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孚卦」之卦辭及其彖傳破解

2021-01-08 子夏故壇

(上接「二、象辭破解」)

三、卦辭破解

卦辭曰:中孚,豚魚吉;利涉大川;利貞。

(一)釋字(詞)

豚魚

「豚」指小豬,「魚」在這裡特指小魚。「豚魚」指小豬小魚,泛指幼小未長成的動物。

(二)釋義

《中孚卦》整體是一個放大的離體,「離為網罟」,所以《中孚卦》整體有粗大的網罟之象。粗網不獲幼獸,大罟不取小魚,故能有孚於豚魚,故曰「豚魚吉」。《中孚卦》上巽下兌,「巽為木」,引申為木舟;「兌為澤」,引申指「大川」。乘舟涉川,可遠行也,故曰「利涉大川」。「中孚」之道,孚而有度,取而有擇,仁義兼備,合乎天道中庸,故「利貞」。

弋射收穫圖

就田獵而言,天下禽獸魚鱉,糧食瓜果,本來就是為人所取用的,天予不取,豈不餓死。仁愛好生當然是美德,但如果只存仁愛好生之德而不講生存之道,人類豈不要絕種?所以「中孚」乃是正道。中孚之道,反對的是焚山而獵,竭澤而漁,反對的是殺雞取卵,貪婪成性,反對的是只顧眼前利益,不顧可持續發展。古人田獵,分為春蒐、夏苗、秋獮、冬狩,取而有節,孚而有度,稱為「中孚」之道。《序卦傳》曰:「節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意思就是取之有節,孚而有度,就是「中孚」。

四、彖傳破解

彖曰:中孚,柔在內而剛得中,說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魚吉,信及豚魚也。利涉大川,乘木舟虛也。中孚以利貞,乃應乎天也。

(一)釋字(詞):

化邦

教化萬邦的意思,這裡指以中孚之道 教化萬邦。《說文》:「化,教行也。從匕從人,匕亦聲」。《說文·段注》:「教行於上,則化成於下」。《增韻》:「凡以道業誨人謂之教。躬行於上,風動於下,謂之化」。《老子道·德經》:「我無為而民自化」。

教然後使之行,謂之化。教萬邦而易其舊俗謂之「化邦」,教萬民而易其陋習謂之「化民」。「化外」則指政令教化所達不到的地方。

(二)釋義:

《彖傳》共分四句來解釋卦辭。

第一句「中孚,柔在內而剛得中,說而巽,孚乃化邦也」。這一句解釋卦辭中的卦名——中孚。《中孚卦》整體如一個放大的離體,內部為柔爻,外部為剛爻,而《中孚卦》上下卦體的中位皆為剛爻,故曰「柔在內而剛得中」。內柔外剛,是為仁心;剛得中則剛而有度。內仁有孚,外剛有度,故曰「中孚」。《中孚卦》上巽下兌,故曰「說而巽」。「說"通「悅」,高興的意思,表示樂於接受。「巽為進退」,權衡的意思,這裡表示受教化而後權衡,以趨於中道。持中守正,仁義兼備,是為「中孚」。

《中孚卦》是由《遯卦》變化而來的,《遯卦》先變為《巽傳》,然後《巽卦》再變為《中孚卦》。《遯卦》是消息卦 ,陽消而陰息,所以《遯卦》及其所變之卦的下面有待息長的陰爻。《遯卦》初六、六二以及待息的陰爻組成了坤體。「坤為眾」,換言曰「萬民」;「坤為地」,封地以成邦,故曰「萬邦」。《遯卦》變為《中孚卦》後,《遯卦》中的兩個陰爻皆進而入乎剛爻之內,《彖傳》所謂「柔在內」也。其中一柔為巽體主爻,另一柔為兌體主爻。「巽為風」,「風」為天地之氣,象徵社會風氣,也象徵天命而教化萬民;「兌為口舌」,換言曰「言語」。天以命而人以言行教化,故曰「化」。

《中孚卦》的兩個柔爻,既同在艮體,又同在震體。「艮為手」寫作「爪」;「震為長子」,寫作「子」,上「爪」下「子」,合而為「孚」。以爪護子,體現的是一種仁愛之情,故曰「孚」。艮體、震體的主爻為兩個剛爻,皆得中位。這兩個剛爻把兩個柔爻護於其內而行於教化之事,體現了其仁愛之德,而這兩個柔爻代表萬民萬邦,故曰「孚乃化邦也」。而兩個剛爻「有孚」,且皆得中位,故曰「中孚」。

