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社會的規矩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做一個守規矩的人

2020-12-17 情意綿綿的愛了

一支優秀的舞蹈團隊,唯有步調一致才能扭出傲人的舞姿。學生既然選擇了全封閉寄宿制學校,就應該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社會是我們大家的,故良好的公民意識有利於保持和促進社會的和諧。好的公民意識會得到大家的認可。帶手機進入校園本是明令禁止的,十餘名學生多次違規,並不是學校方面的錯誤,並且學校採用一定手段保障學生與親人通話,在這前提之下,學生還多次違規。

校方為了維護大多數學生的利益,多次教育無效的,這種做法是正確的。這幾名學生的公民意識十分薄弱,在學校大家都一樣,不能因為自己公民意識的欠缺而擾亂學校的制度。所以學校的做法,得到了許多公民意識強烈的人的支持和讚揚。公民意識的淡薄,會引起大家的指責。近年來網上總有人爆料「地鐵吃瓜子,地鐵吃鳳爪,並將垃圾隨意亂扔」的新聞,這些行為都是公民意識欠缺的表現。

他們的這種行為都受到了網民的指責。地鐵是公共的,應該由我們大家共同維護,大家維護得很好。由於這些公民意識淡薄的人,使得地鐵有了不好聽的名聲,也正是因為這種人的出現,也強化了我們的公民意識。與其受到社會的指責,還不如做好我們自己,遵守道德,共同營造好的社會,維護和諧社會,得到社會的認可。

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強化公民意識。公民意識日益強化的今天,每次聽到又「擾亂社會和諧,破壞環境」的這種新聞的時候,我都應該反思,如果我們也這樣,我們也需要改正,如果我們做的很好,我們就應該將它發揚下去,正是我們的公民意識,公園裡的花不會被踩,地上看不到垃圾,地鐵上人們井然有序,人們的家中不會有丟東西的現象,這也是一種美。

我們在幸福了自己的同時,也幸福了他人。所以在日益強大的今天,要不斷強化我們的公民意識。我們生來的使命就是為了維護社會和諧的,所以良好的公民意識,值得我們在建設和諧社會的過程中給予特別關注。強化公民意識,重中之重。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那學校中,作為學生,又怎能不遵守校規呢?規矩是國家依法行事的保障。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規矩,那會是什麼樣的呢?

國人想幹什麼幹什麼,違法行為不去嚴懲,生活安全得不到保障。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需要人們來自覺遵守規定,在行為上自覺遵守。「中國式過馬路」一直都是社會的熱點,無論是紅燈還是綠燈,只要是人「齊了」都可以橫穿馬路,這真是讓人心驚膽戰。如果人們都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就可以減少很多交通事故的發生,給自己、給社會帶來的肅清困擾,豈不是一舉兩得?

規矩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前提。它就像是一堵透明的牆,守規矩和不守規矩的人分居兩側,彼此能相互看到,卻又永遠都接近不了。守規矩,對於個人而言當然是全靠自覺,如果你是學生,就需要遵守校規;如果你是職場上的人,需要遵守公司的管理。它存在於我們的身邊,作為著我們能夠安全的保障。規矩是怎樣形成的呢?它是由我國的各個部門,各個執法機構,或者是各個小團體,依據實際情況來制定的。

規矩,當然不是依照每個人的意願來制定的。有的人沒有遵守規矩,他便認為自己是佔了小便宜,自己暗暗得意,其實呢?冒著各種各樣的風險,頂著自己內心的壓力,難道這樣又真的好受嗎?也許你認為自己不遵守規矩沒有什麼問題,但也需要考慮別人的感受,積極遵守規矩,做一個守規懂規的人,才是王道。

巴特爾曾經說過:「太陽的睿智在於它將光明送給月亮,而月亮的睿智在於它將餘暉同星星分享。」我們的睿智,就在於能夠懂規、知規、守規,讓社會成為一個自覺的社會,讓自己成為一個懂規的好青年。我們可以在學校中、生活中、社會中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價值,為社會的規矩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做一個守規矩的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相關焦點

