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掃詩壇的《春江花月夜》:楊廣不只是個暴君,還是個大詩人

2020-12-06 梧桐樹邊羽

《春江花月夜》為什麼這麼火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在當代是如雷貫耳,號稱「孤篇蓋全唐」。雖然這種說法不知從何而來,但是蓋不住眾人拾柴火焰高。

這一點本人原來原來專門寫過回答。張若虛的這首長詩是從宮體詩向唐詩轉換的關鍵時刻的作品,他的重要之處其實並不是很多朋友認為的「寫得美極了」,而是內容主題從齊梁體的空洞無物、專寫風花雪月、閨閣情思轉向了對時空永恆、宇宙流轉大論題的思考,這是為浮華的字詞配上了哲思的內容。也就是說初步跳出了「彩麗競繁、興寄都絕」的宮體詩窠臼。

聞一多評論這首作品是「宮體詩的救贖」,是把宮體詩滅亡之路往回拉了一步,是南北朝豔詩的迴光返照——實際上唐詩雖然繼承了南北朝詩歌的形式,但是也對形而上做出了強烈的批判和改革,所以我們在唐詩中很少看到如此精緻細膩的修飾描寫。

而這種描寫,正對了當下很多文藝青年的口味。加上一眾文人對這首詩在內容上的延伸拓寬的稱讚,好像這個唐詩第一就落實了——既有專家說好,我讀起來又美——難得的個人看法和專家一致,所以這首詩就「名副其實」地被很多人認為「孤篇蓋全唐」了。

其實根本不是一條路子。

美則美矣,思想性和盛唐詩歌比起來,還是有些距離。

就算是和他的前輩,隋煬帝楊廣的《春江花月夜》比起來,張若虛的這首也只不過是篇幅更長,容量更多,其意味、意境未必能趕得上。

滄海遺珠,詩家天子

王昌齡自稱「詩家天子」,他在七絕上的成就也讓人不覺得他有多狂妄,因為他配得上。但是在歷史上真正的天子詩人,不在少數,畢竟皇帝都是受過良好教育的。但是真正杰出的不多,像十全老人那種,你說他是詩人吧?寫了那麼多,當然算,可是實在是無法在詩歌史上立足。

真正在詩歌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的天子,一個是漢天子劉邦,很多人說劉邦沒文化,其實是想當然。在那個時代,便是個亭長,都必然是知識分子。他晚年的《大風歌》實在不是一個沒文化的人能寫出來的。這首作品在詩歌史上地位非常高。

近代的主席算一個,這個就不多講了。因為前面有兩篇講了主席山水詩,就有人私信來罵,說是三流水平。見解不同,咱們不強求,我也懶得多說。

而最被忽略的,就是隋煬帝楊廣。他「好學,善屬文」,並寫得一手好詩,被評價為「詞無淫蕩」,「並存雅體,歸於典制」(《隋書·文學傳序》)。鄭振鐸曾說:

楊廣雖不是一個很高明的政治家,卻是一位絕好的詩人。

至於隋煬帝其人和歷史功過,另有外文章討論,我們這裡只論詩文。可是中國歷史從來便是如此,這個人一旦在主流意識中被定為價值觀之下,便連作品都低級起來,正人君子都恥於提及。除非是那些實在按捺不住的文採,如宋之問的《渡漢江》,如楊廣的《春江花月夜二首》。

我們所倡導的「就事論事」卻無法真正落實到文藝觀點中來。這真是一種認識的弔詭。

隋朝時間很短,在文學上影響不大,要說有一位大詩人的話,那就是楊廣,要是選兩位的話,那就是楊廣和薛道衡。然後薛道衡倚老賣老,不理新皇,就被楊廣給殺掉了。但是即便沒有這些歷史因素,薛道衡的詩文也無法和楊廣的相比。

《春江花月夜二首》

我們先要清楚,這並不是詩的標題。所以說《春江花月夜》是張若虛的詩,這種提法就是錯誤的。但是大數據使然,現在不管怎麼去搜,一出來就是「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其實這是個曲子名。原創是南陳後主陳叔寶。這個人寫豔情詩,既豔且媚,「隔江猶唱後庭花」就是指他的《玉樹後庭花》。南朝後期齊梁陳三代就是以這種詩風為主流。陳叔寶的曲子留下來了,詞丟了。我們現在看到最早的《春江花月夜》就是楊廣的這兩首。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夜露含花氣,春潭漾月暉。漢水逢遊女,湘川值二妃。

