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四大天王是指香港流行文化的其中一個現象,代表人物為九十年代香港最受歡迎的四名男歌手:張學友、劉德華、郭富城、黎明(按年齡由大至小順序排列,排名不分先後),四人於八十年代先後加入娛樂圈成為歌手及演員,在九十年代初期各自冒起,並於1992年同時被傳媒稱為「四大天王」,取代了八十年代中期以來譚詠麟和張國榮在香港樂壇的地位,自九十年代至今在音樂、影視、舞蹈、商業、慈善等領域均獲得傑出的成就,在華人社會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隨著譚詠麟、張國榮、梅豔芳等八十年代知名歌手相繼淡出香港流行樂壇,張學友、劉德華、李克勤、草蜢和Beyond樂隊等歌手於九十年代初開始冒起。黎明在八十年代後期至九十年代初期因主演電視劇而受到觀眾的注意,歌唱事業也發展理想,唱片銷量排行IFPI香港唱片銷量大獎前列,當中專輯《是愛、是緣》更成為1991年IFPI最高銷量唱片專輯。黎明和劉德華的形象同屬偶像派,曾被媒體稱為「藝壇雙子星」,也有媒體將他們二人及張學友統稱為「三劍俠」。1990年尾,郭富城在臺灣演出機車廣告,開始受到關注,隨後灌錄了三張國語大碟,其中《對你愛不完》及《我是不是該安靜的走開》等歌曲紅遍港澳臺,1992年初以歌手身份返回香港發展。
於是這四位當時最受歡迎的男歌手從此便合稱為「四大天王」,並得市民廣泛接受,一直沿用至今。另一說法則是前香港電臺助理廣播處長張文新在1992年香港電臺「太陽計劃」活動上,邀請四人同臺表演並即場向香港傳媒封四人為四大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