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山氏盼望大禹回家時唱的歌是世界詩歌史上現存最早、最短的情歌

2020-07-13 希希陌上行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國詩歌史上出現過的詩歌浩如星海,數之不盡。在中國詩歌史上,每一類詩歌我們都可以找到它的發展源頭。不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中國詩歌史上最早的情歌是哪一首?

一說到最早的情歌,可能很多人會想到《詩經·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採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塗山氏盼望大禹回家時唱的歌是世界詩歌史上現存最早、最短的情歌

這首情歌出現的時間確實很早,算起來大概在2800多年以前就已經被傳唱了,而且,它出自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又是《詩經》的第一首歌,因此而被人們誤以為是最早的情歌其實沒有太大的問題。

但是,在我國詩歌史上有一首比《關雎》要早得多的情歌,那就是《塗山女歌》,也叫《候人歌》。

公元前2059年,被舜委以治水重任的大禹,從山西出發治水,一路堵疏並用,來到了安徽蚌埠市懷遠縣的塗山,遇到在野外玩耍的仙女般的女嬌,大禹驚為天人。而女嬌這個東夷第一大族的公主,一看到眼前這個身長九尺二寸的魁偉男子,雙頰立馬一片暈紅,。於是,在這個春暖花開、萬物復甦的春天裡,兩人一見鍾情了。

由於大禹身負治水這個當世第一重擔,受命以來東奔西走,居無定所,所以做了女嬌家裡的上門女婿,在女嬌娘家拜堂成親以後,兩人琴瑟和鳴,恩恩愛愛。然而,新婚四天以後,以治水為己任的大禹就不得不離開新婚妻子女嬌,繼續他的治水大業。

塗山氏盼望大禹回家時唱的歌是世界詩歌史上現存最早、最短的情歌

範曄在他的《吳越春秋》裡曾說:

禹年三十未娶,行塗山,恐時暮失嗣,辭云:「吾之娶也,必有應也。」乃有白狐九尾造於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九尾者,王之證也。」於是塗山之人歌之。禹因娶塗山,謂之女嬌。

三皇時代,氏族部落最大的任務就是治水。水患不除,老百姓不得安生,部落國家無法安穩,以國家部落的強盛為己任的英雄大禹,離開新婚妻子之後立即投入全部精力奔赴各地指導治水,十幾年間多次經過家門口,卻因為水患未除,災情緊迫而不能抽出一點點時間看望妻子。

第一次是離家將近一年的時候,離家已經十個月的大禹疾步走向家門,聽到妻子女嬌一陣急促的呻吟之後,接著傳來嬰兒的哭聲,大禹驚喜交集,正要進門與妻子相見,身後卻急報某處又發大水,災民四處奔逃,只能硬著心腸流淚而去。

過了幾年,治水已經有了成效,幾年沒回家的大禹再一次回到家門口,領著兒子啟在門口玩耍的女嬌看到大禹,急忙叫兒子喊爸爸,才兩三歲的啟向大禹招手,咯咯笑著連喊了幾聲爸爸,大禹望著妻兒熱淚盈眶,伸出雙手疾步向前,正欲將妻兒抱在懷裡,卻聽見馬蹄聲響成一片,原來是某處堤壩崩塌,水患又起,大禹一把抹掉眼淚,轉身上馬疾馳而去,甚至沒來得及和妻子說上幾句話。

塗山氏盼望大禹回家時唱的歌是世界詩歌史上現存最早、最短的情歌

等大禹第三次經過家門,兒子啟已經10歲了,知道眼前這個滿臉鬍鬚的高大漢子是自己爸爸,大聲喊媽媽說:&34;一邊撲進父親懷裡放聲大哭,使勁拉住大禹不讓他走。大禹想起自己父親因治水失敗獲罪被殺,只能深情地摸著兒子的頭,告訴他水患未除,爸爸沒空回家,又急匆匆地離開了。

就這樣,以治水為己任的大禹多次經過家門卻未能走進家門看望妻子和孩子們。

《史記·夏本紀》記載說:

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

在丈夫離家的十三年裡,女嬌經常去當初與大禹相遇的地方登高遠望,期待某一天大禹會像第一次見面時一樣臉上帶著微笑出現在自己面前,往往佇立良久,牽絆思念、萬縷柔情化為一句:

