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歌壇最高榮譽,四大天王3位都沒有,鄧麗君死後才獲獎

2021-01-08 好歌獻給你

歡迎關注董小姐的專欄『好歌獻給你』分享經典歌曲,追溯音樂往事

電影圈裡,臺灣的金馬獎和香港的金像獎,大概是華語世界最有分量的電影獎項,可能香港的金像還要稍微弱一些,但也強於金雞、金鷹。

流行樂壇上,最有說服力的獎項,恐怕非臺灣的金曲獎和香港的金針獎莫屬。裡程碑式的四大天王,只有歌神張學友拿下了這個兩個獎項的大滿貫,劉天王、黎天王和郭天王,恐怕都遙遙無期。

大家都喜歡揶揄「雙周一成」,除了周潤發之外(三個金像影帝、兩座金馬影帝),成龍大哥和周星馳都不怎麼拿獎。這麼論起來的話,四大天王比他們要尷尬一萬倍。

畢竟周星馳和成龍的影壇業績在那擺著,星爺雖然沒有拿到金像金馬的影帝,但拿過兩個頒獎禮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獎。

成龍大哥就更不用說了,除了金馬影帝之外,奧斯卡的終身成就大獎,在整個華人世界都是蠍子的粑粑獨一份兒!

劉天王、郭天王還有文藝天王,接連爆掉金馬金像的影帝,可就是拿不到金曲和金針,你說尷尬不尷尬。

臺灣金曲獎被稱作華語樂壇的前沿指向標,「不以市場反應為優先考慮」是金曲獎最大的賣點。

2000年的時候,金曲獎爆過一次史上最大冷門,最佳國語男歌手的入圍名單超級強悍,有陶喆、王力宏、庾澄慶和張學友,結果卻被大部分人聽都沒有聽過的陳建年摘走歌王。

陳建年是個街頭執勤的警察,還有一個身份就是臺灣原住民,當年可是抱著看明星的心態去參加金曲獎,誰知道竟讓四位天王歌手飲恨!這就是金曲獎的可愛之處。

臺灣金曲獎素有華語葛萊美獎之稱,是華語音樂世界中最高級別的頒獎典禮。兩岸三地的歌手皆以被提名入選為榮,能夠摘得獎項的則是鳳毛麟角,不啻於對其音樂成就的最高褒獎。

香港的金針獎的覆蓋範圍,不同於臺灣金曲獎。

金針獎(The Golden Needle Award)是由香港電臺舉辦的十大中文金曲所評選出來的樂壇最高榮譽大獎,以表揚個別從事音樂行業者在流行音樂領域的卓越成就和貢獻。

金針獎只著眼於香港本土,每次只有一個獎盃,只能獎掖一位音樂人,有時候還會任性的連續幾年不發獎。但金針獎卻是所有香港音樂人,都最為珍視的獎項。

1981年設立迄今,已經表彰了29個個人或者團體。這個獎項沒有固定每年頒發,只待有足夠資格獲獎的歌手出現時,才會在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上頒發。

朱玲玲給葉倩文頒獎

金針獎毫無疑義的代表了香港歌壇的最高榮譽,拿到這個獎項,就意味著站上了樂壇金字塔的頂端。

有人把金針獎,比作金庸武俠世界裡的倚天劍和屠龍刀,「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拿在手裡就可以大殺四方。

這個說法可能有些誇張,屠龍刀和倚天劍這種不世出的寶物,攏共才有兩把,金針獎已經發出去了29個,真要當成倚天屠龍來使喚,豈不得鬧得到處都是血雨腥風!

