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國展,是中國書協主辦的書法最高規格的展覽,自1980年舉辦第一屆之後,現在已經到了第12屆。這40年間,無數書法愛好者通過國展的舞臺,成長位知名書法家,也有的成為書法界的領軍人物。
12屆國展入展作者田斌
第12屆書法國展因為允許作者每種書體各投一件作品,所以便出現了一些多件作品入展的作者,其中最多的有人同時3件作品入展。湖南湘西書法家田斌在12屆國展上,一件楷書作品及一件隸書作品同時入展,也成為「多體皆擅」的書法家之一,展現了其在多種書體上的創作實力。
田斌12屆國展楷書作品
田斌在12屆國展入展的楷書作品,規格為八尺整紙的大作品。與作品規格的大相吻合的是,他的楷書單字也很大。在這件高240釐米,寬120釐米的宣紙上,他在主體部分寫了38個字,以字徑看屬於大楷。
田斌的這件楷書作品帶有鮮明的歐體風格。這裡說的歐體,並非歐陽詢的楷書,而是歐陽通的楷書,尤其是《道因法師碑》的風格還是很明顯的。歐陽通的楷書和其父歐陽詢雖屬一脈,但區別也是很明顯的。小歐的楷書,在筆畫上又更多的隸書意味,在結構上也不像歐陽詢的楷書那麼嚴謹。所以,學習小歐的楷書,更容易寫出風味。
田斌楷書作品
歷史上流傳下來的歐陽通書法遺蹟,多是小字,至多為中楷,如果單僅是拿小字的寫法來放大書寫,肯定是不合適的。如何以小歐楷書為基礎來寫大字,讓田斌苦惱了很久。直到又一天他閒暇時候翻閱于右任的墨跡,那種寬博敦厚的氣象汩汩而來,在讓他震撼之餘,也讓他對如何創作大字楷書豁然開朗。
於是他借著這頓悟得來的靈感,慢慢找到寫大字的方法,在幾個月後終於小見成效。於是就有了這件國展上的楷書作品。
田斌12屆國展隸書作品
田斌在12屆國展入展的隸書作品,以清代鄧石如書風為基調創作的,鄧石如有個重要的理念——「疏可走馬,密不透風」,從田斌的這件作品中,我們能夠看出他對鄧石如這種觀念的認同與執行。這件作品在筆法上還摻入了吳昌碩隸書的元素,使得線條質感更加豐富。
這樣的隸書作品看似以學一家為主,顯得並不太難。但通過田斌自己對創作構思的介紹,就知道這期間也是費了很大週摺的。田斌介紹說:起初,他以漢碑和漢簡互相印證墨跡與石刻之間的差異,稍微有些心得後,又以漢碑和清代隸書相互比對,思考如何化古為新。一番折騰後,終於創作出這件隸書作品。他原本的意思是寫出具有個人風格的作品,但現在看來,仍然沒能跳出古人的窠臼。
田斌作品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田斌的這兩件作品,都是用羊毫書寫的。羊毫在所有毛筆中屬於偏軟的,控制起來極難,但有個很好的特點,就是一旦用好了,寫出來的字線條質量很好。田斌的這兩件作品,醇厚寬博,氣象渾穆,就得益於對羊毫的熟練把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