候人兮猗。

這首隻有四個字的情歌叫《塗山女歌》,後人也稱《候人歌》,是我國詩歌史上現存最早、最短的情歌,也是世界詩歌史上現存最早、最短的情歌。

這首情歌雖然只有四個字,其中兩個字是語氣詞,沒有實際意義,但是從這四個字裡面,我們可以聽到女嬌十三年等待中的複雜感情, &34;&34;中包含著深沉熾熱的情感,包含著豐富複雜的內涵:有希望見到愛人的憧憬和渴望,有久候而不至的焦慮和不安,有對丈夫這些年孤身在外的擔憂和彷徨。

塗山氏盼望大禹回家時唱的歌是世界詩歌史上現存最早、最短的情歌

在中國古典文獻中,有很多文獻記載了這首情歌和其中的典故,如《 音初篇》記載:

禹行功。見塗山氏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塗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於塗。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

又如《樂府詩集·雜歌謠辭一》中的《塗山歌》所載:

綏綏白狐,九尾龐龐。我家嘉夷,來賓為王。成於家室,我都攸昌。天人之際,於茲則行。

因為大禹治水三過其門而不入的傳奇經歷和功勞,後來帝舜將王位禪讓給了他。女嬌苦苦盼望丈夫回家的這首&34;也因此廣為流傳,成了我國詩歌史甚至是世界詩歌史上的著名篇章,開創了情歌的先河,被稱為南音之始。

此後,中國古代的情歌大多都受到了這首情歌的影響,比如一千多年以後的《詩經》中的一些&34;的情歌如《詩經·王風·採葛》:

彼採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塗山氏盼望大禹回家時唱的歌是世界詩歌史上現存最早、最短的情歌

這首情歌很明顯受到了《候人歌》的影響。

看著這首來自於四千多年以前的四字情歌:&34;我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位獨自佇立山頭、踮起腳尖翹首遠望、卻又長籲短嘆、淚流滿面的多情女子。

