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筆下的「邊城」到底在哪裡?

2020-07-30 解書


沈從文筆下的「邊城」到底在哪裡?

洪安古鎮

大概每個讀過《邊城》的人,都想過有機會一定要到「邊城」走一走、看一看,但是,「邊城」到底在什麼地方呢?據筆者考證,」邊城「既不在鳳凰古城,也不在花垣茶洞,而在秀山縣的洪安古鎮。


鳳凰古城說

十幾二十年前,網絡還不像今天這般普及,信息的交流也遠不如今天這般便捷。

當時,鳳凰古城在全國範圍內已頗具名氣,因其建築風格合於《邊城》的描繪,且在湘西境內,又是作者沈從文的故鄉和安眠地,所以很多人便想當然地以為鳳凰古城就是先生筆下的「邊城」。

當然,這一說法並不難於駁倒。

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

1、小說開介紹地很清楚,「邊城」(茶峒)位於川湘邊境(1997年重慶直轄,故現為渝湘邊境,後文不再贅述),而鳳凰古城與川東並不接壤,即便整個鳳凰縣,和川東之間也隔著松桃縣或花垣縣。

茶峒地方憑水依山築城……那條河水便是歷史上知名的酉水,新名字叫做白河。

2、「邊城」(茶峒)在酉水邊上,而鳳凰古城在沱江邊上。

二老出白河下辰州(沅陵)走了六百裡。

「鳳灘茨灘不為兇……爺爺,你的船也能下鳳灘茨灘青浪灘嗎?」

小河(沱江)水流環繞鎮北城下駛,到一百七十裡後方匯入辰河(沅江),直抵洞庭。

3、酉水從「邊城」(茶峒)流經六百裡注入沅江,且中間經過鳳灘,而沱江從鳳凰古城只流經一百七十裡注入沅江,中間不經過鳳灘。

所以,鳳凰古城絕不是「邊城」。


花垣茶洞說

今天,當我們在網絡上搜索「邊城茶峒」時,搜尋引擎給出的結果是湖南花垣縣邊城鎮(原名茶洞鎮,2005年7月改為邊城鎮)。

這一說法亦不難於論證。

我們先從湖南邊境的茶峒到貴州邊境的松桃,又到四川邊境的秀山,一共走了六天。六天之內,我們走過三個省份的接壤處……

這段文字節選自《從文自傳·一個大王》,由此可知,「邊城」(茶峒)不僅位於川湘邊境,更位於川湘黔三省接壤處。

打開地圖,定位三個省份的接壤處:

沈從文筆下的「邊城」到底在哪裡?

川湘黔三省接壤處

虛線內屬於貴州松桃縣;縱向幹流是酉水支流(《邊城》中的白河,今清水江),酉水左側是今重慶秀山縣,右側是湖南花垣縣。

看圖可知,三省交界地帶成建制規模的地方只有兩個:酉水西岸的秀山縣洪安鎮、東岸的花垣縣邊城鎮。

另外,這段引文也點明了「邊城」(茶峒)位於湖南境內。

屬於湖南境內的,茶峒算是最後一個水碼頭。

《邊城》第二章也點明了這一點。

所以,地處三省的接壤處,且位於湖南境內,似乎只有花垣的邊城鎮了。

(地圖上,邊城鎮上方還有一處注名「茶洞」的建築標誌,雖然與「茶峒」不盡相同,也算一個有力證據。)

至此,「花垣縣邊城鎮就是沈先生筆下的『邊城』」似乎已成定論,然讀者一旦參看地圖對比正文描述,就會發現許多矛盾之處。


洪安古鎮說

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

「將近湘西邊境」,如果筆者沒有理解錯,意思是還沒有進入湘西境內,所以「邊城」(茶峒)應尚在川東地域,此其一;

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

落日向上遊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

由此可知,小溪(即碧溪)也位於川東境內,且自西向東流,然邊城鎮西面是自南向北流的酉水,不可能存在一條自西向東流的小溪,此其二;

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裡便匯入茶峒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只一裡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

邊城鎮西面沒有小溪,自然也不可能存在這種地形,此其三。

當然,小說畢竟是虛構的藝術,反駁者當然可以說關於「邊城」(茶峒)地形的描述可能是出於作者的虛構,當不得真。

但最最巧合的地方在於,以上三條邊城鎮不符合,與之隔水相望的洪安古鎮卻全都符合!

沈從文筆下的「邊城」到底在哪裡?

高德地圖裡面的洪安鎮

沈從文筆下的「邊城」到底在哪裡?

