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女排精神創新中薪火相傳

2020-12-19 新華社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8月29日新媒體專電 32年,女排精神創新中薪火相傳

新華社記者姚友明 吳書光 孔祥鑫

第一個三大球項目世界冠軍、奧運冠軍、世界「五連冠」……它在新中國的體育史上創造了太多的「第一次」。

圖表:中國女排時隔12年再奪奧運會冠軍。新華社記者肖瀟編制新老交替、時代變遷、虎落平陽……一度在亞洲二流的水準掙扎徘徊。

埋頭苦幹、團結戰鬥、艱苦創業……在一輪輪陣痛中涅槃重生。

敢打硬仗、永不放棄、傳承堅守……從沒忘記自己的責任與擔當。

圖為中國隊主教練郎平在賽後。 新華社記者劉大偉攝從自己奪冠到帶隊奧運奪冠,「鐵榔頭」郎平奮鬥了32年。中國女排姑娘們在裡約奧運會迸發出的奮勇進取、敢於不斷超越自我的精神,既是自身和社會的一筆財富,也昭示著女排作為三大球「王牌軍」和中國軍團團體項目的脊梁,其強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歷經歲月毫不褪色。

1984:團結起來,振興中華

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冠軍的大門,被一群勇敢、聰慧的中國姑娘敲開了!與裡約奧運會的女排比賽驚人相似,中國女排決賽中的對手,也曾在小組賽中擊敗過中國隊。然而女排姑娘們用一次次實際行動告訴國人,在人生遭遇失敗甚至跌入谷底的時候,擔憂失敗發生是徒勞的,鍛鍊強大的抗挫能力才是登頂的階梯。那萬人空巷的影響力,那讓人熱淚盈眶的奪冠時刻,給國人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圖為榮獲第23屆奧運會女子排球比賽冠軍的中國隊。前排左起:張蓉芳、朱玲、梁豔、鄭美珠、張一沛(領隊);中排左起:李延軍、楊錫蘭、蘇惠娟、姜英、鄧若曾(教練);後排左起:袁偉民(教練)、楊曉君、侯玉珠、郎平、周曉蘭。新華社記者官天一攝洛杉磯奧運會是我國重返奧林匹克大家庭後參加的第一屆夏季奧運會,當時我國正處在改革開放初期的重要歷史時期,女排的勝利極大地振奮了全國人民的士氣。學習女排勇攀高峰、為國爭光成為那個時期的標誌性事件,鼓舞著國人以更加昂揚的鬥志和自信,大步邁開追趕世界的步伐。

圖為 在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上,中國女排以3比0戰勝美國隊。圖為女排隊員奪冠後喜極而泣。 新華社記者胡越攝當年奪冠的選手故事,至今仍幾乎完整的封存在一代國人的記憶裡。曹慧英在賽場上受過重傷,又患過其他疾病,只能用七根正常的手指在打球;二傳手孫晉芳,腰部曾受過重傷,從醫院爬起來就直奔訓練場,能把飛走的球變成「一縷縷嫋嫋青煙」;「鐵榔頭」郎平,一堂訓練課要連續扣二、三百個球;為了苦練防守,平均每位隊員一節訓練課都要做400餘次翻滾救球。

圖為當時的中國女排主攻手郎平跳起重扣,發揮了四號位強攻的威力。 新華社記者胡越攝(傳真照片)作為「女排精神」開創者的那支老女排,用她們團結的集體、赤誠的奉獻、不懈的拼搏,豐富了中華體育精神的核心內涵。

「團結起來,振興中華!」劃時代的體育賽事讓30多年前的年青一代立下報國之志。他們奮戰在社會的各個崗位上,愛國、創新、敬業、奉獻,不少人後來成為時代的楷模。

2004:不忘初心得始終

2004年雅典奧運會女排決賽,很多人還記憶猶新。中國女排在0:2落後的情況下連扳三局、逆轉俄羅斯隊奪冠。賽後時任隊長馮坤說:「20年來,全國人民都在期待這一刻。今天,人們通過這場比賽終於作出了評價:奧運金牌與女排精神都回來了。」

為了這次奪冠,中國隊準備了太久。幾乎整個20世紀90年代,中國隊都被古巴隊完全壓制,1992年慘敗於巴塞隆納,1996年飲恨亞特蘭大,2000年折戟雪梨。2001年2月,陳忠和接手球隊後,開始起用馮坤、楊昊、趙蕊蕊、劉亞男等年輕隊員,非大牌教練將把球隊帶向何方?這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

圖為2004年8月28日,時任中國女排主帥的陳忠和與隊員們慶祝獲得雅典奧運會女排冠軍。新華社發陳忠和秉持「一年打牢基礎、二年形成核心、三年創出成績」的清晰思路,強化訓練、磨合陣容,更重要的是告訴隊員們中國隊想要真正立足世界排壇必須依靠自身實力這一硬道理。