  • 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要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
    網友「靜水漣漪」:火車之所以能夠奔馳千裡,是因為它始終離不開兩條鐵軌;風箏之所以能高高飛翔,是因為它總是情繫著手中的線;宇宙間無數顆恆星不變的燦爛,是因為它們都按照自己的軌道運行。日月交替,大自然生生不息,用規則演繹著生命的軌跡。人類社會也是如此,也得講規則、守規矩。
  • 和守規矩的人在一起,真的很重要
    無視規矩,即使可以逃過一次處罰,但是總有一次他會為自己的這種行為買單。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不要心存僥倖,不守規則終將會為此付出代價。守規矩是最大的自律,規矩是我們生存於世間的一種標準、法則。有了規和矩才能畫圓就圓,畫方就方,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守規矩的人,都會做到明辨是非,清楚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的角色,知道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不越「雷池」,不亂「章法」。
  •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常懷一顆守規矩的心
    前段時間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的大學生投毒案件,一大學生被懷疑投毒致人死亡。那個大學生想要證明自己是清白的,在網絡上也有不少人為他辯護,他的父母也通過各種手段想要還兒子一個清白。可在法律面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不會因為你是某個地方的高官就對你寬大處理,也不會因為你可憐就放過你。法律沒有同情,因為如果法律同情了你,那麼就會有更多無辜的人受到傷害。
  • 「不守規矩」的人都是社會敗類!
    規矩是規範人們行為,保障社會生活有序高效運行,保證人們基本權益,維持公平公正的重要基石。它既包括法律法規、道德準則、風俗習慣等。自古及今,國內國外,人們無不以遵守規矩作為生而為人的基本要求。不守規矩的人則會遭到唾棄和鄙視。然而,當今社會上有很大一部分人,習慣性的視規則於無物,以不守規則來體現自己的地位和能力,並以此作為其恬不知恥地炫耀的資本,優越感十足。
  • 和守規矩的人在一起
    社會習俗是規矩——行為習慣、生活倫理,包括約定俗成的各種老理兒,你也不要違背了,約束你做事的規矩,這是你生活在世界上舒適的基本規矩底線。 規章制度是規矩——法律法規、組織紀律、村規民約,你同樣得遵守了,這是不可輕易觸碰的社會規矩高壓線。《韓非子·解老》云:「萬物莫不有規矩。」
  •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為什麼遵守規矩的人,反而不受待見?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為什麼遵守規矩的人,反而不受待見?規矩和原則約束著社會上的每一個人,正是因為有了規矩的存在才能夠讓大家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不過也有一部分人他們時常徘徊在法律的邊緣,有時做的事情更是違背了公序良則,這樣的人被稱作「壞人」。
  • 習近平:治理一個國家,關鍵是要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
    書中部分內容摘登如下: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要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法律是治國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規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堅持依法治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制度保障。
  • 餘生,請和守規矩的人在一起
    規章制度是規矩——法律法規、組織紀律、村規民約,你同樣得遵守了,這是不可輕易觸碰的社會規矩高壓線。《韓非子·解老》云:「萬物莫不有規矩。」人生在世,與人交往,修身養性,處處都離不開規矩。懂得規矩,守住規矩,和守規矩的人在一起,才能守住人生。01規矩,是一種分寸中國有句俗話:魚放三日發臭,客住三天討嫌。
  • 和守規矩的人在一起(深度好文)
    社會習俗是規矩——行為習慣、生活倫理,包括約定俗成的各種老理兒,你也不要違背了,約束你做事的規矩,這是你生活在世界上舒適的基本規矩底線。 規章制度是規矩——法律法規、組織紀律、村規民約,你同樣得遵守了,這是不可輕易觸碰的社會規矩高壓線。《韓非子·解老》云:「萬物莫不有規矩。」
  • 做個守規矩的乘機人