衛星地圖下的洪安古鎮

可以看到,一條小溪自西向東,繞著九龍山山岨(繞山岨流,溪流如弓背),流至洪安古鎮,河道明顯變寬(匯入茶峒大河,即洪安河);南面,渡過小溪,一條山路直達(山路如弓弦)洪安古鎮。

至此,筆者基本確定洪安古鎮就是沈從文筆下的「邊城」。


接著,筆者又將洪安古鎮的地圖與沈從文手繪的「茶峒城勢」圖進行了比對:

沈從文筆下的「邊城」到底在哪裡?

沈從文手繪的「茶峒城勢」圖

兩者的地形基本相合,但也有兩個問題:一是衛星地圖上,從洪安古鎮到小溪渡口(最左側,山路與小溪交匯處),距離大約是兩公裡,也就是四裡路,而文中說的是一裡路;二是沈從文手繪的「茶峒城勢」圖與衛星地圖的上下、左右顛倒了。

關於第一個問題,筆者在新題記中找到了答案:

民十隨部隊入川,由茶峒過路……約四裡始過渡……

也就是說,從茶峒城到碧溪岨渡口本來就應該是四裡路,但作者寫入《邊城》時,將這個距離改為了一裡路;

第二個問題著實困擾了筆者一段時間,直到有一天筆者突然想到「江左」這個詞,才記起古人習慣坐北朝南,所畫的地圖與我們今天在地理課上學習的「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坐標正好相反。

筆者在《翠翠的年齡》一文中也提到過,民國是一個新舊交替的大變革時代,所以,沈從文手繪的「茶峒城勢」圖極有可能遵循的是坐北朝南的舊習。

翠翠在塔下玩得極高興……到了溪邊方見祖父神氣十分沮喪……對溪有扛貨物過渡的,便不說什麼,沉默的把把船拉過溪南……

這段文字節選自《邊城》第十九章,由此可知,翠翠家在小溪北岸。

《邊城》中的小溪自西向東流,翠翠家在小溪北岸;而沈從文手繪的「茶峒城勢」圖中,溪水從右往左流,翠翠家在小溪下方。這無疑證明沈從文手繪「茶峒城勢」圖時是持坐北朝南的視角。

至此,洪安古鎮不僅在地理位置和地形上合於《邊城》的描述,也合於作者手繪的「茶峒城勢」圖。

所以,如果沈從文筆下的「邊城」有一個確切的地理位置,那就在秀山縣洪安古鎮。


PS:雖然「邊城」的地理位置在秀山縣的洪安古鎮,但從《邊城·新題記》、《從文自傳·一個大王》可知,沈從文在「邊城」(茶峒)僅停留了兩天,不可能如此了解「邊城」(茶峒)的一切,其取材必然不限於洪安古鎮一地。

