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超」精神湧動在大慶油田

2020-12-20 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您現在看到的,是大慶油田3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的獎盃、證書……」5月21日,在大慶石油科技館一樓歷程廳榮譽展櫃前,講解員這樣講述著。

  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重點獎勵國家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每年評選不超3項。為什麼大慶油田能三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為什麼大慶油田能始終站在石油科技最前沿?

  「三獲特等獎的背後,是一代代大慶油田科研人員傳承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堅持『超越權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的『三超』精神,持續接力自主創新的生動實踐。」大慶油田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王昆對科技日報記者說。

  「一輩子只為油」

  原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楊振宇的故事,深深打動著走進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的每個人——

  「如果不按時拿出配方,我自願下崗!」為攻克三元複合驅技術,2000年,楊振宇立下軍令狀。一次現場取樣的路上,他連車帶人摔進深坑,手裡仍緊緊攥著取樣的塑料瓶……上千次實驗、數萬次分析,創造性地解決了三元複合體系粘度無法達標這一重大技術難題,保障了大慶油田首次開展的三元複合驅工業性試驗成功。

  「為什麼從家鄉浙江到大慶來?」面對提問,82歲高齡的大慶「新鐵人」王啟民說:「家鄉好是好,可地下沒油啊!我這輩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研究怎麼開發好大慶油田。」

  5月,春夏之交的大慶,丁香花開滿枝頭。已經退休的王啟民依舊照常上班,繼續為大慶油田尋找最新的高效驅油技術。

  不僅王啟民,每逢大慶油田召開油氣田開發技術座談會,人們依然能夠看到王德民、袁慶峰、巢華慶等老專家的身影,他們繼續為油田勘探開發「問診把脈」,為石油科技發展獻智獻力。

  心心念念採收率

  曾經,許多權威專家認為「大慶不具備自己研製表活劑的實力」。

  「權威反對的聲音就是我們前進的動力。」大慶油田企業一級技術專家伍曉林主動承擔起研製表面活性劑的重任。

  「過程很曲折,但我們從沒想過要放棄。」經過5600多次反覆試驗後,伍曉林帶領團隊終於在2001年5月成功研製出中國人自己的表面活性劑,徹底擺脫三元複合驅技術對國外的依賴。

  伍曉林的辦公電腦每到待機時,屏保就會出現一行字:寧可跌倒一萬次,也要站在科技最前沿。如今,他正朝著「技術越來越高,成本越來越低,效果越來越好」的目標不斷前行。

  在大慶油田,像伍曉林一樣「痴迷」於提高採收率技術研究的科研人員還有很多。正是在他們的堅持和努力下,歷經30年攻關,大慶油田三元複合驅大幅度提高原油採收率技術可在油田含水率達到98%的極限開採條件下,再提高採收率20個百分點以上。

  立志當好先行者

  2012年,大慶油田開始火山巖油氣勘探,剛工作4年的裴明波被賦予重任,擔任課題組組長,同時負責國家「973」項目子課題。「這個項目光研究範圍面積就有6000多平方公裡,難度大,當時被認為是世界級難題。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幹出個樣來!」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地震解釋一室主任工程師裴明波說,那段時間,自己都「魔怔」了,連睡覺做夢都跟項目有關。最終,他帶領團隊突破傳統認識,創新了火山巖儲層地震預測技術。

  面對世界高分子領域六大難題之一的檢測水溶性聚合物微觀性能,大慶油田企業二級技術專家孫剛看到了機會,「要搶先建立國際認可的標準。」他說。

  聚合物分子僅有零點幾微米大小,準確測定分子尺寸是建立標準的關鍵。為此,孫剛反覆演算,推導出一套新方法,但需要通過儀器進行檢驗,這種儀器當時只有北京一家研究所才有。溝通後孫剛得知儀器僅有一周的空當期。想也沒想,他連夜上了火車,到了北京,扛著一箱方便麵一頭扎進實驗室……