可見,「柔在內而剛得中」、「說而巽」、「孚乃化邦」這三句話皆可獨立而釋卦名「中孚」。

第二句「豚魚吉,信及豚魚也」。這一句解釋了卦辭「豚魚吉」。《中孚卦》是由《遯卦》變化而來的。《遯卦》先變為《巽傳》,然後《巽卦》再變為《中孚卦》。《遯卦》卦名曰:「遯」,「遯」是豚出沒,奔跑的樣子,故《遯卦》之中有「豚」,豚者,小豬也。《巽卦》卦名曰「巽」,「巽」為繩直,引申為釣繩,「魚」為陰物,人常以繩釣之,故《易》以巽下之陰為「魚」,故《巽卦》之中有「魚」。《中孚卦》整體是一個放大的離體,「離」於漁獵為網罟,放大的離體就是粗目的網罟,即「綒」。故《中孚》之象,為粗目大網,即「綒」。《遯卦》先變為《巽卦》,然後再變為《中孚卦》,象豚魚皆入於粗目大網,然粗目大網只捕肥大的獵物,而豚魚這些幼小的獵物都會被漏掉,故曰「信及豚魚也」。信及豚魚,故「豚魚吉」。

第三句「利涉大川,乘木舟虛也」。這一句解釋卦辭「利涉大川」。「利涉大川」的本義是適宜渡涉大江大河,泛指適宜遠行,這裡喻指適宜於追求長遠利益。《中孚卦》上巽下兌,「巽為木」,這裡引申為「木舟」,「兌為澤」,這裡引申為「大川」。木舟在大川之上,「涉大川」也。中孚之道,取之有節,孚而有度,不貪求也。貪則舟中獵物滿載矣,舟滿超載則舟或沉矣,舟虛則利於涉也。故《彖傳》釋「利涉大川」而曰「乘木舟虛也」。

第四句「中孚以利貞,乃應乎天也。」這一句解釋卦辭「利貞」。「中庸」思想是《易經》的理論基礎也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易》與天地準」,中庸之道為天命也。《中庸》開篇第一章曰:「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 ,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儒家提倡「仁」的思想,以中庸之道行仁政,謂之「中孚」,中孚者,信也。仁義兼備,持中守正也。「中孚」與天地之道準,故「乃應乎天也」。中孚應乎天,故「利貞」。