比較有名的是第一首,為什麼有名,我們可能是從張若虛才知道這首詩。可是張若虛是很明顯地化用了楊廣的句子。但是兩詩在寫景上雷同,在內裡含義,精神面貌是完全不同的,這也是我們不說抄襲的緣故。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 」晚上的江水非常平靜,沒有波瀾,好像不動一樣,其實是流速很慢。春天的花開得正好的時候,正燦爛的時候。滿,就是多,很擁擠的感覺。其實一方面是寫景,另一方面也是他自己的寫照。

楊廣在寫這首詩的時候,還不是皇帝。楊堅派他去南方,也許是去出使,也許是去巡防,也許就是南下侵略陳後主的地盤。當時他還不到三十歲,領兵打仗就已經非常厲害,人長得又非常帥氣,就是典型的高富帥、崇拜對象。在順流南下的時候,天清氣和,江山如畫,我們可以想像到當時的楊廣,是如何的志得意滿。

「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流波,流動的江水。將,帶,拿走。流動的江水把月亮給衝走了。江水往東流,把月亮帶走了。月亮當然在天上,影子在江中,流水自然是帶走了月亮的影子。這種動態的描寫,思路非常奇特。江水往岸上拍打,形成回流(潮水),往岸上湧,好像把漫天搖曳的星星帶了回來。

這裡可以理解成互文。水把星星月亮帶走了,又帶回來了。能感覺出水天一體的搖蕩感覺,氣象也非常大氣。

這首詩就到這裡戛然而止。這是一首純寫景的詩,就是四個畫面的描寫,完全已經跳出了謝靈運山水詩的玄言詩影響,沒有任何說理的成分在裡面,但是我們明顯可以感覺出來楊廣那種躊躇滿志的心態。

這就是寫詩高手。這也是盛唐詩人最善於使用的「寓情於景,情景相融」,這說明詩風一路演化,在楊廣這裡終於開始走上了正路。他這首短詩,字詞非常樸素,語義也很清新,是典型的清麗不膩的感覺。還是帶有齊梁體的豔媚感,卻又不過分,這種度掌握得非常好。這種文字,後人稱其為「正」。

這是很平白的感覺,不誇張,也不鍊字,不像有些詩人每個字都去摳,好像大白話一樣。他的動詞也非常有特點,「平」不動 ,「滿」正開,並沒有很誇張的動作描寫。 「將,帶,」都不是很實的詞,是比較虛的詞。寫得越平淡,越顯得大氣。

楊廣的詩,都是樸素自然,清新大氣。但是這種大氣也很有度,沒有大出帝王氣象。這是南朝人的習慣,並不是隋煬帝的個人風格。南朝帝王將相寫詩,一般不寫特別張揚,表現帝王氣象的詞,如「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類。他們都寫得很平民化,和一般詩人表達的情感、出現的氣象是非常接近的。

這首詩就看不出來帝王所作,只是一個文採很高的詩人作品。

我們再回頭看張若虛的詩: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寫景的部分基本上是放大了楊廣的這首,也寫月亮、江水、春花,都是景色。他把楊廣這首詩的景色擴大、誇大地演繹了一番。當然在後面的思考發散是張若虛個人的內容所在,這也是他這首詩存在的價值。

這證明楊廣對後世詩歌的影響非常大。《隋書》裡對他的評價是「好學、善屬文。」好學是學問大,善屬文就是文章寫得好啊。

究竟誰的更好

個人更傾向於楊廣的作品,雖然這二者除了詩名和寫景部分之外,並不存在可比性。張若虛的詩內容多,量足,但是在文字修飾上,是走了回頭路的。剛入道的文學青年可能覺得驚豔,但實際上看多了之後,就會有些堵得慌,因為從魏晉南北朝下來,文辭修飾到了頂點,這種詩其實一抓一大把。無論是修辭方法,還是描寫內容,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都是宮體詩的承續,不值得提倡。