鄧麗君死後獲金針獎追頒

金針獎的定位,大概可以視為香港殿堂級歌手的準入門檻。我們先來看看「殿堂級」,到底是個什麼意思。

殿堂級,原意為皇宮級別,引申意義為舉足輕重。殿堂級,是指那些在某領域具有巨大貢獻以及深遠影響力的人物或作品。其產生的作用和貢獻,可以被視作是該領域發展過程中一個時代的裡程碑。在其領域或其時代,具有不可取代的崇高地位。

金針獎幾乎「一網打盡」了香港歌壇的殿堂歌手,大家耳熟能詳的香港歌壇巨星,比如:許冠傑、羅文、譚詠麟、張國榮、梅豔芳、張學友...等等。

這些香港的殿堂音樂人,誰要是沒個金針獎傍身,上街出門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不過,呼聲最高的劉德華和黃家駒,至今也沒拿獎。四大天王只有歌神一人獲封。

金針獎表彰的對象中,除了我們熟知的煌煌巨星們,還有各行各業為香港樂壇奠定基石的大鱷。

作曲界的代表有顧嘉輝、奧金寶。

「輝哥」是拿到金針殊榮的第一人,他與歌神許冠傑合力拉開香港流行樂壇的序幕,與黃霑並尊為輝黃二聖,名作代表數不勝數,當之無愧的香港歌壇黃金年代第一曲作人。

輝哥代表作:《楚留香》《上海灘》《兩忘煙水裡》《世間始終你好》《萬水千山縱橫》

奧金寶是菲籍樂師,甚至都不會講粵語,但他的資歷比「輝哥」還要老,1983年顧嘉輝為他頒獎的時候,他已經服務香港樂界40餘年,以西樂的獨特編曲方式對粵語流行曲的發展影響深遠。

奧金寶代表作:《緣分》《摘星》《不了情》《萬裡星河》《求你講清楚》

創辦的「娛樂唱片」的劉東,繼顧嘉輝和奧金寶之後,第三位染指金針獎。粵語流行曲剛剛興起之際,他的娛樂唱片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鄭少秋、汪明荃早期都是旗下歌手。

唐滌生是粵劇劇作家,1986年他獲獎的時候已經過世,由他的妻子鄭夢霞代為領獎,著名粵劇名伶紅線女頒獎。

填詞界的代表有陳蝶衣、黃霑、鄭國江、林振強、林夕、盧國沾。

陳蝶衣的年代最為久遠,87年領金針獎的時候就已經80歲的高齡(07年作古),他筆耕歌壇的年代,要追溯到周璇風光上海灘的年頭。

陳蝶衣代表作:《鳳凰于飛》《南屏晚鐘》《情人的眼淚》《知音何處尋》《我的心裡只有你沒有他》

黃霑與鄭國江、盧國沾是為粵語詞壇三宗匠,再加上稍晚一些的林振強,都是開一代風氣的「大詞豪」。

霑叔一生詞作兩千餘首,他代表香港,與臺灣的莊奴、內地的喬羽,被公舉為華語詞壇三傑,地位之尊崇可想而知。

黃霑代表作:《倩女幽魂》《流光飛舞》《舊夢不須記》《滄海一聲笑》《男兒當自強》(均為霑叔自己譜曲填詞的作品)

鄭國江的主業是小學老師,填詞才是他的副業。歌壇上大名鼎鼎的陳百強、張國榮和梅豔芳等人,都爭相向他邀歌。

鄭國江代表作:《風繼續吹》《真的漢子》《風雨同路》《偏偏喜歡你》《漫步人生路》

盧國沾的金針獎在一眾詞人中拿的最遲,但他在填詞界的地位等同於黃霑、鄭國江。

盧國沾代表作:《天蠶變》《陸小鳳》《小李飛刀》《大地恩情》《萬裡長城永不倒》

林振強去世同年,獲金針追頒,他還是廣告界出名的創意鬼才,兼專欄作家、漫畫家。

林振強代表作:《不羈的風》《共同度過》《太陽星辰》《秋來秋去》《千千闕歌》

羅大佑給林夕頒獎

林夕在前面幾位的跟前,尚且屬於後進,是後輩詞人中的佼佼者,被傳成「香江詞神」。

林夕代表作:《紅豆》《約定》《K歌之王》《似是故人來》《至少還有你》

2005年,金針獎頒給香港民樂團,這是首個獲得此殊榮的音樂團體。

此外,還有溫拿和太極兩支樂隊拿到了金針獎。前者得獎於1988年,後者在2016年領獎。分別代表了香港70年代和80年代的樂隊中堅力量。

下一期的專欄文章,我們重點梳理16位金針獎歌手。

許冠傑、徐小鳳、羅文、林子祥、鄧麗君、譚詠麟、梅豔芳、張國榮、張學友、汪明荃、鄭少秋、杜麗莎、陳百強、葉倩文、甄妮、鍾鎮濤。

ps:可以留言給董小姐,說出你感興趣的金針獎的話題或者疑問,董小姐也將會為您解答。

比如:

誰是金針獎最年輕的獲獎者?誰還有資格拿到金針獎?