相關焦點

  • 【塗氏網】塗山氏詳記
    大禹非常認真負責,帶領著治水的人馬走遍中國大地,曾三過家門而不入。一次,他治水到了安徽濠州的塗山(今屬蚌埠市懷遠縣),同塗山氏女認識相愛。這時,禹已經三十歲,本該儘快成親。但禹以人民利益為重,成親第四日就與塗山氏女告別,奔走治水。大禹走後,塗山氏女在家天天盼望夫君大禹回來。在家盼望不到,又跑到塗山山南的山坡上去等候。一天天過去了,塗山氏女望穿了秋水,還是未見禹回來。
  • 中國歷史上第一首情歌的背後原來隱藏的是大禹和九尾狐的愛情故事
    大禹繼承父親鯀的遺志奔走於天下,為治理洪水顧不上娶妻成家,擔心自己歲數大了沒有子嗣,大禹祈求上天當婚娶時機到來時,顯示一些神物徵兆來應驗。後來大禹治水經過塗山時遇到了塗山氏女嬌,並兩情相悅,之後便有塗山之歌,唱道:「綏綏白狐,九尾龐龐。成於家室,我都彼昌」。歌謠大意是:尋覓配偶的白狐,九尾壯碩肥大。娶了塗山氏女兒,能夠繁盛發達。
  • 中國歷史第一首情歌,大禹夫人唱大禹,4個字表達濃濃的愛意
    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第一首情歌,是《呂氏春秋》中記載的一篇歌詞,被後人稱為《候人歌》。雖然《呂氏春秋》是秦時期的著作,但記載的這篇《候人歌》歌詞,卻是關於大禹時期的。而後他到南方巡視,大禹的妻子就讓她的侍女在塗山腳下等候迎接。大禹的妻子又作了一首歌,歌的內容就是:「候人兮猗!」《呂氏春秋·音初》:禹行功,見塗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塗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於塗山之陽。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實始作為南音。
  • 中國有史可查的第一首情歌原來是大禹的老婆做出來的
    詩歌是咋來的呢?據說呢是勞動人民一邊勞動一邊喊著號子產生的。就好像這樣,幾個人抬著木頭,一個人喊著,「嘿!哈!」,周圍的人也跟著喊「嘿!哈!」繼而,加點詞語,句子,——:「嘿哈,嘿哈,抬木頭啊——,向前走啊——·····」這些句子就是最早的詩歌啊。也就是說,最早的詩歌是沒有文字記載,只是人們口口相傳的呢!
  • 專家學者認為大禹傳說中的塗山就在嵩縣
    女幾山南麓的神馬石(圖片由蔡運章提供)  中國最古老的情歌「候人兮猗(yī)」,相傳為塗山氏女思念夫君大禹時所唱。大禹新婚不久即到遠方治水,妻子在塗山之陽等他歸來,唱出此句。該塗山就是三塗山,位於今嵩縣城西的伊水之畔。  日前,中國嵩縣三塗山與夏文化學術研討會在陸渾湖畔舉行。國內先秦文化領域知名專家學者齊聚嵩縣,圍繞大禹治水與塗山氏傳說、三塗山的區域範圍及其在夏文化中的地位等進行深入研討,並發表《嵩縣宣言》,對推動三塗山與夏文化的研究與傳承具有積極作用。
  • 《姜子牙》中九尾白狐,是大禹的老婆夏後啟的老媽,怎麼成了妖?
    《姜子牙》中的九尾狐,早在《呂氏春秋 音初篇》就有記載,與我國最早最短的情詩有關:禹行功。見塗山氏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塗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於塗。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又有《塗山歌》曰:綏綏白狐,九尾龐龐。成於家室,我都攸昌。
  • 這首詩只有四個字,卻是中國漢語愛情詩歌的最初篇章
    中國史上第一首情詩,只有四個字,那就是大禹時塗山氏之女所唱的「候人兮猗」。這塗山氏之女名叫嬌,就是傳說中治水英雄大禹的妻子。傳說,塗嬌與夏禹王結成夫妻,生子名啟。啟登帝位,從而創立夏祚四百餘年。而夏朝的建立,塗山氏嬌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國母國太」。
  • 塗山氏對大禹的兒子有撫育之恩,大禹為何還要毀掉塗山國呢?
    坐落於塗山淮河南麓沿岸的龍山遺址,曾經是已經有4千多年歷史的上古塗山氏城邑。大禹時期曾經在這裡與各大部落的首領會晤,但最後大禹卻揮兵滅掉了塗山。當時在東夷部有一個塗山國,這個國度有些特殊,她以母系社會為主,領導人都是女性。塗山國之所以可以存留於史冊,並不是因為它的統治形式特殊,而是它的經濟發達,以採集金礦和貨幣貿易為主,曾經還是東夷部族的強國。舜帝剛即位時,封禹為司空並繼續鯀治水的事業。
  • 上古氏族戰爭時期,有關婚姻和戰爭的詩歌出現,《候人歌》表相思
    人在孤寂、困厄之時,最容易想起甜蜜的往事,而搶婚、迎娶(婚婧)正是他一生中最為愜意快活的事情,所以縈縈不忘,以至化作夢境。再如反映戰爭的短歌:得敵,或鼓,或罷,或泣,或歌。(《中字·六二》)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
  • 大禹與塗山
