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昭明太子,那一縷讀書緣

2020-12-17 夏七夕說歷史

大家好,給大家推薦昭明太子,那一縷讀書緣。昭明太子與烏鎮的緣分,是讀書緣。這個讀書緣來得也傳奇。 傳說,蕭統剛生下來時,右手緊捏拳頭,不能伸直,沒人能冊開。梁武帝張榜求賢,誰能姍開太子的手,誰就做太子的老師。沈約做到了,自然就成了太子的老師。

沈約(441一513),字休文,是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六朝時文學家。曾助梁武帝成帝業,歷任尚書僕射、建昌侯,官至尚書令。工詩書,與同朝周順等人共創「四聲八病」說,對古體詩向律詩的轉變有積極影響,並編寫《宋書》。沈約是個大孝子,父親沈璞死後葬在烏鎮河西十景塘附近。他雖忙於政務、軍務,但每年清明都要返鄉掃墓,並守墓數月。梁武帝怕太子荒廢學業,就命太子跟沈約來烏鎮讀書,就這樣,昭明與烏鎮結下了讀書之緣。昭明太子在沈約先生的教育下,讀書非常勤奮,卓有成效。據《烏青鎮志》記載,蕭統終日誦書不輟,夜則使其官屬誦而臥聽之,遇有脫誤,悉識之以責誦者。由此可見他讀書的認真態度。

昭明太子讀書烏鎮,開創了烏鎮「文運之始」,給烏鎮塑造了一個近乎神話般的讀書人之夢,之後,歷代人文薈萃,代有俊才。「唐代銀杏宛在,昭明書室依稀」,茅盾懷念故鄉的這兩句詩,自然也是有感而發的。與其他許多江南小鎮比起來,烏鎮確實是一個最適合讀書人靜心做學問的地方。前幾年黃磊、劉若英在烏鎮拍的電視劇《似水年華》,部分表達了烏鎮的這份書香情懷。許多人就是衝著那家舊書館、那種讀書人的情懷來烏鎮看看的。今天,你來烏鎮旅遊,也千萬不要錯過了那座六朝遺勝石牌坊,而恰恰是這座牌坊,成了昭明太子種在烏鎮隨師沈約讀書的歷史見證。

早春二月,院中紅梅正開,鮮紅豔豔,又兼淡雪輕飄,與書院古色古香的氛圍極為相稱。佇立花下,賞花看雪,書院,紅梅,自雪,塵俗全無。如有幸在這個時候造訪昭明書院,更有一種超然塵世的感覺。昭明太子讀書烏鎮,距今1000多年了,千年以降,他為烏鎮人文興盛開了一個好頭,樹立了一座豐碑。六朝之後,歷經唐宋元明清,水鄉烏鎮成了歷代文學家和名流碩彥仰慕登臨之地。唐宜宗時承相裴休、宋參知陳與義都曾寓居烏鎮。元時傑出的文學家、書畫家趙孟頰也曾遊歷烏鎮,寫下有名的七律詩《遊烏鎮次韻千懶長老》。明清以降,烏鎮更是出了許多讀書人。明時有編寫過《烏青志》的李樂,所著的《見聞雜記》,如一幅晚明社會的風俗畫卷。清時有藏書家鮑廷博,「知不足齋」主人,乾隆時設四庫全書館,鮑廷博獻出書籍600多種,成為全國獻書之首,其祖孫三代所刊「知不足齋叢書」是中華古籍的瑰寶之一。清代還出了一位讀書人嚴辰,道光己未殿試中進士,點翰林,授庶吉士,烏鎮嚴廳奉旨修造翰林第,現「世恩堂」廳房還在。

嚴辰貢獻最大的是以一人之力,歷時10年,編成《光緒桐鄉縣誌》,令人讚嘆。一個人能有這樣的膽量,這樣的能量,這樣的堅持,這樣的功力,真是太不易了。烏鎮有這樣一群文化人,又何其幸也。一座牌坊一個經典。自昭明以下,烏鎮出了許多優秀的讀書人。如今,一代又一代讀書人的背影漸漸遠去,無法追尋,唯有一種精神,一種風氣,一種書香,我們今天依然可以觸摸得到、體味得到。閱讀烏鎮這本厚厚的文化之書,這樣去讀,或許更加耐人尋味。水鄉烏鎮,有了這一脈相承的人文精神貫穿古今,才那樣引人人勝,美不勝收。