圖為 2004年9月13日,時任中國女排主教練的陳忠和在福州機場與歡迎的人們握手。 新華社記者姜克紅攝雖然中國女排在2003年女排世界盃上成功奪冠,但球隊核心趙蕊蕊在奧運會前右腿骨折,在雅典復出不到兩分鐘又重傷離場,讓陳忠和率領的這支隊伍遭遇重創。不過,這位始終微笑著的儒帥還是憑藉其出色的才華精心運籌,巧妙調整,讓女排姑娘們在奧運期間發揮出了最佳的狀態,反觀美國、俄羅斯等強隊,則因為在當年奧運會前狀態出現得過早,與中國隊交鋒時多少有些強弩之末的感覺。

圖為中國女排在比賽中奮力拼搏。新華社記者趙迎新攝2004年奪冠的那支中國女排被稱為「黃金一代」,隊中攻防能力俱佳的球員不勝枚舉。周蘇紅不僅能成為除自由人張娜外的第二個重要防守點,而且還可以在網前發揮攻擊和攔防優勢,能力非常全面。馮坤在二傳中的千變萬化和她高超的排球智商樹立了她球隊領袖的位置。

圖為中國女排二傳手馮坤在傳球。新華社記者楊宗友攝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雅典奧運冠軍讓國人看到了女排精神在新世紀發揚光大的曙光。

圖為2004年8月28日,中國女排在雅典奧運會女排頒獎儀式上合影。新華社發2016:永不褪色的旗幟

2013年,中國女排的世界排名已經跌出前四,郎平執掌教鞭前,這支隊伍已經被形容為「燙手山芋」。眾多國內排壇教練對國家隊前景缺乏信心,選聘主帥的進程也充滿曲折。就在球隊「觸底」關頭,老女排精神的代言人——郎平選擇挺身而出。「接!為何不接!三十年前我可以,三十年後依然沒問題!」她說。

圖為2013年5月17日,中國國際女排精英賽在寧波北侖開賽,這是郎平擔任中國女排主教練後的首場賽事。新華社記者徐昱攝接過了帥旗,她要攀登的是一座高山,當時的女排沒有基本功、沒有心理素質,甚至沒有防守、移動和串聯。郎平手一揮,將她「大國家隊」理念下選拔出的年輕隊員們全部拋到偌大的訓練場地當中。

「想好了,站好最後一班崗,因為老女排這一撥就剩下我一個,陳忠和最早是我的助理,他也不幹了。所以真正能一個人獨挑的,我估計就剩我了。後來我說,在我退休之前再為中國女排努力一把,其實當時就是這樣一種想法。」郎平說。

圖為中國隊主教練郎平在比賽中指揮。(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李尕攝朱婷、袁心玥、楊方旭……郎平執教後,用一年培養一個重量級新秀的速度讓青黃不接的女排陣容重現生機和活力。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為了培養新人,她甚至將女排拆成兩隊,讓更多年輕人有機會接受國際比賽的洗禮,而且幾乎是主動放棄了2014年的亞運會冠軍頭銜。

圖為 8月28日,國家女排球員惠若琪、劉曉彤、丁霞、袁心玥、朱婷及顏妮(後排由左至右)向市民揮手致意。 當日,裡約奧運會內地奧運精英代表團中的國家女排成員在香港奧海城商場與香港市民互動。 新華社記者盧炳輝攝功夫不負有心人,曾經在人們眼中太軟、差得太遠的新人茁壯成長起來,板凳深度和新人強勁的攻守平衡性讓中國隊避免了「卡輪」的風險,更讓球隊在全線被動之際能夠通過「三點換兩人」、「兩點換三點」等變招屢屢絕境逢生。

圖為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女子排球決賽中,中國隊以3比1戰勝塞爾維亞隊,奪得冠軍。圖為中國隊球員朱婷(右二)在比賽中進攻。 新華社記者王鵬攝努力到無能為力,拼搏到感動自己。現任女排隊長惠若琪,在左肩被打進7根鋼釘、去年剛剛經歷過心臟手術的情況下回到裡約賽場,在場上團結隊友、傳達教練意圖,在場下還要用一次次的翻滾救球和大力扣殺練習形成肌肉記憶,關鍵時刻為球隊攻守分擔壓力。當這個面容姣好的姑娘總以大汗淋漓的形象呈現在世人面前,我們知道,姑娘們已經踏過艱難險阻,完成了對生理、心理極限的淬鍊。

圖片截取自惠若琪微博「我覺得女排精神就是一種團隊精神,特別是遇到困難、不順的時候永不放棄,我覺得就是這種精神。哪怕我輸給你,但是我也要把我的水平打出來,永遠不放棄。」郎平表示。

圖為參加第23屆奧運會的中國女子排球隊主攻手郎平。 新華社記者官天一攝 32年,女排精神巍然屹立!

