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懷明整理:2001年—2020年蒲松齡及《聊齋志異》研究論著簡目

2020-12-17 古代小說研究

2001年

1. 誌異聖手蒲松齡/馬瑞芳/山東教育出版社

2. 聊齋學研究論集/張永政、盛偉主編/中國文聯出版社

3. 姑且白日說夢:閒侃《聊齋》/牧惠/遼寧畫報出版社

4. 說聊齋 話世相/張芹玲/長虹出版公司

2002年

5. 蒲松齡小傳/孫燦平/廣東旅遊出版社

6. 聊齋著述論集/趙懷珍/香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

7. 聊齋新賞/王林書/新華出版社

8. 神鬼狐妖的世界:聊齋人物論/馬瑞芳/中華書局

9. 千姿百態 萬種風情——評《聊齋志異》中女性之出場/田原/江蘇古籍出版社

10. 三百年遺響:蒲松齡俚曲音樂研究/劉曉靜/上海三聯出版社

2003年

11. 蒲松齡志/袁世碩主編/山東人民出版社

12. 聊齋新說/呂揚/中國文史出版社

13. 聊齋境界/陳炳熙/湖南美術出版社

14. 聊齋贅語/王光福/大眾文藝出版社

15. 《聊齋志異》詮釋與解讀/孫民/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16. 鬼狐風情——《聊齋志異》與民俗文化/汪玢玲/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7. 《聊齋俚曲》語法研究/馮春田/河南大學出版社

2004年

18. 蒲松齡與《聊齋志異》/袁世碩/山東文藝出版社

19. 《聊齋志異》與川劇聊齋戲/杜建華/四川文藝出版社

20. 從《聊齋志異》到《紅樓夢》/馬瑞芳/山東教育出版社

21. 聊齋俚曲/陳玉琛/山東文藝出版社

2005年

22. 馬瑞芳講聊齋/馬瑞芳/中華書局(東方出版中心2018年版)

23. 漫說聊齋/韓田鹿/人民文學出版社

24. 《聊齋志異》與宗教文化/黃洽/齊魯書社

25. 名家名篇與《聊齋》/王同書/中國文聯出版社

2006年

26. 聊齋寫作藝術鑑賞/雷群明/學林出版社

27. 談狐說鬼第一書:跟馬瑞芳讀聊齋/馬瑞芳/中華書局

28. 馬瑞芳揭秘《聊齋志異》/馬瑞芳/東方出版社

29. 聊齋志異的人生智慧/賀和軍/海潮出版社

2007年

30. 蒲松齡傳/林宗源/百花文藝出版社

31. 狐鬼與人間:解讀奇書《聊齋志異》/馬瑞芳/當代中國出版社

32. 馬瑞芳說聊齋/馬瑞芳/作家出版社(中國工人出版社2014年再版)

33. 聊齋志異的靚女痴男:《聊齋志異》精品論評/王同書、張文娟/江蘇教育出版社

34. 聊齋搜鬼/王溢嘉/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35. 玩·聊齋/宋記遠 /廣西人民出版社

2008年

36. 從誌異到俚曲:蒲松齡新解/邵吉志/齊魯書社

37. 聊齋風俗文化論/徐文軍/齊魯書社

38. 評聊齋志異說儒林外史/傅光明主編/山東畫報出版社

39. 話說聊齋/張國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9年

40. 圖說蒲松齡/馬瑞芳/山東友誼出版社

41. 談狐說鬼話聊齋/高光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42. 奇情聊齋/王冉冉/上海辭書出版社

43. 聊齋文化概覽/李鋒主編/齊魯書社

44. 清代仿《聊齋志異》之傳奇小說研究/王海洋/安徽人民出版社

45. 論《聊齋志異》在清代的改編:以戲曲為中心/鄭秀琴/中國戲劇出版社

2010年

46. 談狐說鬼的《聊齋志異》/冷妍/吉林出版集團

47. 馬瑞芳趣話聊齋愛情/馬瑞芳/上海文藝出版社

48. 說聊齋/潘知常/上海文化出版社

49. 瘋話五書:文癲申維痴評《聊齋志異》《水滸傳》《西遊記》《春秋》《道德經》/申維/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50. 聊齋五十狐/安寧/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51.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細讀聊齋中的女子/胡狼拜月/重慶出版社

