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張愛玲66年專職寫作,終成暢銷書女王

2020-12-19 千飛鹿

張愛玲一生堪稱傳奇,終其一生,用了66年來專職進行寫作,我們知曉的作品大概有100部以上,而張愛玲的書帶來的版稅收益更是屢創奇蹟。

張愛玲的書很多至今被大家奉為經典之作,她,也代表著文壇裡的至高榮譽,拿現在自媒體的標準來看,她可謂當之無愧的暢銷書女王。

張愛玲在美國去世之後,她的遺囑裡明確表示:我死後,一切所有都歸宋淇夫婦。

當時,宋淇夫婦幫張愛玲代管的外匯有200萬人民幣,如果再加上文學版權,可謂特別可觀的遺產。

而且眾所周知,當時張愛玲和胡蘭成離婚時,送給了胡蘭成30萬的分手費,那也是她寫作的稿費,放當年看,這肯定算筆巨款。

由此可見,張愛玲真的用66年的寫作生涯告訴世人:寫作,真的是可靠的致富手段。

如今,發家致富的手段越來越多,尤其是自媒體時代,打造知名的個人IP無疑成為很多自媒體寫作者的目標,通過打造個人IP進行寫作變現也是目的之一。

著名媒體人以及雜誌主編端木向宇,用這本《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來深度探索張愛玲的寫作秘籍。

本書選取了張愛玲的部分小說、散文、劇本等經典作品,結合時代特點和自媒體的要求,通過抽絲剝繭的方式解析張愛玲的文字技巧和文學美感,以不同角度帶領讀者走進張愛玲神秘的文學創作世界,領閱張愛玲獨具一格的寫作手段。

下面通過三個層次對本書進行解讀,我在通讀之後,獲得了一些乾貨見解,分享給大家,以協助讀者更好的理解本書的精髓,以求共勉。

1、愛思考的人,寫作是自我精進的武器之一

一開始,我只認為,寫作僅僅只是輸出思考的過程。看了張愛玲的個人經歷和寫作成長曆程,我才發現,原來寫作更是個人成長的一個媒介,也是突破自我局限的重要工具。

張愛玲橫跨一生的歲月長河中,流淌其中熠熠生輝的是她那些令人嘆為觀止的文學作品。她以自己的小說橫空出世,又因此孤寂遁世。

夏志清是一位文學評論家,他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中,將張愛玲、魯迅和沈從文歸為一類,意思是張愛玲的文學成就並不遜色於他們,因此在國內掀起了一股「張愛玲熱」,自那時起張愛玲的文學作品包括小說、影視和傳記等等都暢銷不斷。

張愛玲因為個人經歷比較特殊,加之性格特點比較另類,她的一生堪稱傳奇。

張愛玲的文學作品大多是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無一不是充滿了藝術氣息,她的文字帶有美感,儘管她寫的都是自己身邊的人和事,每一處的文章立意和遣詞造句,都體現了張愛玲對生活細緻入微的觀察,以及由表及裡的深入思考。

張愛玲在《寫什麼》中如此說道:生活空氣的浸潤感染,往往是在有意無意的,不能先有個存心。文人只需老老實實生活著。然後,如果他是個文人,他自然會把他想到的一切寫出來,他寫所能夠寫的,無所謂應當。

張愛玲的弟弟張子靜,曾經於晚年寫過《我的姊姊張愛玲》,他用了6個字,精準有力的總結了張愛玲的個性特點:文採早慧,文筆犀利,性格孤傲,擇善固執。這個總結非常到位,在《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中,作者端木向宇用「臨水照花人」來形容張愛玲。

為什麼大家對張愛玲的評價總帶著孤獨,只可遠觀不可褻瀆的韻味?因為張愛玲的原生家庭和個人性格,對她的文字表達和文學感受力,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張愛玲的敏感和孤傲伴其一生,也浸潤在筆尖下每一個靈動的文字內。

張愛玲因為自身家庭環境的原因,始終在他的作品中有一種反抗父權的意思,然後這形成了她獨立自強的性格,她把這種主觀意志和性格特徵都融合在自己的小說之中。

張愛玲的小說總是非常打動人心,因為她總是把一些細小瑣碎的事情,描繪的非常繪聲繪色,讓人覺得特別真實。

當然,這也充分體現了張愛玲的深度思考,她就是將生活中的一些細枝末節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裡,讓故事帶有普遍性,既能夠反映客觀社會生活,又能夠深入生活實質內核,找尋生活的真實意義。

