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寧波的王先生找了一個韓國女友,上個月他和未婚妻一起去韓國見嶽父嶽母。一進門,迎出來一個大叔,王先生的未婚妻親切地叫了一聲「」,發音「阿爸」。王先生大吃一驚,心想,這不是和寧波話叫爸爸一樣嗎?
更讓王先生震驚的還在後面。王先生打了個電話,通話中無意中說了一句「我在我丈人家」,丈人的寧波話發音類似「丈寧」。王先生的未來嶽父聽到這句寧波話,竟然聽懂了,還哈哈大笑。
後來王先生的女朋友解釋道,在韓國,嶽父的發音是「蒼寧」,和浙江方言丈人「丈寧」基本相同,可以互通。
其實浙江方言和韓語有許多互通的地方,下面收集了10句韓語,90%的浙江人都能聽懂。特別是浙北地區的浙江人,幾乎完全能聽懂。有網友開玩笑說,浙江吳語片的人已經達到韓語1級的水平。
除了浙江方言和韓語相似之外,韓語也有中國其他地區方言的影子。近幾年綜藝節目裡十分流行的模仿韓語發音,「我們的李易峰、我們的謝娜」稱為「吾裡李易峰、吾裡謝娜」,據網友介紹,中國部分地區方言中「我們」的發音也類似「吾裡」,既「wo le」。

當然,韓國受中國文化影響最大,就連韓國人過年貼的對聯,也都是漢字。中韓語言互通的原因,或許是因為浙江和韓國之間的距離不過1000公裡,古時坐船就能抵達,所以浙江方言與韓國地區有較多交流。

浙江等地因為山區較多,語言文化傳播障礙較多,所以浙江的方言中有許多詞語都保留了歷史悠久的古代發音。也正因為淵源相似,所以浙江等南方地區的方言可以和韓語部分互通,而上述10句韓國話,大部分浙江人也自然而然能聽懂了。
除了浙江之外,多山的福建、廣東等地也有部分方言與韓語相似。
粵語與韓語:和普通話差距巨大的閩南語、粵語,和韓國話卻也能互通。韓語說「去哪兒」這句話,是o di ga,潮汕話是ku di go,如果你是廣東人,是不是已經聽懂韓語了?
閩南話與日語:除了韓語,部分日語發音和閩南話基本一樣。閩南話的數字12345 發音葉、re、撒、寺、五,和日本的發音基本一致。
英語與韓語:除了和中國話相似,部分韓語直接用上了英語的音譯發音,比如韓語的「加油」發音幾乎就是英語fighting(戰鬥)的讀音。
結語
唐宋時期萬邦來朝的霸氣,鑄就了中華文化的廣泛傳播。但有些韓國專家反倒認為:端午節是他們的、孔子也是他們的,甚至文化起源也在他們那裡。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