1993年,陳百強、黃家駒去世,被追頒過「無休止符紀念獎」,和金針獎有什麼關係?

黃家駒和Beyond會不會拿到金針獎?

四大天王沒拿獎的的劉德華、黎明、郭富城,距離金針獎還有多遠?

四大天王有3個人拿不到金針,但還有人能梅開二度兩次捧起金針,而且不止一人!

金針獎上還有一對「神鵰俠侶」,夫妻雙雙把金針拿。。。

有人質疑鄭少秋、鍾鎮濤的金針獎水分大,不足以擔起這個大獎?

這些問題,都將在後期的推文中呈現,感興趣的朋友,歡迎持續關注。

分享經典歌曲,追溯音樂往事。更多精彩內容,盡在『好歌獻給你』

相關焦點

  • 殿堂榮譽金針獎,鄭少秋、汪明荃、鍾鎮濤,獲獎之後非議最大
    歡迎關注董小姐的專欄『好歌獻給你』分享經典歌曲,追溯音樂往事香港殿堂級歌手的排名,在每個歌迷的心裡,都會有一份專屬榜單。但眾口難調,俗話說」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上一篇的專欄文章中,我們用香港歌壇的最高榮譽——金針獎,給殿堂歌手們排排坐。
  • 「四大天王」與「譚張爭霸」前,歌壇哪些歌手屬一線當紅明星?
    眾所周知,歌壇「四大天王」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在90年代全面上位,直到至今還是人氣高漲。而在「四大天王」之前,歌壇最有名的就是「譚張爭霸」了,那時候的歌壇,除了男歌手譚詠麟,張國榮和陳百強之外,還有女歌手梅豔芳,徐小鳳,葉倩文,林憶蓮等人,幾乎紅透了亞洲華語歌壇,使得粵語歌真正雄霸一方,風光一時無二。那時候的粵語流行音樂正屬於成熟期,他們那一代當紅明星就是最大功臣,許多代表作非常值得收藏和欣賞,直到至今一樣這麼受歡迎!
  • 香港地位最高的10位歌手,四大天王僅歌神上榜,張國榮未進前五!
    並且與羅文一起推出的《射鵰英雄傳》更是成為了永世不朽的金曲,並且她還成為了繼鄧麗君之後第二位獲臺灣金鐘獎最佳女歌星的女歌手,2011年獲得了香港樂壇的最高獎項「金針獎」,排在第九位是在是低了!他的死可以說是全國乃至世界的損失,當時他去世的時候,甚至是中央電視臺的《新聞30分》節目都破例第一次報導了第一位香港藝人去世的消息!當年的「譚張爭霸」時候,後來才有的「四大天王」天下,而且他還是第一位打入韓國市場的歌手,他在1999年獲得了香港樂壇的最高獎項「金針獎」!
  • 四大天王之後的香港歌壇,為何再無天王巨星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四大天王之後,香港歌壇從此再無天王,當年香港歌壇出一個紅一個,大陸歌壇許多歌手也是經過香港歌壇這一關而紅遍天下,成為天王天后,最成功的典型就是王菲與黎明,一位天后,一位天王。然而,現在的內地歌手不需要過香港歌壇這一關同樣能夠紅遍華語歌壇,而香港歌手即使到大陸來也沒有影響,總之,香港歌壇似乎已經沒落,尤其在大陸歌壇面前,香港歌壇除了當年的幾位天王還在掙扎之外,似乎已沒有新人,更談不到有天王級的歌手出現,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 四大天王合體選秀重振香港歌壇?劉德華英明一世,這次未免太天真
    坐在一旁的魯豫慫恿道,「如果你們3個都願意的話,他不好意思不願意了」,劉天王斬釘截鐵的說:我願意!對比粵語歌壇的盛世與現狀,大概就能明白劉德華對於粵語歌「英雄遲暮」般的焦慮與落寞。老一代歌神許冠傑、歌聖羅文、歌隱林子祥等人拉開粵語歌壇的大幕,譚詠麟和張國榮的「譚張爭霸」讓粵語歌壇更上一層樓。90年代,伴隨著四大天王的橫空出世,香港歌壇迎來黃金盛世。
  • 時間飛快,歲月無情,香港歌壇四大天王真的老了?