相關焦點

  • 「巽卦」之卦辭及其彖傳破解
    《遯卦》先變為《巽卦》,然後《巽卦》再變為《中孚卦》。《遯卦》是消息卦,陽消陰息。《易》以陰為小,小者不斷息長,卦變時又向上升進,故曰「小亨,利有攸往。」《遯卦》變《巽卦》時,《遯卦》六二往而之四,成為《巽卦》六四。《巽卦》六四為小,柔順於九五大人之下,故曰「(小)利見大人」。
  • 「離卦」之卦辭及其彖傳破解
    《否卦》是「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之卦,故《否卦·象辭》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闢難,不可榮以祿。」《遯卦》進一步發展,則進入天地不交,萬物否閉不通的狀態。《遯卦》天時為申,五行在火與金之間,屬土;其方位在中,屬後天八卦的坤位,「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見《易·說卦傳》)可見,《遯卦》為萬物致養之卦 ,萬物子實皆致養焉,故小者「亨」而「利貞」,《遯卦·卦辭》曰:「遯,亨,小利貞。」
  • 「漸卦」之卦辭及其彖傳破解
    三、卦辭破解卦辭曰:漸,女歸吉,利貞。四、彖傳破解彖曰:漸之進也,女歸吉也,進得位,往有功也。進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剛得中也。止而巽,動不窮也。彖傳共分三句,來解釋卦辭。第一句「漸之進也,女歸吉也,進得位,往有功也。」
  • 「兌卦」之卦辭及其彖傳破解
    (上接「二、象辭破解」)三、卦辭破解卦曰:兌,亨,利貞。《兌卦》是由《大壯卦》變化而來,故《兌卦》承《大壯卦》之德,亦為「利貞」。《兌卦》是由《大壯卦》變化而來的,卦變時,《大壯卦》九三上行而取代了六五,成為《兌卦》九五。《兌卦》九五中正當位,剛得中,大者正也,故「利貞」。四、彖傳破解彖傳曰:兌,說也。剛中而柔外,說以利貞,是以順乎天而應乎人。說以先民,民忘其勞;說以犯難,民忘其死。說之大,民勸矣哉!
  • 「困卦」之卦辭及其彖傳破解
    《困卦》是由《泰卦》變化而來,《泰卦》是消息卦,所以《泰卦》及其所變之卦的上面,其剛剛消去的是陰爻。這個陰爻和上六、九五組成震體,「震為動」,代表行動力。九五為這個震體的主爻,是行動的動力,所以九五動,則會突破《困卦》的範圍限制,從而脫困。在《困卦》中,九四、九五、上六組成兌體,「兌為脫」,但九五並非兌體主爻,兌體主爻為上六,又「兌為口」,上六就是「兌口」。
  • 「家人卦」之卦辭及其彖傳破解
    (上接「二、象辭破解」)三、卦辭破解卦曰:「家人,利女貞」。四、彖傳破解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 「豐卦」之卦辭及其彖傳破解
    所以,不必擔憂「日中見鬥」,《豐卦》之時,仍然是光照天下的時候。《豐卦》的兩個陰爻實際上依然在日中。故曰「勿憂,宜日中」。四、彖傳破解《彖傳》曰:豐,大也;明以動,故豐。王假之,尚大也。勿憂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一)釋字:昃「昃」讀zè。指太陽偏西。
  • 「蹇卦」之卦辭及其彖傳破解
    四、彖傳破解彖傳曰:蹇,難也,險在前也;見險而能止,知知哉!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東北,其道窮也。利見大人,往有功也。當位貞吉,以正邦也。《蹇》之時用大矣哉!《蹇卦·彖傳》共分五句來解釋卦辭:第一句「蹇,難也,險在前也;見險而能止,知矣哉!」這一句解釋卦辭中的卦名——蹇。《蹇卦》上坎下艮,「坎為險」、「艮為止」,故曰「險在前也,見險而能止,知矣哉!」《蹇卦》是由《臨卦》變化而來的。
  • 「睽卦」之卦辭及其彖傳破解
    (上接「二、象辭破解」)三、卦辭破解卦辭曰:睽,小事吉。四、彖傳破解彖曰:睽,火動而上,澤動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說而麗乎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是以小事吉。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婦睽而其志通也,萬物睽而其事類也。《睽》之時用大矣哉!
  • 「鼎卦」之卦辭及其彖傳破解
    三、卦辭破解卦辭曰:鼎:元,吉、亨。初秋之日,正是萬物籽實「蕃衍盈升」之時,故曰「元吉」、「元亨」,小者吉而亨也。《鼎卦》是由《遯卦》變化而來的。《遯卦》先變為《訟卦》,然後再變為《鼎卦》。卦變過程中,柔爻由內而外,由下而上,不斷升進,最終承襲尊位,故其《彖傳》亦釋曰:「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這裡的「柔」,就是卦辭所謂「元」。柔以升進,終得尊位,故曰「元,吉、亨」。
  • 「益卦」卦辭及其彖傳破解
    (上接「二、象辭破解」)三、卦辭破解卦辭曰: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四、彖傳破解彖曰:益,損上益下,民說無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慶。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動而巽,日進無疆,天施地生,其益無方。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 「鹹卦」之卦辭及其彖傳破解