但是他的勝處在於最後進行了哲思升華,這正是宮體詩所欠缺的,也因此這首詩成為了齊梁體轉唐詩關鍵時刻的一塊奠基石,是有一定意義的。

而楊廣的這首作品前面詳細分析了。它的意義在於對宮體詩的進步是明顯的,帶有齊梁體的風格特色,卻把度控制得非常好,照顧了個人對美的感受,卻又沒有過分堆砌。

這種度在推動唐詩的發展上意義重大。因為真正意義上的唐詩,也並非對齊梁體的完全否定。對格式、音律的完美繼承,在內容上積極向上,才是盛唐詩歌能夠站上中國詩歌史頂峰的原因。

這其中,楊廣、張若虛都起了各自的作用,是詩歌史上有意義的人物。有些人說隋朝詩人不還有薛道衡嗎,他就沒有楊廣這種意義。而張若虛和初唐四傑、陳子昂比起來,作用相對又要小得多。

不論從詩本身還是詩人來說,張若虛的作品美則美矣,但影響和楊廣比起來,沒有我們想的那麼重要。

相關焦點

  • 張若虛和楊廣等幾個人的《春江花月夜》您更喜歡哪一首?
    這個問題討論得比較激烈,從評論中可以看出,很多人知道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但是並不太清楚《春江花月夜》是一個樂府古題,不知道有很多詩人做過以此為題的詩。《春江花月夜》的詩題原為陳後主(叔寶)所創,原詞早已失傳。 後來的隋煬帝楊廣、諸葛穎、唐朝的張若虛、張子容、溫庭筠等人都有詩作傳世。
  • 張若虛和楊廣都寫過《春江花月夜》,您覺得誰的詩更好?
    前言前幾天參與了一個問題:張若虛和楊廣都寫過《春江花月夜》,您覺得誰的詩更好?這個問題討論得比較激烈,從評論中可以看出,很多人知道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但是並不太清楚《春江花月夜》是一個樂府古題,不知道有很多詩人做過以此為題的詩。《春江花月夜》的詩題原為陳後主(叔寶)所創,原詞早已失傳。
  • 每日讀詩:楊廣的《春江花月夜》,對後世詩歌創作來說,功德無量
    但陳後主作的《春江花月夜》,已經找不到了,現存最早的就是楊廣的。後世有不少人認為楊廣這首《春江花月夜》純寫景,顯得空洞。對此,小編卻有不同看法:雖然這首小詩沒有張若虛的飽滿、秀麗、富含人生哲理,但還不至於空洞。按一般的說法,這首詩的具體創作年代已不可考,具體地點也不清晰,不過大致是在長江揚州段附近的幾處繁華地之一。有趣的是,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地點,也基本是在這個範圍內。
  • 比起張若虛的「孤篇蓋全唐」,其實楊廣的《春江花月夜》也很經典
    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楊廣失敗了,他的「過」被無限放大,歷史,也就由不得他了。 我們不能否認隋煬帝曾經做過的事,他確確實實是個大暴君,但,暴君不只是昏君,隋煬帝雖然無德,但是有功。 隋煬帝楊廣在位期間修建大運河、營造東都洛陽城、開拓疆土暢通絲綢之路、開創科舉、三徵高麗,這些都是他的功業。
  • 張若虛和楊廣都寫了《春江花月夜》,誰寫得更好?
    當《春江花月夜》用藝術化的手法表現了「天人合一」的神秘意境之時,讀者似乎忘了,其實張若虛所做的這首詩是由隋煬帝楊廣所作之《春江花月夜》,誘發而得此詩。既然張若虛和楊廣,都寫過這首《春江花月夜》,為何楊廣之是被世人冷落、遺忘?而張若虛之詩竟然成了大家之作。他們二人的這首詩,究竟誰的更好呢?
  • 來自楊廣兩首《春江花月夜》
    唐代詩人張若虛只留下兩首詩,其中最著名的一首便是有著「孤篇蓋全唐」美譽的《春江花月夜》,千百年來,無數的詩詞愛好者為之傾倒。這首詩也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後兩句,楊廣用「將月去」、「帶星來」把水波激蕩、星月交輝的情景寫得極其宏大,在寫景的壯闊中暗含了時間的流逝。這首《春江花月夜》寥寥四句詩,二十個字,卻把春、江、花、月、夜五字嵌入了全詩中,成為此詩最鮮明的特點,其寫月和星星在水中的映像,傳神生動,緩緩讀來,一幅春夜美景宛如在眼前。