    上個世紀80到90年代是香港娛樂圈最輝煌的時期。歌壇新老交替,四大天王(張學友、劉德華、黎明和郭富城)脫穎而出,迅速走紅,迅速成為香港娛樂圈的中堅力量。後來被冠以香港「四大天王」的頭銜,在當時娛樂圈地位無人能撼動。
  • 劉德華郭富城四大天王,到底誰的實力最強?答案亮了!
    四大天王成名以來,一直在相互較勁,傳說黎明說過,輸給誰都不能輸給劉德華.黎明在巔峰時期,第一給退出樂壇,拒絕領獎,之後劉德華改變路線,避開粵語市場,推出大量國語專輯,才成為華語地區最有影響力的天王.說起四大天王,大家都很熟悉,他們是中國香港地區90年代初出現在歌壇的四位重要人物,四大天王是娛樂圈的一個神話,是一代人的青春記憶,他們以各自非凡的魅力在華語歌唱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1990年,黎明的火速走紅,將同屬寶麗金唱片公司的李克勤的聲勢壓下,取而代之。而香港樂壇的樂隊勢力亦開始被偶像派取代。當時因為黎明和劉德華同屬偶像派,成為最大競爭對手,兩人曾被封為雙子星。
  • 香港歌壇四大天王的由來!
    香港四大天王是指香港流行文化的其中一個現象,代表人物為九十年代香港最受歡迎的四名男歌手:張學友、劉德華、郭富城、黎明(按年齡由大至小順序排列,排名不分先後),四人於八十年代先後加入娛樂圈成為歌手及演員,在九十年代初期各自冒起,並於1992年同時被傳媒稱為「
  • 香港歌壇最落寞的人:他們被四大天王牢牢壓制,李克勤最是幸運!
    香港「演唱會之父」張耀榮首次將四人統稱為「四大天王」,名字由此而來。香港四大天王獨步歌壇,牢牢掌握了香港流行歌壇的制霸權利。譚張爭霸結束後,歌壇最具影響力的歌手譚詠麟和張國榮退出,香港歌壇面對真空期,急需一批有實力有魅力的歌手帶領樂壇繼續發展。張學友、劉德華搶先一步,開始作為新人在樂壇嶄露頭角,緊接著黎明、郭富城迅速爆紅。
  • 都說香港四大天王都很出眾,你認為香港四大天王中,誰是最帥呢?
    1999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後,香港娛樂工業迅速滑落,粵語歌壇更是一蹶不振,四大天王同臺的機會越來越少。1999年底,黎明宣布退出一切音樂頒獎禮,接著張學友也宣布退出,這似乎也宣告著「四大天王」開始「瓦解」。
  • 解讀香港「四大天王」到底誰是天王之首
    在華語樂壇,我想大家都知道在90年代的香港樂壇,因張國榮、譚詠麟的相繼退出,在年輕的一批歌手裡,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得到了圈內圈外的眾人認可,並於1992年被Tvb高管方逸華封為香港四大天王,他們是香港娛樂圈發展起來最具代表性的超級偶像明星,也是一個時代的象徵!
  • 香港四大天王誰最有錢?這三位加起來的資產都比不過他!
    香港四大天王誰最有錢?這三位加起來的資產都比不過他!20世紀的香港娛樂圈人才輩出,其中四大天王備受關注,分別是張學友、郭富城、黎明和劉德華。香港四大天王的影響力很大,從20世紀火到21世紀,十分了不起。
  • 香港的「兩周一成」是什麼意思?「四大天王」為何沒有梁朝偉?
    「雙周一成」主要是針對電影票房,說的是當時票房最有保障的3個人;「四大天王」針對的是歌壇,梁朝偉基本不唱歌,自然和他沒有關係。所以這2個名號沒有梁朝偉也很正常。但這並不代表梁朝偉不厲害,因為梁朝偉真正厲害的是演技。
  • 為什麼香港四大天王之後,娛樂圈再也沒有「三棲巨星」?
    1、還是從香港「四大天王」說起,當年香港TVB都是如何造星?其實細想起來,我們關於「三棲明星」的所有印象,基本上都來自香港娛樂圈。當年郭富城一直被稱為四大天王湊數的那個,經典歌曲數量比起其他3位要少得多,演戲也一直被稱為花瓶,誰能想到現在他大器晚成,在40歲以後接連拿到金馬獎和金像獎影帝。2005年、2006年,憑藉《父子》和《三岔口》2部電影,蟬聯了金馬獎影帝,讓人大吃一驚。
