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虛和楊廣都寫了《春江花月夜》,誰寫得更好?

2020-12-11 藤樹先生

每次提及張若虛,人們最先想起的是他的這首唐詩《春江花月夜》。這首詩被近代學者讚譽為「孤篇蓋大唐」之作,張若虛本人更是因為這首詩吸引了不少為為之傾倒的數萬讀者。細讀此詩,能夠感受到詩歌中清新明媚的自然美景,能夠跟隨作者一起在自然中探索人生哲理,更能夠體會古人的遊子之情。當《春江花月夜》用藝術化的手法表現了「天人合一」的神秘意境之時,讀者似乎忘了,其實張若虛所做的這首詩是由隋煬帝楊廣所作之《春江花月夜》,誘發而得此詩。既然張若虛和楊廣,都寫過這首《春江花月夜》,為何楊廣之是被世人冷落、遺忘?而張若虛之詩竟然成了大家之作。他們二人的這首詩,究竟誰的更好呢?

楊廣之詩:值得稱讚的語言與意境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已經成為了中學課本中的必背經典之一,而隋煬帝楊廣的這首同名古詩,卻安靜地躺在歷史的塵封冊子中。因為楊廣在世人眼裡,大多時候都是以一個荒淫無度的暴君形象出現,楊廣作為皇帝的所作所為,直到今天仍然有人對他指責謾罵,所以從來不會有人去關注楊廣頗具才華的一面。既然前文已經提到,張若虛所寫的這首詩,是受到了楊廣的啟發,那麼讀者不妨一起來品味楊廣所做的這首詩: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整首詩僅有短短20字,與張若虛所寫之詩相比,縱然字數少之又少,楊廣仍然用最簡單的筆墨,描繪出了這幅開闊唯美的「春江花月夜」美景圖。據史料記載,楊廣登基後,曾三次前往江都,也就是今日的揚州遊玩。因此據史學家推測,此詩為隋煬帝楊廣遊戲江南途中所作,只是具體為何年何月就不得而知了。整首詩開篇,就描繪了春日夕陽下的平靜江水,此時正值春日,春天的花朵正開得燦爛。

在這個暮春之夜,詩人楊廣站立江邊,遠眺江水美景。目之所及處,平靜的江面水波不興,似乎將時間都凝固於其中;江邊有繁花似海,那些鮮豔無比的窗花,宛如燃燒的火團,點綴著春日最燦爛的顏色。不知不覺之間,夕陽落下江面,明月、繁星伴隨著流波潮水而來,給這幅春夜之景披上了一層銀色絲帶。就是這20個字的簡單筆墨,楊廣用不落俗套的文採,展現了一幅春江花月夜的空靈美貌之景。通讀整首詩,能感受到詩詞畫面之美,也能體會到隨著時間推移變化,詩人在不斷探尋美的真諦之心境。正是先有了這首詩,才讓張若虛深受啟發,從而寫下了千古絕唱。

張若虛之詩:難以比肩的生命與宇宙之美

或許也有讀者不承認這兩者之間存在關係,但是張若虛所作「春江潮水連海平」和「海上明月共潮生」,確實與楊廣詩中的「暮江平不動」、「潮水帶星來」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由此看來,唐代詩人張若虛之詩,確實是在楊廣這首簡短的小詩上逐步拓展延伸而來。那麼張若虛的這首詩能夠成為流傳百世「大家名篇」究竟又有何獨特之處呢?他為何能靠著這僅存的一首詩,成為聞一多先生口中所讚譽的:「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呢?

這是由於張若虛的這首「千古絕唱」,與楊廣之詩相比,其詩的意境更加廣闊,詩中的每個句子,每個不同的意境,不僅描寫的是春江花月夜的美景,詩人更從這種良辰美景之中,探索到宇宙意識與人生哲理。詩的開篇,張若虛用恢弘大氣的筆墨,寫下了江潮連海、潮湧明月的壯闊美景。就在詩人寫春江明月的同時,張若虛又將浩瀚無比的宇宙空間融入了詩句當中。接下來他又筆鋒一轉,用「江天一色」族「孤月」創造了一個不染塵埃的神話美景。同樣是寫美景,張若虛的思想意境已經飛至宇宙,而楊廣的思想意境,仍然停留在這塵世。

接下來的詩,進一步體現了張若虛對於人生的思考,而楊廣的詩早已經在思考人生之前戛然而止,這才是彰顯兩位詩人真正差距所在之處。張若虛看著那一輪孤月,他想到的是「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這裡的「人與月」,其實是張若虛的感慨,人生短暫而宇宙無窮,對於這種無可奈何之感,對於世間萬物不更改的宇宙規律,他又做出了這樣的解答:「人生代代無窮盡,江月年年只相似」。