  經過3年不懈努力,孫剛帶領團隊建立了聚合物評價標準和方法,成為令國際同行嘆服的「權威裁判」,被稱為「大慶標準」。

  技術不斷進步,精神代際傳承。新時代的大慶油田科研人員定將繼續超越權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續寫大慶油田科技發展新篇章。

相關焦點

  • 科技創新助力大慶油田百年夢 大慶油田開放日走訪油田科研一線
    許書晨攝 2016年,圍繞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國務院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大慶油田全面啟動《大慶油田振興發展綱要》編制工作,將技術支撐保障寫進了這份指導企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並明確繪就大慶油田核心技術發展路線圖,列出科技攻關規劃,指出:注重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堅持「應用一代、研發一代、儲備一代」,著力在「新」字上下功夫。
  • 大慶油田開放日:感知中國石油 走進大慶油田
    東北網7月16日訊(記者 安澤)7月15日,中國石油大慶油田舉辦「不忘初心強國夢,振興發展向百年」主題開放日活動。來自中央、網絡、財經、都市、行業媒體及省市等近40家媒體記者和公眾代表走進了大慶油田,近距離感受大慶油田多元發展的魅力。開放日會議現場。
  • 大學生記者走進大慶油田感受石油精神
    原標題:大學生記者走進大慶油田感受石油精神   本報大慶10月17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林潔 實習生 張奪)今天,由中國青年報社、中國高校傳媒聯盟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聯合主辦的「全國大學生記者新聞實踐營」開營,30名大學生記者走進大慶油田,他們將在接下來的一周內
  • 感知中國石油走進大慶油田 大慶油田舉辦開放日活動
    舉辦開放日活動,目的就是要展示中國石油大慶油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的生動實踐,以及「當好標杆旗幟,建設百年油田」的美好願景,宣傳大慶油田發現60年輝煌歷程和巨大成就,進一步構建企業、媒體、公眾良好關係,大力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提升企業美譽度,樹立中國石油和大慶油田良好形象。
  • 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創業路上奮鬥不息
    鐵鍬剷平的坎坷,篝火烤熱的激情,人拉肩扛發出的驚嘆,鑄造出幾代鐵人薪火相傳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以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為主要內涵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在大慶油田開發建設的艱苦環境和激情歲月裡形成,是激勵中國人民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寶貴精神財富。
  • 圖文: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
    圖文: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     大慶得名:1959年9月26日,松遼盆地第三號探井噴出原油。當時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十周年大慶的前夕,因而給這個油田取名為大慶油田。
  • 大慶油田:文化事業綻放時代光彩
    9月26日,黑龍江大慶油田迎來60歲生日,讓大慶油田廣大幹部職工無比激動的是,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大慶油田發現60周年強調,大力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不斷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肩負起當好標杆旗幟、建設百年油田的重大責任。
  • 中石油副總裁孫龍德兼任大慶油田總經理
    ;三是按照專業化管理、市場化運營、社會化服務方向,持續完善體制機制,大力提升生產經營、安全環保等管理水平,在深化國企改革和增強發展活力中走在前列;四是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傳承大慶優良傳統,在充分發揮政治優勢、文化優勢和建設高素質幹部員工隊伍中走在前列。
  • 國務院國資委在大慶王進喜紀念館、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舉行「青年...
    為進一步加強對國務院國資委機關青年幹部的革命傳統教育,組織機關青年幹部深入學習中央企業長期以來形成的艱苦奮鬥、昂揚奮進、努力拼搏、愛國奉獻的革命精神,經國務院國資委批准,確定把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的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和大慶鐵人王進喜紀念館
