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聖,齊靜春,崔巉,陳平安,分析一下文聖一脈人物原型

2020-11-26 有趣有意思

就說4個,文聖,齊靜春,崔巉,陳平安
1文聖,原型荀子,年少無名,老來發力,儒家三四之爭,後來被搬出文廟,自詡是孔子學說的繼承人。主張「性惡論」,強調人生來便有欲望,需要後天加以正確引導與教化,注重社會秩序的規範,提出人定勝天的理念。老秀才這個角色還原度挺高,除了溜須拍馬。

2-3.崔巉和齊靜春,韓非子和李斯。兩人是同門師兄弟,師從荀子,也是荀子最有名的兩個弟子。首先提一點,這兩位都是法家集大成者。荀子作為儒家人物被人詬病很多也來源於此,與劍來書中所寫相差不大,也是寫崔巉離經叛道的原因,齊靜春說愧對恩師,我覺得也是這個原因。
李斯學業有成,入秦為官。為秦謀天下,提出秦滅六國順序,被採納。與韓非子的交匯點也在這裡,因為第一個要滅的就是韓國,韓非子是韓國公子。放在書中那便是大道之爭。韓非子入秦遊說秦王,李斯上書勸阻,韓非子被捕入獄,在獄中被逼自殺。劍來書中齊靜春是因為「君子欺之以方」,後來自願抗下天劫而死。洞天就是一個牢籠,齊靜春的「自願」也可以說成是被軟脅迫,可以不死卻不得不死。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李斯與韓非子,崔巉與齊靜春不是個人關係的敵對,而是目標理念不同而形成的敵對關係,個人原因參雜不多。
李斯的成就與地位,個人覺得李斯的才幹是很牛皮的。秦朝建立後,統一貨幣,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等都是李斯提議並參與,對後世來講貢獻不是一般大。另外荀子學說中的事攻學問也是李斯發揚光大,在歷史上被認為是法家的執行者。老兔子這個人物我覺得還原的還可以。
接下來就說韓非子,韓非子的學問起於儒,傳於法,歸於道。所以書中齊先生的學問基石可能不是儒釋道,可能是儒,法,道。核心思想是以法治國(不是依法治國),並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理論與方法。為後面的君主中央集權制提供了理論基石。



個人覺得齊靜春對韓非子的還原並不高,因為齊靜春的君子人設太太太強了!!!以「潤物細無聲」來形容真的一點都不為過。人設太強的結果就是,這個人物後期不好處理,哪怕總管多次寫齊靜春年輕時脾氣不太好,爆粗口,也改不過來這個人設了,另外還有一點就是齊靜春因為這個人設,後期寫齊靜春的抱負不好寫,這個坑不好填。老秀才的抱負,崔巉的抱負都有寫,齊靜春的理想是什麼?這個「言念君子,溫潤如玉」的人物該安上一個什麼理想抱負才對得起這個人設。反觀韓非子的法學思想,參雜「法」「術」「勢」,妥妥的帝王之術。雖然不一定要按照韓非子這個人物寫,但我感覺總管後期處理齊靜春這個坑不會太好寫。
4.陳平安,原型王守仁,字陽明。先說一下王陽明。歷史上王陽明是個很牛皮的人物,後世評價「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古今完人!是個完成了讀書人最崇高理想的大佬。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創立了心學流派,最主要的是還很會打仗,是不是跟陳保安很契合,講道理,王陽明的人設比齊靜春牛皮多了,臨死之際,一句「我心光明,夫復何言」讓人感慨萬分。

陽明的學說核心是「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心即理」講的大概意思是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心即是理。所以我覺得書中陳保安練拳何止是練劍,同時也在問心。偏偏王陽明的心學也是講究道理不在高處,事事皆可修心,最後心學大成便是「不動心」。(大意即是生活處處修心,點點滴滴磨練,克制自己私慾與惡念,臨到有事發生不會被私慾和惡念所蒙蔽)所以很多人吐槽陳平安的人設,實際剖開來,總管是以王陽明來寫陳平安的話,陳平安這個人設是沒有問題的,要怪只能怪王陽明太牛皮。

「知行合一」,知行問題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見解,不單是理論與實踐的意思,在當時是針對朱子理學提出的「知先行後」進行批評。認為「知行」應該是一體,不應該分開。大意即一個人根據他的道德本心,知道一件事是必須做而且應當做的,就必然會馬上落實到行動上。當然這一點還要結合「心即理」「致良知」,因為這是一個完整的體系。「致良知」的意思大家也可以去自己查一查,我怕表述不好,畢竟個人見解不同。

介紹完王陽明,以王陽明的心學來看陳平安,那麼陳平安這個角色是很契合王陽明的。王陽明創立心學,並日益精進,最終達到「不動心」的境界,自身也達到後世人稱讚「聖賢」的這個高度。
假設陳平安自己悟出心學,並不斷的問心,修心,不被私慾和惡念所蒙蔽,時刻保持心中光明,那麼陳平安現在這個人設也合理,畢竟總管也借別人之口說陳平安確實「可怕」,「可怕」的是陳平安他真的是個好人,所以很多人不理解陳平安的人設是因為不了解歷史上真就有這麼一位我心光明的聖人吧。