據《從文自傳》,其取材應包括鳳凰古城、沅陵、東鄉榆樹灣、懷化、芷江、常德、桃源、保靖、龍潭(酉陽)等地。

至於作者為什麼將洪安古鎮化名茶峒,劃歸湖南境內?筆者的猜想是:沈從文畢竟是一個湘西人,「邊城」又是作者理想中的家園,所以可能是出於個人情感,也為了照顧家鄉感情。

相關焦點

  • 重讀《邊城》:從沈從文的筆下,讀懂人生的美與哀愁
    01邊城在哪裡?茶峒所在的地方,是地勢低處形成的一座小島,孤島東邊就是沈從文筆下著名的邊城,城外有一條清水江緩緩流淌。對於《邊城》,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說:「 為什麼這個小說叫『邊城』?這是個值得想一想的問題。『邊城』不只是一個地理概念,意思不是說這是個邊地的小城,這同時是一個時間概念、文化概念。 『邊城』是大城市的對立面。
  • 「一路書香」行讀《邊城》尋訪沈從文筆下的世外桃源
    邊城茶峒古鎮  位於川湘交界的小鎮茶峒,是沈從文先生筆下令人神往的桃花源。相對同期魯迅筆下的啟蒙與批判性,沈從文筆下的人與山水充滿了善良與寧靜。竇文濤拿中國畫比喻沈從文先生的獨特文風,連連感嘆道:「連悲歡離合,都顯得像『蒙上了一層霧』,沒有那麼強烈,一切都是那麼自然!」
  • 邊城——「沈從文」筆下一個「靜謐又安和」的古鎮
    邊城——「沈從文」筆下一個「靜謐又安和」的古鎮沈從文是一個很出名的作家,他出生在湘西這個美麗又神秘的地方。在他的筆下有著一篇篇精彩的文章,在他的文章中《邊城》尤為出名。邊城是一個美麗又靜謐的古鎮,著名的電視劇《邊城》就是在當地拍攝的。邊城古鎮有很多說不出來的韻味,在哪裡你可以體會到城市中不曾有過的魅力。接下來就讓小編帶領大家來欣賞邊城的風採。天微微亮,初升的太陽就照耀了全鎮的每一個地方。早上帶著溼氣的霧水混合著紅色的陽光,整個小鎮就像是仙境一樣,沒有世俗的汙染,一切都是這麼安和溫馨。
  • 沈從文筆下的那座邊城:一座被遺忘的古鎮——邊城茶桐
    由於一本書讓我了解了「邊城」,由於一張車票讓我來到了「邊城」,來到了那座深山中的邊陲小鎮——茶桐古鎮。在沈從文老先生的筆下,它是一座民風淳樸,清幽淡雅的古鎮,不過卻鮮為人知,被遺忘在深山中。邊城茶桐它雖沒有鳳凰古城那麼有名,但和鳳凰古城比,它更多了那份沒被打擾的清幽和神秘感。有一種想讓人去探尋一番的感覺。我們今天了解了解這座神秘古鎮。這座古鎮原名叫茶桐,後因沈從文老先生的《邊城》而聞名於世,故在2005年改名為邊城,但為了和其他的邊城有所區分,於是又叫邊城茶桐。
  • 《邊城》沈從文
    《邊城》是沈從文筆下一部經久不衰的作品,他描繪的是湘西小鎮茶垌的生活狀態。閱讀沈從文的邊城,需要十足的耐心。小溪,白色小塔,小塔下一戶人家,家裡有一位老人,一個小女孩和一隻大黃狗,構成了《邊城》的主要形象。在沈從文的筆下,所有的事物都接近自然的狀態。這裡的美,好像一幅渾然天成的水墨畫,寧靜而悠然,遠離了城市的喧囂。
  • 《蕭蕭》:沈從文筆下的另一個邊城
    這時的沈從文在創作上已進入成熟期,無論就筆法,還是思想而言,《蕭蕭》都稱得上是沈從文的上乘佳作。它獨特、迷人又令人費解。汪曾祺就曾坦白承認過這點。他說:「我很喜歡這部作品,覺得它寫得好,但好在哪裡,說不出。我把這篇小說反覆看了好多遍,看得我藝術感覺都發木了,還是說不出好在哪,大概好的作品都如此吧。」《蕭蕭》和《邊城》一樣,都是沈從文以湘西為背景塑造的桃花源。
  • 沈從文「邊城」今安在
    邊城,不是爸爸的邊城邊城不在鳳凰,鳳凰不是邊城。邊城在哪裡?沈從文寫《邊城》的時候,沈龍朱、沈虎雛兄弟都沒出生。沈從文去世多年後,沈龍朱、沈虎雛兄弟來到了父親筆下的邊城茶峒。茶峒在湖南省吉首市西北,在湖南、貴州、重慶交界處,也就是花垣縣的茶峒鎮。2005年7月,茶峒以政府更名的方式,正式成為「邊城」。沈虎雛不能理解這種做法。
  • 沈從文筆下的邊城—茶峒
    沈從文先生《邊城》筆下的茶峒,就這樣千百年來佇立在貴州、重慶、湖南三地交界處。我想,知道茶峒、去茶峒的人,都應該是因《邊城》而起。所以,茶峒與先生的《邊城》一定是難以分離的。花垣河其實只是酉水河的一個支流,從茶峒古鎮邊流過。
  • 沈從文筆下的「邊城」,並不是鳳凰古城,而是這座三省交界的小鎮
    這是沈從文《邊城》裡的經典句子,經典即合理,就像鳳凰古城由於沈從文的文章而火了,也是偶然,其實也有些鳳凰古城在當今旅遊業發達的今天註定會火的必然。這是沈從文筆下的湘西,從他的文筆中,可以看出他對家鄉的熱愛。畢竟,他的字裡行間流露的都是溫柔真情,能寫出它的人定有一顆溫柔的心,這做不得假的。
  • 二十世紀中文小說百強榜排名第二,沈從文的《邊城》好在哪裡?
    而沈從文的《邊城》排在榜單的第二名,卻讓很多人頗感意外。因此,很多人讀完《邊城》,這部華語作家們人人稱頌的偉大文學作品後,都覺得故事太平,沒有啥意思,更不理解小說究竟美在哪裡。為什麼會這樣?問題出在了哪裡?沒錯,問題在於我們讀者自己。
