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初期一塊銀元抵現在人民幣多少錢?

2020-08-28 歷史逸事

民國時期是一段跌宕起伏,驚心動魄的時期,特別是初期軍閥混戰,催生了太多太多的名人。從孫中山建立國民政府開始算起一直到新中國建立前民國應該有38年的時間。

民國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而民國初期公認為是從1912年民國成立到1927年蔣氏南京國民政府成立期間。算起來有16年光景。

在民國初年,袁世凱竊國,鑄造了一種銀元,上面有很大一個袁世凱的頭像,所以後來民間將這種銀元稱為「袁大頭」,簡稱「大頭」。

市面上流通的還有其他兩種銀元,一種是墨西哥銀元,因為它上面有一隻鷹也叫「鷹洋」,民間就稱作「洋鈿」,光緒年間也大量鑄造銀元,上面刻有龍,所以就叫「龍洋」,在民國初年,這幾種銀幣都同時使用。

銀元之下,還有兩種輔幣,第一級是「銀角子」,南方稱為「毫子」;第二級是「銅元」,俗稱「銅板」。這兩種輔幣,並不是十進位,是要跟著銀價、銅價的上落而定,所以又稱「小洋」,兌換店天天有市價牌子掛出,一元能換銅板多少?那時市價沒有多大上落,銀元一枚,可換銅元一百二十八枚左右。

近日認真讀了一本書《銀元時代生活史》,作者是上海三四十年代的著名中醫陳守仁,他生活的年代正好是民國時代。

他出生於1908年,也就是說在他的童年時期正好是民國的初期,書裡面他很細緻的地描述了一個銅元大概可以買的東西,我們就根據他寫的內容來換算一下民國初期的一個銀元大概可以值現在人民幣多少錢。

他的家庭是一個破落的綢緞商人家庭,文中這樣介紹:

「在我稚齡時期,每天只知道向父母要一個銅元。當時一個銅元,用處極大,可以買糖十粒八粒,可以買大餅油條各一件,或是買生梨一二枚、馬蹄二串。記得小時候,到城隍廟去遊玩,一個銅元可以買一塊百草梨膏糖,孩子們一面吃,一面聽賣糖的人唱著各種各樣的歌詞。小南門通俗電影院是我常去的,座券大人收銅元十二枚,小童收六枚,影片全是默片,並沒有銀幕,只是設一張白幔布而已。」

「城隍廟的酒釀圓子,是每碗銅元二枚,吃一碗肉麵是四個銅元,一塊肉又大又厚。汽水稱為「荷蘭水」,每瓶二個銅元。雞蛋一塊錢可以買到一百五十餘只,已經算是很貴的了。」

我們來看看糖果、大餅油條現在多少錢,我們只能按照普通的算,精裝版例外,糖果五角到一元錢一個,質量一般的還有一角錢一個的,我們取個中間數,五角一個,十粒糖果五元錢,一個大洋大約可以換算銅元一百二十八枚左右,哇塞,不少啊,640元。照著大餅油條各一件算,大餅1——2元,油條一元一根,也是3元左右。一塊銀元也是可以接近400元。

按照我們現代電影票來算,正常電影票是20——40元左右,而在民國是銅板12個可以買到一張電影票,一塊銀元可以買10張電影票,也就是1塊銀元大相當於人民幣200——400元左右。

