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貢救人為何卻被孔子罵

2020-12-10 笑笑說說歷史

子貢的真實名字叫端木賜,因為他的字子貢,所以大家也稱呼為子貢,子貢是孔子眾多弟子中的一個,後人都稱他為黎公或者黎侯,因為其出生於河南省鶴壁市濬縣。

子貢

子貢學問好,辦事能力強,曾經在魯國當過官,子貢除了當過官還是個商人。論語裡面有很多子貢和孔子的故事。其中就有子貢從外國贖奴隸而被孔子批評,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孔子和子貢

有一次,子貢(端木賜)在國外贖了一個魯國人,回國後拒絕收下國家賠償金。孔子知道後批評他說:「子貢你做錯啦。你這樣做了以後以後,魯國人將不會從別國贖回奴僕了。其實向國家領取補償金,不會損傷到你的品行,但你這樣不領取補償金,魯國就沒有人再去贖回自己遇難的同胞了」。其實魯國有一條法律,魯國人在國外淪為奴隸,如果有人能把他們贖出來,可以到國庫報銷贖金。

孔子

孔子說:「世界上很多的事都逃不開義、利二字,魯國的國法,是希望大家心中要有義,只要大家看見自己的同胞被人買賣都能伸出雙手拉一把落難的同胞,那他就可以完成一件好事,事後君王就會給他獎勵,讓做了好事的人不用受到不必要的損失,這樣做好事的人就會更多了。」子貢聽完這才發現自己錯了,但是已經來不及了。自從子貢贖回了很多魯國人不要獎勵後,很多人去到其他國家看見自己的同胞被買賣都裝作視而不見。他們認為自己沒有子貢那麼有錢,而且如果他們贖回同胞向國家要獎勵就會被人唾罵和嘲笑,所以導致很多魯國人回不到自己的國家。