因此在這首詩的上半部分,張若虛看到了月落月升,年年不變的交替規律,在這樣的宇宙變化之中,他感受到了江水無情,體會到了「逝者如斯」。這種將宇宙規律和他對於人生哲理的感悟合二為一的寫法,自然要遠勝於楊廣所做之詩。楊廣筆下的暮春三月之夜色,只有物境之美,缺乏了對於時間變化的感慨和人生哲理的考量。因此當張若虛將宇宙自然融於詩詞之中,將人生變化融於物境之中,這種萬物與生命,過往與古今的對照,讓他的詩才得以流傳千古。

讀張若虛詩的後半部分,會發現他詩歌的感情更加飽滿。詩的前半部分明明還在寫對於宇宙、人生的感悟,然而在詩的後半部分,他就自然而然地過渡到了對於世間別離相思之情的刻畫。後半部分有許多寓意相思、離別的意象,比如「白雲、扁舟子、明月」這三種景物,經常用來代指人世間的愁苦離別之情。可是這些景物的出現並不突兀,因為當張若虛真正領悟到了生命的意義之後,他就用這些意向回歸現實,延續了相思之情與遊子的思歸之情。

「相思離別」是古詩詞中璀璨又美麗的一種情感,這種情感縱然憂傷孤寂萬分,可是它卻是人的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獨特體驗。在悲歡離合之中,人們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之美,這就與張若虛詩文前半部分所提到的人生之含義與宇宙之規律相呼應,讓整首詩一氣呵成,展現出光彩奪目的生命之美,宇宙之美。楊廣的詩缺乏了這種境界,他確實也看到了張若虛眼中的美景,可是他卻沒有將幅美景賦予更深的含義,所以他筆下的《春江花月夜》確實不及張若虛的好,這是毫無疑問的觀點。

(感謝閱讀,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參考資料:

《春江花月夜》

《宇宙意識與生命意識的完美結合——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賞析》

《意境壯美、語言清麗——說隋煬帝楊廣 〈春江花月夜〉》

相關焦點

  • 張若虛和楊廣都寫了《春江花月夜》的詩,究竟誰的更好
    ,正對應了盛唐景象,宋朝的詞則較為婉約,有關家國的詞很多,在大部分情況下,詩詞都逃不開時代的大環境,《春江花月夜》是一個例外。有趣的是,張若虛並不是第一個寫《春江花月夜》的人,早他之前,隋煬帝楊廣就寫過同名詩,但凡相似的東西,總是少不了被人拿來比較,那麼兩人的《春江花月夜》究竟是哪個更勝一籌呢?
  • 張若虛和楊廣都寫了《春江花月夜》,究竟誰的更好?
    就算是和他的前輩,隋煬帝楊廣的《春江花月夜》比起來,張若虛的這首也只不過是篇幅更長,容量更多,其意味、意境未必能趕得上。所以說《春江花月夜》是張若虛的詩,這種提法就是錯誤的。但是大數據使然,現在不管怎麼去搜,一出來就是「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其實這是個曲子名。原創是南陳後主陳叔寶。這個人寫豔情詩,既豔且媚,「隔江猶唱後庭花」就是指他的《玉樹後庭花》。南朝後期齊梁陳三代就是以這種詩風為主流。陳叔寶的曲子留下來了,詞丟了。我們現在看到最早的《春江花月夜》就是楊廣的這兩首。
  • 張若虛和楊廣都寫了《春江花月夜》,誰的詩更好?
    同時他還開鑿了京杭大運河,不僅使得南北的交通更加便利,而且也讓南北的運輸費用有所減少,這些都是有利於民生的。還有就是楊廣個人在文學方面的造詣,他寫的詩詞確實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意境豐富,就比如這首《春江花月夜》。
  • 張若虛和楊廣都寫過《春江花月夜》,您覺得誰的詩更好?
    前言前幾天參與了一個問題:張若虛和楊廣都寫過《春江花月夜》,您覺得誰的詩更好?這個問題討論得比較激烈,從評論中可以看出,很多人知道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但是並不太清楚《春江花月夜》是一個樂府古題,不知道有很多詩人做過以此為題的詩。《春江花月夜》的詩題原為陳後主(叔寶)所創,原詞早已失傳。
  • 張若虛和楊廣等幾個人的《春江花月夜》您更喜歡哪一首?
    前言前幾天參與了一個問題:張若虛和楊廣都寫過《春江花月夜》,您覺得誰的詩更好?這個問題討論得比較激烈,從評論中可以看出,很多人知道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但是並不太清楚《春江花月夜》是一個樂府古題,不知道有很多詩人做過以此為題的詩。《春江花月夜》的詩題原為陳後主(叔寶)所創,原詞早已失傳。 後來的隋煬帝楊廣、諸葛穎、唐朝的張若虛、張子容、溫庭筠等人都有詩作傳世。
  • 同樣寫《春江花月夜》,為什麼隋煬帝楊廣遠不如張若虛出名?
    看到「春江花月夜」,大家第一個想到的都是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儼然張若虛個人品牌。這也說明張詩影響深廣。 實則《春江花月夜》為樂府舊題,首創者是南朝陳叔寶,為其自度曲,曲詞已失,曲題還在,後人取題作詩,就有了「春江花月夜」這一系列的作品。
  • 比起張若虛的「孤篇蓋全唐」,其實楊廣的《春江花月夜》也很經典
    我不知道楊勇登基會帶給後人什麼,但楊廣為我們留下了運河、洛陽城、科舉制、絲綢之路,這就夠了! 說了這麼多,我們再說回原詩。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成就是我們不可忽視的,而我們大多數人認識這首詩,應該都是在課本上。
  • 《春江花月夜》並不專屬於張若虛,隋煬帝楊廣也有開先河的佳作!
    春江月色美景說起《春江花月夜》,當然,單純的從張若虛的詩作來看,確實是佳作,儘管「孤篇蓋全唐」的讚譽還值得商榷!只是,大家有沒有想到過,在張若虛之前,已經有詩人用《春江花月夜》的題目寫過詩詞,而且也是上乘佳作!只是這個詩人還有另外一重身份:皇帝!嗯,這個詩人、皇帝就是前隋的亡國之君隋煬帝楊廣。
  • 張若虛「孤篇蓋全唐」的靈感哪裡來?來自楊廣兩首《春江花月夜》
    而江邊的春花卻是開得滿滿當當的,這幅畫面展現在讀者的眼前,讓人不由得喜之、愛之。後兩句,楊廣用「將月去」、「帶星來」把水波激蕩、星月交輝的情景寫得極其宏大,在寫景的壯闊中暗含了時間的流逝。這首《春江花月夜》寥寥四句詩,二十個字,卻把春、江、花、月、夜五字嵌入了全詩中,成為此詩最鮮明的特點,其寫月和星星在水中的映像,傳神生動,緩緩讀來,一幅春夜美景宛如在眼前。後世對楊廣的這首《春江花月夜》的評價也是很高的。明代思想家王夫之評論該詩時說:「四句兩聯,特有貫珠之妙。」
  • 每日讀詩:楊廣的《春江花月夜》,對後世詩歌創作來說,功德無量
    史載楊廣「好學,善屬文」,寫得一手好詩,「詞無淫蕩」,「並存雅體,歸於典制」(見於《隋書·文學傳序》)。1月16日,讀了楊廣著名詩篇《失題》,今天來讀他的另一名篇《春江花月夜》兩首中的其中一首。看到《春江花月夜》這個詩題,相信絕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映就是「那不是張若虛的名篇嗎?」
  • 不輸張若虛!隋煬帝的《春江花月夜》你讀過嗎?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幾乎所有的人都能背下這兩句。聞一多先生評價《春江花月夜》: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這麼高的評價使《春江花月夜》廣為人知。其實,在張若虛之前,隋煬帝楊廣也寫過兩首《春江花月夜》,其詩不輸張若輸,他的三四句最驚豔。《春江花月夜二首》其一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其二夜露含花氣,春潭漾月暉。