52. 蒲松齡與《石頭記》/張許文/白山出版社

2011年

53. 蒲松齡研究叢稿/鄒宗良/山東大學出版社

54. 聊齋志異中印文學溯源研究/王立、劉衛英/崑崙出版社

55. 聊齋志異敘事藝術之淵源研究/冀運魯/黃山書社

56. 《聊齋志異》解讀/張泰/天津古籍出版社

57. 道聽狐說話聊齋/胡狼拜月/電子工業出版社

2012年

58. 聊齋志異敘事研究/劉紹信/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59. 聊齋女兒譜/趙玉霞/齊魯書社

60. 閒話聊齋/天馬行空/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61. 胭脂聊齋:香肌玉骨報知己/魚麗/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62. 聊齋志異的清代衍生作品研究/蔣玉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3年

63. 聊齋志異思想論/孔令升/文匯出版社

64. 第三隻眼看《聊齋》:基於女性學視角/李志紅/九州出版社

65. 《聊齋俚曲》語氣詞研究/翟燕/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4年

66. 幻由人生:蒲松齡傳/馬瑞芳/作家出版社

67. 《聊齋志異》創作比較研究/孟睿/瀋陽出版社

68. 蒲松齡教育思想與實踐研究/龐雲鳳、牛蒙剛、王福臣/山東人民出版社

69. 法說聊齋志異/餘宗其/中國財富出版社

70. 馬瑞芳評說聊齋之官場/馬瑞芳/安徽文藝出版社

71. 從跨文化操縱到文化和合:《聊齋志異》英譯研究/李海軍/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5年

72. 蒲松齡與《聊齋志異》研究/汪玢玲/中華書局

73. 狐狸精從志怪闖入誌異/蔡國梁/上海文藝出版社

74. 周先慎細說聊齋/周先慎/上海三聯書店

75. 仙鄉漫步——聊齋研究文選/吳九成/藝陽出版社

76. 她從聊齋來/蔡小容/河南大學出版社

77. 狐鬼見人道/杜永道/語文出版社

78. 聊齋志異鑑賞辭典/李桂奎、冀運魯/上海辭書出版社

79. 《聊齋俚曲集》方言俗語彙釋/張泰/九州出版社

2016年

80. 蒲松齡和《聊齋志異》/劉豔玲/山東大學出版社

81. 聊齋志異探賞/鄭春元/世界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82. 緣來不喜,離去不傷:聊齋裡的禁忌之愛/安寧/哈爾濱出版社

83. 聊齋志譯:詮釋學視閾下的《聊齋志異》翻譯研究/孫雪瑛/上海三聯書店

84. 霍夫曼藝術童話與蒲松齡《聊齋志異》比較研究/ 霍英/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85. 聊齋俚曲論綱/劉秀榮、劉婷婷/齊魯書社

