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映於美國的電影《華爾街之狼》,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和中國的古典通俗小說《金瓶梅》有著巨大的相似度。雖然是不同時期、不同國度的故事,其實都通過物質得到極大滿足後變得聲色犬馬,展現了無盡的空虛。
每個極度渴望得到巨大財富的人,幾乎都處於人生困境之中,說得直白一點,就是掙扎在貧窮裡面無法自拔。也正因如此,才會渴望快速擁有極大的物質財富。
我們想像到了所有有錢後的種種境況,唯獨沒有想過,當金錢得到巨大的滿足後,人一定會陷入無盡的空虛。
就像電影中的貝爾福特(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飾演),成功就像一個分水嶺,前期和後期的他,完全是兩個人。
在發跡前,貝爾福特是啥樣的?穿著樸素的西裝,過著簡單的日子,渾身上下散發著一種積極、單純、向上、陽光的氣質。
尤其是他的婚姻,簡直讓人羨慕。貝爾福特和妻子十分恩愛,他們可以一起過著簡單的日子,在遭遇失業的日子裡互相鼓勵、勉勵扶持。那時候的貝爾福特,看妻子的眼神裡,是滿滿的愛。
換句話說,在沒有錢甚至失業的日子裡,貝爾福特都是讓人羨慕的,他本人也是一個極為正常的人。然而,發跡以後的貝爾福特,就像變了一個人。
賺了一些小錢的他,開始有了許多不良嗜好,即使有些東西明顯超出了底線,他也毫不在意,被毒品所裹挾。這時候的貝爾福特,是什麼樣的呢?
他的狀態發生了變化。萊昂納多在這部電影中,把貝爾福特的歇斯底裡和亢奮演繹得淋漓盡致,為此飽受詬病,直接和奧斯卡無緣。
事實上,萊昂納多的演繹絕對是無比精彩的,或許正是電影的最大亮點。因為他把物質化的貝爾福特演繹得淋漓盡致。
貝爾福特的胃口越來越大,他已然擁有別人難以企及的財富,可他依舊不滿足,嚮往更多的物質,甚至明目張胆地遊走在法律的邊緣。
其實很好理解,這個時候的貝爾福特,對待生活已經完全改變了態度,他迫切地追求感官刺激。所謂的事業,賺更多的錢,只不過是為了滿足這種刺激感覺罷了。
有一場經典的戲份,貝爾福特的公司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帶著一群下屬在辦公室裡狂歡。他更是通過一番激進的演講,把全公司裡面的人都帶動了起來。
當時,他拿出一筆不小的款項,說女下屬只要剃光頭髮,就可以得到那筆錢。那女下屬內心肯定是拒絕的,可面前又有自己想要得到的金錢,糾結之際,已經有人開始動手,而女下屬只得繼續。
被剃光頭的女下屬在眾人的狂歡中拿了錢,臉上的表情相當精彩。那是一種迫於老闆壓力,無法抗衡整個群體的歡呼而硬生生擠出的笑容,但臉上明顯有很多的心酸,淚流滿面又不知所措。
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誰?毫無疑問,是貝爾福特。這是發跡之前的貝爾福特嗎?明顯不是。那時候的他,可能還有到的底線,那麼如今把自己的感官刺激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這是從前的貝爾福特幹得出來的嗎?
這個女職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仿佛是電影裡最為清醒的一個人,可這種清醒很快就被淹沒。是的,小人物在大人物面前,啥也不是。
貝爾福特此時,已經是妥妥的大人物。可是他忘了,自己曾經被裁員時,和他的這個女下屬,其實沒有任何的區別。
在娛評君看來,這齣戲是導演安排的最好的一場,隱喻意義十分明顯。是的,當資本達到一定程度,無論是他的擁有者,還是他的支配者,都會和人的本真背離。
或許這一切的改變,從貝爾福特遇見他後來的妻子(瑪格特羅比飾演)開始。那時候,人家明顯還有男朋友,可貝爾福特呢?當晚就和她滾了床單。從這裡開始,貝爾福特開始了沉淪的第一步。
這也是一個隱喻,暗示貝爾福特的物質之欲已經完全變異,開始成為單一的感官刺激。畢竟,貝爾福特和這個後來成為他妻子的女人之間的感情,是愛嗎?
明顯不是,當他和原配相處時,眼睛裡是平靜而溫暖的光,那是滿含愛意的象徵。而他在宴會上遇見的這個漂亮女人,貝爾福特看她的時候,眼睛裡是什麼?我想,已經完全不用我說了。
貝爾福特完全成為了金錢的奴隸,他把自己變成了一個自己都不認識的人,突破法律的底線,突破道德的底線,貝爾福特在金錢中,徹徹底底的迷失了。
尤其是在鼎盛時期,貝爾福特整個人都變了,只剩下沒走靈魂的軀殼,整天大吼大叫,一味地追求生活中的刺激感。就那年老的姑媽,他似乎也有意迎合。那是愛嗎?明顯不是,只不過是一個刺激的體驗罷了!
我們每個人都想過的巨大的財富,可我們其實無法保證,能夠在這巨大的財富中保持冷靜。事實上,那些一夜暴富的人,心態多多少少都會失衡,最後成為自己都不認識的樣子。
畢竟,在金錢的盡頭,是無盡的空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