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張愛玲通過現實素材創作「色·戒」

2020-08-02 姬家九少

《色·戒》從構思到完成,耗費了張愛玲整整25年的時間。

從1953年起,張愛玲就開始對《色·戒》進行構思,至1978年4月11日,《色·戒》在《中國時報》的人間副刊才發表出來。

《色·戒》這部小說講的是,1930年一位叫王佳芝的漂亮女性知識青年,試圖利用美人計去刺殺汪精衛陣營中的一位名叫易默生的高級特務,接下來兩人在政治、權謀和性之間進行了爾虞我詐的你來我往。但是,就在刺殺即將得手之時,王佳芝卻因為在易默生為她買鑽戒的事大受感動而改變了自己的刺殺計劃。

《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張愛玲通過現實素材創作「色·戒」

張愛玲的這部短篇小說《色·戒》其實是根據當時一個真實案件來寫的。

這個真實的案件與小說不同的是,女主角不是知識青年,而是一名交際花,相同的是一樣有個「情夫」,這「情夫」遭遇暗殺後沒有死掉,也放過了交際花,然而這情夫的老婆卻派人把交際花殺死了。

關於這一真實案件中,暗殺行動為什麼沒有成功,有人說是「情夫」早已察覺到了不對的苗頭,也有人說是深陷情網的交際花最後向其「情夫」告密了。

顯而易見,張愛玲是以第二種說法為背景來撰寫的《色·戒》。

1978年,《色·戒》與《相見歡》和《浮花浪蕊》這兩個故事結集成《惘然記》出版。

對於《色·戒》,張愛玲在這部《惘然記》的卷首語寫道:

「這個小故事曾經讓我震動,因而甘心一遍遍修改多年,在改寫的過程中,絲毫也沒有意識到三十年過去了,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

我們看到,《色·戒》就是張愛玲利用現實中的素材來進行創作的一部比較成功的文學著作。

張愛玲對這部小說的創作過程,就涉及到我們平常所關心,或者對一些人來講比較頭疼的「素材來源」。

《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張愛玲通過現實素材創作「色·戒」

其實,素材來源有多種渠道,比如我們曾經讀的書、在生活中聽別人的聊天內容、自己的親身經歷和經驗等,都是我們可以借鑑的,可以拿來加工、製作的。

有了豐富的素材作為平常的積累,我們才能在寫作時增加迸發寫作靈感的機率。

而這些創作素材的收集,我們可以通過讀、聽、看等各個感官,來把有用的外部信息輸入大腦,然後通過觀察周圍的環境,認真感受事物的變化和發展,如此就能把我們的所見所聞變成文字。

張愛玲筆下的《色·戒》能成為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文學作品,就是這麼一步步來的。

我們讀書也罷,觀影也罷,看過後總不能白讀、白看,了解下作者成書的背景、原因,以及寫作思路等知識,對我們寫作的提高也會有積極影響的。

言及此處,特向大家推薦這本《暢銷書女王——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以上所述就是來自其中的一堂寫作課。

《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張愛玲通過現實素材創作「色·戒」

作者是著名媒體人、雜誌主編端木向宇,他的這本書能幫助我們通過品讀張愛玲的作品,來探尋她的寫作來源情況、寫作手法和寫作技巧等。

33堂寫作課,從多種角度,將張愛玲的小說、散文、劇本等作品中的特點和技巧,以及表現出來的文學意味進行分析,來找出美學的共性。

本書目前在優惠期間,只有39元,好書不貴!

作者夠分量,助你漲知識,戳下方連結帶走一套,你一定不虛此行!