2017年

86. 蒲松齡詩詞論集/焦偉主編/齊魯書社

87. 聊齋叢考/張崇琛/商務印書館

88. 聊齋志異新證/趙伯陶/文化藝術出版社

89. 讀聊齋志異漫想走筆/章敬一/南開大學出版社

90. 破異——探秘《聊齋志異》中的方術世界/李學良/當代世界出版社

91. 聊齋小說的當代電影改編研究/趙慶超、霍巧蓮/江西人民出版社

92. 《聊齋志異》的創作發生及其在英語世界的傳播/朱振武/學林出版社

2018年

93. 蒲松齡白話作品語言研究/張樹錚/山東大學出版社

94. 聊齋藝術高峰論/馬瑞芳/齊魯書社

95. 聊齋志異敘事藝術研究/尚繼武/南京大學出版社

96. 聊齋志異面面觀/馬振方/北京出版社

97. 聊齋瑣議/蒲先和/齊魯書社

98. 馬瑞芳講聊齋/馬瑞芳/東方出版中心

99. 十年書簡話聊齋:探尋鬼狐故事裡的中國文化/劉鑫全、周容良、岡井禮子/南開大學出版社

2019年

100.《聊齋志異》箋證初編/趙羽/天津人民出版社

101.聊齋志異二十講/左江/河南大學出版社

102.聊齋學研究初集/李桂奎、樊慶彥主編/齊魯書社

103.聊齋的狐鬼世界/張國風/天津人民出版社

104.狐鬼啟示錄:梁曉聲說《聊齋》/梁曉聲/現代出版社

105.聊齋志異英語譯介研究(1842-1948)/李海軍、蔣鳳美、吳迪龍/科學出版社

106.蒲松齡白話作品語言研究/張樹錚/山東大學出版社

107.蒲松齡《聊齋俚曲集》五種句式研究/許培新/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2020年

108.蒲松齡生平研究新編/林宗源/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109.英美聊齋學研究/任增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10.聊齋俚曲集俗字研究/董紹克/商務印書館