相關焦點

  • 同樣是救人,孔子為何誇獎子路,卻責備子貢?
    孔子子貢,也就是端木賜,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七十二賢人之一,在孔子的弟子算是一個家境比較好的人。子貢本來以為自己這種高風亮節的行為一定會得到老師孔子的誇獎,結果孔子在知道了這件事情後反而責備子貢,認為他實在是做錯了。孔子憂傷感嘆魯國以後一定沒有那麼多人去救人了。後來子路救了一個落水的人,落水的人感激救命之恩,給了子路一頭牛作為報答,子路欣然接受,孔子知道後,很高興,以後願意救落水者的人一定會越來越越多。後來事情的發展果然如同孔子所預料的那樣。
  • 子貢做慈善不收錢被孔子批評,子路救人收了牛,孔子為何表揚他?
    儒家創始人孔子弟子眾多賢人輩出,但在孔子身邊,與他關係最密切的卻是子貢和子路兩個弟子。子貢是衛國來的留學生,聰明機智能言善辯,且擅長做生意,是個出色的外交家和大富豪,用現代的眼光來看,子貢好比是馬雲。因此,子貢深得孔子的喜愛,有大事難事都交給子貢去辦。
  • 子貢救人一命,拒絕被救人的報酬,孔子:子貢不是君子,這是在害人
    在《呂氏春秋》裡記載了這樣一則子貢贖人的故事:孔子的徒弟子貢是當地巨富,一次他在衛國見有個魯國人賣身為奴,就自掏腰包把這位同胞贖回來。因為魯國有規定,如果見到魯國人在外為奴,贖回來的錢由國家來擔負。但子貢自認為救人為君子所為,自己也不差這點錢財,就沒有去領國家的補助,並且拒絕了那個人的禮物。孔子知道後找來子貢對他說:「你這樣做是不對的,你領取了國家報酬就是給魯國人樹了榜樣,以後人人看到有魯國同胞受難都會出手相救,而如果你不領報酬,其他人也就不敢救人了。」各位看明白了嗎?
  • 子貢救人一命,拒絕被救人的報酬,孔子生氣的說:你這是在害人
    在《呂氏春秋》裡記載了這樣一則子貢贖人的故事:孔子的徒弟子貢是當地巨富,一次他在衛國見有個魯國人賣身為奴,就自掏腰包把這位同胞贖回來。但子貢自認為救人為君子所為,自己也不差這點錢財,就沒有去領國家的補助,並且拒絕了那個人的禮物。孔子知道後找來子貢對他說:「你這樣做是不對的,你領取了國家報酬就是給魯國人樹了榜樣,以後人人看到有魯國同胞受難都會出手相救,而如果你不領報酬,其他人也就不敢救人了。」各位看明白了嗎?
  • 子貢的挨罵人生,其實孔子不是真的在罵他,真相究竟是什麼?
    但是據史料記載,在孔子的生前,子貢可以說是過得比較小心翼翼,因為他時不時就會被孔子罵,就像另一個弟子,子路一樣,好像得不到老師孔子的喜歡!但是,從我們現在的角度來看,好像子貢受罵的幾件事都比較奇怪,感覺孔子好像冤枉了子貢一樣,我們且來看看是什麼事情讓出色的子貢挨罵了:第一件事呢,就是子貢擅作主張贖釋奴隸的事情。按照魯國當時的規定法則,如果有人從鄰近的國家贖回被擄走作了奴僕的魯國公民。是可以申請從魯國國庫裡支取贖金的。
  • 子貢救人一命,拒絕被救人的報酬,孔子:子貢不是君子
    就因為子貢一個人而徹底改變,當然司馬遷《史記》中,對這件事的描寫也不無誇張之處,但子貢的出使保全了魯國,這一點卻是可以肯定的,子貢在魯國和衛國,所能提供的小小舞臺上,以君子辯才,就改變了中原政治格局,不愧為比蘇秦張儀,更有影響力的政治家,在文化領域,子貢也做過一件大事,孔子死後,子貢從南方趕回來,把南方的楷樹移栽到老師墓邊,這就是北方黃連木的由來,子貢在孔子墓旁搭起茅棚
  • 孔子弟子中,他沒有子貢有名氣,但他罵了子貢,子貢都不敢吭聲!
    據《史記》記載,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精通六藝者有七十二人,被稱為「七十二賢人」。這七十二人中「大者為師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隱而不見」,當卿相大夫的很多。孔子最器重的弟子,第一是顏回,第二是子貢。子貢成績優異,修養豐厚,政治、外交、經商能力卓越高超,曾為魯、衛兩國之宰相,其影響力之大,甚至一度超過他的老師孔子。就是這麼優秀的子貢,竟然遭到一同學的一頓臭罵諷刺,子貢都不敢吭聲,那這同學是誰呢?他就是孔子的弟子,七十二賢之一,原憲。
  • 經商的子貢為何是孔子最喜歡的學生?
    子貢複姓端木,名賜,與孔子其他的弟子不同,他是一位商人,在孔子所有弟子中,是最富有的。對《論語》比較熟知的人應該都能發現,子貢是《論語》中與孔子問答最多的一位弟子,而且在這些問答中,涉及到思想、政治、哲學、文化、經濟等各個領域,因此子貢的才學應當也是各行各業均有涉及的。那麼,子貢又是如何得到孔子青睞的呢?
  • 了凡四訓-積善之方八—子貢做好事不接受賞金反而被孔子罵
    魯國之法,魯人有贖人臣妾於諸侯,皆受金於府,子貢贖人而不受金。孔子聞而惡之曰:賜失之矣。夫聖人舉事,可以移風易俗,而教道可施於百姓,非獨適己之行也。今魯國富者寡而貧者眾,受金則為不廉,何以相贖乎?自今以後,不復贖人於諸侯矣。
  • 孔子明明最不喜歡巧言令色的人,為何卻倚重能言善辯的子貢?
    子貢是孔子眾多弟子中的一個,子貢的真實名字叫端木賜,因為他的字子貢,所以大家也稱呼為子貢,後人稱他為黎公或者黎侯,因為他出生於河南省鶴壁市濬縣。 子貢是個很有口才天賦的人,滿腹經綸,但是他的口才不是基於欺騙,而是基於誠實。子貢被譽為儒家的十大哲學家。孔子說,子貢是瑚璉之器。換句話說,子貢的才華出眾,他可以承擔重任。