    塗山地處蚌埠市西郊天河鄉和懷遠縣城東南。塗山山脈,逶迤起伏,群巒疊嶂,瞰淮而立,沿淮水向東延伸,主峰高338.7米,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堪稱為淮河流域的一大名勝。  大禹及其妻子塗山氏女和兒子啟都曾以塗山為依託,創造了輝煌的業績,使塗山得以名垂千古,成為華夏後人尋根訪祖的朝聖之地。
  • 山海經:女媧二化為塗山氏女,為何主動嫁於大禹為妻?
    關於女媧大神,最令人感到神奇的是她曾「一日七十化」,在前文曾經提到過炎帝之女可能就是女媧大神的一個化身,畢竟兩者之間有很多內在聯繫,那麼以此檢視之,實際上女媧的另一個化身也呼之欲出,她可能正是塗山氏女,嫁給了治水英雄大禹,生下了開啟「家天下」的夏後啟!
  • 大禹和塗山女
    傳說「南音」的原創者是一個女子,她生長在塗山,就叫塗山女。她是大禹的妻子。  大禹巡察南方去了,可能南方又在鬧洪災。塗山女本以為禹治了北方的洪澇,該回家儘儘丈夫的職責,或至少休假十天半月的吧。然而沒有。大禹家門都沒落,就走啦。塗山女一年年獨守空房,像個棄婦。
  • 【塗氏網】塗山氏
    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塗氏文化,傳播塗氏正能量涂姓源於智氏,塗氏家族的祖先是春秋晉國大夫,智氏六世祖智徐吾。春秋時,趙、韓、魏「三家滅智」,智家軍兵敗,智伯被殺,禍殃智氏族屬。趙、韓、魏瓜分了智家的土地、財產,智氏家族面臨著空前災難。智氏六世祖智徐吾,以封邑「塗」為氏,這支族人又得以保全,即延續到現在的塗氏。塗氏家族的祖先,世居在塗水之旁,故有「以水為姓」。
  • 商的滅亡在大禹時期已註定,決定因素就是治水功臣,大禹的妻子塗山氏
    也因為治水的功勞,大禹被推選為部落聯盟首領,基於他開創的基業,大禹的兒子啟建立了夏朝。時至今日,我們依然沒有非常有利的證據能夠證明夏朝的存在,但是越來越多的考古發掘顯示,夏朝是存在的,只不過還需要實錘的證據。
  • 塗山氏撫育夏啟長大,協助會盟諸侯,大禹為何毀掉塗山國?
    遺址位於塗山南麓淮河岸邊,城址佔地面積30多萬平方米,這裡是4千年多年前塗山氏國的城邑。大禹在位時曾在這裡會盟諸侯,然而為何大禹卻毀掉了塗山城呢?5千年前,華夏部落佔據著黃河中下遊,而東夷和苗蠻部落也佔據很大地盤。在東夷部落中有一個塗山國,塗山國不同於華夏,族長由年長的婦女擔任。塗山國能夠採礦冶金、貨幣貿易,是東夷部落的一個強國。
  • 上古三大狐:古老天狐、九尾天狐、塗山氏
    在上古歷史神話之中,除了那些先祖及各神之外,許多的動物也非常傳奇,其中關於狐狸的傳說頗為神秘,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上古三大狐:古老天狐、九尾天狐、塗山氏。後得拜聖人通天教主為師,歸入截教萬仙中,學得聖人傳承之法,是最正宗的玄門修行。三教後來封神,截教大敗,心月狐也於封神一戰被上封神榜,成為心宿神君。心月狐源於古代人民對星辰的自然崇拜,心月狐屬於古代神話和天文學結合的產物,心月狐還有一個別名,叫做「明堂」。
  • 禹娶塗山氏究竟在何處?
    相傳為啟母塗山氏之妹,有漢安帝時石闕,當與啟母廟同時並建者。唐高宗敕令重修。」按少姨廟尚有初唐楊炯所撰碑記。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實始作為南音。周公及召公取風焉,以為《周南》、《召南》。」確為我們留下考證的線索:只要注意「南音」並考察「二南」的地域範圍,則「塗山氏」諸說當可汰其大半。
  • 道教:治水的大禹娶的是九尾狐嗎?
    女嬌十分思念大禹,天天盼望著能再見到他,期間還吟成了一支短短的情歌,被後世奉為「南音」之始。,恐時之暮,失其度制,乃辭云:『吾娶也,必有應矣。』塗山之歌曰:『綏綏白狐,九尾痝痝。我家嘉夷,來賓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際,於茲則行。』明矣哉!」禹因娶塗山,謂之女嬌。
  • 塗山氏 真正的九尾天狐
    從古至今,人們一直有一個爭論不休而又略顯「無聊」的問題——塗山和青丘,到底哪裡才是九尾狐的發源地?如果按照《山海經》的記載,當中數次記載了「有青丘之國,有狐,九尾」之類的描述,並補充了九尾狐的習性:「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這樣看起來,青丘的九尾狐,似乎帶一點「兇性」,畢竟「能食人」。
  • 夏朝的奠基者——大禹
    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字高密,史稱大禹,夏禹、帝禹。黃帝的玄孫、顓頊的孫子。出生地一說在汶山石紐地區;一說在石坳。母親是有辛氏之女女志,也叫修己(西羌有莘氏之女)。妻子女嬌(塗山氏之女兒,儀容秀美,生性嫻雅)。兒子啟,夏朝的第二任君主。禹幼年隨父親鯀東遷,來到中原。其父鯀被帝堯封於崇。帝堯時,中原洪水泛濫造成水患災禍,百姓愁苦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