相關焦點

  • 苗懷明整理:近年新出蒲松齡及《聊齋志異》研究論著一覽
    一、汪玢玲:《蒲松齡與聊齋志異研究》內容簡介該書探討了《聊齋志異》中的民間典故、鬼狐文化,以及蒲松齡的思想特徵、創作取向等重要話題,同時還將聊齋俚曲納入研究視野,以《琴瑟樂》為標本,進行美學諸要素的研究,具有開拓性意義;對蒲松齡的一些民俗性雜著
  • 蒲松齡《聊齋志異》手稿影印本首發面世
    近日,遼寧省圖書館攜手瀋陽出版社首次對館藏國家級文物《聊齋志異》手稿本進行高清原件掃描發行,讓讀者可跨越時空,一睹蒲松齡真跡。  《聊齋志異》始作於清康熙初年,歷時四十餘年成書。此手稿本是蒲松齡親手謄抄的定稿本,現存半部,藏於遼寧省圖書館,是國家級文物。
  • 尚繼武:《〈聊齋志異〉敘事藝術研究》
    目 錄第一章 緒論第一節 《聊齋志異》敘事藝術新創第二節 《聊齋志異》敘事研究回溯第二章 時空敘事:變幻中的奇正相生第一節 敘事時空與時空敘事此後,對《聊齋志異》敘事藝術的研究,基本上延續了魯迅的思路,並加以拓展、延伸。上世紀50年代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學界對《聊齋志異》的思想內容更為偏愛,但對包括敘事在內的藝術成就方面的研究則顯得比較薄弱。上世紀80年代以後,《聊齋志異》的藝術成就再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激發了學者們的研究興趣,出現了一批水平較高的論著。
  • 聊齋志異——龍無目
    作者:蒲松齡《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卷四《龍無目》
  • 專訪山大教授馬瑞芳 解讀蒲松齡與《聊齋志異》
       300年前的3月12日,也就是1715年正月二十二酉時,一代傳奇人物,《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在淄川老家清冷的書齋臨窗危坐而卒,自稱苦行僧轉世的他,果真像高僧坐化一般,離開了人世,享年76歲。少時科舉得意,三試第一,成年後屢敗屢戰,屢戰屢敗,熬成個貢生還是副職,當了一輩子私塾先生,也沒能教出大官,蒲松齡一生生活困苦,事業不順,被他歸為愛好的小說創作成就了他後世的功名。記者專訪了山東大學教授、蒲松齡及《聊齋志異》研究專家馬瑞芳,她的分析和解讀,還原了一個真實的蒲松齡。  對話馬瑞芳   記者:馬教授,您來過嶗山嗎?
  • 蒲松齡:聊齋志異與揚州圍棋
    聊齋志異 棋鬼 f蒲松齡(1640年-1715年),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清初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作者。他在《棋鬼》一篇中講到一個揚州副總兵下圍棋時遇到一個「棋痴」的故事。蒲松齡是山東人,揚州是他唯一一次遠遊的地方。
  • 蒲松齡|半世鬼狐為友,一生聊齋志異
    沒錯,他就是蒲松齡,一個與鬼狐為友的聊齋先生。說起蒲松齡相必大家並不陌生,他的著作《聊齋志異》被翻拍了多個版本,其中《畫皮》、《倩女幽魂》、《花姑》、《陸判》等等更是成了電影中的經典之作。如果仔細想一想,我們似乎對蒲松齡了解的其實並不多,只從畫像上知道他是一個含目捻須的小老頭,下面咱們仔細了解一下蒲松齡這個熟悉的陌生人。蒲松齡出生於明末清初之際,蒲松齡的父親蒲槃窮困潦倒、半生落魄,不成想晚年得子,而且一連五子,蒲松齡排行老四。因為蒲松齡的祖父和父親都未考中秀才,到蒲松齡出生時家道已然衰落。
  • 揚州為蒲松齡唯一遠遊地 多篇《聊齋志異》故事源於寶應
    在昨天的開展儀式上,蒲松齡紀念館向揚州八怪紀念館贈送《聊齋志異》手稿影印本一套。在展廳裡,能看到《聊齋志異》手稿影印本、《聊齋志異》重要版本、館藏名家書畫作品、歷代研究成果典籍等,展示蒲松齡傑出的文學成就、創作歷程和坎坷勤奮的生平,全面展示蒲松齡和聊齋文化。多年來,隨著對蒲松齡與《聊齋志異》研究和傳播,在國內外形成了影響深遠的聊齋文化。
  • 讀書|《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
    不知道為什麼,我立刻就想到了我手裡的《聊齋志異》,上下兩冊,700多頁,共兩塊錢。從這點看,讀書要趁早,除了早與智者對話,還能省錢。這套兩塊錢的書,對我的影響也很大,主要是文字的簡煉優雅。記得書裡形容青年男子經常用「風神俊偉」,形容女狐狸精便常用「風雅尤絕」,比我們現在常用的帥氣和優雅不知道好多少倍。
  • 蒲松齡|半世鬼狐為友,一生聊齋志異
    說起蒲松齡相必大家並不陌生,​他的著作《聊齋志異》被翻拍了多個版本,其中《畫皮》、《倩女幽魂》、《花姑》、《陸判》等等更是成了電影中的經典之作。如果仔細想一想,我們似乎對蒲松齡了解的其實並不多,只從畫像上知道他是一個含目捻須的小老頭,下面咱們仔細了解一下蒲松齡這個熟悉的陌生人。
  • 《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簡介,蒲松齡是怎麼死的?