  • 張若虛和楊廣都寫了《春江花月夜》,誰的詩更好?
    還有就是楊廣個人在文學方面的造詣,他寫的詩詞確實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意境豐富,就比如這首《春江花月夜》。影視劇中的隋煬帝說到了《春江花月夜》,不少人熟知的是張若虛寫的那一首,但實則張若虛和楊廣都寫了《春江花月夜》。
  • 隋煬帝不僅是亡國暴君,還是詩壇高手,連秦觀與馬致遠都抄襲過他
    除了張若虛還有人寫過《春江花月夜》 一個亡國之君 一個宰相之後。隋煬帝不僅是亡國暴君,還是詩壇高手,連秦觀與馬致遠都抄襲過他。提起《春江花月夜》,人們一定會想起張若虛。其實,除了張若虛外,還有人也曾寫過《春江花月夜》的同題詩,並流傳了下來,他們就是隋煬帝楊廣與唐太宗時宰相溫彥博的裔孫、有「花間派」鼻祖之稱的溫庭筠。
  • 張若虛和楊廣都寫了《春江花月夜》,究竟誰的更好?
    美則美矣,思想性和盛唐詩歌比起來,還是有些距離。就算是和他的前輩,隋煬帝楊廣的《春江花月夜》比起來,張若虛的這首也只不過是篇幅更長,容量更多,其意味、意境未必能趕得上。除非是那些實在按捺不住的文採,如宋之問的《渡漢江》,如楊廣的《春江花月夜二首》。我們所倡導的「就事論事」卻無法真正落實到文藝觀點中來。這真是一種認識的弔詭。隋朝時間很短,在文學上影響不大,要說有一位大詩人的話,那就是楊廣,要是選兩位的話,那就是楊廣和薛道衡。然後薛道衡倚老賣老,不理新皇,就被楊廣給殺掉了。但是即便沒有這些歷史因素,薛道衡的詩文也無法和楊廣的相比。
  • 《春江花月夜》並不專屬於張若虛,隋煬帝楊廣也有開先河的佳作!
    只是,大家有沒有想到過,在張若虛之前,已經有詩人用《春江花月夜》的題目寫過詩詞,而且也是上乘佳作!只是這個詩人還有另外一重身份:皇帝!嗯,這個詩人、皇帝就是前隋的亡國之君隋煬帝楊廣。儘管隋煬帝在政治、治國等方面褒貶不一,有大功於國,也有大禍於民,但是不得不說,隋煬帝在文學史上還是頗有地位的。從百度百科上摘錄幾句如下。
  • 張若虛和楊廣都寫了《春江花月夜》的詩,究竟誰的更好
    ,正對應了盛唐景象,宋朝的詞則較為婉約,有關家國的詞很多,在大部分情況下,詩詞都逃不開時代的大環境,《春江花月夜》是一個例外。有趣的是,張若虛並不是第一個寫《春江花月夜》的人,早他之前,隋煬帝楊廣就寫過同名詩,但凡相似的東西,總是少不了被人拿來比較,那麼兩人的《春江花月夜》究竟是哪個更勝一籌呢?
  • 《春江花月夜》被譽為「孤篇壓全唐」,為何在古代卻不火呢?
    唐朝有位詩人生平僅留下了兩首詩,其中一首卻壓倒李杜作品,被譽為「孤篇壓全唐」。這位詩人就是張若虛,這首詩就是《春江花月夜》。聞一多先生在《宮體詩的救贖》中是這樣評價的,「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唐朝是詩歌發展的頂峰,張若虛這首《春江花月夜》就是頂峰上的頂峰,這個評價可以說是相當高了。
  • 芳菲四月,自娛自樂,次韻隋煬帝楊廣的五言絕句《春江花月夜》
    唐詩宋詞芳菲四月,閒來無事,翻閱《唐詩宋詞鑑賞全集》,拜讀到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突然想起來隋煬帝楊廣好像寫過兩首五言絕句的《春江花月夜》,翻書一查,還真是的。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確實是上乘的佳作,但是「孤篇蓋全唐」的讚譽還是不太合適的。如果大家熟悉張若虛的《春將花月夜》,那麼煬帝楊廣的《春江花月夜》在大家讀來也是極為熟悉的,於是自娛自樂,次韻楊廣的《春將花月夜》,寫一首自己的五言絕句,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