  • 【朗讀者·端午節特輯】沈從文筆下的邊城端午日
    【朗讀者·端午節特輯】沈從文筆下的邊城端午日 2020-06-26 02: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沈從文的小說《邊城》真正所在地——邊城茶峒
    沈從文的小說《邊城》真正所在地,石板路,吊腳樓,酋水繞鎮。 比起鳳凰的人滿為患,真正的邊城很清靜。 坐一坐小說《邊城》裡提及的拉拉渡,擺渡於酋水兩岸。邊城茶峒——湘西一個一腳踏了三省的邊界小鎮,有「一腳踏三省」之稱,屬湘西的四大名鎮之一。
  • 沈從文先生筆下《邊城》描寫小鎮
    沈從文(1902年12月–1988年5月10日)男原名:沈嶽煥,乳名:茂林.字宗文.筆名:休嘗嘗.湖南鳳凰縣人,中國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者。《邊城》成書於1937年,沈從文先生事業愛情雙豐收的季節,1931年社會雖然動蕩不安,但總體上是稍顯和平,中國有良知文人,都在思考,人性本質,他希望通過自己對湘西印象,描寫了一個似於桃園湘西小城。
  • 重讀《故鄉》和《邊城》,看魯迅和沈從文筆下的鄉土中國異同
    沈從文,京派作家代表,擅長以優美柔緩的筆調行文,被譽為「鄉土文學之父」。整體上看,魯迅與沈從文的文學作品風格完全是兩個不同的系列,若要說兩者比較相近的點,那就是兩人都偏向於寫鄉土小說,其創作內容多與鄉土有關。今天,我們以《故鄉》和《邊城》來談談魯迅與沈從文的小說創作,淺析其小說創作下的鄉土中國異同。
  • 沈從文小說《邊城》走進藝術節
    作為本屆藝術節的演出劇目,湖南省歌舞團創作演出的大型舞劇《邊城》,將於11月15日、16日晚在上海美琪大戲院登臺。  舞劇《邊城》根據沈從文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舞劇表現了30年代湘西邊城,酉水河畔相依為命的祖孫兩人與縣城普通人家兄弟兩人之間朦朧的情感牽連。
  • 走近沈從文《邊城》筆下的湘西,探究人性中那最美好的初衷!
    很小的時侯不知從哪弄到一本綠色封面的《邊城》,明天就考試,我卻讀了一夜,那個美的不可放物的地方,從此,就在那,在我心裡,長大後重讀沈從文的小說集,突然發現,有一種東西可以不老,那就是美,文學的美,有些文章很年輕,到你長大成人時,它還像很年輕,沈從文先生的《邊城》便是。《邊城》是沈從文先生創作的中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34年。沈從文是現代文學史上的著名作家,文筆純美,引人回味。
  • 再讀沈從文筆下湘西風俗人情故事,閱讀推薦《邊城》
    特別喜歡沈從文,他的文章如他的人,絕對的低調奢華、表裡如一。他是兼具人品與才華的優秀作家。他的《邊城》只有風土人情沒有油頭滑腦,書中人物蘊含的是作家思想的濃縮。閱讀他的《邊城》不僅有一位位熱情、善良、樸實的湘西人,還有那景色宜人的水鄉古鎮。讀著讀著我就有一種必須要去沈從文所描寫的地方去旅行的衝動。閱讀他的文字我一般不看作者也能識別出這是沈從文自己的文章。
  • 沈從文的《邊城》:田園牧歌式的愛情,不復存在的理想國
    寫作邊城那年沈從文正處於人生最快樂的時期。因為他經歷百般曲折終於娶到了心目中的女神張兆和。小說邊城於1934年在國文周報上連載了四期,後來因為沈從文母親病重而中斷。那是沈從文離開老家鳳凰十年之後第一次返鄉,回鄉旅程遙遠,他坐著小漁船緩緩滑走,看著日夜長流千古不變的河水。看著石灘上拉船人的姿勢,長長久久地思考著人生。回鄉之旅,歷時整整一個月的時間,沈從文在家裡只待了四天。
  • 走進沈從文《邊城》裡湘西
    很小的時侯不知從哪弄到一本綠色封面的《邊城》,明天就考試,我卻讀了一夜,那個美的不可放物的地方,從此,就在那,在我心裡,長大後重讀沈從文的小說集,突然發現,有一種東西可以不老,那就是美,文學的美,有些文章很年輕,到你長大成人時,它還像很年輕,沈從文先生的《邊城》便是。
  • 來茶峒吧,看看沈從文筆下的《邊城》
    這是沈從文先生的《邊城》裡開篇便提到的。我們的旅程就從這裡開始了。《邊城》把茶峒優美的風景、善良的風俗和淳樸的人情等融為一體,引得國內外無數文人騷客前來觀光採風,從而帶動了當地旅遊業。雖是因《邊城》出名,但由於地理位置險要,歷史上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它始建於嘉慶八年,全以青石築成,堅固巍峨。此城背靠太山,左依九龍山,右傍香爐山,面朝風鳴山,城由群山環抱,山中有城,城中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