唯有進行深度思考的作品,才具有普世性,這也是張愛玲的小說半個世紀以來經久不衰的重要原因,如果只是淺薄的作品,遲早會淹沒在浩瀚無垠的文海之中。

完成深度思考的方式有很多種,其中寫作,便是其一。

想得到和表達出來,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通過寫作,可以更系統全面的幫助我們梳理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我們就會更好的進行深度思考,所以寫作,也是個人完成自我精進的武器之一。

2、從戰亂的民國年代到機會滿滿的網絡時代,寫作可以是謀生手段

張愛玲出生在沒落的貴族家庭,然而,父母離異,冰冷的家裡只能得到冷漠,卻獲取不到寬慰,尤其是因此失去了經濟來源,多次影響到學業發展。

當時的社會環境是戰亂紛多,張愛玲因為戰爭的原因而兩次中斷了學業,並且因此也沒能拿到大學畢業證書,這成了張愛玲一生的遺憾。

因為張愛玲讀大學時,他的父親只為她支付了學費,未給生活費,張愛玲唯有靠寫作來為自己賺取一點微薄的生活費。

當時在讀書的張愛玲沒有經濟來源,於是她向大學申請補助金,而僅僅1000元的補助金不足以維持她的日常開銷,她還面臨著中途輟學。

在香港這個物慾橫流的都市裡,張愛玲迫切需要找到一份可以謀生的工作。所以張愛玲最初是用寫作換取報酬,以期望能夠為自己窘迫的生活帶來一線生機,起初她僅僅是靠寫作,解決自己在戰亂時期的生存問題。

張愛玲後來遠渡重洋,在美國定居的時期,還嘗試用英文寫小說,因為水土不服,小說並沒有在國外火起來,但寫作依然是她謀生的重要手段。在她和賴雅結婚後,尤其賴雅病重到去世期間,醫療費用和生活難題都是張愛玲靠寫作來支撐解決的。

從各方面看,張愛玲是一個堅強勇敢的人,但她擁有一門無可替代的技能——寫作,使自己在戰亂紛飛的年代,形成了獨立自主的生存能力,免受顛沛流離之苦。就女性而言,張愛玲在當時也算是相當厲害的,畢竟張愛玲是暢銷書作家,她在生活用度等方面主要是靠自己。

現如今,有很多自媒體寫作者,無論是兼職還是全職,用寫作對抗焦慮,獲取經濟上的回報,有的人逐漸從兼職寫作變成了全職寫作,不但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回報,成為自己在社會謀生的主要手段,也因此功成名就。

比如左粥羅,他從月薪2300到年薪100萬,當然用時三年,他的秘訣是寫作能力;還有2016年出版《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的作者採銅,他是知乎大神,他也是公認為「知乎精神」的代表者之一,等等,他們都是用一隻筆桿轉換了命運的走向。

當然靠寫作謀生,靠寫作逆襲,這本身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其中的艱辛自不必說,就連暢銷書作家張愛玲也是有著66年的寫作生涯,更別說並沒有張愛玲那樣的天賦的普通人。

但是張愛玲用事實向我們證明了,寫作可以成為我們謀生的手段,也會帶來超值的回報。

3、原生家庭缺愛以筆書寫鉛華,寫盡婚戀的辛酸苦辣,寫作也是謀愛的手段

原生家庭的缺愛經歷,讓張愛玲一生在謀求愛的愉悅和溫情,於是一支筆撬動情感的渦流,筆端「純鋼百鍊「,亦化作「柔可繞指的力」,為自己尋求一線生機勃勃的愛之光亮,照亮自己灰暗的人生,也施予同樣軟弱無力的其他女性力量和勇氣。

張愛玲多數時候都是孤僻離群、寡言少語的,除了能夠從姑姑那裡得到一點點溫暖和愛之外,其他人都讓她對家庭溫情失去信心。

張愛玲在現實的生活中,經歷了太多疏離的親情、淡漠的人情,以及充斥在親人之間的陰謀,所以她一直困囿於冰冷的愛,她寫的文字,多數為了解救自己,也為了同情和她有同樣遭遇的女人。

同樣,在那個男權意識極強,女性生存危機重重的時代,她筆下的婚戀故事讓同時代的女性看到曙光和希望張愛玲不光光用寫作,為自己謀生亦謀愛,還在為同時代的女性謀愛。

張愛玲本身是喜歡寫作的,她6歲就開始寫小說,也是「成名要趁早」的代表人物,她寫作是為了愉悅自己,她就將自己的生活經歷用寫作的方式表達出來,也是她用寫作來為自己延續更有意義的生命,亦作為在家族中尋求存在感的一種證明。