    自身原因錯過國際航班本是一件讓人懊惱的事,而因情緒失控對機場工作人員採取暴力舉動,既要接受被拘留10日的行政處罰,還將面臨被列入航空公司黑名單的嚴重後果,那就真成了一件讓自己悔恨不已的不堪往事。日前,一則女博士誤機打人的新聞出現在了各大媒體的顯著位置。
  • 國旗下演講丨劉浩天——堅守規則底線,做守規矩禮賢人
    他通過列舉歷史上的名人守規矩的實例,來提醒大家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做一個懂規矩、守規矩的禮賢學子。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不斷奮進,砥礪前行。——團委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上午好!我是來自高一十三班的劉浩天,今天我國旗下演講的主題是堅守規則底線,做守規矩禮賢人。
  • 不給錯誤太多機會​,無規矩不成方圓,所以要懂規矩守規矩
    而反觀國內,如今孩子多為獨生子女,每家只有一個。父母親人自然少不了加倍的關愛,有時父母長輩甚至會溺愛孩子,對孩子無限制的包容孩子的過錯,失誤全部視而不見,可孩子並不會因此變越變越好,只會變本加厲,出現越來越多的錯誤,最終導致其品質出現問題。家長面對孩子的問題,時常安慰自己,孩子還小,這點小錯可以原諒。
  • 「薦讀」和守規矩的人在一起
    社會習俗是規矩——行為習慣、生活倫理,包括約定俗成的各種老理兒,你也不要違背了,約束你做事的規矩,這是你生活在世界上舒適的基本規矩底線。 規章制度是規矩——法律法規、組織紀律、村規民約,你同樣得遵守了,這是不可輕易觸碰的社會規矩高壓線。《韓非子·解老》云:「萬物莫不有規矩。」
  • 野島剛:日本人很喜歡「規矩」
    日本人很喜歡「規矩」小時候,老師經常教育我們「要成為一個守規矩的人。」實際上,他們也都在以身作則。學生在打招呼、行早禮、表示感謝的時候,一旦沒有照規矩做,就會受到批評。嚴格遵守規矩的學生總是能得到「優」的評價。在日本文化中,「規矩」這個概念擁有十分積極而重要的意義。日本人很喜歡「規矩」,日本文化中的「規矩」也會給社會帶來了有形和無形的深遠影響。例如,日語中有「心、技、體」的說法,這就是守規矩的理想典範。
  • 和守規矩的人在一起,就是最好的養生
    一個回答是:「人總是存在僥倖心理,總覺得那些小概率事件,絕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可是,生命沒有僥倖可言。生活中許許多多的悲劇,都來源於對規則的踐踏,造成了無法估料的代價。守規矩,出眾;棄規矩,出局。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句話講:「人不以規矩則廢,家不以規矩則殆,國不以規矩則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不少的人總以為規則是自由的反義詞,束縛了自己,方便了別人。
  • 大家都在為疫情貢獻自己的力量,你做了什麼?
    今年的的新年是比較特別的一個新年,大家幾乎都是宅在家過年,那裡也沒去。按照中國新年的風俗,新年是要串親戚,團圓的日子。可今年卻出現了新型冠狀病毒,這種病毒傳播速度快,讓人防不勝防。因此,為了防預這種病毒,大家都宅在家,這也是對武漢的最大的支持。
  • 有規矩才能成方圓,在規矩中不斷進步
    為創建有序的學習生活環境,某封閉式寄宿制高中,嚴禁學生帶手機。因多名同學違規,校方作出勸退的處理決定。我個人認為,學校的做法非常有必要,應該獲得支持。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每一個人的成長的過程中都需要約束才能成長,就像人要碰過壁才會重新審視。寶劍經過打磨才能吐露鋒芒。
  • 要抵制手機,努力學習,做一個守規矩的學生
    手機在發明的時候,是為了讓人們更加方便的打電話,但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智慧型手機的出現打破了這個初衷,現在的手機更像是一臺迷你電腦,學校也是為了讓學生們能夠專心學習,而不讓學生帶手機走進校園。也許你會說,學生們有自制力的,可以不去玩手機啊。有的人自制力很強,但有些人並沒有很強的自制力,這時就需要制度來約束他們。
  • 讓守規矩成為好習慣
    好習慣與好規矩就像一對孿生兄弟,於人於事、於公於私都非常重要。對個人而言,好習慣可以造就你;對群體而言,好習慣可以成就一個單位、一個地方的文化。規矩的重要性同樣不言而喻,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不忘規矩,方得始終。對教師來說,樹立「讓習慣適應規矩,讓守規成為習慣」的理念尤為重要。
  • 規矩做人,規矩做事(深刻)
    但要走向好的一面,就得有規章制度,人也要守規矩,否則百害而無一利。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一個人若不能規範自己的行為,不僅影響自己,還會干擾到他人,造成不小的麻煩或混亂。北雁以人字南飛,螞蟻合群之力搬家,有規有矩,各司其職,同進同退,化渺小為強力,因而以規矩方可成大圓。近年來,野生動物園不斷有動物傷人事件,這些事件中都有一個共同點,遊客不守規矩私自下車或開窗造成的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