在書裡,陳醫生專門說了一件壓歲錢的事,姑母給他一塊銀元做壓歲錢,把他興奮的整個人都飄了,現在看來,如果給六歲孩子幾百元也不算少的。

畢竟,當時綢緞鋪中學徒月錢才小洋二角,掌柜先生薪水最高,每月的薪水不過八元;普通的職員,不過六元、四元,剛滿師的學徒每月只有一元。

所以要賺一塊錢,不知道要流幾多汗血,所謂「汗血銅鈿」即是說當時一塊錢的來之不易。

在書裡他還說,私塾先生月薪12元,一雙兒童皮鞋,最貴的達一元左右,理髮一次,只收銅元八枚,小學每學期費用三元,1923年左右中學學費每學期十六元,大學二十四元。

當時各處的房租,小宅一處月租都要十元、八元,現在我們租房每月也需要一千往上。照著民國銀元,感覺民國房租真心不便宜。

到了1923年,物價與以前不一樣了,如臭豆腐乾,銅元一枚可買兩塊,粽子糖銅元一枚可購五粒,品海香菸每盒銅元三枚,強盜牌香菸每包也是銅元三枚,米價日益高漲,每擔達四元兩角,我們以米價來推算,一石米120斤,現在米價平均4元左右,一石米大約480元,當時用銀元四元二角可以買到,如果按照二十年代換算,一塊銀元就不如民國初期值錢,縮水很大,相當於現在人民幣110元多一些。