相關焦點

  • 《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張愛玲通過現實素材創作《色·戒》
    《色·戒》從構思到完成,耗費了張愛玲整整25年的時間。從1953年起,張愛玲就開始對《色·戒》進行構思,至1978年4月11日,《色·戒》在《中國時報》的人間副刊才發表出來。我們看到,《色·戒》就是張愛玲利用現實中的素材來進行創作的一部比較成功的文學著作。張愛玲對這部小說的創作過程,就涉及到我們平常所關心,或者對一些人來講比較頭疼的「素材來源」。
  • 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掌握以下技巧,輕鬆做到「下筆如有神」
    有些人不知道怎麼尋找素材,大概局限於思想觀念的狹窄。生活中的道聽途說、傳統經典、傳奇故事,都是可以拿來用的素材。創作素材的收集,可以通過閱讀、觀察、聽聞等多方面,把外界信息輸入自己的大腦裡,通過觀察周圍的環境,仔細感受事物的發展,把所見所聞轉變成文學作品。
  • 全民自媒體時代,從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中學習如何讓寫作變現
    張愛玲用一生證明:寫作是可靠的致富手段。在端木向宇著作的《暢銷書女王: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一書裡,選取了張愛玲的部分作品,總結出張愛玲創作之中的亮點,以點帶面,細細剖析一代「文學奇才」的創作手法,讓讀者從大師的筆法中學習寫作訣竅,提高寫作技能。
  • 《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張愛玲66年專職寫作,終成暢銷書女王
    著名媒體人以及雜誌主編端木向宇,用這本《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來深度探索張愛玲的寫作秘籍。本書選取了張愛玲的部分小說、散文、劇本等經典作品,結合時代特點和自媒體的要求,通過抽絲剝繭的方式解析張愛玲的文字技巧和文學美感,以不同角度帶領讀者走進張愛玲神秘的文學創作世界,領閱張愛玲獨具一格的寫作手段。
  • 《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張愛玲66年專職寫作,終成暢銷書女王
    著名媒體人以及雜誌主編端木向宇,用這本《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來深度探索張愛玲的寫作秘籍。本書選取了張愛玲的部分小說、散文、劇本等經典作品,結合時代特點和自媒體的要求,通過抽絲剝繭的方式解析張愛玲的文字技巧和文學美感,以不同角度帶領讀者走進張愛玲神秘的文學創作世界,領閱張愛玲獨具一格的寫作手段。
  • 66年專職寫作,為了麵包,愛情和自我療愈|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
    畢竟張愛玲的名字,不說是家喻戶曉,只對每個文學愛好者來說,從不陌生。尤其是那一系列改編自她小說的影視劇,比如《色·戒》、《半生緣》、《傾城之戀》、《紅玫瑰白玫瑰》等等,每一部都值得人深思細品。直到最近讀過端木向宇的新書《暢銷書女王:張愛玲的 33 堂寫作課》,我才發現,原來有些經典書目,自己讀不透時,還是需要有人指點一二的。端木向宇,是著名的媒體人、雜誌主編,現為江蘇省作家協會第十批籤約作家,曾經出版有十多部作品,有《錦瑟無端五十弦:古琴琴曲解讀》、《霍金傳:用生命和時間賽跑》、《冰心傳》等等。
  • 66年專職寫作,為了麵包,愛情和自我療愈 | 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
    畢竟張愛玲的名字,不說是家喻戶曉,只對每個文學愛好者來說,從不陌生。尤其是那一系列改編自她小說的影視劇,比如《色·戒》、《半生緣》、《傾城之戀》、《紅玫瑰白玫瑰》等等,每一部都值得人深思細品。而經由文學評論家夏志清在他的《中國現代小說史》一書中,將張愛玲與魯迅、沈從文相提並論後,更是掀起了一股「張愛玲熱潮」。
  • 寫作是當下立世的必備利器,學習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欲速則可達
    從張愛玲的作品中選用部分案例,結合新媒體寫作的特點,以33堂課的全新分享方式——讓你在這本《暢銷書女王: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分享的過程裡,學習和理解張愛玲的寫作方法。可以說這本書是讓讀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從而快速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 《暢銷書女王:張愛玲的 33 堂寫作課》:看看暢銷書中的秘密
    比如多練習,從寫日記、日更開始;比如報寫作班,在老師的帶領下,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抱團取暖;再比如從一些名人作家身上,學習她們的寫作技巧。《暢銷書女王:張愛玲的 33 堂寫作課》就是這樣一本書。本書將張愛玲的小說、散文、劇本等作品中的特點和技巧以及其表現出來的文學意味,從不同角度進行剖析,讓愛好寫作的我們從中得益。02中國文學講究借景抒情,在張愛玲的作品中,也有很多這樣的描寫。
  • 《暢銷書女王:張愛玲的 33 堂寫作課》:看看暢銷書中的秘密