    (上按「二、象辭破解」)三、卦辭破解卦辭曰:鹹:亨,利貞,取女吉。少男少女之間這種相互傾慕的情感是上天賦予的最自然的情感,其中不摻雜任何功利的因素,是為「無心之感」,故曰「鹹」。「鹹」這種無心之感,是男女之道的基礎,沒有這種男女之間相互傾慕的樸素情感,婚姻便失去了情感的基礎。故鹹則情感通也,故曰「亨」。亨者,通達也,這裡指男女之情通達。異性之間的這種情感適宜長久保持,故曰「利貞」。利貞者,宜持久也。鹹則男女有了情感的基礎,乃婚姻 之基也,故曰「娶女吉」。
  • 「損卦」之卦辭及其彖傳破解
    (上接「二、象辭破解」)三、卦辭破解卦辭曰: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四、彖傳破解彖曰: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應有時,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本《彖傳》共分四句來解釋卦辭。
  • 「節卦」之卦辭及其彖傳破解
    (上接「二、象辭破解」)三、卦辭破解卦辭曰:節,亨,苦節不可貞。釋義:《節卦》是由《泰卦》變化而來的,其天時為卯 。四、彖傳破解彖傳曰:「節,亨」,剛柔分而剛得中。「苦節不可貞」,其道窮也。說以行險,當位以節,中正以通,天地節而四時成。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彖傳》共分四句,來解釋卦辭。
  • 「恆卦」之卦辭及其彖傳破解
    (上接「二、象辭破解」)三、卦辭破解卦曰:恆,亨,無咎,利貞,利有攸往。釋義《恆卦》天時在仲春之月,亦或在日出之時,陽氣出達,朝氣蓬勃,故「亨」。亨者,萬物通達也。四、彖傳破解彖傳曰:「『恆』,久也;剛上而柔下,雷風相與,巽而動,剛柔皆應,『恆』。『恆,亨,無咎,利貞』,久於其道也,天地之道,恆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觀其所恆,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 《臨卦》之卦辭及其彖傳破解
    (上接「二、象辭破解」)三、卦辭破解卦曰:臨,元亨,利貞,至於八月有兇。寅是夏曆的歲首,即正月,也就是孟春之月,孟春之月,陽氣漸長,二陽始生故曰「元亨」。雖生二陽,然陽弱不克陰,不利發洩,仍宜延續冬天貞閉之道。《臨卦》天時為孟春之月,《禮記·月令》云:「(孟春之月),毋變天之道,毋絕地之理,毋亂人之紀」。「毋變天之道」就是仍宜延續冬天之道,故曰「利貞」。《臨卦》為正月,《遯卦》為七月,《否卦》為八月。
  • 《隨卦》之卦辭及其彖傳破解
    (上接「二、象辭破解」)三、卦辭破解卦辭曰:隨:元亨利貞,無咎。《隨卦》天時在仲秋之月,仲秋之月是龍潛之月,所以《隨卦》初九至上而下,從外入內,為收聲閉藏之雷,為潛淵蟄伏之龍。《繫辭傳》云:「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周公亦曾說:「冬日之閒凍也不固,則春夏之長草木也不茂」。秋而斂,以冬藏,隨其時也。潛藏,安歇是為了恢復、保存、蓄養元氣,以便將來持續發展,現代語言叫「充電」,故曰「元亨,利貞」。「元亨」是目的,「利貞」是手段。
  • 《謙卦》之卦辭及其彖傳破解
    (上接「二、象辭破解」)三、卦辭破解卦辭曰:謙,亨;君子有終。《謙卦》是由《剝卦》變化而來的,《剝卦》是消息卦,根據消息卦可知,《剝卦》及其所變之卦的上面,其剛消去的是陽爻,《剝卦》上九與消去的陽爻以及六五組成巽體,「巽為繩直」,這裡引申為「絲」。由於六五之下皆為陰爻,所以這些陰爻皆可看作是六五的延續和同類。由於六五是巽體主爻,所以六五以及下面同類陰爻皆可取象為「絲」。
  • 《頤卦》之卦辭及其彖傳破解
    (上按「二、象辭破解」)三、卦辭破解卦辭曰:頤,貞吉;觀頤,自求口實。腐朽的統治者就象碩鼠一樣,目光短淺,貪婪成性,不懂真正的頤養之道 ,一味貪食,最終會落得可悲下場。商紂貪暴,最終滅國,而武王大德,封其子武庚為侯,仍不失諸侯之貴,足可養其遺族,然武庚鼠性難改,「舍爾靈龜,觀我朵頤」,貪食無厭,又發動叛亂,最終落得個可悲下場。四、彖傳破解彖傳曰:「頤,貞吉。」
  • 《無妄卦》卦辭及其彖傳破解
    (上接「二、象辭破解」)三、卦辭破解卦辭曰:《無妄》: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臨卦》是代表孟春之月的消息卦,其《彖傳》曰:「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也」。所謂「剛中而應,大亨以正」是如《臨卦》之德也,顯然《無妄卦》並非這樣,故「動而健」則有妄,其匪正有眚也。動而不合天時,匪正而有眚,故「不利有攸往」。四、彖傳破解彖傳曰:「《無妄》」,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內,動而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