  • 記憶香港,80後永遠的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曾經,學校幾乎所有男生都是郭富城的髮型,嘴裡哼著劉德華的「忘情水」,我們就是第一代「追星族」。四大天王90年代初,隨著譚詠麟淡出香港樂壇和張國榮的全面退出,香港樂壇出現了真空期,以黎明、張學友、劉德華等為代表的新人開始在歌壇斬露頭角,1991年,郭富城「安靜走開」的旋風從臺灣回到香港,香港「演唱會之父」張耀榮(另一說為方逸華)將他們統稱為「四大天王」,香港樂壇迎來了新時代。
  • 劉德華的恩師,被稱為「歌隱」,鄧麗君曾表示最喜歡的歌手是他
    說起四大天王劉德華,大家都很熟悉。劉德華憑藉自己的實力和人氣,躋身於中國娛樂圈最具傳奇性的這支戰隊中,當然是實至名歸。但很少有人知道,劉德華從當年的TVB「無線五虎」,進入歌壇,踏上天王之旅,有一個關鍵人物,他就是「歌隱」林子祥,他是劉德華歌唱事業上恩師一般的存在,這一點,連劉天王自己都直言不諱。1985年,香港十大勁歌金曲的頒獎禮上,林子祥用一首金曲串燒之作《十分十二寸》驚豔全場,這首曲目迄今為止也是粵語歌壇的第一首串燒神曲。
  • 香港四大天王 一直未被超越的傳奇
    香港四大天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儘管他們現在都已變老,但是誰也不可否認他們當年所開創的時代。截止目前,沒有任何的明星超越他們當年創造的神話。即使到了現在,他們仍然是一個傳奇,一個時代的代表,一個被大家尊稱「四大天王」的四個人。那麼四大天王是什麼時候「冊封」的?是怎樣產生的?什麼時候結束的?結束後他們各自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 臺灣四大天王為何沒香港的有名? 但都是天王殺手
    一說起四大天王,你的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肯定就是香港的這四位天王劉德華、張學友、郭富城、黎明,當然,我也是如此,這是所有80後共同的美好回憶,他們四位見證了香港的黃金年代,他們在影視與音樂方面多面開花,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 極品視聽-紅到現在的香港四大天王巨星
    而身處在那個黃金年代中的四位娛樂寵兒,也是通過各自的歌聲和形象,和無數觀眾一起走過和見證香港電影的巔峰時代。早年在香港娛樂圈打下自己的半壁江山的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四人,都已走過了演藝生涯中最為風光的年華。同時,接著一批又一批娛樂新人的出道,「四大天王」的地位無論是在歌壇、影壇還是整個香港娛樂圈,也受到了關鍵的挑戰和動搖,但是依然保持輝煌的功績。
  • 香港四大天王封神戰,誕生的還有第五天王,實力比肩劉德華張學友
    香港的娛樂圈曾是一個令人嚮往的圈子,無論電影、電視劇、歌壇都是讓很多藝人想要去發展的地方,影視界的TVB不知出了多少經典,曾經的歌壇也創造出了多少讓人廣為流傳的歌曲,比如曾經香港歌壇的四大天王,劉德華、張學友、郭富城、黎明,在整個娛樂圈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聲震華人世界,而他們的發展並不僅僅僅限於歌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