而同期的北京,物價比上海要便宜好多。

北平用的貨幣,雖用鈔票,通常還是使用銀元,但是他們稱它為「大銀兒」,銀角子稱為「小銀兒」,銅元叫做「銅子兒」,至於銅錢已近絕跡了。

在北京城內街頭,有許多種食品,如脆麻花、餑餑、狗不理包子、烤白薯、糖葫蘆等等,基本上銅元一枚至三四枚都可以買到。

現在烤紅薯一塊大概有1——4元左右,也就是民國二十年代,一枚銅板和我們現在一元購買力相當。當時一塊錢可以兌到二百個銅元,也就是現代200元左右。

八個人在飯館吃一頓大餐,只需要七個大銀兒。我們現代人請客吃飯,一頓飯加酒也需要1000——2000左右。

雞蛋每隻銅元一枚,鴨蛋更便宜,但鴿蛋就比較貴,要賣到二個銅元,製成品如北平松花皮蛋,也只賣銅元一枚。蔬菜方面,要比上海便宜到三分之一。

北平的大學教授,月薪高達八十元,即使家中人多,也是月月有盈餘的

各省的人,一到了故都,都喜歡長住下來。

我只是選取了上海和北京兩個地方作為比較,推算也不一定準確,歡迎糾正。

相關焦點

  • 民國初期,一塊銀元抵現在人民幣多少錢?
    他出生於1908年,也就是說在他的童年時期正好是民國的初期,書裡面他很細緻的地描述了一個銅元大概可以買的東西,我們就根據他寫的內容來換算一下民國初期的一個銀元大概可以值現在人民幣多少錢。民國初期,上海外灘我們來看看糖果、大餅油條現在多少錢,我們只能按照普通的算,精裝版例外,糖果五角到一元錢一個,質量一般的還有一角錢一個的,我們取個中間數,五角一個,十粒糖果五元錢,
  • 民國時期一塊銀元抵得上現在多少人民幣?一頭牛需要多少銀元
    如今一頭成年水牛的價格約在10000元人民幣左右,也可能更貴,畢竟還得看牛的體量和價格。 一個銀元抵得上多少人民幣呢? 我在此仍然以陳存仁的《銀元時代生活史》作為切入點,他去買米,然後一石米花了三元六角錢。 是不是感覺很便宜?實際上一點也不便宜,若以十進位進行換算的話,三元六角也就是3.6塊銀元。 那麼,一斤米所要話費的錢便是0.036塊銀元。
  • 一塊「大洋」折合現在的人民幣是多少錢?難怪民國的人將其當寶
    通用的貨幣,折合到今天來說是多少錢呢?1-2文錢左右,一個銀元可以兌換1000文錢,折合到今天饅頭價格按一塊錢計算,一塊銀元大概相當於500-1000元人民幣。,而今天同樣的地段,即便是同樣面積的商品房,稅前價格也在6000萬上下,這樣一來一塊銀元又相當於上萬人民幣了。
  • 民國時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
    那麼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在今天能換多少人民幣呢?對於這兩個不同時期的貨幣的換算還是有一定困難的,不過我們可以選取一些參照物來進行對比計算,不過這不是絕對準確的。而根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觀點,商品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分為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而貨幣是交換價值的一種形式。
  • 民國時期一塊大洋抵現在多少人民幣?
    我們管民國時期的大洋叫「袁大頭」,是非常值錢的硬通貨。現在有一些流落民間的大洋,很受收藏愛好者的歡迎。大家都很好奇: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抵現在多少人民幣呢?這可以根據民國時期人們的工資和吃穿用度來衡量。溫飽需要多少大洋?1918年,有一位名叫狄登麥的外國人對北京西郊的195戶居民做了社會調查。調查顯示:一個五口之家月收入大約是10塊大洋。這10塊大洋讓這五口人保持什麼樣的生活呢?溫飽是足夠了——食物雖粗而劣,總可以充飢;房雖矮而陋,總可以避風雨。
  • 民國時期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銀元的來歷大家都清楚了,相信大家都想知道一塊大洋當時 的購買力到底如何,相當對於現在的人民幣多少錢?相關資料顯示:1911年-1919年期間,1銀圓可以買30斤大米或者8斤豬肉。現在主流統計方法是以米價來估算1塊銀元的購買價值,1塊銀元當時最多也就能買30斤大米,參照米價5塊一斤,30斤大米也就150塊左右,就算翻個番也就300塊,所以所謂的磚家就得出了1塊大洋相當對於現在300塊人民幣左右。
  • 民國初期發行的銀元,與今天的人民幣相比,到底哪個更值錢
    我們不管是在看民國時期的電視劇的時候,還是在看關於民國時期的書籍的時候,總會看到有人買東西一張嘴就是多少多少大洋的情節,其實在那個時候大洋就是官方發行的貨幣,名字叫銀元。很多人就會有一個問題,就是那個時候的大洋和現在的人民幣相比,到底哪個更值錢呢?民國初期的100大洋,如果放到現在的話,等於現在的多少錢呢?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用魯迅先生做個例子。
  • 魯迅一月工資300大洋,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在近代的小說中,「大洋」作為一種流通率極高的貨幣,經常出現在各種場面,這或許也讓人感到好奇,過去的大洋,究竟值得多少錢,又相當於現在多少呢?大洋實際上就是生活中平常的銀元,而它鑄造成圓片的形式,來自於外國,明朝期間,西班牙人在美洲菲律賓等殖民地開採出大量的銀礦,從而鑄造成銀片,隨著貿易而大量流入中國,因為銀元上印有西班牙皇室徽章的鷹,加上他們被視為洋人,因此民間將這種錢幣稱之為「鷹洋」或者是「大洋」。
  •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大家都知道嗎?現今,人們的生活水平高了,很多人酒都看不上這小小的一塊錢了。但是,在民國小小的一個大洋卻是值很多錢的。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一塊大洋」究竟在當時的環境下,能夠從市場買回來多少東西吧。先來簡單介紹一下!在民國時期,我們所看到的「大洋」主要就是袁大頭,而他可是民國時期最主要的流通貨幣之一。出現這種貨幣,是在民國時期的北洋政府為了統一全國的貨幣而制定出來的,在民國過三年的時候頒布《國幣條例》之後,北洋政府就決定使用銀來作為貨幣的製作材料。
