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新氣象,現在豪放派的詩詞,越來越受到大家的喜歡。這可能與我們現在的大國崛起的國際環境有關,每個人都是卯足了勁,加足了油,以在這個時代,創造屬於一份自己的殊榮。
社會主流有這種精神面貌,大家的心胸也必將開闊了,豪放了!
說豪放派的詩詞,感覺首推毛主席的詩詞,他的經歷和思想地位與他的詩詞是完美統一的。
主席的詩詞中,有大格局,大胸懷,大眼界,大無畏。讀毛主席的詩詞後,我們也振奮了起來,好像也無所不能了似的。有如此感受,叫我們如何不愛主席的詩詞啊?
毛主席詩詞,之所以有如今的氣勢,感覺還是與毛主席他老人家一路經歷有關。
他從「孩兒立志出鄉關」開始,到「糞土當年萬戶侯」,再到「看萬山紅遍」,一路走來,經歷了太多的艱難困苦,甚至流血犧牲。
不過最後,這一切艱難的事情,都過去了,在人世間,他已經沒有任何懼怕的事情了。
他的這種經歷,又馬上變成一種意識,融入到了他的思想深處。
他的思想,又以他的詩詞為載體,向外傳播向外發射,輻射範圍之內,四海之濱無不嘆服!
都說近現代中國無詩人詞人巨匠,真的是這樣的嗎?
我們怎麼能夠這麼武斷呢?我們怎麼能直接跳過了毛主席他老人家,而忽視了他的,偉大的詩詞地位呢?
主席的詩詞,肯定無疑是近百年來最傑出的詩詞的。可能是他別的方面太耀眼,人們終究還是有點側重的吧。
在詩詞大會中,非常喜歡康震老師點評毛主席的詩詞,終於又考到了主席的《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聽康老師是怎麼說的。
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毛澤東久有凌雲志,重上井岡山。千裡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雲端。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毛主席的人生詞典裡從沒有「怕」字:
康震:毛澤東的這首詩的第一句,是「久有凌雲志,重上井岡山。」這個頭起的特別好。
後來說「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年過去,彈指一揮間。」老人家上了歲數了。
當年上井岡山的時候,也就才三十多歲,現在已經都七十多歲了。
但是你注意啊,我給你講,讀毛主席的詩啊。
你越讀到後面越發現,他在情感上和思想上,完全是統一的。
怎麼是統一的呢?他說:「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
總結了幾條道理:「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世上沒有辦不成的事情,毛澤東這個人,他的價值觀裡,就沒有「怕」這個字。
從最開始的「糞土當年萬戶侯」,到後來「紅軍不怕遠徵難」,再到後來「俱往矣」,那些都是「稍遜風騷,略輸文採」,從來沒有怕過,都是「敢」字當先。
只有「敢」字當先,才能創新,才能創總一個新的世界,所以你看,共產黨人在戰爭年代,不怕遠徵難,在新的社會主義的時代,依然要發揮這樣的精神,「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你肯登攀。
所以這首詞,是講了共產黨人的核心價值觀。
康震老師這篇點評,真的是點評到了毛主席最本質的精神和最核心的思想。
一個「敢」,一個「不怕」,基本上展現了主席的所有精神面貌。
他的這種面貌,也給共產黨人指引了行為準則和方向。
康震老師的這篇點評裡,還提到了主席的另外兩首詩。
它們分別是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沁園春-雪》和《七律長徵》,它們也無不包含著主席的這種精神。
沁園春·雪 毛澤東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採;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七律·長徵 毛澤東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裡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看主席的詩詞,感覺他的思想從前到後,真的一直是很統一的。
主席所有表達,向來都是胸懷天下,兼濟蒼生,為了千千萬萬人,不受壓迫翻身做主人,而拋頭顱,灑熱血!
然而,那個時代已經遠去,我們現代人,從毛主席的這種精神中,應該吸取點什麼呢?又應該發揚點什麼呢?
感覺在新時代,我們所有的人的,更應該發揚和發揮主席的這種「不怕」和蔑視「困難」的精神。
只有不怕,勇於嘗試,無所畏懼,直面擔當,在每個崗位上我們才能信心滿滿。然後接下來,才能勇於接受挑戰,勇於與各種困難險阻說不。
因為有那種大無畏精神的支撐,我們對工作,對事業,對人生,肯定會變得不牢騷,不委曲求全,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一步一個腳印的,做好我們的分內之事。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這樣了,感覺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就會越來越和諧,越來越美好,越來越接近他老人家,當年的所有願望和期許!
這也許就是主席詩詞的最偉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