張愛玲曾經將自己人生中的第一筆稿費,買了一支口紅取悅自己;張愛玲和胡蘭成離婚時,為情所傷,她用300000萬的稿費作為分手費,以挽救自己的尊嚴;在尋求不到家族的資助時,不斷寫小說,來完成自己的學業,追尋自己的寫作夢想等。

張愛玲在創作生涯的前期,寫了《紅玫瑰與白玫瑰》、《霸王別姬》、《心經》等,用近乎犀利、蒼涼殘忍的文字筆觸寫了女性為謀愛而謀生、為謀生而謀愛的生存狀態,粉粹了人們對愛情的嚮往與憧憬,這些精彩的小說震撼著讀者的心靈,也用深刻的內涵觸動了人的靈魂深處。

張愛玲雖然是在寫小說,其實是在寫自己,雖然語句蒼涼,並沒有正面給出解決道路,但是在探索女性生存道路上,處處展現出現代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她用筆觸寫出當時的女性在殘酷現實前,對人生新的反省和認知,比如《紅玫瑰與白玫瑰》中的王嬌蕊就是這樣的代表。

當時那個年代,女性有很多苦悶和阻礙,如今也一樣,網絡時代下,現代人的壓力徒然劇增,每個人不可避免的遭受孤獨的侵蝕,以及壓力的脅迫。

如今,會寫作的人,可以為自己打造一個可暫時迴避現實的後花園,也為自己尋求修復能量的一方淨土,用寫作承載自己不可碰觸的疼痛,撫慰自己無法消解的苦楚。

寫作,亦可以像張愛玲一樣,可以是並不完美的芸芸眾生,用以抵禦世俗和適度謀愛的手段之一。

4、總結

儘管半個世紀過去,張愛玲的小說依舊暢銷,作為勤奮而多產的作家,張愛玲在中國文壇裡屹立不倒,是真正有實力的作家。

她用傳奇一生的經歷告訴我們,寫作真的是一門好處多多的技能,不但能夠促進思考精進自我,而且更是能夠謀生又謀愛的手段。

端木向宇的《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通過對張愛玲的諸多作品進行深度剖析,不但從另一個不同的角度為我們呈現了真實而傳奇的張愛玲,更對張愛玲的作品如數家珍,為我們揭示張愛玲被稱為暢銷書女王的秘訣,通過大量練習和針對性的訓練,寫作也可以被普通人掌握的極有前途的技能。

如果大家正奔赴在自媒體寫作的道路上,或者即將上路,這本書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指導佳作,它可以很好的幫助寫作愛好者梳理寫作優化循環系統,也能為我們提供實用的技巧用於寫作啟發。

謹以此文,與同樣愛好寫作和喜愛張愛玲的你,一同共勉。

(我是。看人生百態,聊情感故事,做終身成長者。若文章給您帶來價值,倍感榮幸。歡迎關注,共同成長,一起進步。)