  •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一塊大洋在現在相當於多少人民幣呢?而一文錢就是一個銅板,它與銀元的換算比較接近與1000文兌換一大洋。民國成立後公布「新國幣條例」,規定一圓銀幣為國幣,即本位幣,重七錢二分,銀九銅一,後改為89%。 3 一塊大洋能買多少東西,放到現在是多少人民幣呢?
  •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說出來你別不信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說出來你別不信   大家都知道,民國是一個十分動蕩不安的年代,所以很多時候在不同的年代不同地方物價都是不一樣的,但是都有一個大致的「平衡」。
  • 一塊大洋值多少人民幣?一塊大洋最新消息
    近百年來,銀元一直在中國的流通領域裡佔有重要的位置。那麼一塊大洋現在值多少錢呢?據悉大洋也被稱為銀元,其價格一般與年份或者種類有關,現在很多收藏家都愛好收藏銀元,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大洋的價格以及收藏市場。
  • 民國初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錢的購買力?
    ——雨果 作為民國時期的「硬通貨」,「大洋」在民國不同年月,購買力也有差異。若論「民國初期」,那值得說說的,就是北洋時代(1912—1927)。 「北洋時代」的「一塊大洋」有多值錢?經典民國劇《大宅門》裡,就有生動呈現:作為老北京土豪的男主角白七爺「縱驢行兇」,放任自家毛驢吃了包子鋪八籠包子,氣的包子鋪老闆哇哇大哭。
  • 民國時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1912年,隨著滿清政權的沒落,民國逐漸走上歷史的舞臺。在民國時期,當時所用的貨幣是銀元,又稱作是「大洋」,那麼,當時的一塊「大洋」,如果放到現在的話,價值多少呢? 當然,當時除了有銀元之外,還有「銅板」,不過,當時的一個銅板就是1文錢,1000個銅板就是1個銀元。(可以簡單理解為1個銅板是1釐錢)
  •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換算成人民幣大概多少錢?說出來別不信
    在當時銀元一直是主流交易方式,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袁大頭才算最終退出了歷史舞臺,而人民幣則登上了歷史舞臺。現在我們也經常看到民國時期的大教師有多少多少工資云云,那麼我們不妨換算一下當時民國時期的大洋等同於現在多少錢?民國時期的工資大概多少?
  •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現在我們也經常看到民國時期的大教師有多少多少工資云云,那麼我們不妨換算一下當時民國時期的大洋等同於現在多少錢 民國一塊大洋大概多少錢? 現在人們常說魯迅先生當時是年薪過百萬的高薪人士,的確在當時普遍只有兩三塊大洋的時代,像魯迅先生這樣一個月350塊大洋的確可以稱得上年薪百萬了,當時像魯迅先生這樣一個月收入能有幾十塊大洋的人,這日子絕對是過得很好的。 那麼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通常是多少呢?
  • 一塊「大洋」折合現在的人民幣是多少錢?難怪古人能娶好幾個老婆
    我們在看一些民國劇的時候總是能夠聽到大洋這個說法,當時總是能夠在電視劇當中聽到一句這樣的臺詞:「一塊大洋真的很值錢!能夠買到很多東西了。」可見大洋作為當時民國流通的貨幣,肯定價值不菲。那麼當時的大洋究竟值多少錢?首先,先了解一下大洋的在當時有多麼值錢,之後再把大洋折合成人民幣來計算價值。
  • 民國初年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當然,我們還是可以算一下:按照當時的《國幣條例》規定:一塊袁大頭鑄造花費需要六錢四分八釐「以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釐為價格之單位,定名為圓」而按照舊制1錢應該是等於3.72克,一塊銀元差不多24克的純銀。所以一塊銀元差不多相當於1克黃金。在不考慮通貨膨脹的情況下,一塊銀元以現在的金價算差不多350塊左右!然而你如果用當時的物價來換算的話,情況又不同了!
  • 民國三年袁大頭銀元現在值多少錢?-袁大頭銀元
    最近的銀幣收藏市場中,袁大頭銀元行情逐年上行,有人分析袁大頭行情還未到頂,一枚枚的高價袁大頭接連引爆收藏市場。目前市場價值在320萬以上。最近的收藏市場中,袁大頭銀元行情逐年上行,有人分析袁大頭行情還未到頂,一枚枚的高價袁大頭接連引爆收藏市場。一股收藏袁大頭的熱潮欣然而起。那麼,袁大頭為什麼那麼火爆呢?
  • 魯迅月收入300塊大洋,那民國大洋,在現在應該換成多少錢?
    在我們現在所觀看的影視劇中,經常會了解到關於民國方面的知識。而民國時期流通的貨幣,那就是人們所通俗稱的"袁大頭"了,那就是民國的銀元,也可以說是民國大洋了。而一塊大洋究竟放在現在值多少錢呢?如果我們給飯店老闆一塊銀元的話,就能夠吃一頓相當不錯的美味飯菜。現在人們在外面飯店吃一頓便餐大約需要一兩百元。根據這方面進行換算的話,那麼此時的民國大洋就等同於我們現在的人民幣100塊錢到200塊錢。不過在經濟發達的地區和經濟發展較為落後的地區,其銀元購買力差距也是較為懸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