  • 隋煬帝的《春江花月夜》不輸張若虛,三四句最驚豔
    幾乎所有的人,都能背下這兩句。聞一多先生評價《春江花月夜》: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這麼高的評價使《春江花月夜》廣為人知。其實,在張若虛之前,隋煬帝楊廣也寫過兩首《春江花月夜》,其詩不輸張若虛,他的三四句最驚豔。
  • 芳菲四月,自娛自樂,次韻隋煬帝楊廣的五言絕句《春江花月夜》
    唐詩宋詞芳菲四月,閒來無事,翻閱《唐詩宋詞鑑賞全集》,拜讀到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突然想起來隋煬帝楊廣好像寫過兩首五言絕句的《春江花月夜》,翻書一查,還真是的。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確實是上乘的佳作,但是「孤篇蓋全唐」的讚譽還是不太合適的。如果大家熟悉張若虛的《春將花月夜》,那麼煬帝楊廣的《春江花月夜》在大家讀來也是極為熟悉的,於是自娛自樂,次韻楊廣的《春將花月夜》,寫一首自己的五言絕句,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
  •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
    來源:詩詞天地(shicitiandi)一千三百多年前,有個叫張若虛的江南書生寫了篇題為《春江花月夜》的歌行。《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後人提起《春江花月夜》就會想到張若虛,似乎《春江花月夜》就是他創製的,其實不然。《春江花月夜》本是一首長篇歌行,屬於樂府《清商辭曲·吳聲歌曲》舊題。關於《春江花月夜》的創製者是誰,說法並不統一,大致有陳後主與隋煬帝這兩種說法。
  • 橫掃詩壇的《春江花月夜》:楊廣不只是個暴君,還是個大詩人
    《春江花月夜》為什麼這麼火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在當代是如雷貫耳,號稱「孤篇蓋全唐」。雖然這種說法不知從何而來,但是蓋不住眾人拾柴火焰高。這一點本人原來原來專門寫過回答。所以說《春江花月夜》是張若虛的詩,這種提法就是錯誤的。但是大數據使然,現在不管怎麼去搜,一出來就是「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其實這是個曲子名。原創是南陳後主陳叔寶。這個人寫豔情詩,既豔且媚,「隔江猶唱後庭花」就是指他的《玉樹後庭花》。南朝後期齊梁陳三代就是以這種詩風為主流。陳叔寶的曲子留下來了,詞丟了。
  • 隋煬帝的《春江花月夜》,思路巧妙,有兩處被張若虛借用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大家都很熟悉。其實,隋煬帝也寫了兩首《春江花月夜》。而且張若虛還借用了其中的思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描寫的也是實實在在的潮水。)大家注意,流水和潮水是不一樣的,流水不會有很大的波濤,但是潮水的浪會很大。這就說明,時間又一次發生了變化,江水從流動狀態變為了浪潮,這時已經漲潮了。
  • 隋煬帝《春江花月夜》
    讀過詩文的人,幾乎都知曉唐代張若虛寫有名篇《春江花月夜》,但少有人知道楊廣在張若虛之前早就寫有其中許多頗有些剛健的佳句,多數詩作都很講究對仗和聲韻和諧。並不濃豔,而是雅味正聲。且看他的《春江花月夜》其一:《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
  • 張若虛紀念館暨春江花月夜藝術館昨對外開放
    關於張若虛的生平記載並不多,他的詩僅存兩首於《全唐詩》中,這篇膾炙人口的《春江花月夜》卻並未被《唐詩三百首》收錄,那麼為何會被後世譽為「孤篇蓋全唐」,在藝術館內可以找尋到答案。張若虛紀念館暨春江花月夜藝術館在瓜洲古渡公園西側,總建築面積約2000平方米,分為序廳、張若虛與「吳中四士」、歌辭緣起、畫意樂韻、藝魂匠心、瓜洲記憶、千年對話七大展區,採用聲光電、詩書畫和非遺技藝等,展示以「春江花月夜」為題材的古代文學作品、近現代音樂作品和揚州非遺技藝作品,通過多媒體新技術重現詩渡瓜洲的千年勝景。
  • 隋煬帝的《春江花月夜》你讀過嗎?
    聞一多先生評價《春江花月夜》: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這麼高的評價使《春江花月夜》廣為人知。其實,在張若虛之前,隋煬帝楊廣也寫過兩首《春江花月夜》,其詩不輸張若輸,他的三四句最驚豔。不僅是一個皇帝,還是一個文學家,他的詩寫得好,後世稱讚也很多。
  •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為什麼那麼出名?
    一《中國詩詞大會》中酈波老師和康震老師分別對這首《春江花月夜》進行了點評。酈波老師說「這首詩能這麼出名,不僅僅是因為寫得好,還因為它是唐詩的開始。詩歌不是一成不變的,唐詩也不是一下就有的,就從先秦到漢到魏晉再到唐,詩歌都在不斷的演變。直到《春江花月夜》的時候,唐人才算真正有了自己的格律,唐詩才有了自己的特點,後人把這首詩當做是唐詩的開端。因此把這首詩稱作孤篇壓全唐,不僅僅是因為寫得好,還是因為它是後面一個時代的開始。這樣一個名韻境情都有的長詩,不出名那就太過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