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優秀的舞蹈團隊,唯有步調一致才能扭出傲人的舞姿。學生既然選擇了全封閉寄宿制學校,就應該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社會是我們大家的,故良好的公民意識有利於保持和促進社會的和諧。好的公民意識會得到大家的認可。帶手機進入校園本是明令禁止的,十餘名學生多次違規,並不是學校方面的錯誤,並且學校採用一定手段保障學生與親人通話,在這前提之下,學生還多次違規。
校方為了維護大多數學生的利益,多次教育無效的,這種做法是正確的。這幾名學生的公民意識十分薄弱,在學校大家都一樣,不能因為自己公民意識的欠缺而擾亂學校的制度。所以學校的做法,得到了許多公民意識強烈的人的支持和讚揚。公民意識的淡薄,會引起大家的指責。近年來網上總有人爆料「地鐵吃瓜子,地鐵吃鳳爪,並將垃圾隨意亂扔」的新聞,這些行為都是公民意識欠缺的表現。
他們的這種行為都受到了網民的指責。地鐵是公共的,應該由我們大家共同維護,大家維護得很好。由於這些公民意識淡薄的人,使得地鐵有了不好聽的名聲,也正是因為這種人的出現,也強化了我們的公民意識。與其受到社會的指責,還不如做好我們自己,遵守道德,共同營造好的社會,維護和諧社會,得到社會的認可。
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強化公民意識。公民意識日益強化的今天,每次聽到又「擾亂社會和諧,破壞環境」的這種新聞的時候,我都應該反思,如果我們也這樣,我們也需要改正,如果我們做的很好,我們就應該將它發揚下去,正是我們的公民意識,公園裡的花不會被踩,地上看不到垃圾,地鐵上人們井然有序,人們的家中不會有丟東西的現象,這也是一種美。
我們在幸福了自己的同時,也幸福了他人。所以在日益強大的今天,要不斷強化我們的公民意識。我們生來的使命就是為了維護社會和諧的,所以良好的公民意識,值得我們在建設和諧社會的過程中給予特別關注。強化公民意識,重中之重。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那學校中,作為學生,又怎能不遵守校規呢?規矩是國家依法行事的保障。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規矩,那會是什麼樣的呢?
國人想幹什麼幹什麼,違法行為不去嚴懲,生活安全得不到保障。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需要人們來自覺遵守規定,在行為上自覺遵守。「中國式過馬路」一直都是社會的熱點,無論是紅燈還是綠燈,只要是人「齊了」都可以橫穿馬路,這真是讓人心驚膽戰。如果人們都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就可以減少很多交通事故的發生,給自己、給社會帶來的肅清困擾,豈不是一舉兩得?
規矩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前提。它就像是一堵透明的牆,守規矩和不守規矩的人分居兩側,彼此能相互看到,卻又永遠都接近不了。守規矩,對於個人而言當然是全靠自覺,如果你是學生,就需要遵守校規;如果你是職場上的人,需要遵守公司的管理。它存在於我們的身邊,作為著我們能夠安全的保障。規矩是怎樣形成的呢?它是由我國的各個部門,各個執法機構,或者是各個小團體,依據實際情況來制定的。
規矩,當然不是依照每個人的意願來制定的。有的人沒有遵守規矩,他便認為自己是佔了小便宜,自己暗暗得意,其實呢?冒著各種各樣的風險,頂著自己內心的壓力,難道這樣又真的好受嗎?也許你認為自己不遵守規矩沒有什麼問題,但也需要考慮別人的感受,積極遵守規矩,做一個守規懂規的人,才是王道。
巴特爾曾經說過:「太陽的睿智在於它將光明送給月亮,而月亮的睿智在於它將餘暉同星星分享。」我們的睿智,就在於能夠懂規、知規、守規,讓社會成為一個自覺的社會,讓自己成為一個懂規的好青年。我們可以在學校中、生活中、社會中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價值,為社會的規矩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做一個守規矩的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