就是身體的一種保護機制。腳後跟疼是怎麼回事?罪魁禍首找到了,別大意了。
  • 走路時腳後跟會疼,與四個原因有很大關係,注意這三項或有幫助
    一、走路姿勢不正確大家可能沒有想過,其實走路也是需要講究姿勢的,有些人的走路姿勢存在一定的問題,在走路的時候總是腳後跟承受了過大的壓力,所以就會導致腳後跟受到磨損,因此會產生疼痛感。二、鞋襪不舒適選擇適合自己的鞋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大家穿的鞋太小了的話,就會導致腳趾頭以及腳後跟的地方受到擠壓,所以就會產生疼痛感,尤其是在走路比較多的情況下,腳趾頭和腳後跟的疼痛感會比較明顯。
  • 走路腳後跟疼,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或與4種因素有關,看看不吃虧
    走路腳後跟疼,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或與4種因素有關,看看不吃虧生活中,有不少人的腳後跟會莫名其妙的疼痛,尤其是中老年人更常見。這種足後跟疼往往不會時時刻刻都會出現,有時候坐下來休息一下或者睡一覺就會緩解很多,或者沒有了疼痛感覺。
  • 腳後跟經常疼怎麼回事?可能是這4種疾病導致,但也可能是腫瘤
    很多人都有過腳後跟疼的情況,大多數的人腳後跟疼也是因為站立的時間比較長,或者走路的時間比較長,也有可能是因為鞋子不合腳導致的。如果是這些情況導致,只要注意適當休息,或者換雙舒服的鞋子,疼痛的現象就會有所緩解和改善。
  • 腳後跟總疼,是什麼原因?是痛風嗎?別小覷,可能是腳部有了重疾
    在走訪親友的過程中,有些人發現,自己走著,腳不行了,腳後跟總是疼。腳後跟疼是一種常見的現象,走太多的路、穿不合適的鞋、穿高跟鞋、腳部皮膚乾裂等原因,都有可能引起腳後跟疼,休息就好了。但是有些人發現,自己的腳後跟總疼,休息也休息不好,這是怎麼回事?腳後跟總疼,是痛風嗎?腳後跟經常疼,是什麼原因?是痛風嗎?
  • 為什麼腳後跟容易「乾裂」?如果你也有,這4個原因最好了解下!
    立冬之後天氣越來越寒冷,但是空氣也非常的乾燥,這時候有些人在換季的時候經常發現腳後跟出現乾裂的情況,走起路來的時候特別的疼痛。但是有一些人雖然腳後跟乾裂,但走路的時候感覺不到疼痛,所以一般都不會在意,這時候對於內線出現疼痛感的人就會想著各種方法來緩解,但是效果並不怎麼樣。為啥有的人腳後跟容易「乾裂」?若你也有,不妨了解下!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站久了腳後跟疼,膝關節也很酸,這是怎麼了?
    誰站的時間過久都可能出現身體的不適,每次久站都這樣?還是偶爾一次,這都決定你這問題的分析和判斷。腳後跟痛久站,腳後跟痛,這個一般來講要先考慮是不是有扁平足或者足底筋膜炎,扁平足的人不適合走路過遠或者長時間站立,足弓結構異常,足底很易受刺激造成症狀。
  • 換季時腳後跟容易乾裂,和身體健康有關嗎?或許多數人想錯了
    導語:生活當中有些人在換季的時候經常會發現腳後跟乾裂的問題,但是大部分人不是特別的在意,認為換季的時候空氣乾燥,所以覺得這種情況是正常的。其實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女性以及老年人的身上,有時候皮膚會出現裂口,還會有疼痛感,有時還容易出血。
  • 「骨刺」長在腳後跟,試一下衝擊波-讓你眼前一亮
    李博士在門診出診時,會有很多小夥伴們問:「李博士,我的腳後跟長骨刺了! 一走路就疼,怎麼辦?能不能去掉它?」今天李博士就和大家科普一下腳後跟的骨刺是怎麼回事,如何處理它。
  • 腳底長了小硬塊,疼痛難忍?注意:不一定是雞眼,還有可能是疣
    腳每天被我們踩著,雙腳一直處於被壓迫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若走路姿勢不良、穿的鞋子不合腳、鞋底太硬等,腳底受到的摩擦變大,這樣局部就會長出圓錐形的角質物,也就是雞眼。腳底長雞眼是很常見的情況,看到腳底長出了一個硬疙瘩,大家第一反應就是長了雞眼,但是,腳底長出的硬疙瘩,並不一定就是雞眼,還有可能是蹠疣。
  • 「腳後跟痛」多和3種病有關!怎麼緩解?請記住7個方法
    一般來說,長時間行走/站立都可能誘髮腳後跟疼痛,這種疼痛多能自行緩解。對於一些其它身體問題引發的腳後跟痛,可能就需要額外處理了。1. 骨贅(俗稱:骨質增生/骨刺)骨贅是人體骨骼老化帶來的一種現象,常見於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