相關焦點

  • 古代歷史,昭明太子,六朝遺勝書聲傳
    為了給太子一個理想的讀書之所,梁武帝讓沈約擇址為太子建一座書館。沈先生經過再三比較,最終選擇市河東側興德橋邊一處幽靜的所在,闢園築館,讓太子專心讀書。自己白天到鎮西隅的祖墳守墓,夜晚教太子讀書,一刻也不敢懈怠。好在太子是個特別懂事的孩子,每天讀書不倦,非常自覺,使先生很省心,可以一心一意守墓,盡人子之孝。
  • 書香氤氳 鎮江有座昭明太子讀書臺!
    鎮江昭明太子讀書臺,位於南山招隱寺。相傳為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蕭統讀書之處。
  • 昭明太子:走出烏鎮,走進歷史
    原標題:昭明太子:走出烏鎮,走進歷史 有種說法,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次典禮,就是天監元年(502年),十一月,蕭統被立為皇太子。 南梁不算一個很了不起的朝代,但是梁武帝蕭衍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物。作為一個開國皇帝,他不分春夏秋冬,每天五更天起床批改公文奏章,在這種工作壓力下,居然還對詩文音樂書法繪畫都很有造詣。
  • 昭明太子蕭統一生多情孝順卻死於破傷風 昭明太子蕭統簡介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昭明太子蕭統一生多情孝順卻死於破傷風 昭明太子蕭統簡介 昭明太子蕭統是梁武帝蕭衍的長子,蕭統出生於襄陽,當時蕭衍在擔任雍州刺史。蕭衍奪取了南朝齊的皇位後,就立蕭統為太子。蕭統當了多年的太子,但是沒有當上皇帝就去世了。
  • 散文精選:昭明臺與昭明太子
    思緒飄忽間,昭明太子仿佛含笑著穿過重重長廊而來,他長發似墨,溫潤如玉,氣質無雙,憑欄遠眺間,深邃的朗目裡飽含著對這芸芸眾生的善意與熱愛。他似乎在笑,那笑容燦爛得足以讓日月失色,讓天地同輝。可是稍一愣神,他又縹緲遠去,倏忽不見蹤跡。只餘下這雕欄樓閣,沉寂在久遠的風霜裡。
  • 南朝太子蕭統在南京編寫完《昭明文選》
    棲霞區獅子衝的南朝大墓——「陳文帝永寧陵」,在最近幾年也被證實更可能是昭明太子的墓。B歷史遺存浦口惠濟寺三棵古銀杏為太子手植很多人都知道,玄武湖裡的梁洲、玄圃傳為梁代昭明太子編《文選》的讀書處。其實浦口區的惠濟寺也有蕭統留下的蹤跡。「寺內建有昭明太子讀書像,舊存碑刻也非常多。」
  •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昭明太子蕭統的死竟然和李白相似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昭明太子蕭統的死竟然和李白相似 昭明太子蕭統是梁武帝蕭衍的長子,蕭統出生於襄陽,當時蕭衍在擔任雍州刺史。蕭衍奪取了南朝齊的皇位後,就立蕭統為太子。蕭統當了多年的太子,但是沒有當上皇帝就去世了。
  • 烏鎮的一座古書院,走出昭明太子,也走出茅盾文學獎
    古鎮之所以為古鎮,不僅在於它的古建築、古民居,它的歷史厚度與文化底蘊顯得更加珍貴,更有價值。從烏鎮西柵走進,在主街道上,坐落著一座古老的書院,它便是昭明書院,它得名於曾在烏鎮築館讀書的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
  • 《琅琊榜》中祁王的歷史原型 為什麼梁武帝要打壓昭明太子蕭統
    昭明太子蕭統是《琅琊榜》祁王的歷史原型 看過琅琊榜電視劇後,很多人都會意識到,梁帝的歷史原型就是梁武帝蕭衍,而出場率幾乎沒有,存在感卻不低的梁帝長子祁王,他其實也是有歷史原型的,那就是昭明太子蕭統。
  • 鎮江市閱讀遺存——昭明太子讀書臺
    昭明太子讀書臺位於市區以南3.5公裡處的獸窟山。讀書臺面闊3間12米,單簷歇山頂,四面有迴廊。
  • 鎮江招隱山:山水有清音 模範太子在此編寫殿堂級著作《昭明文選》
    作為一個高富帥,昭明太子蕭統實在太完美了,人稱千古模範太子。史料上說他美姿容,善舉止,讀書數行並下,過目皆如。據說他三歲學《孝經》、《論語》,五歲熟讀「五經」。九歲那年,蕭統還在壽安殿講授《孝經》,所有的意思都講的很正確。
  • 惠濟寺三棵古銀杏 相傳為昭明太子手植