    蒲松齡是清朝著名小說家,著有志怪小說集《聊齋志異》。此書以其畢生精力寫完,從年輕時寫到他的暮年,共有8 卷,491篇,約40餘萬字。
  • 蒲松齡一生窮困潦倒,竟是聊齋志異惹的禍
    但是卻創作出了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為我們後世人帶來了幾多歡樂。根據他的故事還拍了很多電視劇,如蒲松齡,聊齋等。不知道這是不是蒲松齡杜撰的故事,但回顧蒲松齡的一生,確實只能用貧苦抑鬱不得志來形容了。蒲松齡一直在為了生計奮鬥,為了溫飽想辦法。蒲松齡用了52年的時間參加科舉考試,屢戰屢敗,屢敗屢戰,雖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但他確實很不容易,只能說他具有「不拋棄,不放棄」的堅強意志了。
  • 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說《聊齋志異》
    蒲松齡書香世家,卻屢試不中,仕途無光,自幼對鬼怪傳說感興趣的他便把大量精力放在文學創作當中。據說,蒲松齡曾為了搜集故事素材,在家門口開了一家茶館,來喝茶的人不收茶錢,但喝茶必須講一個耐聽的故事。藉助這個方法,蒲松齡從群眾當中搜集了大量素材,經過整理、加工後都成為《聊齋志異》中的短篇小說。
  • 開拓聊齋學研究新境界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張清俐)為紀念蒲松齡誕辰380周年,進一步推進聊齋學研究的深入開展,11月13-15日,中國聊齋學會(籌)、山東大學文學院主辦,山東大學聊齋學與中國小說研究中心承辦,淄博市蒲松齡紀念館、齊魯書社協辦的第二屆(2020)聊齋學高端論壇暨山東大學聊齋學與中國小說研究中心成立儀式在濟南舉行
  • 淄博人永遠的痛--蒲松齡《聊齋志異》手稿流落東北紀實
    蒲松齡是淄博的,也是世界的,淄博市作為聊齋故裡,我們倍感榮幸!蒲松齡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聊齋志異》,聊齋文化最有價值的是蒲松齡的《聊齋》手稿!一、蒲松齡後人攜手稿闖關東蒲松齡將《聊齋志異》視為鎮家之寶,還為此立下家規:「餘生平惡筆,一切遺稿不許閱諸他人。」
  • 【6月5日】《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出生
    蒲松齡,字留仙,又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著有《聊齋志異》四百九十餘篇,世稱聊齋先生,鬼聖 。自稱異史氏。蒲松齡對民間鬼狐故事的興趣、寫作志怪小說的熱情,不是在功名無望、滿懷「孤憤」的情況下才萌發的;而是在潛心舉業的青年時代,就「雅好搜神」、「喜人談鬼」,並且熱心地記錄、加工,從事創作。這是興趣和才華的頑強的表現,也是成就《聊齋志異》這部偉大作品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 誰是《聊齋志異》中最美的女子?蒲松齡早就給出了答案!
    《嬰寧》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中的名篇,主人公嬰寧是一個天真爛漫,非常愛笑的狐女。嬰寧身上有很多那時候女性所缺少的優秀品質,甚至與同時代的優秀男性相比也不相伯仲。本文主要研究嬰寧身上存在的優點,探究嬰寧由"笑"到"不笑"到"哭"轉變的原因,以此增加對《嬰寧》的了解,從而更好地了解蒲松齡以及他所生活的年代。
  • 蒲松齡《聊齋志異》之綠衣女
    這是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故事,名字叫做「綠衣女」。有說綠衣女是來報恩的,也有說綠衣女愛戀於璟,烏臼鳥是黎明啼叫,會驚醒情人好夢,也意味著即將分開。蒲松齡《聊齋志異》,記錄各種離奇的小故事,或抨擊封建統治的黑暗,或反抗舊代禮教的束縛,全書將近500篇,其中多數為愛情故事。早年間,蒲松齡也想入仕為官,可惜考了幾次也沒中,後來只能教書為生。
  • 《聊齋志異》蒲松齡44年科舉路,71歲補歲貢生,4年後病逝
    聊齋志異》把狐狸和花木們送到了封神榜上,蒲松齡算是出名了。然而,這麼大一個文人,從19歲開始考科舉,連續考了44年,居然連個舉人都沒考上!直到71歲才補了個歲貢生,只可惜已經老了,4年後便去逝了。蒲松齡,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生於公元1640年。蒲松齡天生稟賦,小小年紀就能吟詩作賦,「神童」之稱聞名鄉裡。19 歲的蒲松齡去考秀才,被取為縣、府、道三個第一。
  • 蒲松齡與《聊齋志異》:不得意的人生有了得意之作
    在中國文學史上,以志怪傳奇為特徵的文言小說中,最富有創造性、文學成就最高的就是清初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蒲松齡久居下層,深受這種文學內容的影響,同時骨子裡又有上層雅文學的薰陶,他的《聊齋志異》就是雅文學與俗文學交融的產物。《聊齋志異》中的鬼怪精魅沾染了人的性情,有了人間的道義追求,同民間傳統的妖魔精怪相似而又本質不同。