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是整個亞洲第三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看過他的作品的朋友一定知道,他的文筆中中總是透露著自然,空靈之美,他的每部作品幾乎都在追求著美的極致。
如果不了解他的人可能會覺得,川端康成一定是生活在童話故事中的那種人。事實上,卻是恰恰相反。
川端康成有部作品叫《參加葬禮的名人》,這也是對他自身的真實寫照。從他出生之日起,他就不斷參加自己親人的葬禮。書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句妹妹說的:「真討厭,哥哥的衣服淨是墳墓味。」
在川端康成2歲的時候,父親去世;然後是母親得肺結核去世;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奶奶去世;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姐姐去世……
在他14歲的時候,只剩下雙目失明的爺爺與他相依為命,那時候,他時常在爺爺的床前瞪大眼睛望著爺爺,也因此,他留下了一個瞪著眼睛看人的毛病。大家都知道,這個孩子是怕再失去這個唯一的親人。
不過上帝並沒有憐憫他,他15歲時,爺爺也去世了。他在《十六歲的日記》中寫:平時的上廁所和翻身都需要自己孫兒的幫忙,而祖父的哀嚎聲一天比一天弱。作為川端家唯一的後代,他一個人將孤零零的留在人世間。
這種環境下生長的孩子,最缺的就是陪伴與愛。在他16歲的時候,他在學校認識了一個叫小笠原的男孩子,在見到這個男孩子的第一眼,川端就想:怎麼會有如此溫和乾淨的人。
純潔的小笠原在面對少言寡語的川端康成時,也是很有好感。但是兩個人礙於性別跟年紀還小,都不好意思表達自己的感情。直到有一天,川端康成發燒了,小笠原非常急,半夜了還在禱告,迷迷糊糊醒來的川端康成看到這一幕非常感動,從此兩人更加親密了。
兩人正式確定感情是在一個寒冷的夜晚。川端康成在外面凍的非常冷,回到屋子裡,他直接鑽進了小笠原的被窩。小笠原沒有拒絕,並且摟住了川端的脖子。
「你做我的情人吧。」「好啊。」
後來,川端康成考入東京的中學,而小笠原卻還留在原來的學校,兩人就此分開。後來,兩人見的最後一面是在一場教會活動中,當時小笠原一直在誦讀書經,沒時間與川端敘舊,那次分別後,再也沒見過面。
就這樣,川端康成與自己初戀男友的感情「無疾而終」了。
後來,上了大學的川端康成認識了一個叫千代的姑娘,那個姑娘是咖啡廳的服務生,川端經常去光顧,一來二去的,兩人便熟悉了。就在兩人認識的第2年,千代被父親送給寺廟的主持做養女,川端在去看望她的時候,兩人互相表達了對彼此的愛意。
川端康成說,自己那段時間每天早上醒來,都會被「紛紛的喜淚都要打溼枕頭」。水到渠成的事情,兩人訂婚了。
可是好景不長,女友千代竟單方面取消了婚約,原因千代在信中並沒有明說,後來在她沒有寄出的信中才發現實情:千代在西方寺遭僧人性侵。
他的作品《伊豆的舞女》就是根據這段經歷寫出的。
1969年的10月,川端康成以《雪國》、《古都》、《千隻鶴》三部作品,斬獲了諾貝爾文學獎。這也是日本第一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親情愛情上的一再受挫,或許也是川端康成在獲得諾貝爾獎三年,功成名就後選擇自殺的原因之一。
從小沒有親人在身邊的川端康成先生,童年過得非常孤獨。幾乎每天他都躲在房間裡看書,這也為他後來的寫作做了充分的積累。
都說作家是個苦差事,往往是心裡越苦越能寫出好作品。從小受盡苦楚的川端先生,擁有遠超於常人的洞察力與思想深度,他書中對美好的極致追求,對感情細膩的描寫的高度,世界上少有作家能達到。
他在《古都》中說:
「花是活的。它的生命雖然短暫,但活得絢麗奪目。」
這也是川端康成人生的真實寫照!
縱觀川端康成的一生,他的靈魂一直都被孤獨浸泡,最後在擁有旁人難以企及的榮耀後,他又選擇盡數拋棄,擁抱死亡。生時燦爛,走時毅然,在那個櫻花爛漫的4月裡,他永遠地活在了人們心中。
在這本《川端康成作品集》中,收錄了川端康成先生《雪國》,《伊豆的舞女》,《古都》,《千紙鶴》,《睡美人》等代表作品。
在他書中,大多都充斥著對於女性的讚美。
新一代的年輕人,大多都是被生活裹挾,無奈選擇前行的一代人。
如果你時常感覺迷茫,時常感覺世界不夠可愛,彷徨無措,不妨就看一下川端康成,他筆下的文字,美的就像櫻花,溫暖人心。
它雖然不能給你帶來許多財富,但是關於生活,關於情感,它會帶給你一個更加合適合理的答案。不過29元,也就是一杯奶茶錢。
看過的書,是永遠不會被人奪走的東西,它總是能在某一時刻,從你的內心深處迸發出來,就好像記憶,深入骨髓。
在文章的最後,祝願每一位讀者都能與世間的美好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