    比如多練習,從寫日記、日更開始;比如報寫作班,在老師的帶領下,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抱團取暖;再比如從一些名人作家身上,學習她們的寫作技巧。《暢銷書女王:張愛玲的 33 堂寫作課》就是這樣一本書。本書將張愛玲的小說、散文、劇本等作品中的特點和技巧以及其表現出來的文學意味,從不同角度進行剖析,讓愛好寫作的我們從中得益。
  • 《暢銷書女王: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文字從業者的福音
    外冷內熱的張愛玲,這一點讓人覺得很溫暖。在張愛玲的文字裡,我們除了感受張愛玲的生活,工作,感情之外,還有就是細細品味張愛玲的寫作風格。比如通過結婚求得生存的女性,《沉香屑第一爐香》中的粱太太、《留情》裡的敦鳳。結婚每個人必走的一條路,尤其是女性。現在是二十一世紀,新時代的社會環境下,部分區域還存在著逼著女性結婚、相親、生孩子等現象。各種束縛捆綁著女性,無形卻沉重。這在張愛玲的小說裡體現得體無完膚。
  • 《暢銷書女王: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文字從業者必備
    比如通過結婚求得生存的女性,《沉香屑第一爐香》中的粱太太、《留情》裡的敦鳳。為什麼張愛玲會有這麼多題材可寫,在我翻開了《暢銷書女王: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我找到了答案。張愛玲在《走!走到樓上去》中就這樣寫過:「寫文章是比較簡單的事,思想通過鉛字直接與作者接觸。」張愛玲將寫作說得「簡單「,確實張愛玲配說這樣的話。可我也相信這樣一句話「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張愛玲除了從小的耳濡目染外,她自身的努力也是不可缺少。
  • 《暢銷書女王》:上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與大師一起體味寫作人生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寫作也是一樣。如果你是一名寫作愛好者,正在學習寫作的路上尋求思路和方法,想讓自己的作品妙筆生花;或者已經小有成績,想寫的更精進、更高級,可以來讀一讀這本書。《暢銷書女王》,端木向宇著,為我們請來張愛玲這位文學導師,上33堂寫作課。
  • 《暢銷書女王》:上張愛玲33堂寫作課,與大師一起體味寫作人生
    《暢銷書女王》,端木向宇著,為我們請來張愛玲這位文學導師,上33堂寫作課 張愛玲寫作的時代早於我們半個多世紀,但她對寫作的認識和理解具有先見之明,這也是她為什麼能夠取得卓越成就的重要原因。 作者設計了33堂課,通過分析張愛玲的寫作理念和作品,教授讀者如何寫,怎樣才能寫的更好。
  • 她用《傳奇》寫自己的傳奇:張愛玲33堂寫作課,華美與蝨子的錦袍
    讀這本端木向宇老師寫的《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就是一邊向張愛玲的文字深處索取技巧,一邊窺探她的生活,再一邊心裡暗暗叫勁替她拈蝨子般的感覺。端木老師一改其他寫張愛玲傳記的方式,以新穎的角度探索張愛玲的創作本質,閱讀了大量她的小說、文獻以及影視劇本和創意寫作類書籍,從她的33部作品及生活背景和心路歷程裡提取精粹,一路為我們解惑。
  • 《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用文字書寫生活之痛、之美
    在張愛玲心中,自己的母親是美麗的,也是陌生的,更是神秘的。黃逸梵也沒有在回國後特別表達自己對女兒的愛,這導致張愛玲對其母的愛漸漸消磨了。於是,在日後對「母親形象」寫作的小說中,有許多冷漠形象的母親角色,這些「母親」不是正常地愛護、關心兒女,而是通過利用、虐待他們,來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
  • 她用《傳奇》寫自己的傳奇:張愛玲33堂寫作課,華美與蝨子的悲美
    讀這本端木向宇老師寫的《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就是一邊向張愛玲的文字深處索取技巧,一邊窺探她的生活,再一邊心裡暗暗叫勁替她拈蝨子般的感覺。看似精明世故的張愛玲,厚厚的高傲外表下,所包裹的仍然是一顆屬於小女人的心靈,脆弱敏感,旅途寂寞。
  • 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如何叩開出版社的大門
    如果寫作成了事業,那麼在創作文學作品之前,作者必須先研究市場和受眾。要能理智地處理寫作與生活的關係,較好地控制自己的寫作進度,重視讀者的建議和反饋,並將其融入自己以後的寫作中去,以增加自己的競爭力。作者為什麼要聽讀者的建議?因為這是大有裨益的。
  • 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通過讀者的視角,能讓筆下的人物更加生動
    ——《心經》(1943年)01.細緻的描繪,能讓讀者產生閱讀的真實感通過視覺來讓讀者感受人物,還有小說中對社會環境、自然風物的描寫,都是為塑造人物形象而運用的創作手法。設法將小說中人物眼睛觀察到和感受到的進行細緻的描繪,才會讓讀者產生閱讀的真實感。
  • 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好的小說,首看敘述「基調」
    小說創作中的基調,指的就是敘述基調,它是通過富有個性特點的語言調子、色彩氣勢、節奏等語言材料所顯示出來的作品基本調子。敘述基調之中包含著不同的敘述「聲調」,是以對生活的入微觀察、深切感受、親身體驗為前提的,是一種蓄久積深的態度,是一種自然宣洩。不同的敘述聲調的匯合交融、渾然一體,構成了一部小說敘述基調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