編輯:實習生段宛辰

版權歸新華社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守正創新 薪火相傳
    核心閱讀戲曲藝術薪火相傳,既要十分重視經典劇目的傳承傳播、戲曲表現技法的代際傳承,還必須致力於符合戲曲藝術規律的新劇目創作經典劇目具有藝術完整性,通過它們的不斷演繹、傳承,可以整體地傳遞這門藝術的美學精義現實題材從來不是戲曲化的障礙,只要堅持守正創新,就能攻克「既是現代戲,又是戲曲」這一難題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廣泛的世界影響
  • 五四精神 薪火相傳
    101年後,也有一群青年,為家,為國,為疫情奮戰。5月2日至4日,崇州監獄隔離備勤臨時黨總支部以「弘揚五四精神 忠誠擔當使命」為主題開展紀念五四運動101周年系列活動。他們都開展了哪些有意義的活動呢,快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青春是運動的 青春是活力的5月2日「青春飛揚」趣味體育活動來啦,民警們在團結協作中展顯活力、傳承精神。「趣味疊紙杯」開始啦!
  • 戲曲藝術:守正創新 薪火相傳
    戲曲藝術——守正創新 薪火相傳  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廣泛的世界影響。戲曲藝術的薪火相傳,靠的是一代代戲曲藝術工作者的長期共同努力,靠的是戲曲優良傳統的接續傳承,靠的是守正創新,靠的是從弘揚中華文化戰略高度推動戲曲藝術健康發展的使命和責任。
  • 戲曲藝術——守正創新 薪火相傳
    核心閱讀戲曲藝術薪火相傳,既要十分重視經典劇目的傳承傳播、戲曲表現技法的代際傳承,還必須致力於符合戲曲藝術規律的新劇目創作經典劇目具有藝術完整性,通過它們的不斷演繹、傳承,可以整體地傳遞這門藝術的美學精義現實題材從來不是戲曲化的障礙,只要堅持守正創新,就能攻克「既是現代戲,又是戲曲」這一難題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廣泛的世界影響
  • 他們用青春的力量宣告:科學家精神薪火相傳!
    他們用青春的力量宣告:科學家精神薪火相傳!>由中國科協主辦,科技日報社承辦的「科學也偶像」科學家精神短視頻徵集活動,匯聚了眾多年輕人參與,他們用青春的力量宣告:中國科學家精神將薪火相傳!
  • 英雄精神薪火相傳
    英雄精神薪火相傳來源:人民日報發布時間:2009-11-09 07:12:49字體:大 中 小  11月8日下午3時,在莊嚴的北京人民大會堂  「生命有限,精神永恆。」600名公安民警、消防官兵及各界群眾代表,報以熱烈的掌聲,為在「天堂」的宋文博,送去了深深祝福。  隨後,湖南洞口縣公安消防大隊政治教導員曹鐵牛,代表宋文博生前所在大隊官兵發言。他說,英雄事跡必將歷久彌新,英雄的精神必將在公安消防部隊薪火相傳。
  • 新聞觀察:集大百年 嘉庚精神薪火相傳
    新聞觀察:集大百年 嘉庚精神薪火相傳   今天(20日)上午,集美大學建校100周年紀念大會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陳至立出席大會,省委書記于偉國在會上致辭。  于偉國代表省委省政府向集美大學的全體師生員工和海內外校友表示祝賀。
  • 「薪火相傳,追憶革命精神」
    「薪火相傳,追憶革命精神」— — 深圳市羅崗社區青少年中秋慰問退伍老兵活動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繼承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弘揚偉大的為國奉獻,愛國精神,同時藉由中秋節馬上來臨,羅崗社區開展以「薪火相傳,追憶革命精神」為主題的中秋走訪慰問革命老兵老黨員活動
  • 讓「地質報國」精神薪火相傳
    在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把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作為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緊扣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用可感可觸的事實,用有血有肉的典型,教育引導全校師生,在拼搏中放飛青春夢想,讓「地質報國」精神薪火相傳。知其所來,方能堅守志向。歷史中不僅有共同的記憶,更傳承著血脈基因。
  • 讓志願墾荒精神薪火相傳
    研討會旨在充分挖掘大陳島墾荒精神對新時代青年工作的現實意義,探討傳承與發展新思路和新方法,讓墾荒精神的紅色基因永續相傳。全國各地的團校系統、黨校和有關高校代表、專家學者共計200餘人齊聚一堂,共話大陳島墾荒精神的歷史與今天、傳承與發揚。中央團校黨委常委、副校長林江出席開幕式並講話。
  • 樊錦詩:「莫高精神」薪火相傳
    中新社北京12月12日電 題:樊錦詩:「莫高精神」薪火相傳中新社記者 冉文娟「我時常想,是什麼讓我的老前輩們堅守大漠深處,以畢生心血守護著敦煌文物?是因為敦煌太有魅力了,完全融入到了他們的靈魂和血液中,從而激發出了為之奉獻的使命感。」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近日入選「中華之光——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她在北京接受了中新社記者採訪。圖為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位於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窟,是古絲綢之路上多元文明交融互鑑的結晶。