  • 大慶市大慶油田景點 免費攻略
    大慶油田最為著名的旅遊景點就是鐵人王進喜紀念館。紀念館是為了紀念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戰士鐵人王進喜,而於1971年建成的。全款總佔地面積5.4萬平方米,其中綠地面積3萬平方米,主管建築面積1240平方米。溫家寶總理親筆題寫館名。
  • 大慶油田:用責任築牢安全長城
    1959年,大慶油田誕生,到今天已經過去整整60年了。60年間,大慶油田不僅為祖國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貢獻了源源不斷的石油、天然氣,也孕育出了直到今天仍在這座城市裡代代相傳的「大慶精神」與「鐵人精神」。今天記者又將帶來哪些大慶油田的故事?
  • 大慶油田面向公眾舉辦開放日活動
    來自中央、省、市共計40家媒體記者和社會公眾代表等60餘人,走進大慶油田,近距離感受大慶油田當好標杆旗幟、建設百年油田、實現振興發展的生機活力,探訪大慶油田為實現中國夢、石油夢、建設百年油田夢想的激情與拼搏,發現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魅力。
  • 解讀|郭軍輝 大慶油田的科技人
    文 王 楓大慶,作為我國最大的石油石化基地,這裡孕育了「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也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優秀的石油青年幾十年來,大慶油田的優秀青年們不懈拼搏、不斷超越,奮鬥在石油領域的第一線,成為油田可持續發展的生力軍。郭軍輝就是這些石油青年中的一位傑出代表。作為首批入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青年科技英才培養工程的佼佼者、作為黑龍江省青年五四獎章的獲得者,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開發研究一室項目長郭軍輝的成長過程深刻體現著大慶油田先進的人才培養理念。
  • 大慶油田馬鞍山碳中和林項目啟動
    >油田領導參加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中央宣講團國資國企系統報告會 11月9日,中央宣講團成員,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作宣講報告,油田領導孫龍德在大慶油田分會場參加會議。
  • 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豐富內涵
    新華社發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信祝賀大慶油田發現60周年時指出:「大力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不斷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肩負起當好標杆旗幟、建設百年油田的重大責任,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時光不老,精神永恆。
  • 大慶油田2019年主要指標「箭頭向上」
    新華社哈爾濱1月1日電(記者範迎春、閆睿)記者1日從大慶油田獲悉,2019年,大慶油田完成油氣當量4362.8169萬噸,同比增加195.96萬噸。其中,完成國內原油產量3090.0137萬噸,獲得海外權益產量910萬噸。
  • 為大慶油田插上「科技翅膀」
    來源:經濟參考報王啟民在大慶油田的辦公室內接受記者採訪。記者 何山 攝20世紀60年代,大慶油田曾誕生我國石油英雄——「鐵人」王進喜。半個多世紀過去,這片熱土上又孕育了科技興油保穩產的「新時期鐵人」王啟民。
  • 大慶油田總醫院回應
    龍頭新聞訊(記者 劉暢言 王曉丁)13日,龍頭新聞發布了《記者走訪大慶油田總醫院:醫生和物業人員領人看病能優先,取號機壞了窗口排長隊》的報導,引起社會各界關注。14日,大慶市衛健委和大慶油田總醫院相關負責人來到生活報進行了情況說明,並表示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醫院將針對報導中出現的相關問題,立即整改。
  • 大慶油田以科技創新支撐建設「百年油田」
    新華網哈爾濱8月16日電(記者範迎春、高星)全國最大的石油化學工業基地大慶油田長期以來堅持走自主創新的道路,不斷破解石油勘探開發過程中的技術難題,尤其是以三次採油為代表的油田綜合開發技術居世界領先水平,保持了長期高產和穩產,科技創新成為創建「百年油田」的決定性因素。
  • 大慶油田舉辦開放日活動 零距離感受石油魅力
    來自國家、省市媒體及網絡、財經、都市、行業媒體等近40家媒體記者和公眾代表,共計65人走進大慶油田,近距離感受大慶油田當好標杆旗幟、建設百年油田、實現振興發展的生機活力,探訪大慶油田為實現中國夢、石油夢、建設百年油田夢想的激情與拼搏,發現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