相關焦點

  • 細數《劍來》中陳平安的幾個師傅
    2、教他運氣的老師——阿良阿良是齊靜春的少年好友,在齊靜春還不太厲害的時候阿良的劍法就已經非常高了,後來更是已經飛升到了天上,還能和號稱天下最能打的「道老二」交手而不死,而阿良在劍氣長城更是個偶像級別的人物,他在劍氣長城外親手斬殺的12境大妖就有十多頭。
  • 《劍來》陳平安在文聖的弟子中是什麼定位?
    那麼,陳平安作為文聖老爺子的關門弟子,又是生逢亂世的全文主角,他在文聖老爺子的弟子中是什麼定位呢?首先咱們來分析一下文聖老爺子的幾位臺面弟子:大弟子自然就是國師繡虎了。文章開篇就說繡虎是因為要推廣自己的事功學說與文聖產生大道分歧從而叛出師門,只為能以事功學說找到自己的大道。
  • 劍來:陳平安再見小寶瓶,文聖說要與天下為敵會否成真?
    文聖一脈皆如此,齊靜春建書院、護驪珠、贈修為;崔瀺守寶瓶、謀賈生、隔天下;左右殺大妖、鎮桐葉、戰蕭愻;劉十六拳殺神靈、合圍賈生;陳平安統十萬劍修戰蠻荒、孤身據守劍氣長城;包括文聖本人,棄肉身合道三洲之地穩固氣運,生不如死。誠如文聖所言,文聖一脈一身學問都是用來為了這個天下做些什麼,文聖一脈從先生到弟子無不在用親身經歷踐實這句話,說他們是先前那個烏煙瘴氣的老鴰窩裡飛出的金鳳凰不為過吧!
  • 《劍來》:禮聖追求秩序,文聖追求順序,齊靜春追求的是什麼道
    玄幻小說書評配圖於是乎文聖出來了,儘管他和禮聖都屬於儒家之中的人,但文聖顯然有著自己的想法。文聖則是在重新復活這種秩序,當然,只是隨著後面所發生的一些觀點的不同,文聖最終還是輸了。可文聖還是延續著自己的大道繼續前行著。可齊靜春更是那個可以被稱為成聖做祖的人,他所走的大道又是什麼呢?結合著齊靜春對陳平安的一些安排,不難發現,齊靜春所走的大道是平等。
  • 劍來:陳平安拜見至聖先師用意何在?文聖為弟子操碎了心!
    可隨著母親的病逝,陳平安似乎也失去了活著的意義,就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生活的苦累和孤獨讓少年陳平安並不排斥死亡,如果沒有顧璨和劉羨陽的出現,很難想像陳平安的人生會不會在不經意間便隨意終結。而第三階段對陳平安來說應該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時期,由於寧姚、齊靜春、阿良、文聖等貴人的先後出現,陳平安又重新找到了活著的意義。
  • 「劍來」書中人物原型都大有來頭!那陳平安原型會是誰呢?
    【劍來】書中每個角色原型都大有來頭,許多人物都是以古代人物為原型進行再創作,今天就來列舉讀友比較喜歡的人物原型: 【文聖】人物原型:荀子 文聖的原型是儒家學派的荀子,他主張性惡論,這與亞聖的性本善恰恰相反。歷史上荀子喜歡批評別人,得罪很多人,三四之爭在歷史上也是真實發生過的。
  • 劍來:個個不凡的文聖五弟子,老秀才:五個逆徒不值一提!
    《劍來》中主角陳平安拜入文聖門下,從文聖的幾個弟子中我們可以看出,文聖收徒弟真的是一把好手(老秀才:五個逆徒不值一提!),他這幾個弟子每個人都是人中龍鳳,天賦卓越!當驪珠洞天即將破碎時,齊靜春用自己的性命換取了驪珠洞天的存活。在他身上擁有一種純正的君子之風,言念君子,溫其如玉。第四個 劉十六劉十六是文聖的四弟子,他的壽命要比文聖還有其他的一些修士要長久。和白也是好朋友,有很大的跡象表明劉十六就是一位十四境的修士。
  • 劍來:齊靜春終究是走了,除了小師弟陳平安,他還留有哪些遺憾?
    但就從劇情中出發,無論是說出來的,還是沒說出來的,我們還是能夠看出齊靜春齊先生心中仍舊有所遺憾未能釋懷,也許是時間不足、也許是時局所限,終究力所不及,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齊先生心中還留有哪些遺憾無法心寬。第一,對小師弟陳平安說一句抱歉。齊先生在陳平安心中代表著什麼?
  • 陳平安領銜應到十四人,實到十二人!