  • 胡楊精神 薪火相傳
    新疆日報訊(記者謝龍攝影報導)「塔裡木河呀啊故鄉的河,多少回你在夢中流過,無論我在什麼地方,都要向你傾訴心中的歌……」《塔裡木河》這首傳唱了幾十年的經典老歌讓世人知道了塔裡木河。在塔裡木河畔還有一所因傳承胡楊精神而聲名遠揚的學校——塔裡木大學,今年其迎來了薪火相傳的一甲子。
  • 鐵軍精神薪火相傳,紅色血脈生生不息
    鐵軍精神薪火相傳紅色血脈生生不息李桂強題字鐵軍精神薪火相傳紅色血脈生生不息----鐵軍小學校外輔導員張義生伉儷為百年校慶贈送紀念品2020年10月27日,一份特別的禮物被送到鐵軍小學。祝福鐵軍小學越辦越好,讓鐵軍精神永放光芒!張義生伯伯是最早入朝、最後一批從朝鮮歸來的志願軍戰士,今年10月23日榮獲「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張義生夫人趙玉嶸,是新中國第一代童星、早期電視劇開拓者之一、演員、編導。張義生伯伯和趙玉嶸阿姨一直關注、支持鐵軍小學發展,牽掛著鐵軍小學的孩子們,每年都會捐資獎勵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孩子。
  • 太行精神 薪火相傳
    該集團的黨委副書記,是這次紅色革命學習之旅的負責人,他說:「我們都是單位裡的老黨員,這次活動是單位黨支部組織的,旨在學習和發揚我們太行山兒女的太行山精神。我是武鄉縣人,生在太行山上,長在太行山上,太行人民的抗戰故事我從小就耳濡目染,太行精神深刻記在心裡。
  • 薪火相傳 珍愛漢字
    「1.11漢字書寫日」活動   本刊訊/記者 宋淯知 通訊員/王飛 1月10日下午,北京市花家地實驗小學舉辦了薪火相傳「1.11漢字書寫日」活動。  花家地實驗小學自2010年9月在朝來校區開設了書法、京劇、武術、民樂等國粹精品系列校本課程。學校認真落實北京市課程標準,在一至六年級都開設了漢字書寫課程,著重糾正學生錯誤的寫字姿勢,培養學生書寫乾淨整潔的好習慣。在課堂中發現和尋找書法人才,並於2011年成立了學生書法社團,30多名學生成為書法社團的骨幹成員。
  • 人民日報:讓「地質報國」精神薪火相傳
    在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把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作為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緊扣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用可感可觸的事實,用有血有肉的典型,教育引導全校師生,在拼搏中放飛青春夢想,讓「地質報國」精神薪火相傳。 知其所來,方能堅守志向。歷史中不僅有共同的記憶,更傳承著血脈基因。
  • 老幹部精神薪火相傳
    上海改革發展所取得的成績,是一代一代薪火相傳、奠定的堅實基礎。 還記得入黨宣誓時有一句話「願為共產主義奮鬥終生,」為黨和人民奉獻一生的老幹部們心中有著不變的信念,不忘初心,做一名永不退休的黨員幹部。我們年輕一代的黨員,要繼續傳承,在黨旗下宣誓的那一刻起,這份責任就已經深埋心中,伴隨著我們人生的旅途。
  • 薪火相傳,人民力量鑄時代榮光
    我國經濟之所以有如此強大的修復能力和旺盛的生機活力,依靠的是黨的領導,是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創造活力和創新潛力。以就業為例,為保證經濟社會秩序有序恢復,新就業形態大顯身手,雲學習、雲辦公、雲醫療、雲招聘、雲籤約等功能「一觸即發」,城市管理網格員、網際網路營銷師、在線學習服務師、社群健康助理員等新職業應運而生。
  • 讓革命精神薪火相傳
    核心提示: 連日來,習近平總書記給照金北梁紅軍小學學生的回信在全省幹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習近平總書記對於少年兒童的關愛和期望,讓廣大幹部群眾深感溫暖和鼓舞。大家一致表示,要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回信精神,用實際行動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
  • 習近平時間|戲曲國寶薪火相傳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圍繞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提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體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中華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繁榮發展戲曲事業關鍵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