    原標題:惠濟寺三棵古銀杏 相傳為昭明太子手植蕭統,字德施,小字維摩,是梁武帝蕭衍的長子,天監元年(502年)立為皇太子,後因遊湖落水,受驚得疾而亡,諡昭明,人稱昭明太子。他編有《文選》30卷,為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文總集。由於蕭統及《文選》的影響力,江浙一帶留下多處昭明太子讀書的名勝古蹟,其中南京有幾處,即江寧湖熟和鐘山主峰的讀書臺。
  • 旅遊:昭明書院——古樸安靜的讀書院,明太子同沈尚書讀書處!
    昭明書院坐落在西柵景區內,是南朝梁朝明太子幼年在烏鎮讀書的地方。題有「六朝遺勝」、「梁昭明太子同沈尚書讀書處」的明代古牌坊,是昭明書院的標誌建築,一般遊客都免不了要在此拍照留念。昭明書院周圍有池塘和古樹,可以小憩一會兒,也可以去到附近的陳列廳看看歷代古牌匾,以及歷代茅盾文學獎獲獎者和獲獎作品的展覽。愛書之人不要錯過書院裡的閱覽室,算是一個比較小眾的去處,裡面的環境很雅致,書籍雖然不多,但能找到不少關於古鎮或水鄉的相關資料,還有木心、茅盾先生的書欄專櫃。書院裡面還有圖書館、小型閱覽室,時間充裕的話來讀讀書,也是很不錯的體驗。
  • 安徽人文講壇:昭明太子池州編修傳世文選
    在中國古代科舉中,所謂「文選爛,秀才半」指的是什麼?你知道昭明太子的封地在哪嗎?自古以來,安徽神奇的山水孕育了一朵朵人文奇葩。本期的安徽人文講壇,講席嘉賓譚幼平為大家揭開皖江文化千古之謎的神秘面紗,帶來震撼文壇的佳話。太子封地貴池喜山水歷史從盤古開天地,走過了夏商周、春秋戰國、先秦兩漢,定格在魏晉南北朝。
  • 府志對於文物考古的重要作用——談池州府志與昭明太子墓
    引池州府志陵墓篇梁 昭明太子墓 在貴池縣西南秀山上,府志,昭明太子嘗遊池陽,悅秋浦秀山之勝。既卒,頗著靈爽於池。池民詣朝廷,請衣冠葬於此。按梁書,統以袞冕(即袞衣和冕,是古代皇帝及上公的禮服和禮冠)葬安陵(即昭明太子)。【元和志】 安陵在上元縣東北五十四裡查硎山。
  • 昭明太子:黑夜之中的光輝
    在我們的的印象之中,魏晉之後,隋朝之前的幾百年時間,似乎都是一團混亂,所有的人就都像被禁錮在黑暗中一樣掙扎生活,其實在這期間,也有不少人傑湧現而出,其中就有這樣一個人,用他的品性才能就像月光一樣,照亮了那個混亂的年代,這個人就是梁朝的昭明太子。
  • 昭明太子為何如此推崇陶淵明?
    昭明太子蕭統,字德施,中國南朝梁代太子、文學家,未及即位就英年早逝,死後諡「昭明」,故世稱昭明太子。蕭統編纂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詩文總集《文選》,人稱《昭明文選》。可以說是中國歷史少有的勤政為民的太子,本可成了一位賢明的君主的,可惜英年早逝,年僅三十一歲。陶淵明流傳至今的作品有詩一百二十餘首,另有文、賦等,人們將他稱作「田園詩人」。最著名的作品為《桃花源記》,描述了一個他所憧憬的桃花源社會,和諧美好且沒有戰亂,自食其力的社會。使得桃花源與烏託邦齊名,都代表了一個美好的幻想。
  • 戲讀文選——《昭明太子序》
    在剛開始的時候啊,那會我們人類還處於一種冬天住洞穴,夏天住木巢的悲催原始生活,民風賊淳樸,當然更沒有文字文章啊這些代表「文明」的東西。一直到伏羲領導天下的時代,才開始有了八卦啊,用刀刻文字啊這些東西,用來替代「結繩記事」,於是文字書籍產生了(這文字產生的一小步,文明的一大步啊)。
  • 旅遊:梁洲——南朝梁昭明太子讀書處,有「梁園」之稱
    曾為梁代昭明太子編《文選》的讀書處,故有「梁園」之稱。這裡也是朱元璋建黃冊庫(國家檔案館)所在地。梁洲的名字緣自南朝『梁』的昭明太子曾在此編《文選》,是玄武湖五洲中開闢最早的島。梁洲位於玄武湖北部,是南京市區裡的旅遊勝地玄武湖內的湖心島之一,又稱老洲或舊洲,是玄武湖開闢最早、名勝最多的地方,南部通過芳橋與環洲相連,東面通過翠橋與翠洲相連,北部有輪渡與湖北岸相通。
  • 為什麼說太子蕭統昭明臺是襄樊標誌性建築
    為什麼說太子蕭統昭明臺是襄樊標誌性建築?昭明臺也稱鐘鼓樓,為襄樊標誌性建築。為紀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而建。昭明太子為梁武帝長子,生於襄陽,輯《昭明文選》,垂於後世。根據歷史記載:「樓在郡治中央,高三層,面南翼以鐘鼓,為方城勝跡。」此樓臺累毀累建,樓名亦多有更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