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可以先看一張圖:
這是一張典型的腳後跟骨贅圖片,也就是許多老百姓說的「骨刺」、「骨質增生」。
此前有患者問:
「自己的腳後跟,一走路就痛是怎麼回事?」「站久了,或者有時早上起床,剛下地時,左腳後跟就會特別疼,但一會又好像自己好了?」
像圖片這種骨贅,就是許多人腳後跟痛的重要原因。
實際上,腳後跟痛屬於一種症狀,導致這種症狀的原因還有很多,骨贅也只是其中一種。
這次文章,我就和各位朋友說說腳後跟痛的常見因素,以及緩解方法。
為什麼會出現「腳後跟痛」?
一般來說,長時間行走/站立都可能誘髮腳後跟疼痛,這種疼痛多能自行緩解。對於一些其它身體問題引發的腳後跟痛,可能就需要額外處理了。
1. 骨贅(俗稱:骨質增生/骨刺)
骨贅是人體骨骼老化帶來的一種現象,常見於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並非所有的骨贅都會帶來疼痛,只有骨贅刺激到周圍神經或者軟組織的時候,才會引發對應位置的疼痛。(文章後面,我會給大家介紹一下骨贅的調理方法。)
2. 骨折
骨折是腳後跟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各位朋友有從高處挑落/墜落,並在此後出現腳後跟痛、足部腫脹等表現時,就要警惕骨折的可能,應就診檢查。
3. 炎症
實際上,大多數的腳後跟痛都和炎症有關,比如跟腱炎、筋膜炎等等,其中又以足底部的筋膜炎最為常見,不少來門診的患者,都是查出足底部筋膜炎。
怎麼判斷?如果你站久了,或者有時早上起床,剛下地時/剛行走時出現的腳後跟痛;稍作休息後,就能緩解,但隨著活動強度的增加,又出現疼痛。這些都是足底部筋膜炎的特點。
「腳後跟痛」的緩解方法
在這裡,我給大家幾個簡單的建議:
1. 有骨贅的情況
最重要的就是保證飲食健康均衡,控制體重,別亂吃各種亂七八糟的保健品。飲食均衡,保證攝入充足的新鮮蔬果和含鈣食物,能幫助身體補充對抗炎性因子的維生素,以及促進骨骼健康的鈣質。
2. 減少負重運動,多注意休息
腳後跟痛的人,千萬不要想著鍛鍊來「治痛」。這是得不償失的。
建議各位朋友應多作休息(每行走60分鐘應休息10分鐘左右),疼痛期尤其要避免爬山、暴走、長跑、踩鵝卵路等運動。
3. 合理用藥
如果腳後跟疼痛劇烈,可考慮在醫師/藥師指導下服用布洛芬(Ibuprofen)等止痛藥,服藥前要注意有無禁忌症。
4. 適度冰敷
上面說過許多朋友的腳後跟痛和炎症有關,適度冰敷疼痛部位,有助於緩解炎症帶來的疼痛。
如果你家中沒有冰袋,也可以將礦泉水等放入冰箱冰凍後,置於痛處冰敷。
注意,冰敷頻率以每天兩次,每次不超過15分鐘為宜,溫度不宜太低(可墊層衣服等來控制溫度),以免凍傷。
5. 不穿硬底鞋,換一雙舒適的鞋子
很多人的腳部不適,換雙舒適的鞋子就能見到效果。很多老年人愛穿的薄底布鞋,以及木質鞋子等,我都不建議穿。
合適的鞋子應該是合腳透氣、帶有緩衝墊的。
6. 做牽拉訓練
我給各位朋友推薦一個簡單可行的牽拉訓練方法:毛巾牽拉訓練。
方法如下:
坐在床上,伸直腿,拿一條乾淨舒適的毛巾環繞患側足底,雙手握住毛巾對腳踝進行往身體方向的牽拉。
7. 必要時尋求骨科醫生的幫助
並非所有腳後跟痛都能自行處理,如果你的腳部出現腫脹,劇烈的疼痛(導致行走困難),此前有摔傷經歷等,都應及時前往正規醫院的骨科就診。
我是金勳傑醫生,後續我會給大家寫一些骨科疾病康復、藥物使用、中醫藥保健相關的內容,歡迎大家關注我或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