相關焦點

  • 《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張愛玲66年專職寫作,終成暢銷書女王
    張愛玲一生堪稱傳奇,終其一生,用了66年來專職進行寫作,我們知曉的作品大概有100部以上,而張愛玲的書帶來的版稅收益更是屢創奇蹟。張愛玲的書很多至今被大家奉為經典之作,她,也代表著文壇裡的至高榮譽,拿現在自媒體的標準來看,她可謂當之無愧的暢銷書女王。張愛玲在美國去世之後,她的遺囑裡明確表示:我死後,一切所有都歸宋淇夫婦。
  • 《暢銷書女王: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文字從業者的福音
    從父親家裡逃出後在母親和姑姑那居住了一段時間,那段時間母親為她的花費她一一記在心裡,等後來寫作拿了稿費,便存了二兩金子打算還給她。姑姑對她的長期照顧她也牢記心中,1980年,遠在美國的張愛玲得知姑姑境況不佳,便將自己在國內的著作版權交由其丈夫李開第先生處置,所得稿費也一併贈予這兩位老人。
  • 《暢銷書女王: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文字從業者必備
    從父親家裡逃出後在母親和姑姑那居住了一段時間,那段時間母親為她的花費她一一記在心裡,等後來寫作拿了稿費,便存了二兩金子打算還給她。姑姑對她的長期照顧她也牢記心中,1980年,遠在美國的張愛玲得知姑姑境況不佳,便將自己在國內的著作版權交由其丈夫李開第先生處置,所得稿費也一併贈予這兩位老人。
  • 66年專職寫作,為了麵包,愛情和自我療愈 | 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
    直到最近讀過端木向宇的新書《暢銷書女王:張愛玲的 33 堂寫作課》,我才發現,原來有些經典書目,自己讀不透時,還是需要有人指點一二的。這是張愛玲毫不掩飾的對出名的渴望,且還得要趁早。而後世的我們,更是經由她的作品解讀或風格研究或人物解析等等,也是或直接或間接的受益者。這樣看來,說她是暢銷書女王,可不就是名副其實麼?此外,再細看這書名,也能給到我們啟發,作為一個有心於新媒體的創作者,如何起一個引人注目的標題,不也是重中之重的頭等大事嗎?
  • 66年專職寫作,為了麵包,愛情和自我療愈|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
    直到最近讀過端木向宇的新書《暢銷書女王:張愛玲的 33 堂寫作課》,我才發現,原來有些經典書目,自己讀不透時,還是需要有人指點一二的。端木向宇,是著名的媒體人、雜誌主編,現為江蘇省作家協會第十批籤約作家,曾經出版有十多部作品,有《錦瑟無端五十弦:古琴琴曲解讀》、《霍金傳:用生命和時間賽跑》、《冰心傳》等等。
  • 《暢銷書女王》:上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與大師一起體味寫作人生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寫作也是一樣。如果你是一名寫作愛好者,正在學習寫作的路上尋求思路和方法,想讓自己的作品妙筆生花;或者已經小有成績,想寫的更精進、更高級,可以來讀一讀這本書。《暢銷書女王》,端木向宇著,為我們請來張愛玲這位文學導師,上33堂寫作課。
  • 《暢銷書女王》:上張愛玲33堂寫作課,與大師一起體味寫作人生
    《暢銷書女王》,端木向宇著,為我們請來張愛玲這位文學導師,上33堂寫作課跟張愛玲學寫作,是在與文學界的大師級人物對話,教材的案例都取自張愛玲的作品。1920年9月30日,張愛玲出生於上海, 1995年在洛杉磯去世,享年七十四歲。她出生名門但不幸福,投入畢生精力寫作,她的一部部作品就是筆寫的人生。張愛玲的作品,經過歲月的檢驗,不但在作品問世的當時引起轟動,現在仍然被大家列為書單的目錄,是名副其實的暢銷作品。這種品級的教材,毋庸置疑不可多得。
  • 《暢銷書女王:張愛玲的 33 堂寫作課》:看看暢銷書中的秘密
    01都說寫作是成本最低、門檻最低的一種自我提升方式,所以很多人趨之若去。但在前進的路上,卻會發現:在寫作這條道路上,總是會遇到很多攔路虎。此時,我們可能會有畏懼心理,會選擇放棄。比如多練習,從寫日記、日更開始;比如報寫作班,在老師的帶領下,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抱團取暖;再比如從一些名人作家身上,學習她們的寫作技巧。《暢銷書女王:張愛玲的 33 堂寫作課》就是這樣一本書。
  • 《暢銷書女王:張愛玲的 33 堂寫作課》:看看暢銷書中的秘密
    01都說寫作是成本最低、門檻最低的一種自我提升方式,所以很多人趨之若去。但在前進的路上,卻會發現:在寫作這條道路上,總是會遇到很多攔路虎。比如多練習,從寫日記、日更開始;比如報寫作班,在老師的帶領下,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抱團取暖;再比如從一些名人作家身上,學習她們的寫作技巧。《暢銷書女王:張愛玲的 33 堂寫作課》就是這樣一本書。
  • 張愛玲7歲寫作,20歲成名,66年專職寫作:寫作是可靠的致富手段
    張愛玲得到了寫作天賦,失去了幸福的家庭,這也是影響她一生的心靈創傷。在張愛玲讀六年級的時候,父母離婚,父親再娶。張愛玲與繼母的感情並不好,污衊打罵的情況不在少數。幼小的她承擔著這個年齡不該有的壓力與痛苦,只能在寫作中釋放自己。
  • 寫作是當下立世的必備利器,學習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欲速則可達