  • 孔子為何大罵宰予朽木不可雕也?孔子罵人對不對?宰予被罵冤不冤
    孔子把顏回當成寶,要不每天誇一遍,他都覺得愧對人生。詩意的校園生活,對於刺頭宰予來說,只是失意。如果一個學生被老師公開批評,且批評的話竟然成了網紅語言,數千年來興盛不衰,那麼對這個學生來說,人生太難了。而宰予就是那個被罵慘的學生。
  • 孔子弟子子貢,為何被譽為中國最早儒商?
    【孔子弟子子貢,為何被譽為中國最早儒商?】 中企思智庫:為學習貫徹十九大報告精神,深入研討企業儒學思想和企業家精神,首屆新時代企業家思想論壇將於2017年12月2日-4日在山東曲阜召開。在曲阜,孔子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而這七十二賢中,最為優秀的恐怕就是子貢。子貢是名符其實的多才多藝之人,孔子曾稱其為「瑚璉之器」。他既有文採,善於雄辯;又善政治外交,曾任魯、衛兩國之相;他還善於經商之道,曾經經商於曹、魯兩國之間,富致千金,為孔子弟子中首富。據說子貢當時的風頭蓋孔子。
  • 孔子的學生子貢,為何被稱為「瑚璉之器」?
    作為孔門最受人矚目的弟子,子貢具有多重身份。善於學習的他,能夠將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充分發揮自身才能,在很多方面都有所成就。對於孔子思想的傳播,子貢是身先士卒的,也兼具良好的德行。那麼,作為被孔子稱為「瑚璉之器」的子貢,到底具有哪些身份呢?
  • 孔子迂腐?孔子有大智慧,子貢:我救人沒要錢 孔子:白教你了!
    但我們都不會否認,中國人精神的主體來自孔子,以及孔門的學說。有人說孔子迂腐不堪,他的學說禁錮了中國人的思想,這種說法明顯不了解孔子,也不了解儒家的思想鐵拳。兩個徒弟在《呂氏春秋察微》的篇目中,講了孔子的故事。孔子是魯國人,生於春秋時代。
  • 子貢見義勇為沒收報酬,為何卻遭到孔子批評?
    即所謂「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在這三千弟子當中,子路和子貢便是孔子的兩大傑出弟子。不僅如此,二人還是孔門十哲之一,死後倍享殊榮,配祀孔廟,受到萬世敬仰。      之所以提到子路和子貢,是因為他們二人做了一樣的事情,卻得到了孔子截然相反的評價。
  • 子貢做好事不求回報,子貢救溺水者收謝禮,孔子:子貢你做得不對
    子貢贖魯人於諸侯而讓其金。孔子所處的魯國新頒布了一條法令,規定:但凡魯國人在國外淪為奴隸,有人能把他們贖出來的,可以報銷贖金。孔子的徒弟子貢去諸侯家贖回了一個魯國人,但是卻不肯接受贖金。另一邊,孔子的另外一個弟子,子路,有天路過河邊,看到有人溺水馬上施救,被救的人拿牛報答子路,子路接受下來。弟子兩人都是做了好事,子貢不拿回報,而子路收取了報酬。孔子認為子貢的做法不可取,而贊了子路的做法。
  • 為什麼說孔子是喪家狗?是罵孔子嗎?
    孔子為何自嘲自己是喪家之犬?現代漢語中的喪家狗,與當年孔子迷路自嘲時候所說的喪家狗,他們的意義已經完全不同了。現代漢語中的喪家狗,意思是失去了依靠,失去了方向,茫茫然的狀態。而孔子當年說自己是喪家狗,完全是一種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一種自嘲,孔子用這種幽默的方式,獲得了心靈上的安慰。所以,後世人們說孔子是喪家狗,其實並非是貶低孔子,而是引用了孔子的說法而已,也並非是罵孔子。北大教授李零先生寫過孔子,說他是一條喪家狗,引起了好多讀者的指責,其實這是錯誤的。那麼,孔子為什麼要自嘲?
  • 孔子弟子之子貢,孔子自愧口才不如子貢,子貢真的比孔子還厲害嗎
    這就是為什麼孔子能安貧而子貢不能的原因,這也是孔子對顏回的評價要比子貢高的原因。孔子也和子貢討論過貧富的問題。子貢說:「一個人能做到貧而不諂媚,富而不驕慢,這樣如何?」孔子回答:「還是不如貧而樂道,富而好禮吧。」看來,子貢對貧富還是有正確的認識,但是與孔子不同,孔子的著眼點在禮樂上。(《論語·學而》)一個明顯的例子是,按當時魯國的法律,從外國贖回做奴隸的魯國人的話,可以到官府領取酬金。
  • 子貢做好事不求回報,子貢救溺水者收謝禮,孔子:子貢你做得不對
    子貢贖魯人於諸侯而讓其金。孔子所處的魯國新頒布了一條法令,規定:但凡魯國人在國外淪為奴隸,有人能把他們贖出來的,可以報銷贖金。孔子的徒弟子貢去諸侯家贖回了一個魯國人,但是卻不肯接受贖金。另一邊,孔子的另外一個弟子,子路,有天路過河邊,看到有人溺水馬上施救,被救的人拿牛報答子路,子路接受下來。
  • 子貢贖人與子路受牛,我為什麼不支持海底撈道歉?
    我想先講一個孔子學生的故事——子貢贖人與子路受牛。孔子有許多得意門生,其中有兩個:子貢和子路。子貢,以雄辯聞名,極有才幹,且善於經商,富至千金。子由,以政事見稱,事親至孝,且果烈剛勇,忠於職守。他們同為「孔門十哲」之一,同樣是救人行善,卻因為救人後的選擇不同,一個被罵,一個被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