    崔瀺親傳弟子宋和統籌調度一洲即一國的大驪王朝力守寶瓶洲、陳平安開山大弟子裴錢化名鄭錢遊走九洲拳殺大妖、陳平安學生崔東山掌控大驪諜報保政令通達……某種意義上說,如果沒有文聖一脈諸弟子的共同努力,浩然天下未必贏不了,但至少不會贏得這麼輕鬆,到如今浩然天下將文聖一脈推上神壇,無論其中是否有人包藏禍心,但說到底這是他們應得的!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到如今文聖一脈已知的各脈嫡傳。
  • 陳平安大概排在第幾
    《劍來》 第二個:左右 作為文聖的二徒,左右的出場次數雖然寥寥可數,但是在《劍來》中給讀者展現的形象卻躍然紙上,從斬殺老蛟贈送陳平安寶物到放棄飛升
  • 《劍來》文聖一脈五嫡傳思想,齊靜春青出於藍,陳平安性本惡
    今天來談一下《劍來》文聖一脈五位嫡傳,既為嫡傳,那我們解讀一下他們分別傳的是文聖的哪些思想。大家都清楚,故事寫到今天,文聖老爺的背景已經出來。文聖老爺大弟子崔巉-事功學崔巉,文聖大弟子,大驪國師,傳「事功之學」,崔巉與文聖提出事功之學不被認同,因為文聖與至聖先師討論過,認為不可行。
  • 《劍來》:山水顛倒也是齊靜春與崔瀺的後路,即陳平安與崔東山
    正如中土穗山之巔,鄭居中向文聖老秀才所說的那樣:老秀才的這兩位弟子都沒有了回頭路。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齊靜春與崔瀺並非沒有後路,因為山水顛倒並非僅僅是兩人的一次位置互換,還包括齊靜春和崔瀺的退路,即陳平安與崔東山。
  • 《劍來》陳平安靠山有哪些?一個比一個來歷大,最後一個出乎意料
    阮邛收陳平安為打鐵的學徒,讓陳平安在鐵匠鋪中工作,後來又幫助陳平安在驪珠福地中購買了五個山頭,讓小鎮中暗中打算對陳平安出手的人心有忌憚,因此阮邛在《劍來》中應當算陳平安的靠山之一。第三位:齊靜春劍來第一卷的核心人物。
  • 《劍來》百家爭鳴,論老秀才與崔、齊原型
    毫無疑問,本書最重要的一脈當屬於文聖一脈,今天給大家分析的就是關於文聖一脈老秀才與崔、齊二人的原型問題。1.最明顯的就是文聖老秀才原型,毫無疑問就是就是荀子。首先《劍來》中有」三四之爭「就是說老秀才和亞聖之間的思想爭鬥,而歷史上的荀子思想也是很針對孟子的。
  • 《劍來》陳平安對顧粲的處理其實早有伏筆,和文聖老先生有關
    但是最讓人感到困惑,當然也是人之常情的事,就是陳平安自己也犯了錯誤。這又該怎麼辦?顧粲不得已犯下大錯,陳平安逆本心出錯。我們都知道陳平安當初在小鎮只有兩個朋友,一個是劉羨陽,另外一個就是跟著自己的鼻涕蟲顧粲。
  • 《劍來》:陳平安手中可改變山水氣運的兩件寶貝,都是齊靜春所贈
    齊靜春對陳平安的幫助很大,這位讓陳平安一看見就覺得是春風的先生給予了陳平安很多東西,在陳平安的心中,齊靜春的地位也十分高。玄幻小說書評配圖首先來說,齊靜春本人所佔據的位置就不小,不僅僅是文聖的徒弟,同時更是一位有機會成聖做祖的人。
  • 《劍來》:齊靜春被迫守護驪珠洞天,儒家的「三四之爭」是什麼
    玄幻小說書評配圖本書最開始的是由陳平安和齊靜春開始寫的,按照大的故事背景,也還是在驪珠洞天之中出現的齊靜春和陳平安的一些交涉。這也就涉及到了在背後所存在著的一樁公案。驪珠洞天儘管是一方小的天地,在這之中出現過很多的人物,這裡的人的天資也都十分強大,可這並不是說到這裡就真的是風水寶地。那些來到這裡坐鎮的修士大都是被天地壓制著的。
  • 劍來:化雪後最難熬,陳平安須謹慎應對有心人的惡意捧殺!
    誠如文聖一脈如今看似風光無限,背後有無數推手想要將之再度推上神壇,可誰知道他們之中有多少人實際上是掌中藏刀的呢?文聖老先生合道三洲,於兩座天下大戰中誓死不退,即便時刻承受斷骨剜肉之痛卻不佔這天地一絲一毫的便宜;繡虎崔瀺整合一洲戰力,將賈生擊落神壇,力挽天傾;左右先力戰蕭愻,後圍剿賈生,劍氣冠九洲;劉十六力斃遠古神靈餘孽,拳打賈生;春風齊靜春守護洞天生靈在前,借修為力鬥賈生在後;陳平安孤身堅守異鄉,為浩然天下保留一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