  • 隋煬帝《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且看他的《春江花月夜》其一:《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其後才有唐朝張若虛的同題詩《春江花月夜》。但張若虛是擬題作詩,已非原有曲調。如果把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與楊廣的《春江花月夜》相比,可清楚地看出其描寫春江花月夜景是受到本篇啟示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楊廣這首詩在描繪春江花月夜花開景色這方面,具有開先河之功,起了示範之用。
  • 被稱為暴君的隋煬帝楊廣也是著名詩人
    暴君指專制無道的君主,殘酷地或野蠻地行使專制權力的統治者。這個時候可能更多的傾向行為、語言上暴力。那麼對於什麼是暴君理解了之後,我們再看看隋煬帝楊廣是否是暴君?或者是千古一帝?也是著名詩人。在看過楊廣的簡單介紹之後,我們再看看楊廣的所謂的暴君情況。楊廣登基時僅三子一女,即位後也就蕭後跟蕭妃兩個妻子,說他荒淫,不成立。
  • 一首《春江花月夜》,帶你解讀一個不一樣的隋煬帝
    而且,楊廣便又兩世亡國,面對其父隋文帝楊堅給他留下的大好江山,他竟連守成都做不到,更被看做是秦二世胡亥、蜀後主劉禪那樣的庸才。對於這樣一個「討人嫌」的皇帝,我自然也一直秉持著沒來由的惡感,直到我讀了楊廣所寫的這首《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
  • 同樣寫《春江花月夜》,為什麼隋煬帝楊廣遠不如張若虛出名?
    看到「春江花月夜」,大家第一個想到的都是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儼然張若虛個人品牌。這也說明張詩影響深廣。 實則《春江花月夜》為樂府舊題,首創者是南朝陳叔寶,為其自度曲,曲詞已失,曲題還在,後人取題作詩,就有了「春江花月夜」這一系列的作品。
  • 一首《春江花月夜》,明快清麗之美,一代帝王的風雅寄興
    《春江花月夜》是一個宮體詩舊題,從魏晉宮體詩發展以來就有不少詩人以這個為題抒寫各自的華章,其中最令人耳熟能詳的當屬張若虛寫的,那句「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抒發詩人對人生,對世間萬物,乃至對宇宙的一種更為廣闊的思考和追問,讀來既嘆服那種疊詞的音韻美,又能感受到那般深沉而又無盡的渺渺愁緒
  • 隋煬帝楊廣精彩的《春江花月夜》短詩兩首,值得細細品讀
    說起隋煬帝楊廣,大多數人的印象是此人窮奢極欲,窮兵黷武,最終斷送了大好的江山。他修建隋朝運河,營建東都洛陽,世人對此也是褒貶不一。亡國之君的功過不去評說,但他的兩首樂府詩《春江花月夜》確實值得一讀。要說起《春江花月夜》,人們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那只有兩首詩存世,卻只靠這一首《春江花月夜》就能「孤篇壓全唐」的詩人張若虛了。
  • 因為這4個貴人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終於聞名天下
    前言昨天回答了一個問題:《春江花月夜》這首唐詩為什麼這樣聞名?要說《春江花月夜》非常聞名,還要看什麼時代,這首詩在明朝以前一點也不出名。為什麼現在這麼出名呢?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在漫長的唐宋元三個朝代無人理會,到了明朝才漸漸被人注意,這首詩之所以能在今天聞名天下,有4個貴人起了到重要的作用。一、第一位貴人 北宋郭茂倩《樂府詩集》郭茂倩是北宋鄆州人,他編撰的一本《樂府詩集》收錄了幾個詩人的《春江花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