    著名媒體人端木向宇、以16年文字記者從業經歷,一位暢銷書作家的功力。從張愛玲的作品中選用部分案例,結合新媒體寫作的特點,以33堂課的全新分享方式——讓你在這本《暢銷書女王: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分享的過程裡,學習和理解張愛玲的寫作方法。
  • 全民自媒體時代,從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中學習如何讓寫作變現
    姓名:張愛玲(原名張煐)職業:作家(66年專職寫作)作品:100+篇(代表作《金鎖記》《半生緣》《傾城之戀》等)提到張愛玲,那一定是與寫作聯繫在一起的。張愛玲用一生證明:寫作是可靠的致富手段。在端木向宇著作的《暢銷書女王: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一書裡,選取了張愛玲的部分作品,總結出張愛玲創作之中的亮點,以點帶面,細細剖析一代「文學奇才」的創作手法,讓讀者從大師的筆法中學習寫作訣竅,提高寫作技能。
  • 《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張愛玲通過現實素材創作「色·戒」
    《色·戒》從構思到完成,耗費了張愛玲整整25年的時間。從1953年起,張愛玲就開始對《色·戒》進行構思,至1978年4月11日,《色·戒》在《中國時報》的人間副刊才發表出來。《色·戒》這部小說講的是,1930年一位叫王佳芝的漂亮女性知識青年,試圖利用美人計去刺殺汪精衛陣營中的一位名叫易默生的高級特務,接下來兩人在政治、權謀和性之間進行了爾虞我詐的你來我往。
  • 《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張愛玲通過現實素材創作《色·戒》
    《色·戒》從構思到完成,耗費了張愛玲整整25年的時間。從1953年起,張愛玲就開始對《色·戒》進行構思,至1978年4月11日,《色·戒》在《中國時報》的人間副刊才發表出來。顯而易見,張愛玲是以第二種說法為背景來撰寫的《色·戒》。1978年,《色·戒》與《相見歡》和《浮花浪蕊》這兩個故事結集成《惘然記》出版。
  • 《暢銷書女王》:張愛玲告訴你,寫作原來如此容易
    於是生出這樣的感觸來,「寫作,真的是太難了。」然而張愛玲在《走,走到樓上去》中。卻寫道,「寫文章是比較簡單的事情,思想通過文字直接與作者接觸。」對於張愛玲來說,是很簡單的事情,但是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這個簡單卻不那麼簡單。所以當我們想要把寫作這件事繼續下去,就要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 《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用文字書寫生活之痛、之美
    要知道,張愛玲出生在五四運動後的第二年,又是在中西文化衝突最為顯著的上海這個大都市。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中,既流淌著濃烈的中國傳統血液,又滲透著新鮮的西方文化,舊式與新式的思想不斷在其中發生碰撞,張愛玲成了這樣矛盾衝突的「產物」,也鍛造了日後自己獨特的文字和語言風格。
  • 遺世獨立張愛玲,出走半生,悲涼底色下的寫作智慧
    他的這本《暢銷書女王: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就是從整體上,把張愛玲的作品抽絲剝繭,從中找到大眾寫作者在寫作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基本規律。3.學技法,先從讀懂一個作家的作品開始從端木向宇的這本《暢銷書女王: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中,我首先想到的,是想要讀懂一個作家,我們能做點什麼。
  • 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如何叩開出版社的大門
    如果寫作成了事業,那麼在創作文學作品之前,作者必須先研究市場和受眾。要能理智地處理寫作與生活的關係,較好地控制自己的寫作進度,重視讀者的建議和反饋,並將其融入自己以後的寫作中去,以增加自己的競爭力。作者為什麼要聽讀者的建議?因為這是大有裨益的。
  • 《暢銷書女王》:我將血淚寫成文字,我就成了「張愛玲」
    《暢銷書女王》是媒體人端木向宇以張愛玲的諸多作品為藍本,以研究張愛玲的小說和成功之道,並將這些內容集結為33堂寫作課的一本寫作寶典。這本書就像一部張愛玲創作心路的展示,讓我等後輩可以學習一二。張愛玲的生活一直很寡淡,她幾乎沒有什麼知心朋友,分居的父母也不關心她。在一個又一個寂寞的夜,唯有寫作陪伴著她,給予她最大的安慰。可以說,寫作是唯一一件沒有讓張愛玲失望的事情了。
  • 她用《傳奇》寫自己的傳奇:張愛玲33堂寫作課,華美與蝨子的錦袍
    讀這本端木向宇老師寫的《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就是一邊向張愛玲的文字深處索取技巧,一邊窺探她的生活,再一邊心裡暗暗叫勁替她拈蝨子般的感覺。端木老師一改其他寫張愛玲傳記的方式,以新穎的角度探索張愛玲的創作本質,閱讀了大量她的小說、文獻以及影視劇本和創意寫作類書籍,從她的33部作品及生活背景和心路歷程裡提取精粹,一路為我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